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妍一怔,摇头,不曾。
她说的是实话。
与司马楷撤去婚约之后,她就去了匈奴,回来之后不久,又进了宫,并无机会见到他,也无从得知他的消息。
那日寿筵,徽妍也曾担心过在筵上会遇见司马楷,两边尴尬,但是没有。
司马公到弘农登门对质的那一次,似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此后,无声无息。
我倒是听得了些消息。
王缪道,司马府君,早些时候已经与陆姗,但还未娶过门。
如今司马公病重,他无心旁事,告了假,一直在家中侍奉。
徽妍讶然:司马公病重?正是。
王缪道,母亲也得知了此事,你未回家前,我和兄长还陪她到府上去探望。
说着,叹一声,说来,比起别人,司马公对我们家算得甚好,多年故交,母亲也不是器量狭小之人。
她怕你知道了心烦,特地叮嘱我等莫告知你,但我看你如今已是放下,说说也无妨。
徽妍忙道:无妨,我与他退婚之时,便已经想开。
说罢,问,司马公身体如何?王缪摇摇头。
徽妍目光定了定。
王缪怕她多想,忙道,与你那时的事无干。
他身体一向不好,你也知晓,上月不慎伤风,病势汹汹。
我和母亲登门时,陆姗也在,像个儿妇一样侍奉着。
徽妍颔首,没有言语。
想到司马楷,她心底仍有牵绊,却已经不是从前那般因爱恋而来的悸动。
她将他放在心中多年,在愿望即将成真之时,戛然而止。
这对于徽妍而言,是一个打击,却让她更清楚地知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而司马楷……徽妍心中叹口气,不禁苦笑。
他也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未尝不好。
姊妹二人说了会话,困了,各自歇息去。
有世妇监督,徽妍不敢贪睡,第二日鸡鸣,已经起身更衣,随世妇继续习礼。
今日,舞阴大长公主和昌虑长公主都不曾来。
间隙时,徽妍想到堂前走走,才出了院子,忽然见王萦匆匆过来。
二姊去何处?她问。
去看看母亲。
徽妍道。
还是稍后再看,二姊莫去前堂!徽妍讶然:为何?王萦凑近她耳旁,小声道,弘农的叔伯们都来了,还带着儿女,如今都坐在了堂上!徽妍吃一惊。
他们怎会来了?她问,家中谁人在堂上?母亲、长嫂、长姊都在。
王萦道,二姊你可万万莫过去,他们就是冲着你来的!徽妍啼笑皆非:既是冲着我来,自当是我过去,躲着作甚?长姊让我拦着你。
王萦忙拉住她,她说你去了,更不好对付。
徽妍无奈,只得依她。
************\'**********皇帝将要立徽妍为后的消息,也传回了弘农,就陕县而言,这大概是今年最轰动的事。
据那边家人送来的消息,弘农郡守,并陕县的县令、县尉等人,还特地到家中去过,但戚氏和王璟不在,徽妍的大伯父王和作为宗长,便代为出面迎送受贺。
徽妍的四位叔伯,论起关系都是至亲,徽妍封后,与有荣焉,如今携妻带子,乘车浩浩荡荡地奔长安而来,登门贺喜。
乡人中可都传开了,大伯母于氏拉着戚氏的手,笑眯眯道,我们家,先出了个太傅,又出了个皇后!弘农王氏,今后可就是名门了!众人皆笑,交口称道。
戚氏等人亦笑,王缪和陈氏对视一眼,各有意味。
徽妍与萦怎不见?三伯母四下里看了看,诧异的问道。
徽妍在后宅习礼,萦许是陪她去了。
王缪道。
听得这话,众人露出了然之色。
教导徽妍习礼的,当是世妇吧?五伯母道,我等可听说,如今连大长公主、长公主都是府上常客。
那还用说,徽妍将来可是皇后!二伯母得意地说。
如今侄儿可是熬出头了,三伯父慢条斯理笑着,家门外面都有军士,比郡府还风光。
说到郡府,那日郡守等人到家中来,还特地去谒了四弟的墓。
王和喝一口水,慨然道,郡守说了,四弟官至太傅,是乡人之翘楚,日后要由郡府抽役力祭扫修葺,还要立碑,刻四弟生前诗赋于碑上,以供后人瞻仰!戚氏道:不必这般兴师动众,丈夫之墓,本有家人佃客看护,已是足矣。
至于碑刻,丈夫生前从不爱招摇,亦曾有弟子要将那些辞赋刻碑,丈夫皆推拒。
郡守好意,妾等心灵便是,诸多劳动还是罢了。
