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破的武阳城内,几十万大军驻扎;南阳孔家最没有占据武阳城的野心、也没有现在就登基的欲望——时机不对。
所以,孔英才、才对手下的所作所为完全放任;确切的说根本就是放任手下抢劫。
但吸取了安阳洗劫蔡国怀化郡的经验,孔英才也有样学样——百姓的东西是不能抢的,也抢不到多少,还得罪人;要抢就抢官方的。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适当放扔出一点边角,拉拢百姓一起分赃。
携胜利之威的南阳士兵们比土匪还要蛮横,只要是官府的、或者是没有明确标注所属的、甚至是富商的,全都在抢掠范围之内。
而对于武阳城的百姓,也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通过劝说、威逼利诱等手段,将这些百姓裹挟走了——我们不抢劫百姓的财富,但我们抢人。
经过这样的一场战争后,武阳城的百姓早就如同惊弓之鸟,一听说南阳郡愿意接收他们,当然是赶紧走。
南阳郡如此做,其余的也都有样学样;但核心问题上,就是谁登基的问题上,大家还在对峙。
二皇子、太子当然不想放弃;但大皇子也不是完全没有资格!虽然大皇子之前做过错事,却也表现出了一个皇者的手段——皇帝就不能善良!相比之下,二皇子反而有点软弱可欺的样子。
那么立谁做皇帝呢?现在主动权就握在南阳郡孔英才和松州郡高斌手中;所有人都看向这两人。
这两人,就是秤砣。
孔英才想了想,向高斌使眼色。
高斌也不是笨蛋,看了看四周,二位殿下,请容许我考虑下。
孔英才和高斌面对面,小了一辈的孔英才首先开口:高伯父好,小侄认为大皇子势力太盛,宝丰郡根基雄厚,拥有精兵五十万,不能再强盛下去了,否则吞了武阳郡之后,大皇子很容易形成席卷之态。
高斌也不是笨蛋,眼都不眨地说道:形成席卷之态不好吗?在周围国家没有反应过来之前重新统一大夏国。
孔英才嘴角一歪,心中大骂老狐狸,嘴上却说道:我孔家可以支持松州掌控武阳郡,并与松州郡形成兄弟同盟,共同攻占西方的广陵郡、东方的安阳郡、东原郡等。
高斌一听这条件就笑了,我也觉得应该拥立太子,毕竟这是皇家正统呢。
而且,这立皇帝吗,就要立一个弱点的。
但太子太弱了,中间还隔了一个安阳,恐怕无法掌控武阳郡啊。
孔英才心中大骂贪婪无度的老狐狸,表面依旧笑眯眯地说道:所以这武阳郡还需要高伯父帮忙啊。
这可是从龙之功呢。
高斌立即点头:是啊是啊,太子想要坐稳皇宫,还真少不了我的帮忙呢。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后,就走回队伍前方,高斌率先开口,大义凌然:我,松州郡刺史高斌,决定遵从先皇的遗愿,拥立太子登基。
说完,高斌转向太子方面,微微鞠躬:陛下万岁。
二皇子、太子顿时笑了。
大皇子面色阴沉!但是大皇子阴沉的面容下,却有丝丝嘲讽。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关注下,孔英才也走到太子面前,微微鞠躬:陛下万岁!大皇子面色彻底阴黑,嘲讽也消散了,有的只是愤怒。
此刻,周围已经有无数眼睛盯着大皇子,意思很明显:赶紧的,上去喊一声陛下万岁啊。
大皇子手指捏的咯吱响,似乎能听到周围无数嘲讽的声音;葛正峰的谶语在大皇子心头回响:有做太子的命,却没有做皇帝的命!忍了又忍,大皇子豁然转身,想要让我承认也行,只要你能重新统一大夏国,我就认你这个皇帝。
哼!大皇子转身就走,带着满腔的怒火和羞愤;如果可以,真想杀光这里所有的人!殿下请稍等!袁昭赶紧弄开口,小跑追了过去。
大皇子面色铁青:还有什么事!袁昭面色严肃:殿下,按照惯例,新皇帝登基,剩下的皇子等必须封王。
