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走后,王家众人皆是着急。
????这……王缪皱眉,这可如何是好?陛下想接徽妍入宫,徽妍这便推拒了?二姊在习礼,本也不该去。
王萦道。
你晓什么?王缪瞪她一眼,那是陛下!徽妍有徽妍的道理,让她去吧。
戚氏道。
王缪却愈发坐不住,对戚氏道,她这般与陛下僵持着总不是办法,我去与她说!说罢,径自往后堂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正议论间,忽然,家人匆匆来报,说舞阴大长公主和昌虑长公主驾到。
戚氏等人皆诧异。
舞阴大长公主和昌虑长公主,有时会过来督查徽妍课业,不过总是在晨早,黄昏时节却是从未有过。
戚氏问:她们二位怎忽然来了?可说了何事?家人摇头,道,未曾。
众人相视,不敢再耽搁,忙朝宅前去迎。
宅前,车马从人停得满满当当,前呼后拥,两位长公主正下车。
戚氏和陈氏等人忙上前行礼,拜见大长公主!拜见长公主!未知二位长公主驾临,实有失远迎。
昌虑长公主和气地答礼,舞阴大长公主却面色不豫,看着她们,道,女君可在?她说的女君就是徽妍,众人自然知晓。
戚氏忙道,小女就在后院。
舞阴大长公主冷笑一声,道:甚好。
说罢,却径自入内。
众人面面相觑,皆感到此番来者不善,忙跟上去。
王萦平日与昌虑长公主还算说的上话,走到她身旁,小声的问,长公主,大长公主今日……是为昨日宫中之事。
昌虑长公主的神色亦不轻松,看她一眼,莫多言。
说罢,她紧走两步,跟到大长公主身后。
王萦有些怔怔,想到昨日之事,又忽而看到大长公主带来的世妇手中捧着学官用的笞条等物,面色微变。
她知道舞阴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母,身为徽妍的教习之长,如同宫学的学官,认为弟子犯错,自然可训斥惩罚。
她立在原地,看着大长公主气势汹汹的阵仗,再不耽搁,忙去找管车马的家人。
************************马车驰出了建阳里,王萦催促着车夫,让他往未央宫。
车夫诧异:女君要去作甚?但去便是!王萦急道。
如今之势,舞阴大长公主发怒,她们全家都拗不过。
王萦知道她不是好相与之人,而以徽妍的脾性,皇帝都敢反驳,只怕在大长公主面前亦不顺服,如果是那样……王萦知道笞条打在手上或者身上的滋味,不敢往下想,只担心着徽妍会受过,而唯一能压下此事的,也只有皇帝了。
上次,王恒曾带着宫中的同僚回家来,其中有宫门的将官,说王萦日后若要找王恒,只消让人到北阙的司马门报一声王车郎名讳,自会有人传话。
王萦想着,如果能尽快找到王恒,让他给皇帝传话,兴许来得及。
可待得到了宫门前,车夫驻了车,王萦下来,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卫士,却忽而有些胆怯。
那些卫士也看到了她,见她徘徊不去,威严的目光吓人。
正踌躇着该如何去问,忽然,一阵车马之声辚辚而来,声势浩大。
王萦看去,只见十几骑宫卫模样的侍从拥着一辆漂亮的马车,皆神气十足,那架势,一看就知晓大约是哪家王侯。
王萦唬了一下,不自觉得往边上靠了靠。
眼见着那队人马要过去,忽然,王萦听到有卫士在喝令,他们停了下来。
未几,一个人从马车里探出头,看过来。
王萦看去,愣住。
是六皇子刘珣。
见他看自己,王萦的心提了提,忙上前行礼,拜见殿下。
刘珣点头,看着她,女君到宫门前何事?王萦不知道如何说才好,支吾道,妾……妾想见陛下……刘珣讶然,见陛下做甚?急事……刘珣目光一闪,微微抬眉,为了王女史?王萦不说话。