弟妇此言差矣!徽妍二伯父摆手,道,郡守此举,乃是为王氏扬名,多少人也求不得,弟妇推拒,岂非拂了郡府情面?他说话惯来粗气,二伯母胡氏看看戚氏面色,暗中扯扯他的袖子。
戚氏笑了笑,道,此事待妾与伯钧商量,再向郡守陈言便是。
众人看她这般说,相觑了,也不再多言。
戚氏本是好客,亲戚们登门来贺,她甚是高兴,令家人备宴,热心招待。
************\'**********宫内宫外都在为皇帝娶后之事忙碌,虽有大臣们操办,但皇帝也不闲着。
除了每日理政,他过问得最多问的就问是六礼之事。
皇家礼仪繁琐,时日又短,太卜得了皇帝的死令,定要在短短两三月中凑出六礼的吉时,好不容易卜问好,定下了,少府看到那些紧凑的日期,一下跳起来,气呼呼地去找奉常和承相论理。
可惜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都为皇帝何时娶妇生子操心了很久,虽也觉得立后日程紧了些,却无异议。
十月立后,再过不久就是腊月年节,祭祀典仪正好可有皇后操持,亦是大善。
丞相道。
皇帝不知道从何处听说了少府有异议,将他召到宫中,问,朕记得,卿任少府有十年了,是么?禀陛下,正是。
少府忙道。
皇帝目光清凌凌地扫他一眼:朕登基时,宫中虽经丧乱,仍半月内备好一应用物,如今三月准备娶后,不够?少府只觉寒风过背,忙唯唯应了,灰溜溜退下。
蒲那和从音知晓要过两三个月才能见到徽妍,都很落寞。
作为补偿,皇帝答应再带他们去上林苑玩耍。
这日,皇帝早早理完了政事,清闲下来,看看天色还早,兴致起来,便漪兰殿,带蒲那和从音去上林苑。
两个小童自是欢喜,皇帝想了想,又让人去长乐宫接六皇子刘珣。
皇帝领着众人,在上林苑中骑马射箭,还带了蒲那从音去昆明池荡舟,回到建章宫时,已是近黄昏。
他让保氏带蒲那和从音去更衣,自己则带着刘珣到偏殿去。
刘珣也满头大汗,精神却足,全无疲态。
皇帝看着他,笑了笑。
他未成年的弟妹有四人,平日都住在长乐宫,教习皆在宫学。
皇帝诸事忙碌,甚少与弟妹们见面。
直到前不久,刘珣主动说要以鲤城侯为师习剑,皇帝才忽然觉得,自己对这些弟妹,确实疏忽了些。
特别是刘珣这个即将成年的弟弟,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七皇子刘硕、十公主刘玫、十一公主刘芯,生母仍在。
唯独刘珣,宫中虽保氏学官齐全,但终究没有长辈。
而皇帝对他的情分,终究比其他人更多。
近来,刘珣剑术有所长进,骑射却一直不佳。
方才在苑中,皇帝亲自指点,刘珣受了鼓励,亦十分兴奋。
虽然如此,皇帝仍然觉得,自己与这个弟弟之间,隔阂比别人多。
比如说话时,总是皇帝问一句,他答一句,还不如其他的弟妹那样在他面前活泼。
但皇帝知道他只有在自己面前时是这样,别人评价六皇子时,总是说他健谈开朗。
喜欢骑射么?走着,皇帝问刘珣。
喜欢。
刘珣道。
你膂力弱了些,还须多练,下回朕往苑中骑射,仍带上你。
诺。
你的封地,朕已经与大臣议定,就在琅琊,明年开春就下旨。
琅琊朕去过,甚好,物产富庶,狩猎亦甚佳。
……他们之间的对话总是这样,恭敬和气,戛然而止。
皇帝也无可奈何,这些事总是急不得,只能缓缓图之。
过了会,却听刘珣开口,兄长,王女史……嗯,我是说皇后,她幼妹名萦,是么?皇帝一愣,转头看他。
正是。
他答道,何有此问?无事。
刘珣忙道,目光闪了闪,兄长,我去更衣。
说罢,向皇帝一礼,朝休憩的殿阁而去。
傍晚,王璟和周浚从官署中归来,见到亲戚们来访,亦高兴,见礼之后,一道用膳。
酒足饭饱之后,大伯父脸上浮着熏醉之色,红光满面,对王璟道,贤侄,叔伯此来府上,有些言语。
王璟忙道:伯父但言!贤侄,大伯父道,如今贤侄一家,可与往昔不同了。
王璟一愣,忙道,伯父,侄儿于诸位叔伯之前,仍如从前,并无不同!怎会不同!五叔父一挥手,笑道,待得徽妍做了皇后,贤侄就是陛下的舅家!说不定陛下还要给你封侯!你看那怀恩侯府,多风光!众人皆赞同。
那窦妃,与陛下成婚不过一年而逝,未育子女,都有三千户。
徽妍可是皇后,贤侄少说也要封五千户!三伯父道。
王璟与王缪等人面面相觑。
