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宝已经看到了,指着道:在那里!林娘子笑道:那是我的吧?你的应该是那个!妇人卧房,女儿香闺,最少不了的家伙什儿就是镜台和妆奁,两个镜台明显不一样,一个简练纯朴,另一个精致小巧,小一点这个才是心宝的。
而且这个时候的镜台,已经有一些像后世的梳妆台了,是镜台和置物台、柜子的结合,雕花真的是加了工夫,漂亮极了,镜架是屏风式,就跟一个迷你小宫殿一样,榫卯的地方打磨的十分光滑,置物台一侧甚至还有两个小抽屉,若是像心宝这么小,暂时不需要妆奁的,也可以把绢花之类的收在小抽屉里。
雁沈绝上前一步,打开柜子看了看。
唐大哥笑道:你看什么?他本想开玩笑,说你想要也给你买一个,没想到雁沈绝理所当然的道:我看看心宝将来会把糖藏在哪里。
噗!几人纷纷失笑。
只有团子不以为然的道:心宝才不会在这种一猜就猜的到的地方藏糖!哦?雁小郎歪头,很好奇似的追问:那藏在哪里比较好?团子道:当然是……她及时咽住了,铿锵的道:当然是吃下去藏在肚子里!!说完了还偷偷瞄他。
雁沈绝漂亮的桃花眼弯着,被她可爱了一脸。
团子如今脑子是真的转的快了,不但能及时察觉,还能迅速给出一个完美的谎言,他还真有点怀念那个一秃噜就秃噜一大串的呆团子。
唐大哥一边笑着,一边道:爹,我怎么看着还差好些东西啊?唐青山沉吟的道:我本想着,先把厅里布置好,各人屋里不重要的小件,就回头从村里找人打。
林娘子劝他:大钱都花了,也不差这点儿了,要是从村里找,天寒地冻的也没法开工,这几个月咋过?再说打出来粗粗笨笨的,与这些也不搭,看着也别扭,不如直接都从这儿买得了。
唐青山微皱眉,唐大哥也道:就是啊,爹,也多花不了二三十两,不如就直接从这儿打了,还快,过年就能用上。
唐青山看了他一眼:二三十两?他这是嫌弃儿子口吻轻巧,结果林娘子还帮腔:二三十两怎么了?我儿子如今都会赚钱了,我怕什么!雁沈绝轻咳着道:不如我来出?我在府上借住,也该出些银子。
不用,唐青山一锤定音:那就看看都缺什么,一会儿直接打了吧。
雁沈绝道:我看外头的拔步床还算精致,不如我买给心宝?林娘子道,这个可用不着你买!雁沈绝道:但我总不能……你听话!林娘子拍了拍他的背:不是跟你见外,只是这拔步床是要爹娘置办,将来给女儿当嫁妆的,不能叫你买,这不合规矩。
等我……等你青山叔想办法赚些钱,给我的心宝儿买个好的!雁沈绝乖乖的没再说话,转回身,把心宝抱了过来。
林娘子就走前几步,到处溜达着看,一边还道:当家的,你说到心宝儿长大了,你能赚出一台拔步床来吗?唐青山淡定的道:能。
林娘子点了点头,一副这我就放心了的样子:那就行!几个人正挑着,忽见一个熟悉的人影从外头走过,唐大哥一眼看到,奇道:小玉?刚走过去的沈琢砺一回头,急退了回来:繁叔,你怎么在这?他往里面一看,赶紧过来一一见礼,唐大哥问:你在这儿干什么?沈琢砺道:爷爷叫我置办一个宅子,我过来看看这些案几。
他顿了一下,又问雁沈绝:小绝叔,昨日夜间,是你来找爷爷的,是吗?雁沈绝点了点头,林娘子道:二爷他还好吧?沈琢砺道:今儿本是我爷爷的寿辰,我瞧安叔那儿,已经收了你们的礼,但是除了你们和元家之外,所有礼都没有收,我爷爷也不在家,说是一大早就跟霍云涛一起走了,只说帮派里有急事,但具体什么事却是不知。
雁沈绝道:我也不知。
沈琢砺也没再问,点了点头,就笑道:你们这是要搬家了吗?还得等几天,唐大哥道:这些都是之前订下的,看看行不行,再添补添补。
说起这个,沈琢砺道:我这不是买下了一间宅子么,这间宅子里有好多旧书架,我瞧着并没坏,扔了可惜了的,你们若不嫌弃,要不要拿去用?我瞧与你们的颜色倒还搭。
唐大哥道:你自己不留下吗?沈琢砺摇了摇头:房中所有家俱统没有了,只留下了几个书架和两个大顶箱柜,我若留下,买其它东西还要与它去搭,那算下来似乎也不省银子,且不好看,我想着都买那种浅浅黄色,与院中一小片桂花去搭,岂不是很美。
唐大哥笑着应下:那就谢了,一会儿我去瞅瞅。
沈琢砺如今与他们熟了许多,说话也随意了,带点撒娇的道:那我先与你们逛,待会儿等你们买完了,你们再陪我瞧瞧那院子,挑挑家俱可成?唐大哥笑道:成倒是成,但我是个粗人,瞧不出什么来,倒是小绝可以陪你去挑挑。
雁沈绝无可不可的道:可以。
沈琢砺笑道:那你陪我去买下人好不好?我没有买过。
我觉得若一人独居,是不是最少要有个门房,再一个厨娘?还需要什么?林娘子忍不住道:若是一人住,没那么多迎来送往,其实不需要门房,你只挑个十四五往上的小厮,若是读书人就挑个书童就好,若有客人来,就叫小厮去开门招待,至于厨娘,也不用买,可以雇短工,平时来做个饭,小院子的话,一日多给十文钱,多半就能把洒扫的活儿都干了,洗衣裳也可以包过去,只不在家住……沈琢砺立刻凑过去:阿嬷,那你能陪我去挑小厮吗?林娘子笑着点头:可以,不过我其实不会挑人的,你叫……咳,爷爷陪你去,他看人很厉害的。
沈琢砺年龄跟她儿子差不多大,又不是族亲,这爷爷奶奶当的真有点不好意思,沈琢砺估计也是瞧出她不自在,才改口叫阿嬷的。
本地人很少叫阿嬷,倒是有行商会这么叫,听起来确实比叫奶奶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