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姊妹十来个都住一个小院里,但是没啥感情,各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除了会喊杨姝妹兄妹三个大哥,二哥,大姐什么的。
其余几个表兄妹都是直呼其名,小名字叫叫,姐啊弟啊,没人叫。
只有自己的亲兄妹互相称姐道弟的。
当然,杨姝妹都是喊他们小名字,喊习惯了。
要不你们9个人排个值日表出来,三人一天干家务?这样一周也就差不多轮到两次。
杨姝妹看了一圈众兄妹给出了建议。
我同意,凭什么总是我们三个干活。
来娣扬起下巴举起手表决。
斜眼看着美丽。
美丽并不搭腔,就当没听到,笑嘻嘻的和自己哥哥胡小强说悄悄话。
美丽,你什么意思,同意不同意?来娣不满的拉扯了美丽一下。
同意什么啊!?我没听到。
你别拉我衣服。
美丽皱着眉把来娣的手从胳膊上扒拉下去。
拍了拍胳膊上莫须有的灰。
分组干家务,听到了吧~同意不同意?来娣盯着美丽问道。
你们爱分就分呗,不关我事,舅奶(外婆)又没叫我干活~美丽不屑的憋了来娣一眼。
凭什么你不干活,有本事你别吃饭。
来娣气的眼通红。
我就吃怎么了,又没吃你家的,我妈妈给钱了,你管得着么?你家没给钱就得你干活。
美丽冲来娣翻了个白眼。
你……来娣手指着美丽说不出话,气的眼泪掉了下来。
让开……美丽一把甩开来娣指过来的手,起身回屋里去了。
来娣,过来,你跟她吵干什么,舅奶听到了出来还得骂你~小凤怕来娣追过去打起来,拉着来娣坐自己旁边。
来娣气的直哭~盼娣和招娣都围着她坐着,不敢吱声。
别哭了来娣,回头我让奶奶说她。
杨姝妹也懵了……太多年没见过美丽,都忘记了她这驴脾气了。
想使唤美丽干活,那可比登天还难。
因为二姑时不时的会过来,然后三不五时的塞点毛票给周老太。
所以周老太对二姑家的小强和美丽那是相当纵容。
打骂从来都是三姑家的几个闺女,二姑家那是用来疼的,四姑家两儿子,家里干活不会想到让两外孙去洗锅刷碗的。
从来都是几个女孩子洗,当然三姑家女孩最多,所以干活也最多。
大姑家的大华从小都是周老太带的,那感情又不一样,不过大华干活还是比较多的,主要周老太使唤习惯了。
来娣你坐着吧~别哭了。
盼娣你过来帮我抬着盆去洗碗。
小凤看来娣哭这样,就让盼娣帮忙了。
大华收拾完桌子,拿着抹布就去锅屋刷锅去了,剩下的就盆里面碗要洗了。
杨姝妹看着堂屋里这些姊妹,那是相当无语。
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瞅这姊妹处的,我的老天爷啊~醉了。
来娣哭的嗷嗷的,四姑家的周笑和周乐就抬头看了一眼。
懒得吱声,反正干活轮不到他们。
小强这家伙,趁机早就跑屋里去了。
心累,就这样的关系,难怪上辈子都互相不联系。
能有啥感情。
也不知道周老太啥时候能认清养了一窝白眼狼。
想当初周老太瘫痪的时候,这几个表姊妹没有一个来看望慰问的,更不要提照顾了。
十来年的照顾也换不来一天的真心。
这些姊妹们都大了,住在这里最小的是招娣,64年生的,也有12岁了。
大的大华小凤都18岁了,脾性都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杨姝妹也没那个意思要去改变他们,这个难度太大了。
前两年三姑就不想让小凤和来娣再念书了,想让两人回家挣工分,然后让小的三个换过来念书。
周老太没同意,老太太也不傻,那三个才不到十岁,来了不都得周老太伺候。
好容易小凤来娣能搭把手了,这就要叫回去了。
想的美~周老太心里也有气~没一个闺女心疼她的,都把她当老黄牛使,扔一堆孩子给她带。
尤其是三姑,最让周老太不满。
一过来就诉苦,一过来就哭穷。
娃娃送来最多,那是啥也不给,喝西北风呢!瞅那娃生的,都生了七仙女了,还生~不生男娃不罢休……周老太也就嘀咕嘀咕老三生的多,但是生男孩她还是很支持的。
只是这夫妻俩那是接二连三的生女儿。
周老太都没啥期盼了。
不过再留也就留这一年,这年暑假小凤和来娣都初三毕业了~小凤也都18岁了,得回去相看相看婆家了……三姑老早就开始寻摸了~之所以忍着没叫回去,也是想着初中毕业可以多要点彩礼。
几个表姊妹成绩都是一塌糊涂~少得留级两次,多的就要数招娣了,12岁了还在念二年级,实在是加减乘除搞不明白。
你要是拿钱给她买东西,找多少回来,她都没出错,可是一到考试就不会了,那是次次考个位数,就一直留级。
