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姝谋》苏绾宁 君逸 > 第435章 你是东晋的公主

第435章 你是东晋的公主

2025-03-31 15:46:38

大皇子府。

楚锦年一路欣赏着府内的景色,由衷感慨:京城地界还有如此荒芜的地方,是他没有想到的,不知道还以为是深山老林,郊外废弃的园子呢。

昨晚来的时候是夜里,只廊下点了灯,并看不太清大皇子府内的景象,这回白天又有阳光,四周景物看得一清二楚。

如花也一路看着,跟上楚锦年,压低声音说道:公子,这大皇子府,白日里怎么看着比夜里还荒芜。

昨夜他们带了许多侍卫和侍女,人一多好像不觉得。

现在看着四周光秃秃,杂草丛生,莫名的有些瘆得慌。

谁能想到这是大周大皇子的府邸。

纪伯一路带着人往前厅而去,听着这问话,脚步没有停留,面不改色,依旧一路往前。

楚锦年看了他一眼,随即收回了目光。

到了前厅,先见过了大皇子,楚锦年才往左边的客房而去。

楚幽昨夜里发热,侍女们寸步不离的伺候着,早上才退下去。

王太医一大早就来看过了,开了药,按照现在的情形,还需要再养上几日再看。

楚锦年来的时候,楚幽刚刚喝完药,躺在床上。

她五官明艳,只是这会儿面色苍白,唇无血色,看起来神情萎靡,和平时判若两人。

见楚锦年来,楚幽挣扎着就要起来行礼。

楚锦年摆手扬了一下,在一旁坐下来,一副无所谓礼数的态度:既然病着就别行礼了,好好的养着伤才是正经。

楚幽微微颌首,多谢九皇兄。

楚锦年看着她,眉头微微皱起,开口道,既然你病着,那我便长话短说,给你时间好好休息,主要是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

楚幽:九皇兄请说。

楚锦年:那一日来的刺客,你可认识?可知道是谁?楚幽微微摇头,不认识。

楚锦年:那一日你去青玉巷做什么?楚幽:也是随意逛逛,听人说那条巷子挺有特色,前头的永安街之前和小姐们一起出来吃饭的时候逛过了,便想着来逛逛这些小巷子。

楚锦年:你是怎么受伤的?楚幽:我和西凉二皇子到了死胡同。

翻墙的时候中了箭,我们手忙脚乱,翻过墙来一路寻着光,往墙里头走,后面就晕了过去,人事不省了。

楚锦年看了她一眼。

楚幽说的这一点,倒是和李清云说的对得上,李清云没道理替楚幽掩护什么,对于楚幽的说法,他也没有提出别的疑问。

你和恒王很熟?前几日底下的人来报,说楚幽悄悄的去了恒王府,今日恒王又来让他把楚幽接出大皇子府,他不得不怀疑其中有事。

在楚幽的问题上,只要不坏事,他都随意她去,大周如何他管不着,但若是楚幽卷进去影响到了东晋,这就不行了。

说到这个楚幽略微垂眸,咳了两声,侍女送来了水,她喝了一口润了润喉,才回答楚锦年的话: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九皇兄,我确实是在暗中关注着恒王的消息,不过却算不上和恒王熟,事实上我们除了表面打过照面,私底下并没有来往。

前几日,我买通了恒王府的下人,悄悄的去了一次恒王府,但却没有见到恒王本人,那一次我原本是想和恒王好好谈一谈的。

楚锦年见楚幽全盘托出,点了点头。

确如楚幽所说,除了上一次她私底下去了恒王府,其他的时间,楚幽都没有和恒王有过来往。

不过,原来是楚幽悄悄买通了门房而已吗?你想嫁入恒王府?楚幽垂眸,脸色有些被抓包的窘迫:这么说也没有错,只不过还没有到这一步。

我想给自己找条后路,只是我并未见着人,算是八字都没有一撇。

我所做的事目前来说,都是我一厢情愿,恒王并不知情。

楚锦年深深的看了楚幽一眼。

楚幽这番话毫无漏洞,但是他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比如说楚幽确实聪明,但是他没想到楚幽居然大胆到只身去了恒王府,仅仅只是买通了一个门房,而且最后还没有见着人。

