晚间,元光帝揽着念若躺在床榻上,念若还在想白日之事,这还是念若第一次惩罚嫔妃。
元光帝感jojo觉念若心里有事,在她额发上亲了一下,暖声问:念念在想什么?念若环住他的脖子,想再解释一下今日之事:皇上其实今日臣妾不是故意不让您去陪祥妃,臣妾是担心您的身体。
元光帝故意逗她:哦——原来这样,朕还以为念念是吃醋了呢。
念若急急辩解:臣妾可不是妒妇。
元光帝笑笑搂住她:朕反而喜欢念念是个妒妇。
念若撇了撇嘴。
元光帝拍了拍她的背:睡吧,不要胡思乱想。
……元光帝现在这个情况,他必须要为念若和皇子培养她将来可用的力量。
他复了姜一旻职,任命为御史中丞。
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中丞又叫中执法。
这日元光帝正在御书房与宋瑾商议,调宋瑾任殿前副都尉指挥使。
念若差人过来说姚贵人死了。
元光帝知晓她胆子小,这种事情不能让她处理,赶紧与宋瑾一起去了长秋宫。
到长秋宫就看到念若站在院里。
念若看到元光帝上前揪住他衣袖:皇上姚贵人死了,臣妾刚刚进去看了一眼,害怕又出来了。
元光帝拉住她手嘱咐道:下次遇到这种事,自己不要过来,先差人去寻朕。
说罢带着宋瑾进房去了。
念若在院里等了一会儿,元光帝与宋瑾出来了,他交待人把姚贵人尸体抬走了。
然后走到念若跟前轻声交待:皇后先回去,这事你不用管了,朕会处理。
看着念若乘辇离开,元光帝与宋瑾去了御书房,四喜公公则带人把长秋宫的宫人全部抓了起来,等待审问。
二人回到书房,元光帝对宋瑾命令道:这事由你去查,看能不能揪出幕后黑手。
宋瑾躬身道:皇上您把皇后娘娘保护的太好了,有些事情只有经历多了,才能成长。
其实这事放开手让皇后去查,咱们辅助最好。
宋瑾也知道皇上中毒之事他才这样说。
元光帝摇了摇头:让皇后怎查?她胆子小,让她怎查看尸体去?宋瑾又进谏道:有些事,经历多了就历练出来了。
元光帝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不想让皇后面对这些:朕不忍她面对这些,还是算了,朕现在还撑得住,等到万一那一天……,算了,朕慢慢为她谋划吧。
宋瑾还欲再说些什么。
元光帝又道:朕选择她的时候,她就是这个性子。
朕现在总不能因为自己有难处,就寄希望于她改变,希望她变得什么都会。
如若她真变得八面玲珑,那还是朕当初爱的那个人吗?宋瑾沉默了。
他一直心仪一位江湖女子,母亲却嫌弃女子没有规矩,想让他娶一位世家小姐。
可是那江湖女子的洒脱恣意性格才是他喜欢的。
元光帝见宋瑾走神,出声说道:先把姚贵人身边侍奉的那个宫人提审一下吧。
宋瑾收敛心神回应。
昨夜姚贵人身边贴身侍奉的是一位叫小桃的宫人,小桃进入御书房战战兢兢跪下。
宋瑾厉声问道:昨夜你家主子是你侍奉的晚膳?小桃点点头。
宋瑾又问道:膳食都是哪里来的?小桃答:都是雨燕妈妈从御膳房端来的。
宋瑾接着问:姚贵人昨夜见了什么人?什么时辰睡下的?小桃老实回道:昨夜用过膳一直在寝殿,没见外人。
婕妤定昏睡下的。
宋瑾:睡下时与往常可有什么异常?小桃:婕妤只说了一句嗓子有点不舒服,其他一切正常。
宋瑾看了一眼元光帝,又接着问道:宫里还有谁晚上接触姚婕妤了?小桃想了想:小红进来送过一次茶。
宋瑾再次看了看元光帝,见元光帝也没有要问的,直接打发小桃下去,又传了小红。
长秋宫的宫人都问了一遍。
庞十来了,在殿门口等着。
元光帝让他进来,刚刚命他去验毒去了。
庞十进来躬身禀道:臣去查验了尸身,姚婕妤中的是一种叫‘慢鸟’的毒,这种毒,发的慢,一般服用三个时辰才毒发,毒发之时重伤神经,陷入昏迷,呼吸停滞。
所以姚婕妤在睡中毒发,没有呼喊。
臣另外去长秋宫检查了一遍,膳食没有问题,茶具有毒。
宋瑾躬身禀道:臣这就下去重审小红。
元光帝点点头。
宋瑾退了出去。
庞十上前两步,走到元光帝跟前压低声音禀道:皇上,今又要泡药浴了。
元光帝嗯了一声,又说道:你下去准备吧。
庞十没动,又交待了一句:皇上您夜里自己在乾明殿安歇吧,您现在不宜动情。
元光帝看了庞十一眼,愣了一瞬:朕知晓。
泡药浴是件很痛苦的事,在高温的药桶里要泡几个时辰。
所以元光帝打算等会儿先去栖凤宫去陪皇后吃了晚膳,再回乾明殿去泡药浴。
晚膳念若为元光帝准备了扁豆粥,扁豆粥《延年秘录》①记载,扁豆和中补五脏,兼有消暑、除湿、解毒的功效,久服发不白。
元光帝其实不想吃东西,如果吃了饭,他泡药浴的时候会胃痛,吃的东西会全部吐出来。
念若不晓得这些,非要让他喝粥,为了不让念若担心,他笑笑的喝了一碗粥,然后又陪念若去瑞明殿逗了一会儿三皇子,三皇子已经开始学说话,见到他们过来会父皇、母后的叫着朝他们伸出小手要抱抱,元光帝现在学会抱孩儿了,每次去了都要把皇子抱在怀里。
等到将近定昏,元光帝把念若送回栖凤宫才回到乾明殿去泡药浴。
邪皇注释:①《延年秘录》:《延年秘录》久佚。
《旧唐书》卷四十七记载《延年秘录》十二卷,而《宋史》记载《延年秘录》十一卷。
范行准从《外台秘要》等书中辑出二十卷,包括未分卷内容。
范氏的辑稿总体看许多条文据宋熙宁本补改,对辑复散佚医书具有较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