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龙节?这是个什么节日?温月还是头一次听说有这么个节日,心里好奇得紧。
祈龙节是清河村一年一度的节日,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各家各户都会出一道菜品做流水席,由村民们投票,谁若是拔得头筹,村里会奖励三斤肉票。
三斤肉票?温月惊愕地目瞪口呆。
江家一个月的肉票也才一斤,这种奖励方式无疑对村民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大山,你可给嫂子带了个大惊喜,明儿嫂子做玉米酥,你也来吃。
温月笑得眯起眼,眸子里满是期待之色。
她正愁着家里粮食每日吃紧,这消息不是就雪中送炭来了吗?谢谢嫂子。
大山就馋口吃的,他家梅子灶房的手艺不好,回回午饭送来的不是馍就是青菜面,吃得他脸都快绿了。
好在磊哥成婚后,嫂子手艺好,他也能沾上点好菜好饭,不过不多,磊哥可护食得紧。
现在嫂子亲自说要给他做吃的,他当然不会客气。
大山忽略掉江磊那一脸的不满,冲嫂子谢道。
自知晓祈龙节的事之后,温月是全身心都钻进研究菜肴的事中。
家里食材有限,仅仅是一家三口的口粮,都让她焦头烂额,所以肯定是不能铺张浪费的。
她的试错成本几乎为零,该如何在有限的食材中做出最美味的菜肴,成了目前面临最大的难关。
或许这些日子琢磨得太狠了,温月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可不管江磊和婶子如何劝,她都舍不得放弃那三斤肉票。
直到祈龙节的前一天,她还没想出办法来,这才认命地准备放弃。
丈夫和婆婆自然是高兴的,那么多人都想争肉票,可肉票就那么一份,何必花这心思,早放弃了该多好,人也少遭罪。
温月这一放松下来,整个人都累得乏极了,沾上土炕便迷迷糊糊地昏睡过去。
当再次睁开眼睛时,天已经大亮了。
刺眼的日光透过窗棂斜射进屋内,连带着飞舞的尘埃也在光束中无所遁形。
她揉着眼睛起身穿衣,许是动静过大,衣摆无意间扫过床头矮柜。
只听啪——!一声脆响,一个土陶碗应声而碎。
碗里的肉块儿与碎片四散,奶白的汤汁淌了一地,温月蹲下身子,蹙眉一看。
怎么会有鱼汤?这是哪儿来的?江婶听见动静,推门而入,赫然映入眼前的满地狼藉,瞬时让她傻眼。
她心疼得拧紧衣摆,又装作若无其事地安慰温月:没事,锅里还有,我再去盛一碗来,你多睡会儿。
温月拦住江秀文不让走,家里一个鸡蛋都得省着,怎么会有鱼,这事蹊跷。
她下巴往地上的方向点了点,问道:婶子,这鱼汤哪儿来的?江秀文目光闪躲,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吱唔着:什么哪儿来的?大山送来的。
温月多机灵,见她神色有异,当下就猜测这里面有事,那成,我上大山家去谢谢人家。
江秀文心里一慌,拉扯着温月的胳膊不让走,温月面色淡淡地直视她的眼睛,婶子还是说实话吧!江秀文长叹一口气,拗不过她,这才娓娓道来,是磊子,他不让我告诉你。
他见你身子弱,这些天又劳心劳力,就去村口寨子沟里捞了四五条鱼,说是炖了给你补身子。
寨子沟?她给江磊送饭时,曾听大山他们几个说起过那地方。
那里平日里看着就是一个小河沟,水质极好,清澈见底。
可每到夏季,容易突发涨水,水势极为凶猛,年年有人淹死在里头。
江磊怎么会为她涉险下河?温月心里有一丝动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里,有个知冷知热的依靠,整颗心都会变得莫名安定。
她甚至觉得,或许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也不错。
小月?小月?江秀文连叫了几声,她都神游在外,直到察觉到胳膊被拉扯一下,才回过神来。
温月目光触及破碎的土陶碗,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
婶子,你说江磊带回来的鱼,在哪儿?你放心,管够,除了锅里炖上的两条,还有三条在灶房里用钢盆养着,婶子这就去给你……哎,你去哪儿?你回来。
江婶这边厢的话还没落音,那边温月就匆匆跑去灶房。
钢盆里果然放着几尾草鱼,温月喜出望外地捂住嘴,这才忍住没笑出声来。
按说今日便是祈龙节,温月本打算放弃算了。
可没成想,在这最后关头上,江磊竟给了她意外之喜。
温月也不耽搁,立即拿起一尾鱼,就开始打理起来。
利索地处理干净后,她将鱼头鱼尾切下,混着葱结,姜片一块儿下锅炖上。
鱼身取出骨刺,剁成肉泥,再混合酱汁调味,待鱼汤浓稠,香气四溢时,将之捏成小巧可爱的肉团子,下锅烹煮。
片刻之后再用瓷盆盛好,撒上葱花,香菜,再盖好盖子放进篮筐里。
温月刚刚提起篮筐,转身准备出门时,正好与江磊撞上。
她护好篮筐,生怕弄洒了,浪费了一上午的心血。
江磊扶住她的胳膊,皱眉训道,你仔细些,冒冒失失地做啥哩?方才要不是他及时停住脚步,非得把她撞倒在地上。
温月低头看一眼篮筐,见无事,才伸出纤纤玉手揉着额头。
这男人是铁做的吗?浑身硬邦邦的,咯得额头都疼了。
江磊瞧了一眼她挎在手肘的篮筐,一把揽过去。
哎,你俩堵在灶房门口做啥呢?流水席都快开始了,你俩还去不?江婶扯着喉咙在院坝站着催促。
江磊迈开长腿径直出了屋,温月在他身后撇了撇嘴。
而后她快步跟上眼前的宽肩窄腰的男人,干嘛走这么快?待三人紧赶慢赶地走到流水席的时候,祈龙节的开幕式正巧刚刚开始了。
前方小土坡上站着村里的书记——邹进。
邹书记穿着湛蓝色的中山装,胸前荷包上别着一只英雄牌钢笔,抬了抬厚重的纯黑色镜框,抑扬顿挫地发着言:乡亲们,大家静一静,今天是咱清河村一年一度的祈龙节,按风俗,咱得做流水席,一家一菜,右边有长桌,大家把各家带来的菜都放在上面,流动品鉴,最后投票选择最好的,村委以三斤肉票作奖励。
乡亲们三五成群,围作一团,一听指令便行动开来。
夏日的炎热挡不住节日的欢声笑语,大家喜笑颜开地纷纷拿出自己的佳作,一一摆放在长桌前。
温月好奇地凑上去看看,可还没从头到尾地看下去,便有些没了食欲。
桌面上,不是细面馒头,就是面条,辣椒炒青菜,这就已经算是村里一般农家常见的菜肴了,好一点的,或许会在面条里加上些肉沫腥 子。
她早该想到的,这年头,谁舍得大鱼大肉的操办?亏了自个儿前几日那般焦头烂额地琢磨。
婶,可算把你等来了,走了一圈没瞧见你,我还当你今儿不来了哩?说话的,正是秦大姐那眼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