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大家就要吃完饭了,杨姝妹放下了筷子看了看父母, 爸妈,我已经好了,我想明天去上学。
杨父嘴巴里嚼着馒头,点了点头, 好了就去吧,高二了,再念一年正好毕业。
还念个啥,念到高中还不行啊~别人家丫头都念小学毕业就不念了,早早就开始给家里挣工分了。
杨母略微不满的皱着眉头。
呵呵~家里保不齐要出个大学生咯~在我闭眼前能看到也能给老祖宗一个交代。
杨老爷子乐呵的打岔。
可闭嘴吧死老头子~这话是能说的,~周老太咬牙切齿的锤了杨老头一下。
我想继续念,好歹高中毕业了可以去小学当老师,高中没毕业人家小学了不愿意要的。
杨姝妹知道就要恢复高考了,无论如何也要好好读书,可不能跟上辈子一样放弃了。
离高考恢复还有一年零9个月,1977年9月,由于历史问题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既然知道了,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
当老师有什么好的~补贴也不多,还危险,还不如挣工分,有钱又有粮食。
杨母撇撇嘴,一点也看不上。
丫头愿意念就去念,老大不也高中毕业了,你看老二初中毕业,就有些吃亏,好事也轮不到他。
老大高中毕业还能有轻松活,记账管理的。
杨父说着在苕帚上折了个竹支剔牙。
老师虽然不吃香,但是特别重要,妈,你说要是没有老师,我们都跟谁学习去,不都是文盲了~队里的扫盲课可都有讲,学习很重要‼️杨姝妹耐心的跟杨母解释。
这个年代就是需要有老师无私奉献,杨姝妹既然有幸回来,那就一定要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有那么多急国家所急,奉献青春,在特殊历史时期,用瘦弱的肩膀擎起了华国教育事业的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华国能有后来的崛起,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绝对离不开八十年代师范生的无私奉献。
杨姝妹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就你们都是好人,我是坏人,不给你念。
要念就去念,我没钱,谁有钱谁给。
杨母气呼呼起身回屋里睡午觉了。
奶给你拿钱,好好念,争取工农兵大学生指标给你捞着。
平远啊~给你家丫头装点粮食,钱我这老太婆给出。
周老太看了眼杨平远(杨父),慢慢的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发白的手绢,一层层打开,里面一叠毛票。
高中在县里,离家远,要住校。
至于吃的,自己带什么口粮就吃什么。
学校只负责给学生蒸馏。
所以要带饭盒带口粮去学校。
小姝啊~这学期学费多少啊~奶给你拿~周老太拿着毛票一张一张的理着。
学费是6块钱,奶,还有生活费买点笔和本子。
杨姝妹也挺难过的,现在的生活水平真的很低,老人家存点钱不容易。
主要是家里离学校太远了,有六七十里。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不能全部安排住校,根据学生离家路程远近,把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五里以内的走读生,不但不能住校,而且中午还要回家吃饭;一类是十里以内的走读生,虽然不安排住校,但学校负责中午馏饭,同时享受每月五角钱的助学金,抵消每天二分钱的馏饭费;距家十里以上的才安排住校。
因为太远,又要花钱,所以村里大多数都是念到初中就不念了。
家里出不起那么多钱,毕竟家家户户都好几个孩子。
哎哟~要死哦~咋那么多钱~周老太心疼的要死,但是说给了又不能不给,不然大儿媳有的嘲讽了。
咬咬牙,周老太零零散散数了十块钱出来递给了杨姝妹, 拿着,省着点花,老婆子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你可得争口气啊~你奶奶我可不像有些人,对自己闺女心狠的很。