比如说,楚幽被他说穿之后,虽然面色窘迫,但是看起来却太平静了一些,似乎是对这件事情的认命,也似乎,是在隐藏自己真正的目的。

他的这个皇妹,看来,他对她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别给东晋丢脸,你是公主,但是别忘了,你是东晋的公主。

楚幽:是,多谢九皇兄提醒,我心中十分清楚,没了东晋我一无是处。

我绝对不会做损害东晋的事情,这对我没有任何好处,东晋好我这个公主才有价值。

知道就好。

楚锦年没有多留,离开了大皇子府。

确认人走后,大皇子来看楚幽,侍女们在一旁忙活着。

君晟也没有避开人,楚幽身边一直有侍女照顾着,人多眼杂,他若是避开人来见楚幽,反而惹人怀疑。

公主身体可好些了?楚幽看向君晟,对他笑了笑,多谢大皇子关怀,已经好些了。

大皇子看着她,楚幽也看向大皇子,二人目光交会,却没有再多话。

十三公主好好休息,身体是最要紧的。

楚幽:大夫说了无事,就肯定无事,多谢大皇子记挂。

楚幽说的是大夫,而不是王太医,大皇子一下就听出来楚幽说的是杜若。

他对着楚幽点点头,二人心照不宣又对视一眼。

那我便不打扰公主歇息了,公主保重身体。

楚幽微微点头,以示回应。

侍女见大皇子要走,将人送了出来。

君晟走到门口,问侍女:刚刚恒王侧妃来过了?说到这个,侍女飞快撇了一眼君晟,语气有些慌张,回答:是,来见公主的,公主精神不济,恒王侧妃说了一会话便离开了。

君晟微微皱眉,不是因为恒王侧妃来大皇子府没有先来见主人,而是因为对方一看就是不怀好意。

恒王侧妃说了什么?听着这问话,侍女有些踌躇,欲言又止不敢说。

大皇子见状,心中已经了然。

佯装生气道:十三公主的伤还未好,除了大夫下回再有人来看一律拒了。

侍女虽是东晋的人,但这里到底是大皇子府,对于大皇子的吩咐,赶忙称是。

而且之前楚幽清醒的时候交代过,在人家府上须得尊礼数,听主人言,这些侍女倒也乖觉。

等君晟离开,侍女们说到刚刚恒王侧妃来时说的话,三三两两窃窃私语,走到楚幽面前:公主,那侧妃说的不会是真的吧,这大皇子府真有这么邪门吗?楚幽,这种传言到处都是,当不得真,况且我都是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了,若说最邪门,邪门的也是我,不是这大皇子府。

那侍女原本还想说什么,听楚幽如此说,接下来的话都说不出口,只得讪讪的点点头,应了是。

楚幽没再说话,脑中回想着楚锦年刚刚的问话,心有余悸,缓缓的吐出一口气。

绾宁说过,她悄悄去恒王府这件事,一定瞒不过楚锦年,只不过这些小事楚锦年并不上心,但是一旦后头出事,前后一联想肯定就会怀疑她。

不过也多亏了楚锦年对她不上心,这般问她,也不过是怕她不知轻重牵扯进大周的朝政。

如今看起来,君恒应该是有了动作,而且牵扯到了楚锦年,若不然楚锦年不会特地跑一趟,来问她这些问题。

她刚刚的回答中规中矩,楚锦年或许有些怀疑,但是只要他找不出旁的证据,她这边又能自圆其说,就没事。

楚幽微微动了动,感觉到伤口上传来的疼痛,轻呼出一口气,头还是有些晕晕乎乎的,她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去想,睡着了过去。