刘珣看看向不远处守着马车的车夫,淡淡道,跟在后面,我带你进去。
说罢,坐回车里。
王萦听得如此,心中一松,忙道声谢,走回马车去,让车夫驾车跟上。
***********************皇帝一直心绪暴躁。
他一会令徐恩备车,要出宫,一会又令收回,在殿中走来走去,踢翻了几只案几。
杜焘从官署回来,本以为有了好消息,见到殿中一片狼藉,有些错愕。
待得问了徐恩,一脸无奈。
女史说得也不错,正在习礼,怎好总往皇宫跑?他让内侍将殿上收拾好,对皇帝道,传出去,别人难免闲话,还不如陛下亲自到王府一趟,又不是不曾去过……朕已是让步了!皇帝打断,瞪他,你道她真是在乎什么礼法,不就是还想着要朕放了那李绩!杜焘啼笑皆非:便是如此,陛下放了又如何?廷尉都查过了,陛下也知晓那是诬陷!你到底是我舅父还是她舅父!皇帝忍无可忍。
正僵持间,忽然,一名内侍上殿来,面有犹疑之色,向皇帝禀道,陛下,殿外有一女子求见,是六皇子带来的,说名叫王萦……皇帝和杜焘听了,皆愣住。
王萦?皇帝问。
正是。
内侍道。
皇帝目光一闪,看看杜焘,立刻摆起正色,道:召来。
内侍忙应下。
王萦。
杜焘想了想,兴味十分地问皇帝,臣好像听过,可就是王女史的妹妹?皇帝却不答,四下里看了看,似乎在考虑什么,未几,回到上首,掸掸衣摆坐下,一副端正之态。
杜焘哂然。
没多久,内侍引着一个女子上殿,皇帝看去,果然是王萦。
拜见陛下!王萦见到皇帝,神色一振,忙行礼。
起来吧。
皇帝的声音已经变得平和,一贯的不紧不慢,矜持从容,无视杜焘讥诮的眼神,女君入宫,未知何事……陛下,乞陛下到妾府中一趟!他话才出口,王萦已经伏拜在地,声音着急,舞阴大长公主得知了昨日宫中之事,恐要责罚二姊,如今已到了妾府中!大长公主……?皇帝看着她,未几,再看看杜焘,愕然。
*****************徽妍与王缪正在室中说话,忽闻二位长公主来到,忙迎出堂前。
才到了地方,只觉气氛肃穆隆重。
舞阴大长公主端坐上首,昌虑长公主坐在一旁,身旁仆婢环绕,教导徽妍的世妇们也全都到了,立在大长公主之前,神容恭敬。
王家的女眷们,则都坐在下首,看到徽妍来,皆投来不安的目光。
看到这般阵势,王缪顿感来者不善,不禁看向徽妍。
徽妍面色犹疑,却并无慌乱,上前去行礼,徽妍和王缪忙上前行礼:拜见大长公主,拜见长公主。
长公主并未答礼,看着徽妍,声音一贯的毫无起伏,我听闻女君昨日并未习礼。
徽妍忙答道:正是。
妾昨日身体不适,故而……可女君却有神气失徳御前,受陛下责罚禁足。
大长公主冷冷打断,面带愠色,女君习礼如此,实教我等惊诧!说罢,看向几位世妇,斥道,尔等亦出身贵胄之家,知书识礼,故而选为皇后辅弼!如今女君失德,乃尔等之过!世妇们忙伏拜。
堂上的气氛一下变得沉沉,众人听着面面相觑,昌虑长公主见状,忙对大长公主道,姑母,昨日之事,世妇们亦不晓,姑母息怒!怎不晓!大长公主道,世妇既为女史教习,自当侍奉左右!女君堂堂太傅之女,受聘中宫,乃将来母仪天下之人!其有过错,则失礼于天下,此事重大,世妇怎可置身事外!她一口一个失德,一口一个过错,众人听着,皆心中明了。
大长公主虽斥责的是世妇,实指的却是徽妍。
戚氏听她竟说到王兆,皱眉,再坐不住。
正待开口,却听徽妍道,大长公主息怒!昨日之事,实与世妇无干,若有过错,亦在妾一人!然妾闻大长公主之言,甚不解,未知妾昨日做下何事,以为过错,招致大长公主如此恼怒?大长公主似乎未想到她竟然问了出来,有些诧异,片刻,冷笑。
女君若是忘了,我来提点亦无妨。
大长公主缓缓道,昨日,女君祭告归来,并未习礼,此事,且不说。
