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上下,各色齐备,府第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林家老宅的家祠在宅子的东面,进了棂星门,大门上绘有彩绘门神,家祠左右建有两碑亭。
等到黛玉跟着哥哥穿过仪门,便见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面悬一匾,写着的是林氏家祠四个字。
旁书前翰林掌院士佟君浩书,两边有一副长联,也是那位佟太傅所书,写道:忠厚近鲁愚,毕竟传家在是;勤俭似艰苦,须知奋进由斯。
进了大殿,大殿又名善厅,里面供奉着祖先神位,也是整个家祠的精华所在,殿内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并且都绘有精妙绝伦的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瑰红等对比色,图案清晰艳丽,实乃罕见。
大厅两端设有楼梯,可登临二楼,里面珍藏着历代皇帝赏赐的诰命文书,品级朝服。
黛玉跟在致远的身后,大殿中已有青衣奏乐,正前方是林家老祖的遗像,两边也有几位列祖的遗像,其中就有致远的父亲及林如海。
兄妹俩站在供桌前,致远便示意管家祭祀开始。
众小厮站在殿传菜,到了门口便将酒馔交给里面的丫鬟,一人一人的传递,交给主子时便跪着抬高托盘,恭恭敬敬的交给致远。
致远将供品放在供桌之上,黛玉站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哥哥供放。
不大一会儿,桌面上便排满了四荤四素四供果,黛玉和致远各执香烛,恭恭敬敬的跪在宗族牌位前祭拜祖先。
礼毕,黛玉站在一旁,见哥哥从托盘中拿出了族谱,上面有他们这一脉的列位先人。
致远用红色朱砂笔将家谱中林如海的名字轻轻一钩,表示长者已逝。
黛玉看了满心的酸楚,但是她告诉自己,在祖宗牌位面前决不能哭,至此,父亲才真的离开了她,成为了林家已故的先人之一。
恭恭敬敬的将家谱放回到金盘中,两人转身离开家祠,往玲珑馆去。
这几日天渐暖,梅树上打起了花苞,粉红,素白,淡红,一个个娇俏可爱。
今日家里也不放爆竹,也不请戏,致远和黛玉一商量,这过年也不能太素,到底不吉利,就命下人们多扎了灯,挂在树下,夜晚降临时,院子的小径上就好如金龙摆尾一般,黛玉昨日就在看山楼望了望,半个园子尽收眼底,就是莲池上也点着盏盏花灯。
罗管家早就侯在了玲珑馆外,见到两位主子迎面而来,忙道:少爷、姑娘,年夜饭已经摆好了。
致远和黛玉进了正厅,这里平日不大使用,每日里用膳兄妹俩也只在花厅,今日大不同,是除夕夜宴,应该正正经经的摆在正室。
黛玉见满桌子的素宴,却做得色香味美,不禁夸赞:哥哥,这碧云观的师傅做的斋菜真是好。
你还没尝过,就知道是好的了?致远笑着打趣黛玉。
他前世的时候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最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阴差阳错的投身到个江南小书生的身上,这苏州人饮食一向清淡,酒精纯度也不高,自然是引不起致远的兴趣。
和朋友游玩的时候也不太饮酒,弄的大家还以为这人是个不善酒量的,其实正相反。
黛玉听了哥哥的调侃,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和哥哥的感情更深了些。
一边有小丫头拿了水净手,黛玉看看屋内,尚有七八个服侍的人,便说道:你们也都散去了吧,我知道,水心亭那边正开宴呢,快去吧。
下人们哪敢走,虽说黛玉发了话,但是都拿眼去瞄着致远。
