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灯会

2025-04-01 15:50:48

中秋灯会远不及正月元宵的灯节热闹喜庆,但天气较正月温暖舒适,月色也更清丽动人,县里家家户户倾巢出动,男女老少、黄发垂髫结伴出行。

江边竹楼悬挂数千盏红灯,流光溢彩,鲜明绚丽,蔚为壮观。

闪耀的彩灯倒映在黑沉沉的水中,犹如漫天繁星坠下,船在水中漂浮,水波荡漾,皱起的涟漪折射出璀璨星光。

凭栏俯视粼粼江浪,就像畅行浩瀚银河,目之所及之处,一片辉煌星海。

年长的女眷们仍在竹楼观戏,年轻的少男少女听见远处街市传来的喧闹声响,早就坐不住了,耐心等到戏台上一折戏唱完,呼朋引伴,相携下了竹楼,汇入主街的汹涌人流之中。

傅云英陪在傅月和傅桂身边,看看街边铺子兜售的各种造型奇异的花灯、新奇玩具,尝尝小贩卖力吆喝的小食果子,逛逛彩帛绒线店,在脂粉铺子流连半柱香的工夫……这么一路走走停停,遇到不少熟人,彼此寒暄片刻,各自分开。

偶尔有面生的少年公子望着傅月或者傅桂发怔,傅四老爷立刻示意长随去打听对方的名姓家世,记在心上。

也有胆子大的少年公子认出傅四老爷,直接拦下他们一行,请身边人代为引见。

傅四老爷给傅云英使了个眼色,客客气气和主动自报家门的少年郎们攀谈,既不会显得太热络,也没有冷淡到伤及对方的自尊心,矜持而和气。

傅云英小声问傅月,傅月含羞不说话,看样子其中似乎并没有她中意的小官人。

当着养娘丫头的面她不好追问,扭头再看傅桂,傅桂朝她撇撇嘴道:英姐,别管我,我如果看到顺眼的,早和你说了!你问月姐吧,她非要别人问了再问才肯开口,生生急死你。

傅月脸颊发烫,小声辩解:隔得太远……我也不晓得他们是美是丑,人品如何……傅桂哼一声,道:管他呢!只要是合眼缘的,我全要打听清楚了,免得被其他人捷足先登。

一个不成,我选十个,总得有个像样的吧?傅云英笑了笑,轻声道:今晚只是出来玩,不一定就非要把亲事定下来。

月姐,四叔说了,你就当是闹着玩的,喜欢哪个点点头,四叔打听清楚人品家世,确定那人是个体面正经人才会考虑以后的事。

傅月低头绞帕子,半晌后,轻轻嗯一声,点点头。

…………逛到戌时三刻,傅四老爷拍拍手,笑向傅月几人道:不早了,再逛一会儿就回去,家里供了瓜果糖饼,你们几个还要拜月的,祭拜完分月饼吃。

本地规矩,中秋当晚,小娘子于吉时拜月祈求青春美貌常驻,完成仪式后全家一起分食祭月的团圆月饼,许下对来年的祝愿。

拜月仪式由家中女眷操持,小少爷和大官人们只管吃酒看戏就行。

傅家祭月的瓜果是石榴、西瓜、葡萄和莲蓬,供花是桂花、玉簪、秋海棠。

团圆月饼也叫油酥糖饼,中秋这晚先供给月宫里的仙人食用,然后家人一起分吃,剩下一半收到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好,可以一直放到年末再吃,完成团团圆圆的意头。

傅云启和傅云泰爱吃团圆饼,一早就央求大吴氏今年做饼子的时候多放些果脯、瓜条、花生仁、玫瑰丝,外面买的团圆饼好看归好看,馅料太干,没有自家做的香酥可口。

大吴氏一叠声应下,团圆饼做好了,先得供月,到夜里祭月之后才能吃。

傅月和傅桂走了一晚上,也觉乏了。

傅四老爷让长随买了几包糖果子、笋鸡脯和惠泉酒预备带回去孝敬大吴氏,正打算打道回府,王叔走过来道:启哥和泰哥在那边和人猜灯谜,还不想走。

傅四老爷无情嘲笑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就他们两个?王叔举起一盏莲花形状的灯笼,道:这是启哥赢的。