戚氏忙道:三伯,都是圣意,我等岂敢妄度!她语气特地加重些,想让他们打住,可五叔父全然不觉,又一挥手。
正待说话,曹谦忽而上堂来,面色不定,夫人,主人!刘……刘公子来了!众人皆讶。
刘公子?戚氏与儿女们相觑一眼,忙问,哪位刘公子?就是……曹谦咽了咽喉咙,就是刘重光……刘公子……戚氏等人听着,忽而瞪大了眼睛。
还未及反应,却见一人已经上堂,手中牵着两个小儿。
皇帝看看堂上的人,神色如常,微笑,对戚氏一揖,夫人有客,在下今日似不逢时。
他这般言语和姿态,显然又是微服。
戚氏等人才站起来,皆僵住,讪讪不知所措。
还是周浚反应快,忙揖道,无妨无妨!都是叔伯亲戚,今日登门来访!戚氏等人亦回过神来,忙堆起笑,改作寻常见礼。
公子……戚氏有些结巴,未知公子登门,实有失远迎!陈氏却激灵,忙道,公子今日登门,可是要去见……话没说完,衣袖被王璟扯了扯。
他看着她,示意周围。
陈氏忙住口。
皇帝却是从容,莞尔,在下唐突,今日登门,乃临时之意。
实是两个小儿在家中不安宁,非要到府上。
戚氏等人看向蒲那和从音,神色稍稍缓下。
亲戚们却对皇帝很是好奇。
这位刘公子,可就是娣妇先前说的那位,四叔的才俊弟子?大伯母打量着皇帝,微笑问道。
戚氏面上窘了窘,陈氏忙答道,正是!再看向皇帝,却见他全无异色,向众人一揖,幸会诸位。
说罢,也不等家人招呼,自然地在旁边的空席上坐下。
戚氏等人面色不定,亲戚们却不再理会皇帝,继续转向上首。
四嫂,五伯父继续道,我等王氏,如今也出了贵人了!四嫂一家如今富贵,可不能忘了族人!大伯父颔首:五弟所言甚是!弟妇,郡守示好,弟妇看不上亦无妨。
光耀门楣,可靠的还是我等亲戚!弟妇,贤侄,家中众多侄儿侄女,可都是各有能耐!徽妍做了皇后,可要多多拔擢,做个满门侯相……伯父醉了!王缪急急打断,看向皇帝,面色一阵红一阵白,赔着笑,公……公子,方才亲戚们都饮了许多酒……皇帝却不以为意:无妨。
说罢,看向蒲那和从音,我等到后院去寻小公子小女君玩耍如何?蒲那和从音先前得了皇帝嘱咐,一直乖乖安静着,听到这话,目光一亮,忙点头。
皇帝笑笑,带他们起身。
王缪得了周浚眼色,忙道,妾引公子去!说罢,亦起身。
娣妇,看着皇帝离开的背影,二伯母低声道,先前不是说这位刘公子只是丧妻么?原来,还有儿女?二伯父笑道:还说那些做甚!徽妍都要做皇后了,还看什么刘公子!戚氏等人却全然无暇理会,眼睁睁的,面上几乎抽搐。
************\'**********陛下!王缪跟在皇帝后面,紧跟几步追上,声音急得几乎哭出来,陛下,方才那些亲戚都是醉后胡言!皇帝回头,正待说话,又听人唤了一声,陛下!望去,却见是戚氏。
陈氏和王璟扶着她,后面还跟着周浚。
众人神色惶惶,到了皇帝面前,戚氏便要伏拜。
皇帝连忙把她扶着:夫人,这是何故?陛下……戚氏面色发白,陛下恕罪!方才那等胡言,实乃……夫人,皇帝无奈道,朕已说过,无妨。
可……夫人,蒲那从音欲见一见徽妍。
皇帝道,不知夫人应许否?戚氏结舌,看他并无愠色,道,老妇自是应许,陛下……陛下,徽妍就在西院!陈氏忙道。
皇帝看看她,笑了笑,颔首,带着蒲那从音转身而去。
众人再度看着他的背影,不敢再追。
陛下,是真不恼?过了会,王缪小声道。
周浚苦笑:谁知晓,那可是陛下。
************\'**********徽妍和王萦在西院用过了膳,看天色已经暗下来,对王萦道,叔伯们不知可还在?王萦也望望外面,摇头。
她也在屋子里待腻了,索性起身道,我去看看!说罢,往屋外而去。
可才出门不久,忽而又见她回来,神色兴奋,二姊!陛下……陛下来了!徽妍一惊,才起身,却见蒲那和从音跑了进来。
徽妍!徽妍!他们声音清脆,笑着跑上前。
徽妍忙俯身把他们接住,又惊又喜,王子居次怎来了?他们一直吵着要来,朕只好将他们带来了。
这时,皇帝也进门来,不紧不慢道。
徽妍看到他,目光一亮,却是啼笑皆非。
又拿蒲那从音做由头……心底腹诽。
陛下怎不早说一声?见了礼,她问,望向外面,嘟哝,母亲也是,怎不让家人通报?莫怪他们,他们不得闲。
皇帝四下里打量一下,神色轻松,他们都在堂上,听你叔伯说满门侯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