黛玉便知这些人惧怕哥哥,心中有些好笑。
她和致远哥哥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也知道哥哥是最好说话的,待人也和善,会体贴人,黛玉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府里大部分的人见了哥哥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似的?其实黛玉哪里知道,致远对她好是因为两人是至亲的兄妹,这府里上上下下也知道少爷人品出众,但若主子发起火来,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大家听了黛玉的话,还是无人敢动。
致远看妹妹向自己使眼色,有些好笑,一想到黛玉刚见到自己的时候,还很拘谨,现如今就能跟自己撒娇了,他自己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人格魅力啊!看来每日抽出时间和黛玉一起用膳,两个人闲谈还是有助于促进兄妹感情的。
好了,就听姑娘的吩咐,你们都去吧,只是快回来,不准贪玩。
小丫头们听了致远的话,笑嘻嘻的出去了。
致远和黛玉见罗管家依旧在一边伺候着,便说道:罗管家一年也辛苦了,同我们兄妹俩一起吃吧。
罗管家再三推辞也不肯,只饮了一杯清水代酒,致远也不苦留他,我知道,园子里的人必定是要给你拜年的,快去吧,明日无大事你也不必过来,只在家好好休息休息。
罗管家知道少爷和姑娘有话要说,便趁势退了出去,屋外只留下了两个守着的婆子。
黛玉见满桌的佳酿,哥哥却只挑了那盘樱桃肉吃,其余的皆不大动。
哥哥,难道不喜欢这些菜?致远被黛玉一问,弄的很是尴尬,没想到自己无意识的挑食却被黛玉给发现了。
哈哈,我,这个,没有啊,这樱桃肉很好吃啊!虽然是豆腐做的,但是还真的像肉的味道,不信妹妹尝尝?黛玉抿嘴一笑,就知道他是不喜欢吃素,哥哥既然不喜欢,就该让他们做你喜欢吃的。
已经单做了,其实啊,我已经习惯了,为你大伯母守孝的时候,我吃了整整一年的素卤子的面条。
一会儿让他们端来你尝尝。
我啊,就是不喜欢清清淡淡的东西,这碧云观的斋饭虽做的好,但是总没有我愿意吃的。
下次带妹妹去莲花庵的斋堂去,哪里的卤素鸡和蒜蓉茄子做的是一绝,只可惜不能叫师傅来家里做。
黛玉听明白了,这两道菜口味极重,都是像肉一样的素菜,只怕哥哥是个好吃肉的。
于是笑着说道:好啊,到时候哥哥别忘了这事儿就行。
我在京中也没去过这样的地方,以前在家的时候母亲倒是带我去过灵岩寺,其实我是想去寒山寺见识见识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黛玉知道致远不是那种刻板的人,又想起来苏州时,哥哥也说他常和苏杭一带的学子出游,心中便产生了向往。
致远果然是黛玉的知音,一听妹妹的话便明白了意思:这有什么难的,等天再暖一暖就带了妹妹去,只是单我们去也没意思,再叫上修杰家的几个姊妹,你们还有个伴儿!怕是哥哥闲我烦,找了几个姐姐看着我,你倒是和沈大哥独自去玩了!这倒不是,寒山寺的名头大,每年去踏春的人也多,恼不得要多带了些人去。
妹妹只去了灵岩寺而不去寒山寺实在是遗憾,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墨宝......致远的话未说完,黛玉便抢着说:我最喜欢张继的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的真真是好!致远点头称是,不过妹妹还没见文衡山写的石碑,写的真是漂亮。
我房里有一张拓下来的碑文,等明日拿给妹妹瞧去。
其实啊,冬日里去寒山寺更有一番境界,只是妹妹的身体不好,咱们还是等等。
