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我们也要

2025-04-01 09:57:09

夜色渐黑,赵国皇帝和群臣还在讨论,赵国中书令季步贤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却连十分之一的事情都没有说完。

眼看晚饭了,季步贤不得不给出一个建议:陛下,我们先不着急接见许仁,可以让人带许仁‘考察’下赵国啊,多走走,轻轻松松就能为我们挤出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这方法不错,赵国皇帝当即应允。

而且为了表示重视,让太子陪伴许仁,游览赵国。

此时的许仁呢,却正在和温小威谈话,已经谈了半个下午了。

温小威这一次是代替西楚国谈判的,除了叙旧之外,自然也提到了要点:简单说,西楚国也想和商王国之间建设一条大动脉!但西楚国要求有点高:首先,不能和‘赵国—商王国’大动脉重合,不能说从赵国那里延长到西楚国。

西楚国的要求是直接向东、绕过东楚国而后一直顺着大江通到东海边的越国;再沿海北上连接商王国。

这条大动脉建设完毕考虑,才可以和赵国的大动脉连接。

这要求,已经不是高了,而是根本就不合理!对西楚国来说比较合理,但却完全不适合商王国,因为这大动脉真要这样建设,对商王国好处太少太少。

但许仁却没有一口回绝,只是说这件事情还要回商王国讨论才行。

但温小威年龄不大,却毕竟是极道宗的少宗主,颇有政治眼光。

此时天黑了,温小威拿出杀手锏了:许先生,您看,可否先建设‘西楚国—商王国’大动脉呢?如果商王国愿意率先联通西楚国,那么我们愿意给出两倍于赵国的条件和报酬。

许仁微笑没有说什么,稍等一会,才重复说道:这件事情,我无法做主,温公子如果真要谈判,请找贤王谈判。

只要贤王开口,一切不成问题。

同样,要是贤王不开口,一切都没有可能。

温小威碰了一个钉子,也听出了许仁送客的意思。

但政治家吗,脸皮就要厚一点。

温小威很自然而灿烂的笑了笑,许先生,为了迎接许先生,我们特意准备了西楚国的珍馐,不知先生可否赏脸?这话说到这份上了,许仁也无法拒绝。

要是拒绝就是‘不赏脸’,不赏脸就是撕破脸皮了。

许仁犹豫一下,露出一点为难之色,这才‘万分无奈’的答应了温小威的邀请。

话说许仁真的很为难,这来到赵国了,却首先赴西楚国的宴,确实是有些说不过去。

但温小威讲话说到这份上,许仁还是无法拒绝。

而且这件事情,似乎是赵国本身疏忽所致。

如果是魏国的人邀请,许仁肯定会拒绝,因为魏国和赵国是世仇。

做事不能做墙头草。

但西楚国和东楚国是世仇,和赵国关系却还算可以。

但是呢,这里毕竟是赵国的底盘,温小威想要截胡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不刚刚离开大门,赵国太子就亲自赶来,许先生,父皇安排了晚宴,邀请先生参加。

许仁真心坐蜡了,我擦了,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过来,要说不是故意的、我许仁将名字倒过来写。

但许仁虽然不是政治家,旁边的袁庸却是。

关键时候当然是袁庸出头了,太子殿下,这位是极道宗的温小威,刚刚温小威还谈到太子呢。

袁庸是老狐狸,将温小威介绍了一下,也将抉择的权利交给了赵国太子。

赵国太子赵明看了看袁庸,再看看温小威,心中嘀咕了。

赵国太子怎么可能不认识温小威。

但袁庸这样介绍一番,赵国太子却开始坐蜡了。

摆在赵国太子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也是最好的选择,就是一起邀请温小威赴宴,这样大家面子都有了。

谈判吗,以后再说,有的是时间。

第二,派人‘护送’温小威返回西楚国的使馆,哪儿来回哪去!以后,赵国和西楚国之间,就会存在一个疙瘩。

好在,赵国太子赵明也不是笨蛋,眼睛一转就有了决定。

假装不认识一般和温小威打完招呼,顺带邀请温小威赴宴、赵国的皇宴!温小威自然是满口答应,皇宴上,能清晰判断赵国和商王国的关系如何,这个机会是任何敏锐的政治家都不会放过的。

温小威自然也不会放过。

虽然这样做有点不好看,虽然赵国太子赵明眼中流露出拒绝的神色,但温小威却笑的很灿烂,感谢殿下邀请,那就叨扰了。

你也感觉叨扰了啊,你可以不来嘛!赵明太子挤出僵硬的微笑,邀请温小威赴宴。

一行人坐着豪华的轿子,舒舒服服来到皇宫里,皇宫里灯火通明,百官换上了便服,笑呵呵的欢迎许仁以及商王国主要使团代表的来到。

温小威静静地观察,越是观察越是沉重,通过一系列的小细节,就能看出赵国和商王国之间的情况。

官员全都换上便服,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信号,这是要做一家人啊。

看来,赵国这是要完全接纳商王国了,甚至准备做最全面的交流。

但随后温小威想到被灭掉的杨国,立即叹了一口气。

杨国和赵国就只有一山之隔,杨国被灭掉,估计给了赵国极大的刺激。

宴会很欢快,大家没有谈什么具体的政治,只是说一些小家常,拉近彼此的关系。

只有温小威感觉像是多余的一份子,在这个宴会中,感觉像是一个外人。

但就算处境尴尬,温小威却硬是全程微笑,将宴会上交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

这些言语之间表露的内容,有很多是温小威一时间无法理解的。

但没关系,只要记下来,回去后请教长辈。

宴会气氛越来越高,随着酒水上头,加上先前商王国的各种表现(包括灭杨国),赵国的官员开始请教各种问题。

终于,赵国的兵部尚书刘大波问了一个问题,许先生,如果我们军部现在换装、形成战斗力,并有足够的补给能力,最快要多久才行?许仁也有点兴奋,这样的宴会无法不兴奋,皇帝都敬酒呢、倒是敢不兴奋一下。

既然兴奋了,许仁就没有拐弯抹角、耍手段,直接说道:那要看刘尚书想要怎样的战斗力和补给了。

如果仅仅只是几条枪、几发子弹,半个月内就可以做到。

所有的一切直接从商王国空运过来,商王国可以派遣军事顾问。

至于本土化的生产线,后期在慢慢建设就好。

多了不敢说,完全空运支援,我们商王国完全可以支撑贵国5万军队的枪支和子弹。

但如果刘尚书所谓的战斗力是全国的,那就慢了,至少要一年才行能初见成效。

如果想要全国形成战斗力,首先要变革制度,其次才是足够的人才、无法想象的资金投入,并且要有一定的基础建设。

技术、一般人才,商王国可以暂时支持一部分。

但相关的制度、官员和监督等,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此外,全国形成战斗力,要有足够的基础建设。

这些基础建设包括矿山、工厂、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等等。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需要无法想象的资金投入。

只怕10亿两黄金都打不住。

商王国在贤王的带领下,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下,打造了现在的商王国。

但从商王国最初发展工业到现在,前后投入的资金,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年国家的盈利,全都投入到了研究和基础建设当中。

而且,贵国如果想要形成全国的战斗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变革制度。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境界(智慧)决定了修行的高度。

而一个国家的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就在这时,温小威忽然开口了,许先生说的好。

但冒昧打扰一句,如果所有的设备全都从商王国购买、先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