还请殿下稍等几天,完成登基大典。
一听这话,大皇子脸色更黑了,怒火冲天、眼冒金星:袁昭,你信不信孤杀了你!袁昭理直气壮:殿下,这是国法。
新皇登基,诸位皇子必须封王。
大皇子真的是被袁昭给气糊涂了,顿时勃然大怒,一字一字咬牙道:孤……不、需、要!大皇子说完,转身就走。
但大皇子率领的军队并没有撤走,而是在武阳城西北方驻扎下来,意思不言而喻——我不会放弃的。
等大皇子转身离开后,袁昭立即带头组织登基大典。
就如同许仁所预料的一样,二皇子、太子夏殊在大夏国的皇宫举行了简单、却也严谨的登基大典。
只是这登基大典实在是寒酸,没有文武百官、没有万民欢颂、没有严格的祭祀祖宗、祭祀上天,所有的一切都草草走了一个过场。
原本预计要忙一个多月的登基大典,愣是在半天内结束;没办法,实在是等不及、也没有那个悠闲时间去浪费。
自然,如此的登基大典根本就不完整,太子、新皇帝也没有听到天语。
甚至因为登基太仓促,连年号都没有。
至于说什么给大皇子、三皇子封王这事情,先暂时压下。
但好在有了这个形式,太子也正式称帝,名义上就方便很多。
而袁昭要的,就是这个名义。
紧张又简单的登基结束了,袁昭还捞了一个太师的名号。
太子……应该说皇帝坐在皇位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看了看袁昭,爱卿,你说朕接下来该如何着手?哎……大夏国支离破碎,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朕心甚痛啊,朕心甚痛!袁昭差点呕出来,你别这样假行不行,你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假皇帝,根本就没有人在乎你。
实际上大夏国早就没有了,在先皇死后,大夏国就已经不存在了。
用一个国家来陪葬,先皇根本就没有给大夏国留下一点生机,所以连皇帝都没有指认!狠狠喘了几口气,袁昭才忍着恶心:陛下,臣认为武阳城已经残破,无险可守,又处于四战之地。
所以,应该舍弃武阳城,迁都吕梁郡、南梁府。
先回南梁府稳定发展、巩固根基后,再徐徐图之。
新皇帝夏殊虚情假意的唉声叹气好久,终于采纳袁昭的意见。
武阳城远离吕梁郡不说,中间还隔着一个安阳,又处于四战之地,现在确实不适合固守。
但在离开之前,新皇帝在袁昭的建议下,发下三道圣旨:第一道,给大皇子夏旭,封大皇子为武王,镇守大夏国西北,包括宝丰郡、新安郡。
第二道,给三皇子夏广、上一个伪皇,封三皇子为文王,镇守大夏国西南,包括广陵郡和南阳郡。
第三道,给夏青青,封夏青青为长公主。
第一道和第三道圣旨没有什么,中规中矩;但第二道圣旨就很阴险了。
那南阳郡本身就不是三皇子的势力范围,是孔家的;现在好了,圣旨一下,伪皇、三皇子、王家就有了借口攻击南阳郡。
这是要搅浑水呢。
等三道圣旨离开后,新皇又有两道口谕:让松州郡刺史高斌接手武阳郡南方防御,让曾经的郎中令、太尉、驻守皇陵的傅明晖负责武阳郡北方防御。
这水是越来越浑了。
高斌有名义、光明正大的控制武阳郡南方,自然毫不客气,当即派遣士兵开始攻城拔寨。
而傅明晖却并没有理会这虚假的圣旨,依旧驻守皇陵,不准备参与内战。
新皇帝下达命令后,第二天一早就要班师回朝,返回吕梁郡。
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帝都之后,新皇帝就有想法了,爱卿(袁昭),你说我们能否顺路攻下安阳?就算拿不下整个安阳,拿下一半也行啊!说这句话的时候,新皇帝眼神闪烁着无尽的怒火;忍了安阳这么久,终于找到了机会报复了。
李贤小儿,等抓到你之后,朕一定要好好羞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