其实,苏州美景多着呢,只要妹妹养好身体,咱们就多多的出去见识见识。
哥哥竟是胡说,我是女儿家,能有一两次的机会出去看看就很好了,再不敢奢望。
黛玉心中欢喜,只是嘴上不敢承认。
致远本无姊妹,无论前世或今生,得了这般有才气的妹妹,自是欢喜。
他最不耐烦礼节上所说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好好的姑娘弄成了个没见识的。
致远本想,若是将来自己有了女儿,可不能养成不知柴米贵的娇小姐,只怕是等到出了门子,嫁为人妇也会被人嫌弃。
现如今黛玉成了自己的妹妹,致远少不得要为黛玉好好的打算打算。
黛玉才气高,文采也好,只可惜写出来的只是些闺阁之作,不免有些伤秋悲秋之意,对黛玉的身体也不好。
人,若是见得多了,看到那天地无限大,想必心胸也就开阔,这病渐渐的也就好了。
致远也问过苏州的名医,人家说,黛玉这病大抵是心病,若治好了心病那一切就能迎然而解。
一想到这里,致远便对黛玉说道:哥哥不是迂腐之人,咱们家虽不会像商贾之家的女儿出门闯荡,但是哥哥还是希望妹妹能多多出去看看,咱们苏州山川秀丽,到了各个时节,百花竞放,妹妹若不去岂不是辜负了美景。
咱们也不大张旗鼓的出行,只约了三五两友。
就是旁人问起,哥哥也只告诉他是带了妹妹去散散心。
致远突然想到了自己园中的梅花已然打苞,看样子这两日梅花就要开了,便笑着说:我看过几日咱们就去光福镇去赏梅。
古人曾提名‘香雪海’,等到满园的梅花绽放时,半里外都能闻到那香气。
黛玉听了心里直痒痒,恨不得明日就打春,在京城这些年自己竟是一步也未踏出过贾府,王夫人不待见自己,每每王家有了人做寿,二舅母也只是带着迎春、探春、惜春和宝玉四人,黛玉倒不是羡慕她们能去串亲戚,只是也想趁去的时候领略一下京中胜景,只可惜一直没机会。
说起来,黛玉怕是只有进京和离京的时候踏出过外祖母家的大门吧。
现在她只觉得致远哥哥带给她的世界时一种别样的新天地,一切都那么丰富多彩,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饭菜正用到一办,就见原本在水心亭用饭的罗管家匆匆走了进来,门外站了数人。
黛玉心中奇怪,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刚刚还好好的,现在再看罗管家的脸色,实在称不上是好。
罗管家站在致远身边,悄声说了些什么,黛玉见哥哥面色不改,但是握筷子的手明显的青筋凸起,便忙问:哥哥,可是出了什么事儿?不打紧,是个小厮偷偷喝酒,闹起了事端,妹妹先用,哥哥去去就回。
致远又派人去请了严嬷嬷,让她陪着黛玉用膳。
致远走后,黛玉心中越加的不安,一个小厮吃了酒,罗管家打发了就好,哪里用得着哥哥去,只怕是借口。
可是,这大过节的,又会出什么乱子呢?当下黛玉也吃不下饭了,只和严嬷嬷、小丫鬟起身回访梅阁去。
惊荷:昨天的点击率在800左右,惊荷还需要继续努力,让大家多多的关注我!感谢爱与愿违的打赏,O(∩_∩)O,这是惊荷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啊!!太让我惊喜啦!再次感谢!惊荷会继续努力的,每天码字,决不放弃!!!正文 第二十一章 访梅阁里闲话家常(双更)黛玉回了访梅阁,严嬷嬷看无什么大事,也就回房去歇息。
紫鹃雪雁等人乍见黛玉回来的这么早,还以为碧云观做的饭菜不可口,碧蝶就要去后院做点船点和米粥给黛玉。
紫鹃等人也要烧水给姑娘洗漱。
黛玉一早就告诉了罗大娘,说自己屋中的几个丫头不用去水心亭,而是在两边的小小抱厦摆了一张桌子,让厨下端了饭菜来访梅阁。
丫鬟们自是欢喜,不用去水心亭与大家挤着,抱厦里又暖和,都说姑娘真是会心疼人。
只有紫鹃知道,姑娘是觉得她和春纤等人多不认识林府的下人,去了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就自己院子里的丫鬟们一起过个年,大家彼此还亲近些。
