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旺抄手站在一边,根本就帮不上忙。
不过他也不想进厂子去,他要在这里镇场子,别让他娘受了欺负。
趁着间歇,杨梅问张子旺:一会儿你的同事来来往往的看到你,你不会觉得难为情吧?张子旺笑道:娘您昨天说的我都听懂了,我既然想要赚钱,就要排除万难,就要不怕牺牲,就要脸皮厚!越说越没个正经的。
杨梅白了一眼贫嘴的便宜小儿子,道。
张子旺这么说,她是开心的。
她家的这几个孩子,都是特别好的学生。
对于以后改变他们的命运,杨梅很有信心。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大家都来上班了。
行人急匆匆的,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杨梅他们摆在一边的摊子。
快走到制衣厂门口的耿嫂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杨梅身边的张子旺,她冲着张子旺摆手道:你在那里干什么啊,张子旺,怎么不进厂子啊?耿嫂早上好,我们在卖早饭!张子旺大大方方地回应道。
耿嫂这才注意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制衣厂大门口的旁边出现了一个饭摊。
这是你家开的啊?耿嫂走到张子旺面前,好奇地道。
她有些不理解,家里都已经有人是工厂的正式工了,怎么还要在外面做生意。
当然,没有人会给她答案。
是啊。
张子旺仍然是落落大方的态度,可要他开口让耿嫂在这里买东西,他还是有些张不开嘴。
您吃早饭了吗?杨梅笑得一脸和蔼地道,尝尝我家现炸的油条吧!杨梅将一大根油条切成了小段,就是要给人试吃的。
耿嫂看了看张子旺,笑着接过了林雨柔递过来的油条。
油条又香又脆,耿嫂一口将一小块油条吃了,满意地道:这味道还真好!给我包一根吧,我正好没吃早饭!林雨柔很聪明,再打包油条的时候,她就拿着小铁勺舀上一小勺的小咸菜放到油条上。
耿嫂拿着油条刚要走,就听到杨梅几人在身后脆生生地喊道:欢迎下次光临!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耿嫂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脸笑容的离开了。
在七零年代,还没有什么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外面的小商小贩做生意的态度还算是好,要是国营饭店或是商场的营业员那态度就实在是算不上好了,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样子。
所以像是杨梅他们这样的,绝对是兴隆镇的头一份。
这一嗓子自然吸引了其他的顾客。
黄莹儿连忙炸起了油条,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
一个个棕褐色的茶叶蛋在铁锅里炖着,看起来也美味极了。
没吃早饭的人都饥肠辘辘起来。
纷纷上前询价。
杨梅耐心的一一报价。
有人嫌弃东西贵,杨梅就把刚刚的解释再拿出来说一遍。
不管对方什么态度,她都是笑容满面的。
给我来两根油条,再来一碗豆浆一个茶叶蛋,就在这里吃。
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周卫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早餐摊的前面。
好嘞!看到熟人,杨梅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上班真早啊,周卫国!周卫国听着杨梅喊自己的名字,他心情就舒畅得不行,他的名字从杨梅嘴里说出来,似乎含了别人喊起来没有的温柔。
嗯!周卫国低低地应了,他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奇怪,连忙清清嗓子道,你以后每天都会在这里卖早饭吗?不阴天下雨就在这里。
杨梅笑着道。
好,我每天早上都在这里吃。
周卫国立马道。
制衣厂的职工有人在一旁起哄道:我说周厂长,你是不是这个早餐摊的托儿啊,一口东西都没吃呢,就说人家的东西好吃!我娘就是开饭馆的,东西好不好吃我自然知道啊,周卫国咬了一口油条,点头道,你要觉得我是托,就自己买一根尝尝看。
说完,他就站在摊子前,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还别说,周卫国还真有几分做吃播的潜质,一张刚毅忠厚的脸,吃得一脸认真的样子,一大口就半根油条,两口就一个鸡蛋,别说路人,就是杨梅看着都觉得好吃。
果然,来买油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张子旺这时候都开始帮忙了。
多亏杨梅的脑袋好用眼神好使,一笔账都没有算错过。
装钱的罐子里,零零碎碎的钱已经快冒出来了,杨梅连忙用手往下摁了摁。
快到制衣厂上班的点了,来买早餐的人终于少了一点。
他们准备的东西也要用完了。
我们卖完这些东西,就提前回家了。
杨梅对张子旺道,中午你不用出来,在厂子里歇歇,晚上下班的时候我们要是走了,你就自己回家啊!抹了抹脑门子的汗,张子旺连忙点头离开了。
杨梅来镇上的时候并不多,没想到做生意的第一天,居然一个接一个的遇到熟人。
这回的熟人是国营商店的赵华。
赵华听到别人说有一家好吃的早饭,趁着早上顾客少,连忙来买。
一见到杨梅,她就绷不住大笑起来:我说是谁开了早餐店呢,原来是你啊!你看着给我弄吧,我早饭没吃,可饿了!赵华跟杨梅很是投缘,现在说的话也很是熟稔。
杨梅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连忙让黄莹儿给赵华现炸两根油条。
赵华打量着杨梅几人,又研究起来她的小摊,道:还别说,你们这么一收拾,看着就跟那些小商贩的摊子不一样,特别的……想了半天,赵华也想不到合适的词。
特别的高大上,是不是?杨梅接了下去。
赵华连连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话你自己说出来,是不是脸皮太厚了一点啊!杨梅认真地点头道:脸皮是厚了一点,不过没办法,就是爱说实话!赵华忍不住笑了起来:完了,这么一说脸皮更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