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苏梨便来了。
一进院门,便叽叽喳喳的说开了:宁姐姐,宁姐姐。
绾宁正坐在院子的亭子里喝茶,抬头,看见她来,放下手中的杯子,笑道:阿梨来了,过来坐,可吃过了?苏梨小跑着过来坐下:还没呢,特地过来给宁姐姐蹭个早餐。
绾宁:好好好,我这别的没有,吃的绝对管够。
苏梨猛点头,双手撑在石桌上抵着下巴,大眼睛眨巴眨巴,好啊好啊,那我以后每日都来蹭。
绾宁笑:可以,只要你不嫌麻烦。
苏梨:不嫌不嫌,跟宁姐姐在一起,怎么都不嫌。
绾宁笑了笑,嘱咐了半夏一会儿送两份上来,半夏退了下去,苏梨起身,上上下下把望月轩都打量了一遍。
绾宁见她好奇,带着她在园子里走了走,楼上楼下都逛了一圈。
苏梨一边看一边感叹:宁姐姐,老夫人对你可真好,这院子真大,装潢的也好看。
你看着鲛丝青纱帐,南海珍珠帘,还有赤沙朱红柱,青黛瓦,梁上窗棂格上雕的绿柳燕。
处处精致。
绾宁笑了笑,不置可否。
而后想起老夫人说的话:也是时间仓促,要不然的话应该另外建一栋。
这是从前国公府的嫡大小姐宋芸的院子,老夫人特地问了她,是否介意,若是介意的话,可以先住客房,国公府会抓紧时间,建一栋新的出来,一切也都用最好的。
绾宁拒绝了,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之说。
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并不在乎这些。
宋大小姐宋芸的院子,其她人怕是老夫人别说给人住,踏入半步都不行。
这里面是老夫人对后辈深沉的爱,她怎么会介意那些莫须有的说法,让老夫人伤心。
老夫人做了这样的准备,依然还在问她满意与否,已经十分照顾她的情绪了,已经十分在意她的感受了,绾宁知足。
苏梨看过了院子里的各处景致,满眼羡慕。
宁姐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就是老夫人的亲孙女儿呢,这个规制,从前爹娘在的时候我都没有。
真好,老夫人对姐姐如此好,比姐姐真正的亲人还好。
绾宁抬眼看向远处,知道苏梨什么意思。
苏梨不知道,这就是她真正的亲人,苏梨说的那些,不是。
楼下,半夏端了早膳过来,小姐,郡主用早膳了。
姐姐,我们下去。
苏梨转过身来,挽着绾宁的胳膊一起向楼下而去。
两人一边吃着一边说话,苏梨叽叽喳喳的,也是年纪小,跟绾宁要好,什么都说,逗得绾宁心情愉悦。
两人刚刚用完早餐,外头便有人来报:小姐,策王府的孙侧妃来了。
苏梨看向绾宁:策王府侧妃?她来做什么,宁姐姐,你认识她吗?绾宁摇头:不认识,不过来者即是客,请吧。
前世,绾宁嫁入策王府为策王妃,和这位孙侧妃还算有些交集。
但是这一世,她没见过孙侧妃,跟她也没有任何交集来往,并不认识。
不过这个时候来,想必是受了策王的意思。
绾宁本来就在这等着她们上门呢,这会人来了,没有不见的道理。
苏梨不明所以,撇了撇嘴,姐姐现在也忙了起来。
绾宁笑着摸了摸她的发髻,揉了揉她的额发,姐姐再忙,也会记得你这个妹妹的。
苏梨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一下便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院门外,孙侧妃便被丫鬟引着进来了,身后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绾宁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绾宁一见人,抬步迎了上去,态度十分热情,孙侧妃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孙侧妃心中直犯嘀咕,不知道绾宁什么意思,但是她心中记着君策的话。
苏小姐多礼了,是我来得唐突,苏小姐莫怪才好。
绾宁:哪里的话。
半夏和杜若把东西接过来,带着丫鬟们去放礼物。
几个主人坐下来说话。
看着气氛正好,孙侧妃开口道:今日前来实属贸然,确实从前跟苏妹妹也没有太多交集。
今日我来是贺喜的,主要是代表我们家王爷。
见绾宁没有表现出不悦,孙侧妃才又继续说道:对于上一回的事情,我们家王爷深表歉意,虽然这件事策王府并不知情,但到底是在策王府发生的事情,策王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论如何也是该跟苏小姐道歉致意的。
最近诸事烦忧,来晚了,还请苏小姐见谅,不要放在心上。