紫鹃虽然心里感激,但还是不由得劝姑娘,抱厦虽离黛玉的卧室的最远处,但是吃饭的时候还是会有荤腥味儿,怕会冲撞了姑娘。
黛玉只是一笑,说多燃点香就好,况且屋子中还摆着新开的水仙花,那香气就足够了。
紫鹃等人原本是在玲珑馆服侍黛玉吃饭的,但是没呆多大一会儿,两个主子便叫她们不用守着。
回到抱厦,厨下的娘子早就摆了整整一大桌,紫鹃、雪雁、雁蓉等人也不拘什么辈分,胡乱坐了,又以茶代酒互相敬着。
猛听得外面说姑娘回来了,众人也不敢多等,忙起了身去正房。
黛玉见这些人忙忙碌碌的,便知是没好生吃着,说道:你们都去吧,我现在也无睡意,就叫一个小丫头在外面守着就好。
说完就拿了一本青莲诗集,歪在贵妃榻上。
紫鹃等人留下了年纪最小的香珊,对她说:你在这里伺候着,等一会儿给你带好吃的来,姑娘唤人了就赶紧去,不准淘气,知道吗?香珊年纪虽小,但是极会看眼色,她心知能够单独伺候姑娘的机会不多,自己当然是欢欢喜喜的应了。
众人出了门,香珊就乖巧戴的在绣球灯下拿出针线,做的是双绣花鞋,樱草色的底儿,绣的是双蝶恋花的图案。
香珊今年只有十二岁,但是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苏绣,也是尽得她母亲的真传。
雁蓉见香珊针脚细腻,活计鲜亮,便让她给姑娘做双绣鞋,等打春的时候穿。
香珊知道雁蓉姐姐这是看得起自己,便越发的上心。
少爷给姑娘做东西的料子都是雁蓉姐姐管着,雁蓉姐姐又是个大方的人,料子是管够的,香珊为了做好这双鞋,前前后后已经拆过四次了,只要做的不好,就重新开始,哪像是自己以前,只能捡了碎布料拼凑着做东西。
黛玉躺在榻上,辗转反侧,就想着刚刚致远哥哥急匆匆的出去干嘛,自己是一点睡意也没有。
香珊听见姑娘翻身的声音,心中一动,便放下东西过去问道:姑娘可是身上不舒服?没事儿,就是睡不着。
黛玉神情恹恹的说道。
那我陪姑娘说会儿话吧,少爷嘱咐过我们,姑娘若是吃了东西也不要马上就睡,不消化。
黛玉觉得这小丫头年纪不大,但是说起话来倒像个小大人儿似的,便笑着坐起身,斜倚在榻上,好,那就说会儿话。
待会儿等你紫鹃姐姐回来,叫她多给你带点好吃的。
黛玉端起了放在矮桌上的茶碗,你家是哪里的?也是咱们府里的家生子?回禀姑娘,我家原本是通县,因两年前家中发了大水,父母没了,剩下我和哥哥一路乞讨到了苏州,老天开眼叫我们遇上了少爷,如今哥哥做了少爷身边的小厮,我就跟着罗大娘学规矩。
香珊提到她哥哥的时候两眼亮闪闪的,黛玉就觉得这孩子和自己一样,都是无父无母,只有长兄扶持,言语间便不由得多了份亲密。
那你也算是咱们家的老人儿了。
香珊听了黛玉的话,笑着推却:姑娘说笑了,我算什么老人儿,咱们屋子里的紫鹃姐姐跟了姑娘这些年,那才是劳苦功高的,再有雪雁姐姐,和姑娘从扬州到京城,千里迢迢的路上跟姑娘做伴,也是我们这些小丫头敬佩的。
那你雁蓉姐姐,碧蝶姐姐呢?难道就不好了?黛玉故意逗着小丫头。
果然,香珊到底年纪小,听了黛玉的话脸都吓白了,说话也不太罗嗦:不,不,雁蓉,姐姐和碧蝶姐姐都是顶好的,姑娘,我......黛玉见香珊的样子止不住的笑了起来,香珊见姑娘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被骗了,扭捏的站在那里,绞着手帕子,好姑娘,你别这么吓唬香珊啊!黛玉笑了半晌,还有点犯咳嗽,止住笑意,又问她:那你说说雁蓉和碧蝶好在哪里?香珊歪头想了想,双丫髻两边各点着一颗米粒大小的珍珠,映着灯光好不闪亮。
我来的晚,雁蓉姐姐和碧蝶姐姐以前是跟在大少爷身边的,和香萱姐姐一样深得少爷的信赖。
她们都是和我一样,没了亲人才被少爷收留的,所以人人都感激少爷的恩情。
听说明年少爷进了京,就让香萱姐姐嫁给六安哥哥,做管家的娘子。
