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华夷定鼎碑

2025-04-01 09:36:56

很多人亲眼看到,几千斤的钢铁埋了进去,然后浇筑上尚父发明的‘水泥’。

用不了多少日子,居然就变成了这种其坚可以砺刀斧的整块石头!这简直就是奇迹,是法术,是一种叫做化土为石的法术。

而且这里面还有那么多的钢铁,这简直就是坚不可摧啊!整个纪念碑足足有二十四米高,比东京城的城墙都还要高出一大截子。

站在城里面都能望到。

其实,若不是难度太高的话,文飞甚至想把这纪念碑给建筑到一百米高去,只是施工难度太大。

这才打消了这个注意。

这种单个的石碑,带给人巨大的压迫感上面刻着的却是一行大字外夷狄而内诸夏。

原本是修建的官员们,想请文飞亲笔题字。

不过文飞想想自己那一手虫走蛇爬一般的字体,就很明智的推辞了。

开玩笑,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字体成为笑柄,一直流传到千年之后的……没办法,只好请赵佶出手,虽然文飞觉着赵佶的瘦金体没什么气势。

但是总比他文大天师要好了很多。

这时候,宋代的书法四大家。

苏东坡已经死了,米芾黄庭坚好像也才死没几年。

另外一个原本是蔡京的位置,只是其人在后世名声太臭了,所以才被蔡襄给代替。

所以现在文飞身边,就有两位书法大家,一个是赵佶,另外一个自然是蔡京了。

只是文飞可不想给蔡京这货题字,免得这货糟蹋了自己的纪念碑。

这么想起来,也只有赵佶能题字了!好在这次题字,没有用赵佶那一手飘逸的瘦金体来书写,而是难得的,赵佶模仿了颜真卿这位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大书法家,硬骨头的字体,写下了有着颜筋风范的七个大字来!艺术这种东西,和古董一般。

从来都是没有具体价值的,可以是价值连城,也可以是一文不值。

很多时候,在历史上一些不怎么出名的人物,所创作出来的书画等艺术品的艺术成就,甚至比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大艺术家的成就更要高。

但是这些人默默无名,其艺术作品就算流传到后世。

也没有谁多看几眼,更别提是卖多少钱了。

这种事情,古今中外如一……就比如梵高,若不是他死后的画忽然被人炒红……那么他的画作就算流传后世,被人见了,也不过说这个叫做梵高的画家,画出来的东西有些意思……再就比如齐白石的画始终没有人赏识,一辈子被人当成画匠来看。

就算作品,流传到现在,顶多也就一两千块一副罢了。

就好像有人提议,让文大天师把赵佶或者蔡京这些大艺术家的作品拿到现代时空,当成新人画家的作品去卖……那么很不幸的是,如果文飞不先掏出本钱,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些画作炒红的话,那么这些顶多也就值个几千块钱罢了……事实上,很多时候,那些作伪者作出的家伙在艺术上起身不会比正品低。

艺术品卖的其实不是艺术,只不过是名气罢了!从城中出来的百姓,第一次看到这个实物,一个个震惊的张大嘴巴。

为了保持神秘感,文飞用了后世常用的手段。

整个工地都给围了起来,虽然这么高的纪念碑,足足有七八层楼,根本就围不住。

但是短短的十几天功夫,这里就忽然多出了如此高大显眼,甚至带着一些压迫感的石碑,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了。

相比起来,在纪念碑下面,那个巨大的神庙建筑群,却就已经没有了那么起眼。

不用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忠烈祠的创意是来自后世某个著名的神社。

虽然对于那个国家不怎么感冒,但是文飞却不得不承认,那神社供奉了自从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战死的军人以及军属。