孙侧妃的态度非常好,放低了姿态,表明了来意,作为一个中间传话人做的非常合格。
这些话,也说得非常有水平,既认下了这件事,也说明了策王府并不知道,他们也是被冤枉的,其实另有隐情。
是为策王府开脱。
孙侧妃做得非常好。
绾宁看了她一眼,笑道:孙侧妃哪里话,你能来我非常高兴,还带着这么多礼物,实在是客气了。
至于上一回的事情,都已经查清楚了。
是我那四妹妹对我不喜,所以才有了那一出,还把王爷扯了进去,实在不该。
确实不关王爷的事,我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至于无辜的人,也不会随意怪罪到他身上。
绾宁说的每一句,都正面回应了孙侧妃的话,没有半点转移话题。
这话也讲得很明白,就是顺着孙侧妃的话,把责任推到苏雨澜身上,在策王府这里,给苏雨澜上眼药,在明面上把苏雨澜推到策王府的对立面。
敌人的敌人,自然越多越好。
而后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那件事既然和策王府没有关系,那自己当然不会放在心上,也就是变相的接受了策王府的示好。
但同时也强调了另外一点:我这人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若是算计了我,我绝不会善罢甘休。
一番话,把立场和态度都表明得清清楚楚。
孙侧妃是个聪明人,绾宁说的话她都记在了心里,连忙笑道:是,苏大小姐聪明伶俐,心思通透,是个可人儿。
绾宁回道:哪里哪里。
二人一来一往,你一句我一句的打着机锋,看得一旁的苏梨目瞪口呆。
绾宁笑意不达眼底,她和策王府的侧妃交好,恒王府就该着急了。
绾宁和君逸要的,就是恒王府坐不住。
第248章 不能破坏婚事,但可以截胡逸王妃恒王府。
君恒坐在书房,一群幕僚围坐在底下,商讨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在说到逸王府的时候,气氛有些凝重。
君恒起身,负着手,在书房中走来走去。
其中一位幕僚忍不住,开口说道:看眼下的情况,策王应该是和逸王府合作了,最近策王府和逸王府的互动非常多,半点都不避人。
苏小姐回到国公府后,策王还特地让自己的侧妃携厚礼前去祝贺,听说,相谈甚欢。
策王自己娶不到苏家小姐,让自己合作的人去倒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想来,应该很早就布局了,不然怎么那么刚刚好,苏小姐需要一个身份,就落到了国公府头上。
而且,看起来国公府还是被迫接受,陛下原本就对宋渊不喜,这样一来,正中下怀还高兴得很,殊不知,这就是国公府想要的。
策王的动作,越来越隐蔽了,如此结果,我们半点都不知道。
对对对,为了真实让王爷相信,还特地演了一出戏,把京城自己的粮食通道都给了逸王。
居心叵测,原来从那时候就已经准备充分了,就是要逸王娶苏大小姐的。
君恒皱眉:但为何老三就答应了呢?他们具体交易了什么?幕僚:难道是刚刚说的,京城的粮食通道?君恒:应该不是,老三眼皮子没那么浅。
君逸别的没有,钱还是很多的,当初皇帝赏赐给蓝妃的东西,现在全部都是君逸的。
京城的粮食通道,别人或许会上心,但是君逸肯定看不上。
幕僚:王爷,依属下看,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现在逸王娶苏大小姐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仅是陛下赐婚这么简单,他们的婚事,陛下决定的时候,钦天监是在场的。
这话一出,众人脸色顿时凝重了几分。
若是普通的赐婚,他们总有办法,哪怕不能让皇帝收回成命,但起码可以让国公府和逸王府反目成仇,切断君策想要间接控制国公府的目的。
比如:杀了苏绾宁。
争权夺利的道路上,总有枉死的冤魂,谁挡了道,箭头变指向谁。
但是这一回,不行。
绾宁和君逸的婚事,除了皇帝赐婚,其中还有钦天监的背书。
上一回皇帝要绾宁入宫,导致天罚的事情,历历在目,皇帝对钦天监的倚仗和忌惮,他们根本不能想象。
现在很显然,这门婚事是在钦天监的同意下促成的,他们根本不能轻举妄动。
钦天监现在的影响力众所周知,谁碰谁死,可以说是皇帝的逆鳞。
如果他们这个时候破坏了这件事情,偷鸡不成蚀把米,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逸王府的婚事,他们是绝对不能破坏的,如果不想要这件事情开始,那就只能从另外一方动手。
只有一个可动作的对象:策王府。