这个六安又是谁?黛玉听这个名字好似在哪里见过,只是记得不大清楚罢了。
六安哥哥是少爷身边最得力的小厮。
少爷身边有四个小厮,还有冠缨、郑冲,我哥哥吴泓。
他们只在外院听吩咐,所以姑娘不认识。
香珊也没多想,有什么便说什么。
黛玉听了香珊的话便记起罗管家给自己的名册,上面就有这几个人的名字,能做哥哥的小厮必然是些机灵的,黛玉再去看香珊,心中了然,恐怕也是罗大娘看在那个吴泓的面子送到她屋子里的。
两人正闲聊着,就听见外面传来阵阵笑声。
不大一会儿,紫鹃领了个年轻貌美的丫鬟走了进来,这女孩上身穿着弹墨绫薄棉袄,下面是一件百褶如意月裙,梳着桃心髻,上面插了支珍珠翡翠簪,整个人未语先笑,给姑娘请安。
来人正是哥哥房中的大丫鬟香萱,黛玉忙叫她坐了,又叫小丫鬟端茶。
大过节的,你们屋子里都在做什么?可是用过饭了?谢姑娘关心,我们院子里已经吃过了,就想来给姑娘拜个年,讨个喜庆。
香萱话音未落,碧蝶笑道:姑娘听听,这是来咱们这来要东西的。
说的众人哄笑起来。
香萱也乐了,说道:可不是,早知道姑娘最心疼你们,好东西也不吝惜,难道今天就不准我们来图个喜庆儿?说着又挽了黛玉的手,好姑娘,就是赏我们一口茶,我们也是欢喜的。
香萱果然是个会说话的,既得了趣儿,又讨了东西,黛玉心中赞叹,怪不得能成为哥哥身边的一等丫头。
黛玉叫紫鹃拿了多宝阁上的那只红木匣子,打开一瞧,里面是几枝绢花,有白腊梅、金牡丹、粉山茶、红娇杏等共七枝,簇簇叠叠的摆在一起,煞是漂亮,众人见了都是眼前一亮,止不住的称赞。
紫鹃直接将匣子交给了香萱,笑着说:原本姑娘是早叫我送去的,我躲了个懒,知道你们要来,就没送去。
喏,这回可带回去吧!香萱忙推辞道:姑娘只给我们尝口好茶就是了,这样金贵的东西,我们可不敢要。
黛玉道:我的东西也用不完,这些是单给你们准备的,你和你们屋子里的慕蕊、从露一人一枝,剩下的四枝就托你捎给了白姨娘身边的秀兰、宛秋,钱姨娘身边的如南、巧蕊。
也算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香萱见黛玉这样说,少不得又是再三谢过。
紫鹃在一边打趣儿道:这几枝花是宫中进上的,北静王府老太妃去贾府时给了各位姑娘,姑娘得了总没舍得戴,如今可送给了你们。
香萱一听是宫花,更是稀罕的连连细看,便是屋子里的雁蓉等人也是觉得漂亮,春蕾笑道:雁蓉姐姐,你快看看,好把那样子记着,将来好照着绣在衣服上,想必也是好看的。
众人说笑一番,也不知怎么这话题就说到了上元灯节,春蕾一提到这个就兴致勃勃:前几年我们去看灯时,那场面叫一个热闹。
世子爷家的灯最好看,灯谜却也是最难猜的,听说是侯府中的几位姑娘所做。
我竟是一个都猜不出来。
你就认识那么两个字,还猜谜呢?我看你当时就一门心思奔着那卖汤圆的小摊子去了,连衣服差点被灯笼燎着了都不知道。
碧蝶笑着抖搂出春蕾的糗处,众人想起来去年的事情果然是哈哈大笑。
黛玉难掩艳羡的问道:难不成你们是一起去赏灯了?她到底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听了这些话也有些蠢蠢欲动。
以往每年的上元节都是在扬州老家和父母过,后来去了京城,也是姊妹们欢聚在一起,跟老太太玩乐着,贾府里有灯,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如今听了春蕾等人的话,心中也有些向往。
雁蓉见姑娘神色向往,便暗暗记在了心头,打算有时间和少爷说说,虽说今年未必能去赏灯,但是总归要让姑娘多多走动才是,免得在家里呆的生出病来。
PS:O(∩_∩)O哈哈~,惊荷果然是个好孩子,竟然双更新!!多谢Jang117的打赏,谢谢大家!我会更加勤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