傅四老爷挑挑眉,把油纸包递给一边跟着的长随拿着,过去看看。

…………一家挂满各式花灯的临街小铺店门前,傅云启和傅云泰兄弟俩正急得抓耳挠腮。

…………黄州县读书人少,不比京师繁华昌盛,也不似南方文风浓厚,中秋灯会除了看戏以外,还有走月亮、舞火龙灯、点灯塔之类的庆祝方式,京师常见的猜灯谜在这里不多见。

书斋的店家自诩是个识文断字的童生,经营的又是风雅买卖,特地命店伙计以绢纸书写藏头隐语的谜题,悬于灯上,供人猜射,猜中者可以随意从店中挑选一盏从四川购来的花灯带走。

店家很体贴,大部分谜面是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或是诙谐的谚语,没读过书也能猜中几个。

彩头只是几盏花灯,不算什么特别值钱的物件,但热爱围观是县里人的天性,正经猜灯谜的只有几个读书人,看热闹的人却里三层外三层,围得越来越多,把小巷子挤得水泄不通。

街市上的行人看到书斋附近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奇之下也涌过来,到最后竟然聚齐数百特意穿上簇新衣裳过节的百姓。

店家大吃一惊,忙命伙计提高彩头,趁机宣传书斋即将推出的几部新书。

渐渐的,书斋前正举办猜灯谜比赛的消息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流传开来,十几个结伴赏月吟诗的书生慕名而来——一半纯粹只是想当个消遣,另一半自然是为了那五两银子的彩头。

县里的读书人都来了,傅家子弟不甘寂寞,也跑来凑热闹。

傅云启和傅云泰猜出几个浅显的灯谜,正洋洋得意,忽然看到和傅家有仇的周家子弟也在猜灯谜而且还比他们猜中的要多,前仇旧恨浮上心头,狠狠道:赢不了彩头,也不能输给周家人!傅家子弟登时团结起来,誓要压一压周家人的气焰。

傅家人不待见周家人,周家人上次在傅云章手底下吃了个闷亏,又何尝看傅家人顺眼了?两厢隔着灼灼燃烧的花灯互相给对方甩眼刀子,脾气最暴躁的几个已经揎拳掳袖,随时准备施展自己的拳脚功夫。