有幕僚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开口道,那就只能从策王府入手了。
这话一出,没有人接话。
这件事既然是策王府一手策划全力支持的,而且到现在事情已成定局了他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想要从策王府入手破坏,并且做成功,何其困难。
他们已经失了先机,想做到什么,实在太难。
既然不能破坏,那咱们可以截胡啊。
对,策王府可以交好逸王府,那王爷也可以,而且,上一回策王和婆子事件,可是牵扯到苏大小姐。
说起来策王和苏大小姐是有仇的,但是我们没有。
说到这里,君恒心思活络起来,想到上一回在皇后宫旁的池子边,绾宁对他说的那些话。
她说,她原本是中意他的,只是因为苏雨澜的出现才不得不放弃……这样一来,绾宁嫁给谁都没有关系,只要她的心在自己这里,哪怕双方不能合作,但是他也绝对不会让国公府调转矛头来对付他。
有幕僚想到什么,开口道:王爷和苏家四小姐还有婚约,苏四小姐是苏大小姐的亲妹妹,怎么说都比策王更亲近。
君恒摇头:不行。
苏四小姐和苏大小姐的姐妹情,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关系要好,而且可能,有这层关系会是我们的阻碍。
对对对,上一回天罚事件,惹得陛下发怒,据我们的消息,这话就是苏四小姐传出来的,为了破坏苏大小姐的名声,说明她们二人之间有矛盾。
还有上一回,策王府和婆子事件,其中也有苏四小姐的手笔,还有郡主府门口的事件,那个秀才也是苏四小姐带来的,企图破坏苏大小姐的姻缘。
有人惊呼出声,如此说来,这哪里是姐妹,简直就是仇人。
众人点头,确实如此。
这样一来,王爷娶了苏四小姐,不仅不能和苏大小姐交好,反而还会惹来苏大小姐的怨怼。
那该如何是好,天然落了下风,对咱们可不是好事情。
是啊,婚事也不能取消。
这可是陛下赐婚,虽说现在苏夫人吴氏成了姨娘,苏四小姐也成了庶小姐,但是这婚事怕是板上钉钉了。
若婚期下来,王爷不娶也得娶,苏大小姐不会怨恨上咱们吧。
君恒皱眉,想了又想,眼前一亮开口道:这苏夫人成为姨娘,苏四小姐成为庶女,大家可知道是因为何事?有人立马答话:是因为苏四小姐放出了对苏大小姐不好的消息,说京城的现状就是因为苏大小姐引起的,说她是祸国妖女,说天罚是她带来的。
这天罚之事被提起,引起了陛下的震怒,明着不能教训,才暗着让苏长荣处理家事。
这位幕僚说着说着,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王爷和苏四小姐的婚事,虽然是陛下赐婚的,但现在陛下并不喜苏家,而且说不好,还对他们颇有微词。
王爷娶还照样娶,不过却不是侧妃,按纳侍妾的规矩来。
这样既没有抗旨,怕是陛下还喜闻乐见,王爷正好用此事对苏大小姐示好,没准能扳回一局。
其他人听着连连点头,这是个方法,反正苏大小姐不喜欢苏四小姐,苏四小姐从侧妃成了侍妾,苏大小姐一定会高兴。
而且,因为是圣旨赐下的婚不能退,苏大小姐想来一定会理解王爷。
说到这句理解,君恒又想起了当初绾宁对他说的那些话,字字真心,言辞恳切。
心中无比懊恼,当初让皇帝为他和绾宁赐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强硬一些,直接把绾宁娶进府。
不过转念一下,哪怕他强硬一些,君策也一定会想尽办法破坏,不会让他如意。
事已至此,只能尽量的对绾宁示好,让她念及旧情。
哪怕不能倒戈向他,也不能让国公府去帮助君策,起码要站在居中的位置,两不相帮。
如此他愿意对逸王府好些,多给予自己这个三哥一些东西。
反正君逸已经失去了夺嫡的权利,其他的给一些又何妨。
想到这里,君恒吐出一口浊气,就这么办。
有幕僚建议道:王爷如此,还是应该进宫请示。
对,这样的事是否让皇后娘娘出面,毕竟事从皇后娘娘那边牵连而来,由皇后娘娘出面,也算是皇后娘娘对陛下的示好,一举两得。
现在苏夫人变成了吴姨娘,苏四小姐成为了庶出小姐,做侧妃确实是不合理数,做侍妾正好。
君恒点点头:言之有理。
一行人商讨完,君恒当即让人送了消息入宫。
到下午,宫中便传了消息出来。
皇后亲自去见的皇帝,皇帝听完皇后的话,表示认同。
而且已经让礼部定了婚期,是在八月初四。
距今不过一月的时间。
众人一看,心道这一步走对了,皇帝确实对苏府颇有微词。
君恒看过消息,跟幕僚们又商讨了一番,这件事确认下来,接下来便是要挑个时间去见一见绾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