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意外,陶知远居然是你的人。
君逸摊摊手:不是,陶大人那样的人,谁的人都不是,他是大周的人。
绾宁随即明白过来他什么意思,点点头,这个说法倒是确切。
那怎么想着扶他上位?许怀义和绾宁有来往,君逸是知道的。
当君逸送信给她,问她让许怀义推举陶知远这件事,为不为难的时候,绾宁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陶知远这个人,绾宁知道,两朝元老,两朝丞相,在上一任皇帝在的时候,就已经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而如今天下安定,陶知远性格里的缺陷就暴露了出来。
太平盛世,皇帝哪里受得住这些说话完全不顾尊卑的人,找了个机会把他打发了,这一打发就是十多年。
而陶知远也在这个位置上,认认真真的做了十多年。
毫无存在感,也毫无怨言。
他好像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和欲望,他所想的不过是一腔抱负,投身在大周的社稷。
无论是哪个职位,他都把它做到尽善尽美。
他好像也不在乎自己什么官职,只要是为朝廷做事,他便觉得是好的。
照理来说,这样一位胸怀宽广,心怀大爱之人,理当居庙堂之高,为江山社稷之用才是去处。
但因皇帝受不得他的正直,而让一个如此大才之人,居于一隅,得不到重用,虚度十多年的光明。
前世,在君策初入朝堂之时,还特地把这位陶大人请了出来作镇。
这位陶大人二话不说上了任,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没有因此对谁感恩戴德,更没有因此对谁卑躬屈膝。
还是和从前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对于君策上位这件事,朝廷中还是颇有微词。
但是不得不说,陶知远的存在就像一根定心柱一样,立在朝堂之中,很快便把朝堂中那些七七八八的声音消弭于无形。
陶知远是真正的正直之人,国之脊梁。
他学问高超,明理知义,不趋炎附势,不依附于谁,更不会卷入党争,他的心中只有大周只有大周的百姓。
哪怕居于一隅,做一个小官,他也没有抑郁不得志,而是尽力做好手边的事。
身为丞相时,没有趁机结党营私,以权谋私,一直尽职尽责,也不怕得罪皇帝。
这样的人,看起来不能为任何人所用,事实上在朝堂这盘棋中,每个人都是棋子。
区别不过是有的人是主动,有的人是被动,而有的人是顺势而为。
像陶知远这样的人,便是顺势的棋子。
用好了,是一把利剑。
比如现在,兵部侍郎这个位置,用君策和君恒谁的人,对君逸来说都不是好事。
用君逸自己的人,目标更是太大。
用一个这样一心只为大周的人,且有声望的大臣,镇住兵部不受侵蚀,其实就已经是最大的作用了。
而且依陶知远在朝堂的名声,比君逸用自己的人效果还好。
因为只要他在那里,君恒和君策,就不能对兵部轻举妄动。
只要他一坐上那个位置,其他的人想要做点什么小动作,都没有机会。
不说别的,兵部有陶知远坐镇,君逸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想通了这些,绾宁心中已经猜到了君逸的想法。
君逸看她恍然的表情,笑了笑,你想到了是不是。
嗯,亏得你想出了这么一个人。
君逸: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其实当初我也没想到这里,不过君策在做那些事情的时候,的确是有些把柄,我便多关注了些,以备不时之需。
一条和北燕勾结的罪名,足够兵部侍郎曹宥获罪。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若兵部侍郎倒台,要推一个什么样的人上去最合适。
那时候我也看到了陶知远,但是却没有想到把他推上位。
一来是他身份敏感,从前是丞相。
二来皇帝对他不喜,这个时候推他出来也不知是好是坏,这里面总感觉少了一个契机。
到前段时间忠勇侯府的事情出现,我猜测君恒一定会反击,到那时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站在我的立场,绝对不会让君恒和君策的人上位,那我必须就要找一个中立的人。
我的人里,有适合这个位置的,但是这个时候站出去并不是明智之举。
我的打算是找一个中立的老人就好。
确定用陶知远,是我知道了你可以用许怀义。
那个我曾经想到缺失的契机,一下子便对上号了。
这点,多亏你。
由许怀义来举荐陶知远,那么前面我所有的担忧都不复存在。
首先,许怀义现在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说的话有分量,皇帝会听,不会过多怀疑。
而且由他来举荐陶知远,不会对陶知远带来任何后顾之忧。
而在李暮和高以群两个人出现之后,陶知远就显得更为清水,直接打消了皇帝对他的戒备。