傅家这边一致推选苏桐为代表,他因为受伤生生错过考试,是大苦主,他们愿意听从他的指令。

糊里糊涂被众人推到人前的苏桐有苦说不出,要是早知道会碰到周家人而且还和对方僵持,他绝对不会跟着几位好奇的同窗跑过来看灯谜!另一边周家子弟隐隐以周大郎为首。

周大郎年纪十四五岁,正是最争强好胜的时候,皮笑肉不笑,扫苏桐一眼:常听人说苏家小官人聪颖好学,今日正好见识一下。

苏桐心中虽极为厌烦这种为小儿意气争斗之事,但周围黑压压的人群看着,不能示弱,拱拱手,不卑不亢道:不敢当,周兄年长于我,少时也有勤勉之名,愚弟久仰,请周兄指教。

自从上次端午竞渡被苏桐救下,傅云启、傅云泰兄弟俩和他走得很近,见他接下周大郎的话,热血沸腾,挤到他身边,为他呐喊助威。

店家见县里的读书郎几乎都过来了,喜得眉开眼笑,转身回铺子,爬上二楼,把提前制好的灯谜全都取出来供傅家、周家子弟比试。

除了傅家、周家子弟,还有其他文人一同猜灯谜。

店家提供纸笔,每挂上一盏灯笼,各人将猜出的谜底写在纸上交给伙计,店家一一看过后,宣布哪些人成功射中答案。

围观的人群可以随时加入其中,猜中最多者和猜中最难者都能拿彩头,不讲输赢,皆大欢喜。

当然,周家和傅家人之间的比赛店家不管,随他们自己斗气。

首先是最简单的灯谜:南阳诸葛亮,坐在将军帐,排成八卦阵,要捉飞来将。

这一道题很简单,谜底是蜘蛛。

众人挥笔写下答案,几乎都答对了。

接下来是一句古诗:举头望明月。

打一药名。

傅云启和傅云泰低语,苏桐眉头轻皱,思考片刻后,写下当归二字。

店家宣布答案,果然是当归。

傅云启松口气,拍拍苏桐的肩膀:桐哥,这一回一定要狠狠打周家人的脸!苏桐苦笑,他并不擅长猜灯谜。

谜格多达几十上百种,有的直接按着谜面的字面意思猜,有的要引申推演,有的谐音,有的拆分字形,有的把谜底的结构、部首、读音重新解读,才能扣合谜面。

还有更复杂的,要把每一个字拆分为两字或者三字,然后将谜底中的每一个字分读一次后,再读一次。

或先读本字,再读分读,或以字化为三、四字重读。

句底两字成六或七或八个字,才能切合谜面,极为复杂深奥。

有时候即使熟知几十个谜格的格式,也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猜出谜底。

虽然没有战胜周大郎的把握,他也要硬着头皮撑下去,不能未战而降。

傅云章刚刚离开黄州县,正是他表现自己才能的绝佳时机,即使最后输了,他也要输得漂亮,方能收服一众傅家子弟。

…………傅云启和苏桐站得最近,渐渐发现他似乎应对得有些吃力,心中焦急。

拉着傅家子弟一起出主意,但他们的学问比不上苏桐,苏桐都猜不出的灯谜,他们更猜不出了,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傅四老爷一行人赶到的时候,被书斋前人山人海、比肩接踵的盛况惊呆了。

傅桂踮脚往里张望,小声啧啧道:原来好人家的少爷们全都躲到这里来了,难怪刚才没看到几个中意的。

傅云启急得原地踏步,余光扫见人群中的四叔和王叔几人,愣了一下,目光随之落到旁边以男装打扮示人的傅云英身上,眼前一亮,拨开挡在面前的傅家堂兄弟们,挤到她面前,不由分说,拉起她就往苏桐身边钻,好妹妹,你过来帮帮桐哥,如果我们赢了,四叔会很高兴的!傅四老爷眼珠一转,捋须想了想,没有阻止傅云英跟着傅云启离开。

苏桐还在为一道谜题犯难,察觉身边多了一个人时,并没抬头看人。

傅云英很快弄清楚状况,挥开傅云启的手,道:我为什么要帮桐哥?人声嘈杂,她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旁边的傅家子弟没听清她说了什么,看到傅云启拉着一个眼生的富家小少爷过来,嗤笑道:这是你弟弟?还没断奶吧?能顶什么用?一人粗声粗气道:快把你弟弟牵回去,别打扰桐哥。

说着话,直接大踏步走过来动手推傅云英。

傅云英没有防备,冷不防被人大力一撞,趔趄几下才将将站稳。

听到有人拿傅云英开玩笑,还上手推她,傅云启心中恼怒,一个错步上前挡在妹妹身前,把她护在身后,下意识想反驳,忽然想起四叔交代过不能暴露她的身份,脸上慢慢腾起一片绯红,瓮声道:一边去!我弟弟比你们强多了!周围人哈哈大笑。

傅云英沉默不语,冷冷扫视众人一圈。

她的目光像刺骨寒风一样刮在傅家子弟脸上,众人一时凛然,张狂的笑容慢慢凝结在脸上。

傅云启和傅云泰对望一眼,原来不止他们怕英姐,真是太好了!苏桐低头思考谜题,等回过神来时,才发觉身边竟然安静下来了,成天上蹿下跳、唯恐天下不乱的傅家子弟们此刻乖顺如绵羊。

他挑挑眉,顺着众人的视线望过去。

斯文俊秀的少年淡淡瞥众人一眼,举手朝店家示意,动作慢条斯理而又极为文雅。

众人不知他的身份,被他的气度所慑,下意识退后一步,给他让出道路。

他面无表情,拔步走上前,接过纸笔,刷刷写下几个字,交还伙计手上。

伙计双手举着裁剪成条状的纸片奉给店家。

店家展开纸片略扫一眼,一怔,脸上浮起惊讶之色,笑向众人道:这位小官人先写出谜底了。

苏桐双眼微微眯起。

周家人也愣住了。

其他书生忍不住抬头四顾,这小娃娃是从哪里跳出来的?傅云启先是一呆,然后脑海里突兀响起一句感叹:果然如此!他摇摇头,恍然回神,扯扯傅云英的衣袖,小声央求道:英姐,你怎么自己猜呀?你是傅家人,应该和我们一起答题。

