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夜话85 > 第九十三章 中秋月圆拜神听潮(求订阅)

第九十三章 中秋月圆拜神听潮(求订阅)

2025-04-01 15:31:04

(今天的第一更上来啦~~~惊荷努力去码字)贾母吃的欢喜,连带着众人也捡好听的话儿多说了几句,一盒子的月饼虽然精致,也不过是些有名的主子得一两个。

贾母还特意叫了厨下的妈妈来看,说要仿着林家的样子做,等明年也给娘娘送去一些。

佟府这边接礼的是二奶奶周氏,太傅虽然有六个如花似玉的美妾,但是子嗣不丰,只有两个嫡出的儿子,一个庶出的女儿。

佟夫人手段了得,这些年只二姨娘生下个女儿,余者都是绝了子嗣的,这些姨娘们没了孩子傍身,越加恭敬的侍奉佟夫人。

大*奶跟着佟家的嫡长子在两年前去了富苑上任,虽是小小的知府,但是碍着佟家的名号,倒也无人敢小瞧。

富苑紧邻着东南,乡域富庶,百姓多以走船为生。

走船是指当地的男子在出海的商船上做水手,虽然大半年回不了家,但是每次都能赚得不菲的报酬。

本朝商业异常的发达,和爪洼国、暹罗、茜香 ......都有联系,再远一点的就是海西福朗思牙、大食、波斯......商船并未全属于内府,沿岸各名门望族皆有自己的商队。

商队不怕海盗,主要还是有昭武侯的三万水师。

这些人家靠着皇后娘娘这棵大树,几年间就可赚的盆满钵满。

佟家长子所在的富苑城在十几年前还是个小小的水寨,但是随着现任昭武侯在东南的势头崛起,富苑也开始成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小港口。

佟家的二爷却未沿袭他老子的路,竟是在兵部做了个从四品的中郎将,二奶奶跟着佟夫人管家,这才有了接月饼一说。

周氏命丫鬟捧了食盒,手里拿着拜帖往婆婆的屋子里去。

佟夫人并未出身名门,偏偏从小心气儿就高,但是架不住家里的老爷是个沾花惹草的,只能看着一个一个的姨娘往家里进。

好在佟太傅知道事情轻重,虽然爱美,但是绝不肯怠慢夫人。

一个月里只在姨娘那里歇上一半的时间,余者皆要陪同正房夫人。

周氏一进门,就听见二姨娘说着讨喜的话,周氏嘴角一撇,她心里明镜似的,眼看着大姑娘就要十五了,这还没个好婆家,二姨娘怎么能不着急。

单看这些姨娘就她生下了孩子,就知道她不是个好相与的。

佟夫人正不耐烦,一抬头就看见了周氏,老2家的,你拿着什么呢?周氏紧走几步到了近前,洋溢着笑意,太太快看,是林家送来的中秋节礼佟夫人伸手接过,礼单子并不丰厚,里面也不过是些吃食、花灯。

古玩瓷器一点没有,佟夫人笑道:这个瑾瑜,送礼都这么小心,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家艰难,只拿了这些。

咱们老爷可说了,瑾瑜画上一幅画,顶得上他小半年的俸禄。

周氏忙叫身后的丫鬟端来食盒,亲自打开盖子,太太来看,林家送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看着就喜人,我特选了这个给太太尝。

几位姨娘都是听说过林致远的名号,但是因在内院,谁也没这个眼福,只听婆子们说,是个难得一见的俊美男子,偏偏又有点英武之气,乍一看不像是个书生,倒像是哪个将门世家出来的公子。

姨娘们抻着脖子往那边瞧,食盒里放着的......五姨娘不禁问旁边的三姨娘:姐姐,你看那个?是,是月饼吧?三姨娘抿嘴一笑,哎呦喂,妹妹当我什么都见过啊你还真是高看姐姐了说罢,理也不理五姨娘,专心往前面瞧。

佟夫人托起一个在手里,弹弹的,又不像是糯米做的,里面还裹着馅儿,这是什么?我怎么没吃过这样的月饼?周氏看了看礼单子,一打头就有个名字,太太看这个,好像叫什么冰皮月饼。

难道是肉冻做的?佟夫人不说话,只轻轻的咬了一口,细细的一品,笑道:倒是这个味儿,你忘记上次送来的白凉粉?我猜是那个做的,只林家哪里找来这么巧的人,想出的法子也叫人喜欢。