这件事里,许怀义是那个契机,让陶知远名正言顺的出现。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绾宁听完君逸的布置,吸了一口气。
这一系列的事情,听君逸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她知道,这里面的每一步都需要前面细细的推算和筹谋,是极费心力的事情。
所有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事,背后一定都下了极大的功夫。
除了有强大的实力,还得有缜密的心思,以及洞若观火的心智。
这每一条,君逸都具备。
有今日的结果,实在是令人钦佩。
那兵部这边,以后你也插不上手了。
君逸:兵部我不需要插手,只是当有战事来时,一切按流程办事就好。
绾宁一下就明白了这句话里的底层逻辑。
和君恒君策最大的不同,是君恒君策想要兵部的目的,主要是结党营私。
都想要把这些势力为我所用,作为和对方势力争斗的筹码。
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
收名收利,最后坐上那个他们梦寐以求的位置。
君逸的不同,是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只要按正常流程,陶知远不会卡住他,就可以了。
从立场上来说,他和陶知远是一边的人。
因为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大周。
他们目标一致,没有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陶知远的秉公办事,就是对君逸最好的配合。
这一点足够。
第319章 这两巴掌,纯粹是我看你不顺眼接下来的两日,朝廷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涌动。
兵部侍郎一事已经确定了下来,由原来的兵部参司陶知远任职。
还有其他因为前任兵部侍郎曹宥被牵连的一票人,这些人全部都按律办处。
也就意味着,他们原本的位置都空了下来。
君恒和君策两方都没有够上兵部侍郎的位置,对底下这些空缺虎视眈眈,一个都不想放过。
二人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奔走安插人手。
两方斗得如火如荼,其他原本有心思的人,这时候也断不敢前去横插一脚。
导致最后的结果是,这些空出来的位置被君恒和君策的人占据。
两方五五分,又是差不多对等的局面,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但好歹也安插了进去。
宫中皇帝也没有表态,这件事以一种吊诡的姿态安定了下来。
八月的最后一日。
恒王府。
书房里,君恒和幕僚们正在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总结和预测。
王爷,咱们这一回和策王交手,策王损失惨重,我们算是完胜。
是啊,兵部可是策王最看重的,但是现在被我们连根拔起。
这几年和策王的争斗中,这一回也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位幕僚说完这话,立马察觉到气氛不对,赶忙又解释了几句。
众人心中都知道,这一回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赢得漂亮。
快速的打压了对方,胜利得有些不真实。
之前哪怕赢,他们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是这一回,事情之顺利,让大家都有一些飘飘欲仙的感觉。
有人也感觉出了其中的不对,但是看现在君恒这一方士气大涨,也不敢说出什么扫兴的话。
王爷,还有一事,不得不防。
君恒听这语气严肃,看过来。
王爷,忠勇侯世子一事,不能掉以轻心。
依策王的手段,属下认为他可能会对王妃动手。
依属下看,应该要保护王妃的安全。
王妃如今有身孕四月有余,可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若不然,忠勇侯府那边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怕是就不好办了。
另外一位幕僚也站起来说道:不错,王妃的安全必须要保证。
策王做事不会做一半,既然已经对忠勇侯世子出手了,那必定就是打着要切断忠勇候府和恒王府关系的主意。
是,属下也是这么认为。
一定要保护王妃的安全,哪怕有闪失也一定要抓到对方的证据。
届时忠勇侯府就算要怪也怪不到王爷这里。
冤有头债有主,就算忠勇侯府不会善罢甘休,那也是和策王府不死不休。
说不好,到时候王爷还能坐收渔利。
恒王听了这话,很认真的在想,用一个王妃能不能换来忠勇侯对付策王府。
属下以为,这样太不近人情了些。
毕竟现在王爷府上的大笔开支,都是忠勇侯府的功劳,若失去忠勇侯府或者后面再重新布线,对王爷来说终究是一大麻烦。