此时的太师府,周太师和周承栋周承海一起聚在书房讨论事情。

父亲,怎么如今还把大皇子也牵扯进来了。

是啊,儿子听说钦天监赵砚臣昨夜里便入了宫,一直在安抚陛下的情绪,这是不是说明,他背后的人,对这件事也乐见其成了。

周太师看了二人一眼,点了点头,何止是乐见其成,这件事,应该是对方有计划的行动。

周承栋和周承海脸上都露出不明所以的表情。

周太师想了想,解释道:这件事绝对没有表面上显现的那么简单。

你们想想,陛下把刺客的事交给了陶致远,陶致远一早便入了宫,之后,没有再回刑部,说明这件事已经有了结果。

有了结果,但是在今日早朝上,陛下却没有说起,说明这件事,没有公之于众的必要,或者是陛下想瞒住什么。

而昨夜有人针对了大皇子府,策王把人抓了出来,半夜入宫禀报了陛下,说明这件事,策王不是背后主使。

若不然,这件事不应该由他去做,他可以找到其他更好替代的人。

这个时候,能对大皇子动手,且给大皇子府泼脏水的人,除了恒王,整个京城怕是也找不出第二位。

这件事的手法,和上次坑了策王二十家私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回,出头的是恒王,有损失的是策王,得利的是逸王。

这一次,出头的是策王,有损失的是恒王。

再加上这件事,钦天监赵砚臣牵扯其中,我们便能窥得其中一星半点的真相。

周承栋和周承海心照不宣的看了一眼。

那逸王来这一出是为什么?陛下又为什么没有对那些刺客的事情公之于众?周太师摇摇头,这件事情不必再猜,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一路前行即可。

可是,大皇子府沾染的是巫蛊之事。

周太师:若真是巫蛊之事,恒王这么着急做什么?周承栋恍然大悟,父亲是说,当初的事,是恒王……周太师:是不是的,无所谓了,大皇子在府中待了五年,若是逸王出手,按现在事情的走向,怕是大皇子要出来了。

逸王真的能做到吗?恒王和策王应该都不会答应吧。

不,恒王确实不答应,但策王却未必。

而且到现在,所有促成大皇子出府的事,都是策王做的。

周承海想到了其中的关窍,所以说,策王被利用而不自知。

周太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逸王在暗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策王不好说知不知道,但一叶障目是肯定的。

还有一点,逸王那边一定有非常熟悉,策王性子的人,凡是涉及到策王的事,逸王那边都顺利得有点不可思议。

策王并非蠢笨之人,他底下的幕僚也并非庸碌之辈,还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策王的一切决策,都在对方的预判之中。

太恐怖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原来是这个意思。

周太师深吸了一口气,这就是对方棋高一着的地方,就是我们,若不是对方漏了几次漏洞给我们,我们也万万想不到这一步。

你们想一想,若是没有当初赵砚臣的那一张贵宾帖子,我们如何能想到其中关窍。

周承栋和周承海都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说来,逸王比我们想象的,还有更厉害。

周太师看向他们,如今这件事正在进行着,若事情顺利,大皇子一定能走出大皇子府。

如果我没有猜错,对方一定会很快跟我们联系。

需要我们做什么?周太师摇头,这个不好说,既然我们已经做了决定,便只要等指示就是。

眼下我们要做的,是明日让老二媳妇回娘家,对方应该也在等着这一幕。

周承海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对着周太师点了点头,是,儿子已经交代了下去,明日的事绝对不会出错。

周太师嗯了一声,想到什么又开口道:等明日的事情过后,看看宫中的态度,再过段时间,或许可以进宫看看林妃。

父亲,虽说弟媳妇是林妃的亲姑姑,但我们就这样和对方联系上,怕是会给人由头。

周太师:既然入了这个局,就不必再躲了,你们真的以为林妃走到这一步只是运气而已?真的以为林家女回林家是陛下大发善心?无论如何我们先把路铺好,若用不着便也罢,若用得着,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周太师说这话的时候,想到绾宁送到太师府的信。

信上便提到了林妃和林家,他便猜测林妃的事也是对方一力策划。

桩桩件件的事情连起来,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他有预感,背后的人,一定比他想象的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