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回娘家送年货

2025-04-01 07:38:04

下午,两盆面都发好了,开始揉面蒸馒头。

储六月不会,只能在旁边干看着。

不过看着看着,似乎也没那么难,她也就动起了手来。

她做红枣馒头,也不会弄的跟小姑妈那样规规矩矩的圆馒头,她是把面弄成一个长条,然后直接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

这样简单又省事。

红枣馒头做的不是很多,储六月很快就把面都切完了。

以为切好就能上锅蒸了,结果小姑妈说还要再醒一下。

蒸个馒头可不容易,浪费了很多时间。

幸好今天借用了李二牛家的两口锅,贺晏之因为下大雪也不能进山,所以今天被她安排帮忙干活。

不然蒸馒头浪费那么多时机,今天的活肯定干不完了。

不过馒头蒸出来还是超级美味的。

储六月自己都忍不住尝了一个红枣馒头。

算起来,这还是她过来这么久,第一次痛痛快快的吃个馒头。

虽然不大,但是吃的过瘾。

贺之之和豆子两个人分了一个红豆馒头。

小姑妈包的馒头跟碗口一样,特别大。

她俩分着一个刚好。

一锅蒸了十个,一共要蒸三锅。

十五个红豆的,十个实心,还有五个是包糖的。

储六月拿了两个包豆沙的馒头,给了一个给贺晏之,让他和贺景之分着吃,一个给李二牛和陈大分着尝尝。

他们这边正吃得美滋滋的,陈丽娟的声音大老远的传了过来。

嫂子……嫂子……这激动的声音,一听就是好事。

肯定是糖葫芦做成功了。

李二牛一语猜中。

陈丽娟拿着几串糖葫芦激动的跑了过来,因为地上的积雪厚,还差点摔跤了。

可不就是糖葫芦做成功了,给激动坏了,赶忙拿了几串做好的糖葫芦过来给他们尝尝味道。

储六月就拿了一串,她和贺之之还有豆子尝了一下口感。

男人们都不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坚决不肯品尝。

嫂子,味道咋样?陈丽娟迫不及待的问道。

关键是,储六月才吃到嘴里,还没来得及尝到味道呢。

好吃,真好吃。

贺之之吃的快,先给出了回答。

真假的,比起嫂子做的差的远不远?比嫂子做的还要好吃。

储六月:……这丫头是谁有吃的讨好谁。

瞧她这几个月胖的,起码涨了十斤肉。

丽娟,你做的确实不错,甜度非常好。

储六月尝了一个之后,也表示口感很不错。

太好了,我一口气做了三十串了呢。

明天就可以让我妈去赶集卖糖葫芦了。

做了那么多呢?储六月惊讶。

我做了一下午了。

陈丽娟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那会储六月做的时候,一会就做了很多了。

娟,三十根用了多少斤糖呀?人家都高兴的时候,李二牛冒出一句。

他那语气,就好像没个十斤八斤做不出三十根似得。

……陈丽娟小脸一黑,你啥意思?是不是觉得我做三十根糖葫芦得用个十斤八斤的糖呀?不不不,我绝对不是那个意思。

李二牛连忙摆手解释,而后又忍不住,小心翼翼的问:不过,加上前面做失败的那些,是不是也差不多十斤八斤了?陈丽娟本来就觉得做失败挺丢人的,这些天都没好意思来储六月这边帮忙,也没人知道她做失败了,结果李二牛就这样把她揭穿了。

气得她直盯盯的瞪着李二牛,目光像锥子一样一下一下往他身上戳。

李二牛眨眨眼,发现气氛渐渐不对劲起来,就不动声色的把目光移开了,然后悄悄闪人。

旁人看着他俩无声的较量,都笑在心里。

……第二天,储六月准备了一些年货回娘家。

带了四斤红烧肉,两个卤猪蹄,两个猪耳朵和两根猪尾巴,还有两斤生的五花肉,茶叶蛋和卤蛋各十个,还特地买了一只鸡,加上家里的咸鱼段,蒸馒头,小姑妈炸的牛皮花生米,绝对都是上档次的年货了。

到了城里,储六月先去银行把钱给存了。

奋斗了半年,也攒了好几千块钱了。

本来打算过了年盖房子的,但是贺晏之现在招工人干活,到时候怕要先支工资给工人,盖房子的事只能往后挪一挪了。

而且婆婆听说隔壁要盖楼之后那反应,只怕是不给她盖个楼,婆婆硬是郁闷就该郁闷出病来了。

储六月现在也想通了,等贺晏之那边挣钱了,看看能挣多少,实在不行,就拉着老二合起来盖个楼房。

不管怎么样,这辈子肯定是要了了婆婆的楼房梦的。

从银行出来,看到贺晏之在一个摊位上买东西。

储六月走了过去,看到他在买馓子。

八十年代的馓子和现代那会不一样,现代的那个很细很细的一根,但是这会的馓子是很粗的一根一根绕起来的。

你买这个干嘛?储六月问。

给爸妈带点过去。

我带的东西够多了,不用买了吧?储六月看了看车子上挂着的大包小包,觉得已经够多了。

小媳妇,你们这是回娘家送年货来了吧?卖馓子的大婶问道。

是,我们是回家送年货的。

我看你们也不像是普通,只有这馓子才能体现出你们的不普通的身份,而且我这个馓子都是今早上刚炸好的,又香又脆,不行你尝一根。

大婶随手就拿了一根馓子递给她尝尝。

储六月还真想尝尝这八十年代的馓子是什么味,于是就不客气的接了过来。

尝了之后,还真如大婶说的,又香又脆。

现代的馓子她只见超市里有得卖,但是没吃过,不过这个味道确实很不错。

怎么样,婶没骗你吧?大婶眉开眼笑的说道。

储六月笑笑,觉得味道不错,她就买了一点。

不过这馓子的价格可不便宜,要两块多一斤。

不过算起来,细面做的,又是油锅里炸出来的,价格自然不会低了。

储六月一共买了两份,一份是四把,一份是六把。

少的给家里,多的那份带回去吃。

在乡下还没见过有的卖馓子的。

主要是价格太高,乡下估计卖不起来。

要知道,一块钱一斤的挂面在乡下都算是送礼的最高档选择了,更何况这馓子比挂面贵了一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