女君待嫁之身,却未经宣召入了宫,此事,合乎礼法否?论 学识,这位大长公主亦是皇室女子中有名的博学之人。
她是先帝的长姊,皇帝登基以来,亦对她尊敬有加。
长乐宫无太后,身为皇帝姑母,天下身份最高的妇人便是 大长公主。
故而徽妍受教,大长公主为教导世妇之长。
习礼以来,大长公主与她相处还算和气,只是言语间平日问对,她的问题总是超乎教习所学,不过徽妍鬼扯是 一大强项,对答亦从无为难。
如今她这般不客气,徽妍很是惊讶,却并不为气势所折。
妾昨日入宫,确不曾受诏。
徽妍答道,乃是因为昨日,宫中有急事与妾牵连。
妾恐迟而生误,故未得宣召而入宫。
妾以为,大义之前,小节可变,于礼法无悖。
若无小节,何来大义。
大长公主正色道,使者无符,贞姜宁死不肯弃约越义;保姆不至,共姬虽亡亦不避火下堂。
此二贤,若以为小节可变,何以成贞烈之义!女君曾为女史,号称通晓经典,却这也不知?她声色俱是严厉,脸昌虑长公主亦不禁侧目。
王缪听着,心提起。
她记得徽妍从前就说过,贞姜和共姬,都是不折不扣的蠢人……腹诽着,她不禁看向徽妍,果不其然,她神色已有些不耐。
徽妍虽觉大长公主此言可笑,但不欲在此事上与她争执,忍下了,道,长公主教导,妾谨记。
长公主露出满意之色,却并不打算放过,继续道,我还听闻,女君昨日竟与陛下争执。
徽妍心沉了沉,看着她,颔首,正是。
此大谬也!大长公主立刻道,莫说陛下万乘之躯,便是寻常男子,亦为女君丈夫。
言行无状,顶撞夫婿,岂非失德!徽妍目光黯下。
以大长公主之意,便是丈夫有错,妾亦不可违逆?她问。
妇人卑弱为贵,天经地义。
大 长公主此言差矣!徽妍不卑不亢,道,陛下为君,妾为臣。
论君臣之道,陛下有失,妾自当全力劝谏;论夫妻之道,丈夫有失,妾自当劝解纠正。
此二者,皆出 正道,不知何处失德!妾发肤受之父母,自识字受教,唯理是遵,俯仰无愧天地。
立后之诏亦言秉姿懿粹、夙娴礼训,却未闻因身为女子而唯卑唯弱。
长公主此训, 恕妾难服。
大长公主似乎未料到她竟这般顶撞,神情骤变。
无礼!她训斥道,尔尚未为后,怎敢出言不逊!昌虑长公主见势不好,忙道,姑母息怒……大长公主不管,看着徽妍,寒声道,陛下令我等执教,如今女君既然不服,便莫怪规法无情!说罢,看向一旁的世妇,弟子忤逆,冲撞师长,按宫学之法,当如何?世妇犹豫着,道,按法,笞手二十。
众人皆神色一变,戚氏惊得站起身,大长公主,这是何必,还请留情!想上前,却被大长公主的世妇拦住。
昌虑长公主也忙拉着大长公主道,姑母三思!大长公主却瞪她:女君无教,皆尔等纵容!说罢,亲自拿过笞条,走到徽妍面前,还请女君伸出手来。
堂上倏尔变得安静。
徽妍面色发白,却毫不退缩,将手伸到她面前。
大长公主亦不客气,举起笞条。
徽妍咬紧牙,移开目光。
眼见要落下,众人几乎屏住呼吸。
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忽然传到堂上,长公主!夫人!陛下驾到!呃……?众人一惊,望去,只见一个家人匆匆跑来禀报。
再往庭前望去,只见侍从鱼贯而入,一人大步流星而来,正是皇帝!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纷纷起身。
徽妍亦是愕然,见到他突然出现,瞠目结舌。
晃神间,皇帝已经登阶上堂,风尘仆仆。
他让众人平身,看也不看徽妍,从她面前走过。
未知姑母亲自教习,朕不告而来,惊扰了姑母,还请姑母见谅。
皇帝向大长公主道,面带微笑,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