但是不得不说,这么一举,为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小国家,聚集了庞大的气运。

相比起来,单单只是大而空洞的纪念碑可就弱爆了。

而综合仿照两者,设计出来的忠烈祠,却兼有两者的长处。

这是文飞改变整个大宋的历史的第一步,看起来不起眼。

但是其影响却不得不说十分的深远。

北宋时代,精致而又优雅,富足再加上文化。

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惹人向往的天堂之地。

但是,却独独缺少了尚武精神,再没有汉唐时候的进取精神。

说白了,这个朝代,最没有的就是勇气。

当然了,最没有勇气的还是赵家人……以文飞最近对于靖康之耻的研究来说,只要赵佶和赵恒那一队宝贝父子,稍为有那么一点勇气的话。

局势也不会坏到那么一种地步!后世人喜欢这个朝代,网上有很多人给北宋洗地,用一些零零碎碎的证据,来证明北宋其实一个尚武的国家,不缺勇武……但是其实,只要稍稍了解那么一点靖康之耻的整个过程就知道。

局势崩坏大到最后那般程度,完全就是赵佶父子两个窝囊废的功劳。

好在,赵恒再也没有机会成为钦宗皇帝。

而赵佶在文飞的看管之下,想来不会再如历史上那么的窝囊。

甚至,女真人有没有机会再次南侵,都是两说。

文飞甚至想找机会,直接灭了女真人!而文飞这个忠烈祠,却就是重塑整个民族尚武精神的第一步。

当所有人都不再害怕上战场和外敌打仗的时候,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办法被征服。

当然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甚至文飞对于这一点的认识,都不怎么深刻,要不然的话,他文大天师就不是一个二货,而是一个砖家了!历史经验这种东西,或者意义之类的都是一种叫做砖家叫兽的生物,用马后炮的手段,废话连篇的演绎出来的。

真正的历史,往往从来都没有必然。

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头脑发热的人,一时冲动,做出的某件事情,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这么说的太玄乎了,但是有句话叫做多谋少断,还有一句更俗的话叫做想的多做的少。

一个个真真正正的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进去的人物,他往往做不了大事。

这种人物,要不是因为想的太多,反而丧失勇气。

要么,就是想的太多,错过了时机。

再不然,就会迷失在各种事物的细节之中!也只有文飞这种二货,并不是太用脑子来进行思考,背后的问题,意义……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胡乱作为,所以往往凭借别人目瞪口呆的行为,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

这种人,才是引领时代人物。

就好像改放之处,那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物。

很多没有关系,没有钱,一切都没有。

但是就是凭着胆子。

顺应了时代的大潮,从而暴富,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历史记载在纸上,但是往往只有个大概。

至于细节,一无所知。

其中无数的变数,只要一个变数出现变化,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一切变得再不可知……太阳渐渐升高起来,难得的晴好天气。

无数东京城的百姓,出城来踏青郊游。

出了朱雀门外,就看到了这么一幕。

一只整整齐齐的大军,如同钉子一般的排列在大地上。

每个人都衣甲鲜明,清一色的大红涂成红色的盔甲。

这盔甲的造型相当古怪,和他们所见的大宋禁军的札甲大大不相同。

北宋禁军的札甲,都是几千片的甲页给穿起来的。

算是鱼鳞甲的一种。

而这个上万人的禁军,却不一样。

他们身上的铠甲,根本就是一大块一大块的。

整个前胸是一整块的,而后背又是一整块。

胳臂腿部的也不过是四片大块甲片。

让人怀疑,一大整块的钢铁是怎么加工成弧形,刚好符合人体形状的……这绝对不是大宋的加工技术。

出于文飞的自己的趣味,他对于大唐时代的明光铠充满兴趣。

想想在打仗的时候,两军交战,忽然一方的部队在阳光下开过来,光明闪耀,如同天兵下凡。

所以文飞这甲胄上面都经过仔细的抛光打磨,亮的如同镜子一般。

起码不会比现在人们所用的金属镜子差了。

这在现代,不过是多添加了一道工序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这时候出来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想想看,这么一队士兵,举动之间,不时对住了角度,反射出阳光来。

远远看来,光明一片,那般感觉倒真的如同天兵天将下凡一般。

莫说是周围百姓看呆了,就是连赵佶还有他的那些文武群臣第一次见的时候,都看傻了眼。

不止一个凑趣的家伙,写下了拍马屁的诗词,什么天兵云中出金鳞向日开等等酸诗。

文飞自然不懂这些诗词的好坏,却也难免志得意满的很!这些百姓更是看傻了眼,开始的时候,直以为他们那个神通广大的天师,从天庭召下天兵天将来了。

否则如何能有这般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