佟夫人放下剩下的月饼,一指盒子,剩下的留给孩子们,他们必定是愿意吃的。

就这么几块,自然是没有姨娘们的份儿,几位妾室除了二姨娘都有些不大自在。

大姑娘是佟家的正经主子,这种东西自然少不了,姑娘有,就比自己有还体面。

二姨娘看着太太桌上的半块冰皮月饼,脑子里却飞快的转着。

......中秋十五这一日,林家人人都得了份红包,除了饭菜更丰盛些,还有每人两块月饼,虽然他们不差那个,但是到底是主子的恩典。

现如今京城市面上都是卖月饼的,挑担子的,推小车的,吆喝一声,远远的就有孩子们跑来花上三文钱买个月饼吃,桂花馅的最受欢迎。

林家的这个节虽然简陋,但是并不冷清。

过年的时候还只是兄妹两人,但是这个团圆的中秋节就多了荣泽、雪琪两个。

黛玉有的时候还在感叹,小孩子的忘性就是快,荣泽再也不是刚来时那个刺猬一般的小男孩了,雪琪也更加的知书达理,俨然一个小佳人。

中秋月圆,林致远领着黛玉三人在中园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

林致远躲在了一旁,咱们家除了妹妹可再没女主子了,这太阴君还是妹妹来祭拜吧。

太阴君指的就是月兔,林致远来了这里才发现,古人的讲究多,非说什么男不拜兔,女不祭灶,他也只好入乡随俗,推举黛玉出来主持祭祀。

黛玉一脸的凝重,煞有介事的将兔子捣药的符纸插在香坛里,香坛里满满的都是高粱,又糊上了黄纸,神神叨叨的,倒有那么一点的意思。

林致远牵着荣泽在一旁偷笑,黛玉祭拜完太阴君就瞧见哥哥的样子,半气半恼的说道:哥哥偏叫我做这个,自己还躲在那里笑,以后这事儿可别找我。

林黛玉刚要甩袖子走,一把就被站在附近的严嬷嬷拽住,严嬷嬷呸呸呸的往地上连啐三口,说道:姑娘快别胡说,这太阴君灵验着呢,拜祭这可是大事,由不得姑娘胡说。

快给太阴君磕头,叫神仙保佑姑娘。

严嬷嬷是宫里面出来的,天下最迷信的地方就是皇宫,所以她一听连忙拉着黛玉重新磕头,弄得黛玉哭笑不得。

好容易拜完,众人才得以落座。

黛玉强拉着严嬷嬷坐下,五个人团团围着小桌子倒也热闹。

雕花石案上摆着时令的水果,各色月饼,众人一起说笑。

其实大多时还是林致远在讲,他去的地方多,见识也多,叫黛玉三个听的呆掉一般,就连严嬷嬷也是兴致盎然的瞧着。

林致远说道:那一年,先生给我们讲了东坡居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说的我们几个是心潮澎湃,学中的几个朋友一商量,瞒着家里就去了钱塘。

那天天也好,秋阳朗照,金风宜人。

都说在钱塘看潮有三个绝佳的位置,海宁县盐官镇的东南海塘,这里潮水最盛,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第二个好位置在八堡,潮头相撞,堪为奇景。

最后的地方是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黛玉、雪琪和近边服侍的丫鬟们都听得眼睛也不眨一眨。

林致远故意问道:妹妹猜,我们选的是什么地方?黛玉眼珠一转,笑道:哥哥大老远的赶去,难道就为了看个返头潮?我猜必定是在东南海塘,哪里潮水最盛,哥哥偏向哪里钻黛玉故意用个钻字来打趣致远,算是回报了刚刚哥哥偷笑她的一箭之仇。

妹妹猜的极是极是可惜我没能画下来这种气势,那潮头初来时,天边只一条横贯的白练,声响隆隆,似有闷雷滚动,潮头由近及远,如万马奔腾。

顷刻间,那潮峰就涌起一道十一二尺高的水墙,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好不壮观。

黛玉、雪琪等人听到这里,紧张的连气不不敢大喘,眼睛亮亮的看着林致远。

等潮水到了海塘,一下子就翻起了三十来尺,声吞万籁,气力无穷。

据先生说,他看潮的那年海塘附近有座整两千斤的镇海雄狮,被第一个浪冲出去百米远。

我和修杰他们没那个福分,镇海雄狮早就不知被搬到哪里去了严嬷嬷念了声佛祖,大爷的胆子实在不小,若是我们,听一听都胆战心惊的,哪怕是看呢世子爷回去后被公主骂的小半个月不敢出门,天天在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每日一千遍。

我们可是听侯爷说了,那每年的钱塘江看潮都能卷走好多人呢严嬷嬷是什么人物,一早就看出了黛玉有些心动,忙说了几句吓人的话,趁早掐掉这个念想。

她嗔怪的看了眼林致远,她们大爷什么都好,就是太宠溺几个弟妹。

PS:喵~~~晚上请大家继续关注《红楼夜话》跪求粉红票票啊~~~么么大家,谢谢顺顺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