傅云英嘴角一扯,瞥他一眼,冷淡道:他们推我,我不高兴,不想和他们平分彩头。

如果我出面赢了周家人,四叔会更高兴。

傅云启唉哟一声,他们都答过好几题了,你才刚来,临时加入比赛太吃亏,你绝对比不过他们的。

傅云英微微一笑,不说话了。

伙计高唱一声,店家看过众人交上的纸片,摇摇头,朝人群拱手,笑道:时间已过,只有这位小官人猜中谜底,谜底是四个字:一日千里。

这盏灯就归这位小官人了。

众人神色各异。

店家刚才那道题出得刁钻,只有早晨二字,谜格为合璧格。

他们搜肠刮肚,还没想起合璧格的具体格式,这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只看了一眼花灯,根本没有加以思考,一挥而就写下答案,可见一定是随便瞎蒙的,可他竟然还真蒙对了!这说明要么少年运气好,要么就是他把所有谜格背得滚瓜烂熟,根本不需要一个个套用格式,顺手拈来,自然能飞快解出谜题。

书生们心情复杂,围观的人群不懂什么是谜格,什么是拆分,什么是堆金、破镜、集锦、合璧,见傅云英一人猜中谜题,轰然叫好。

一片赞声中,傅四老爷和傅桂的声音最为响亮。

傅云英回首朝傅四老爷和傅月、傅桂点头,傅桂更激动了,兴奋地朝她摇手。

这时,店家又挂出一盏花灯,上面贴了一条写有古诗的绢纸:举杯邀明月。

谜底二字。

这一题显然是店家为了抚慰因为没答出上一题而面色僵硬的一众书生们,答案显而易见。

伙计还没数够九十九下,众人都把写了答案的纸片交上去。

店家公布答案:赏光。

接下来,店家陆陆续续挂出金钟格、回文格、簪花格、垂柳格、丹心格各种格式的谜面,有的易,有的难。

简单的谜面中,既有乡村四月闲人少。

射二节气名这种极为常见的和节气有关的通俗谜面,也有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实新来转一官。

门状送还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之类涉及到古人故事的风雅谜面。

复杂的谜面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如果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没有人点醒,可能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谜底。

就像攀登山峰一样,时陡时缓,不会容易得让旁观的人觉得无聊,也不会让答题的书生们太难堪。

傅云英一边从容答题,一边留意周围人的反应,暗暗想,这书斋店家倒是个人才,知道怎么适时挑起人群的兴趣。

人越来越多了。

众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为出众的苏桐和周大郎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快答出谜底,有时候也会被难住。

她却始终游刃有余,每一盏花灯刚挂上,她只需扫几眼,马上就能写出正确谜底。

这种表现很快引起店家的注意。

傅云英中途参加比赛,店家看她年纪虽小,但举止不凡,一身清新隽永的书卷气,穿的衣裳也体面,料想是谁家富贵家儿郎,没有训斥她捣乱,点头许她加入比赛。

想着多一个人热闹些也好,如果她答不出,自会含愧离去,却不想这少年竟然聪颖异常,每一题都答得又快又准,全是正确谜底!为了打出名声,店家可是把他这些年收集来的谜题全拿出来了,这少年到底是何方人士,怎么反应这么快?虽然少年猜对的总数偏少,但光凭他的过人表现,魁首非他莫属。

人群里,一名面色苍白的锦衣少年饶有兴味地观看众人比赛猜灯谜,视线越过人头攒动的围观百姓,落到傅云英身上。

看着他,等比赛结束,带他来见我。

黑暗中,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的高壮男子一抱拳,沉声应喏。

作者有话要说:文里的谜题,引用自《历代灯谜赏析》一书。

其实都挺简单的,一看就知道答案,只是就跟脑筋急转弯一样,转不过弯来的话要想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