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嬷嬷连忙朝着沈黎安摇摇头,有些不赞同:侯爷!这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再闹真要出笑话了。
沈黎安好歹还知道外头人多,想起待会儿要做的事情,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怒气,只朝着身边拍了一下,像是怒极了,扭头懒得再看沈云溪。
陈嬷嬷这才对着沈云溪说道:二小姐,奴婢怎敢拿公子威胁您,只不过是怕大公子名声受累,您也别与侯爷置气了,他到底还是疼您的。
沈云溪闻言撇撇嘴冷哼了一声,哪怕不信,可到底也没再想要去掀马车帘子。
陈嬷嬷见两人消停下来,连忙开口让马车走快一些。
沐恩侯府的马车跟着四皇子府迎亲的队伍走了之后,人群里不少瞧见之前那一幕的人都是忍不住议论出声。
刚才那个就是沈家二小姐吧?不是说她病重难愈所以才换了亲事的吗?我瞧着不像,你们看她刚才的样子哪里像是什么病重的?没病重怎么会突然换亲?人群里那些人都是低声议论着,他们可是早就听说了沐恩侯府换亲一事,原以为是因为沈二小姐病重才将婚事还给了沈家大小姐,可如今瞧着。
那沈二小姐身体康健,面色红润,一身红衣站在那里时倾城绝艳,哪有半点像是生病的样子。
可如果不是生病,四皇子跟她的婚事怎么会换成了沈家大小姐?有人忍不住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觉得这换亲里头还有旁的事情,该不会是故意换亲的吧,四皇子跟那沈家大小姐有点儿什么,才把婚事给换了?可别胡说,这要真是无缘无故的被夺了赐婚,那沈二小姐哪还能来送沈家大小姐出阁?没听见刚才沈侯爷说,她们姐妹关系一直很好吗?呵,我可没瞧见有多好,没看见刚才沈侯爷故作亲昵,沈二小姐却不怎么搭理他,沈侯爷脸色都有些青了?那可是她亲爹,要不是有什么缘由她怎么会这么下沈侯爷的脸?这人好端端的就被换了婚事,难不成是沈家大小姐抢了婚约……我看不像,也许是沈二小姐不喜欢四皇子,将婚事让给了姐姐呢?真的假的,这可是皇家的婚事,沈二小姐舍得?人群里议论纷纷,猜测什么的都有,只是碍着在沐恩侯府门前,旁边又还有其他人盯着,所以大家嘀咕了几句也就没再多说,可是所有人心里都对沈家换亲的事情生了怀疑。
沈老夫人和沈黎安还想着借沈云溪送嫁,将这件事情遮掩过去,却不知道沈云溪健健康康的站在门前,就已经让的事情变了质。
人言可畏四个字,远比他们所想的还要厉害。
……迎亲的队伍离开侯府之后,抬着沐恩侯府的嫁妆在整个京城绕了一圈,撒了一路的喜钱又得了无数人羡艳目光之后,这才入了四皇子府。
沈云溪瞧着那跟在花轿旁边趾高气昂,恨不得眼睛都扬到天上去的丫环,不用想也知道此时花轿里的沈姝月有多得意。
她透过车窗看着被放在最前面嫁妆箱子上的龙凤琉璃八宝境,再看着两旁围观的百姓,靠着马车就低笑了起来。
马车停在四皇子府门前,沈黎安率先下去之后,她下了马车跟着沈黎安刚踏入四皇子府时,就突然开口问道:父亲。
嗯。
你还记得我母亲吗?沈黎安愣了下,紧皱着眉:你问这个干什么?沈云溪扬唇:没什么,就是看见这番热闹就突然想要问问,我母亲当年嫁给你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风光?沈黎安心中微跳,林氏嫁给他的时候怎么可能这么风光,他跟林氏本就是私奔在前,后来嫁娶之时林家也没人送亲,那时候他也没有现在富贵,那婚事办的极为潦草。
沈黎安总觉得沈云溪这话问的奇奇怪怪的,而且她脸上的笑总让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就像是沈云溪想要做什么似的。
沈黎安沉声道:你想干什么?沈云溪笑了笑:我就是有些好奇,只不过想着我母亲以前为了你和家中决裂,多年不曾往来,她那么傻,出嫁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像沈姝月这么风光。
只可惜,风不风光又能如何。
沈云溪的话就跟刀子似的,剐着沈黎安的脸皮:这男人呐,可不会为着大婚时的风光就守着誓言一辈子,指不定转头就弄个外室回来气死自己,要是运气再不好的,连孩子都能带着回来,父亲你说是不是?沈黎安听着这番冷嘲热讽的话,脸色顿时泛青:你胡说八道什么?!什么外室,什么孩子。
沈黎安只以为沈云溪是故意在说话气他,甚至故意咒刚出嫁的沈姝月。
他恼怒说道:沈云溪,我警告你,这里是四皇子府,今天也是你姐姐大喜的日子,你要是敢做什么事情坏她好事,休怪我不念父女之情!说的你好像念过似的。
沈云溪幽幽的怼了一句,就直接提着衣裙朝着里面走,而沈黎安气得险些吐血。
这个逆女!!沈黎安刚想追上去教训沈云溪,旁边就有人围过来道贺。
眼见着沈云溪走远之后,他只能咬牙低骂了一句,摆正了脸色跟身旁的人寒暄在了一起,一边朝着陈嬷嬷使了个眼色。
陈嬷嬷连忙跟了过去。
二小姐,这四皇子府可不能乱闯,前面还没开始行礼,奴婢先领着您去后面女客花厅,等到行大婚礼时您再过去?沈云溪嗯了一声,就由的陈嬷嬷带路。
等走了一会儿绕过了两道游廊,又避开了前面的那些男客之后,就隐隐听到了一些女子说笑的声音。
沈云溪跟着陈嬷嬷朝着那花厅走去时,突然开口:陈嬷嬷对四皇子府倒是熟悉。
陈嬷嬷心中一跳,讪笑道:奴婢早前来这里替大小姐取过嫁衣,当时就路过这里。
刚才在门外的时候四皇子府的下人也说过了花厅的位置,奴婢想着今日人多又有其他客人招呼,而且奴婢也来过一次,就没让他们领路。
是吗?沈云溪看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