小心思太多了,哪有那个心去学习。
别看招娣学习不咋滴,呆呆地。
但是每次周老太藏了什么好吃的,她一准能找到。
有一次杨姝妹放学回来,打开堂屋门,感觉门后有东西。
打开一看~好家伙,招娣不知道哪里找到了白糖,用大饼夹了估摸有半碗的白糖,吃的直噎~太干了,她也不喝水,就硬吃。
被杨姝妹看到了,就憨笑,但是嘴不停。
当天晚上被回来的周老太打了个半死,但是仍然改不掉到处寻摸吃的毛病。
她不怕打,就是要吃。
感觉就发了一会呆~生产队喊工的大喇叭响了起来~要上工了,那估计快两点了,东西厢房里响起了咯吱咯吱的起床声。
木板床,翻个身都咯吱咯吱的。
杨姝妹听到西厢房开门声,抬头一看,和杨母对视了一眼,眼底都是尴尬和冷漠~显然杨母还在生气。
妈~起床啦~杨姝妹还是麻溜的招呼了一声,有妈妈在自己永远都是个孩子,真好。
完全不在乎杨母的冷漠,毕竟母女俩别苗头也不是一两年了,杨母有气也是应该的。
杨母心里的杨姝妹还是那个黑心破棉袄,杨母没理杨姝妹,拍拍衣服走了出去。
杨父随后就出来了,打着哈欠,扭着纽扣,也没看到母女俩的眉眼官司。
爸~去上工注意安全啊~河边滑,小心点。
好,好,知道了,乖闺女孝顺,下午好好休息休息,养好了好念书。
杨父笑呵呵的说着。
回头看了一眼屋里~老二,起床了,别睡了。
杨父大嗓门一吼~里面就传来了起床声~对面东厢房的周老太,杨老头也都出来了。
爹,娘,起来了啊,爹一起走吧~杨父看着杨老头招呼着。
嗯,走吧~二小子呢~杨老头摸出烟袋,卷了一个吸上了。
来了~来了~走吧,走吧。
杨爱民着急忙慌的从屋里出来,一边穿鞋子一边往外跳着脚走。
二哥,你穿好了再走,爷爷和爸爸在等你,着什么急。
杨姝妹拖了个板凳给杨爱民在坐下。
嗯嗯,还是小姝疼二哥,晚上二哥给你抓泥鳅吃~给你补补~可别去,大冷天的,难掏的要死,冻着了不划算。
万一掏出蛇咋办~咦~提起来都难受。
杨姝妹摸了摸手臂,感觉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蛇大补啊~多好的东西啊~怕啥~杨爱民笑嘻嘻的站起来剁了剁脚。
瞎咧咧啥,穿好就走吧~杨老头抬脚走了出去~杨爱民冲杨姝妹挤了下眼,笑嘻嘻的跟着走了。
杨姝妹表示看不懂二哥抛的眉眼。
哈哈~堂屋里几个姊妹装着书包,收拾东西上学去了。
呼啦一下~家里又没人了,就剩下周老太和杨姝妹了。
杨姝妹看了眼拎着篮子的周老太, 奶奶,你这是要出去?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周老太一听摆摆手, 不用,不用,你这脑袋还没好全乎还是好好在家吧!我去你三姑家看看,你三姑应该快生了。
杨姝妹,那奶奶你路上小心点,好多积雪,别滑倒了~嗯,你把家看好了~奶奶去去就回~周老太话音刚落就走出门了,顺手把大门给关上了。
杨姝妹知道奶奶肯定是给三姑家里送点吃的去了,三姑一直生孩子,家里的劳动力就三姑爷一个,所以家里比较艰难。
周老太嘴上总是骂三姑家最多,但是贴补的也是最多。
但是吧~这个三姑和三姑爷也是不懂感恩的~后来杨老头生病舍不得出钱出力,周老太瘫痪也不见她来照顾。
她自己生孩子坐月子,周老太照顾她四五个月子,可到了了没换来一天的伺候。
所以人就不能一味的付出,人类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因为占不到便宜,何以解忧,唯有索取,活着就是要讨价还价,不是你被占便宜,就是你去占别人便宜。
杨姝妹太了解自己的这些亲戚了,尤其是这几个姑姑还有舅舅。
在自己家落魄的那几年,都恨不得上来啃两口。
穷人最害怕的就是生病,因为小病不用看,自己扛,大病看不起,倾家荡产也救不了,走了之后给家人留下的就是一屁股债。
老杨家就是这情况,杨老头和周老太接二连三的癌症中风后,那些亲人也逐渐远去……因为了解这些姊妹的品行,所以杨姝妹也懒得浪费时间在她们身上。
杨姝妹知道84年的时候爷爷被查出来食道癌,所以要在这之前最好81年左右就带爷爷去检查身体,那时候估计应该是早早期。
当时查出来是中晚期,现在去查肯定也查不出来。
医疗水平是一方面,还没有病症也是一方面。
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醒爷爷少吃烫的食物,杨姝妹的爷爷就是特别喜欢吃滚烫的食物,嘴巴烫的直哆嗦,还给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