得不偿失。
虽然现在失了一个忠勇侯世子,但是多年关系还在。
属下以为,最好不要出现什么牵扯到忠勇侯府的事。
褚大人此言差矣,现在,忠勇侯府世子已经去世了,很明显下一个就是要对付王妃。
所以才更要保护,那可是皇长孙。
不能主动生事,而且策王不会那么蠢……对于这件事,幕僚们分成两个阵营,各执一词。
君恒听着一个头两个大,不过最后有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注意保护好王妃的安全。
那不仅是本王的孩子,还是皇长孙。
不说别的,这个皇长孙若能在皇帝面前露脸,得皇帝喜爱,也是他的一大助力。
于公于私,本王都不希望王妃出差错。
从今日起,让王妃尽量别出门。
以防万一,进府的人都要严格盘查。
还有进口的东西,让女医们都仔细着些,绝对不能出懈怠。
把府中的下人都查一遍,王妃身边只能留知根知底的人,发现有一点不对,都不能留在身边……君恒想到一点说一点,前前后后嘱咐了一大堆,一旁有幕僚拿笔仔细的记着。
此时,恒王府的后院里,传来一声惨叫。
这一声惨叫飞快,没有后续,路过有人听到些许声响,再一仔细听,什么都没有,摇了摇头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西南方向的院子里。
吴薇松开苏雨澜的脖子。
苏雨澜大咳了几声,一张脸涨得通红。
双目瞪圆,带着惊恐,惧怕,怨恨。
红叶在一旁被两个五大三粗的婆子压着,半点动弹不得。
苏雨澜这边也有人守着,在吴薇松开她的时候,有丫鬟挡在前头,蓄势待发,就要来捉住她,苏雨澜半点不敢轻举妄动。
苏雨澜眼中熊熊嫉妒的火光。
明明是一样的侍妾进门,明明是一样的姨娘,但是吴薇的待遇却比她好得多得多。
她早就听说了,这吴薇是君恒在外头便看上的人,在外头便有了首尾。
怪不得,怪不得她那个父亲眼巴巴的亲自把人送进门,而且一进门便住着单独的院子,丫鬟婆子下人成群。
她和吴薇比起来,简直寒碜。
她也听说了,这几日君恒一直歇在吴薇房里。
原本她以为,她和吴薇也算亲戚,论辈分,吴薇还得叫她一声姐姐。
吴薇只是一个下贱的庶女,她又比吴薇进门早,吴薇进门理所应当来拜见她。
但她左等右等,等了好几日,吴薇都没有来。
在她第五次听说恒王去了吴薇房中的时候,再也忍不住,直接上了门。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苏雨澜向来看不上吴薇,上来就是劈头盖脸把吴薇一顿骂。
而吴薇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依无靠,一无所有的庶小姐。
当即就让下人制住她和她的丫鬟,对着苏雨澜的脸,狠狠的打了两个耳光。
苏雨澜万万想不到,吴薇居然明目张胆的打她。
她更想不到,下一刻吴薇一把掐住了她的脖子,苏雨澜第一次感觉到窒息的绝望。
吴薇一个贱人……她怎么敢?她怎么敢这样对自己……放在从前,吴薇自然是不敢的。
要是没有绾宁的那些话,吴薇真在这种境地,表面上起码也要对她以礼相待但是让她来的人说了,面对苏雨澜不用客气,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是留口气,别弄死了。
有了这话打底,不打苏雨澜都说不过去。
更别说苏雨澜是上门找打,吴薇半点都没有客气。
看着苏雨澜咳的停不下来,气喘吁吁。
吴薇在她对面坐下来,丫鬟立马上了热茶,她轻轻的抿了一口:苏姨娘还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吗。
最好说好听的,若说不好听的,我这底下的婆子巴掌可不长眼。
还在地上坐着的苏雨澜,想到刚才那两个狠狠的巴掌,脸上发疼,到嘴边的咒骂如何也说不出来。
吴薇看她不说话,抬了抬手:既然苏姨娘无话可说,便回去吧,一会王爷要来。
王爷说了,不想见着不相干的人,晦气。
如果吴薇说其他的,苏雨澜可以忍,但是这句话苏雨澜忍不了。
虽然知道很大可能是吴薇说的,并不是恒王说的,但是这话把她这些日子的委屈一下子引了出来。
苏雨澜满腔委屈,一脸愤慨,大吼:谁是不相干的人?你说,你个贱人,我撕烂你的嘴,你怕是不记得从前是什么德行……苏雨澜刚刚被打了一顿,这会被刺激到,一副完全不管不顾的凶煞模样,就要冲上去。
她哪里受得了,一个从前从来看不上的人,在她头上作威作福就算了,居然还染指恒王。
还迷得恒王忽略她。
这个不要脸的狐狸精。
这个贱人,她哪里来的脸,这种贱人,应该去死。
苏雨澜龇牙咧嘴,一副要吃人的模样,两手挥舞着,十足的泼妇表情,但是她半点顾不得了,她要吴薇去死。
只是她都还没有近吴薇的身前,就被婆子拦了下来。
吴薇鄙视的看了她一眼,走上去,啪啪给了她两个耳光。
比刚刚那两个狠多了,苏雨澜脸上立马红了一大片。
这是替我弟弟打的。
接着啪啪又是两个耳光,苏雨澜脸上肿了。
这是替我自己打的。
啪啪。
吴薇用了十分的力气,苏雨澜嘴角渗出了血,脸颊肿得和包子一样。
这两巴掌,纯粹是我看你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