奶给你十块钱,装好了,别丢了。
周老太越说越大声,就怕屋里睡觉的杨母听不见似的。
知道了,奶奶,我会省着花,好好学习的。
杨姝妹接过了钱,放口袋里装好。
这些钱自己最起码要坚持两周吧,太难了,想哭……杨父拿着棉布袋去锅屋旁放粮食的屋里给杨姝妹装一周的口粮。
到底是自己的闺女,还是很疼爱的,所以杨父多放了一些地瓜干,还塞了几个馒头进去。
刚过完年,好歹还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
年前刚发了粮食,虽然不多,但是没那么艰难。
丫头啊~过来,把口粮拿着。
锅屋里传来杨父的喊声。
杨姝妹起身走过去, 哎~我来了,爸。
走到锅屋接过杨父手里的棉布袋,看起来还不少。
杨姝妹打开瞅了瞅,看到有三四个杂粮馒头,还有两个白面馒头,红薯干也不少,吃一周是够的。
杨姝妹系紧了袋口。
抬头看到杨父从棉袄内衬里掏出了一把毛票。
爸手里也没多少钱,给你拿五块钱,也别太省了,亏了自己,啊~丫头。
杨父把钱递给了杨姝妹。
摸了摸她的头发,叹了一口气。
丫头啊~你也别怪你妈舍不得给你钱,你妈都是以前苦日子过久了,精打细算就怕再来天灾人祸的~一下子没吃没喝的~扛不过去。
你妈对自己也很抠的,家里人口也多,不省着点,就活不下去了,你体谅体谅你妈,别怨她。
我知道的,爸爸,没有怨她,等我以后赚钱了,我养你们老。
给妈存多多的粮食和钱,让她花的安心。
杨父咧着嘴笑了, 你有这心就行,不怨你妈就好,去把铺盖都收拾好,要带着的东西别漏了,太远了,来回跑不方便。
嗯,我知道了,爸,我去收拾了,你快去休息休息吧!杨姝妹拉着杨父去了堂屋,推着杨父去西厢房睡觉。
进去看到杨母侧躺着,脸朝着里面在睡觉。
至于睡没睡着,杨姝妹没看出来。
杨父歪在杨母旁边休息。
杨姝妹放下口粮在自己的床上就出来了,准备等父母午休结束再收拾行李,反正自己下午也没什么事做。
堂屋里就奶奶还在,爷爷应该去午休了。
堂姊妹们聚在一起小声嘀咕。
大哥起身走了,去登记农具的房子休息了,那里是大哥在负责登记发放。
大哥就属于能者多劳吧!村里会计的活也是老哥兼顾,当然大队会计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经常让大哥给缕缕账。
二哥坐在桌子旁打盹,一看就是累坏了。
杨姝妹轻轻拍了拍杨爱民, 二哥,二哥,你去屋里躺床上睡觉吧~在这冻着回头。
杨爱民半眯着眼,迷迷糊糊抬头哦~了一声,就慢吞吞的起身去屋里了。
杨姝妹不放心,进去帮二哥盖好被子才出去。
刚关好卧室门,一转身,就看到周老太招手示意让杨姝妹过去。
周老太挤眉弄眼的冲杨姝妹笑~悄悄说,咋样~你爸有没有给你塞钱呀……我就猜你爸一准得给你点,所以奶才没给那么多。
杨姝妹差点笑出声,这时候看周老太还是挺可爱的, 嗯,给了几块钱,奶奶真厉害,一猜就知道。
周老太眉头一挑,我生的我能不知道,就你妈那狠心的,巴不得你饿死。
随时随地不忘记挑拨离间的周老太。
杨姝妹笑笑,没有迎合,没像以前一样气得要死,赶紧糊弄过去, 奶,你也去休息一会吧,累了一早上了。
还是乖孙女疼奶奶,瞅那几个白眼狼,懒得要死,不说不动。
周老太拉着杨姝妹的手起来了。
大华啊~你跟小凤和来娣把这碗筷都收拾收拾~说完,小老太太就去东厢房睡觉去了。
大华面无表情的收拾着碗筷。
小凤笑着在旁边帮着擦桌子。
来娣一脸不情愿的端着盘子。
就知道叫我们三个洗,天天都是我们洗,怎么不叫美丽,盼娣,招娣洗的。
来娣气呼呼的瞪了美丽她们三个。
大华和小凤不吱声,只顾着收拾桌子。
她俩最大,大华比小凤就大了几个月,两人都比杨姝妹大两岁。
跟杨姝妹二哥同年。
来娣比杨姝妹大一岁。
胡美丽是二姑家的老二,从小就偷奸耍滑,跟二姑一样样的,嘴甜,人懒。
没办法,周老太就喜欢美丽,二姑也就这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都不是省心的。
三姑家里女孩多,在这里住的就有四个,所以周老太就爱使唤三姑家的孩子。
来娣早有不满,但是不敢当着周老太的面说。
周老太会撵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