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空间之力

2025-04-01 16:31:47

这种自留地不是分大田地, 而是把原先村头、沟沿、路边、房前屋后以及一些零碎地边分给社员, 让各家按照之前的所有权再分下去。

这是好事!之前全都收回去,社员不许冒烟, 个人不许种作物,所以房前屋后都不许种。

因为没有自留地,家家户户也没东西养鸡,这两年发生了那么大的饥荒也没有吃的补贴口粮.如果一直有自留地, 情况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自留地基本就是按照收上去之前的归属权来分,原本是谁家的现在还是谁家。

莫茹家附近的那一大片菜园, 如今也要重新分配给各家。

趁着还没开始春耕春种,周诚志就领着人丈量、分派,把二队的自留地都给分下去。

有些人不乐意分自留地, 反而更乐意集体一起种。

因为一起种,重活儿男人干啊,她们只需要干轻快的。

而且抓虫子这种糟心的营生, 也有劳模帮忙干了,不需要他们操心。

这要是自留地到了他们手上, 每年夏天虫子多的时候,那些蔬菜经常被啃成蜘蛛网。

不过大势所趋,就和收回去一样,分下来也是不可阻挡的, 这是政策。

不乐意的人也只能接受。

周明愈虽然没分家, 但是因为位置便利, 就把自家屋前屋后以及右边靠河的位置占下当自留地, 可以光明正大地种菜了。

以前只能种院子,不能种外面。

周培基跑到他家东边去申请了宅基地,也要在那里盖房子。

只是申请的地方只有一半大,可以凑活三间正房,但是开间不会有周明愈家那么大就是了。

这也不错!去年他家也分了不少红利,攒了足够的钱从大队砖窑厂买砖瓦,还有炼钢铁时候砍的树,木头阴干了这两年,正好盖房子。

不只是他家,不少人家也都寻思着去砖窑厂买砖瓦,尤其家里要给儿子娶媳妇的,还有去年夏天房子塌得厉害的,都得修葺。

一时间都忙着去砖窑厂排队买砖瓦,也顾不得难受解散食堂的事儿。

周明愈和莫茹也想把自己家的房子加固一下,毕竟土坯墙、麦草屋顶,大风大雨的很容易坏,一年修好几次,两三年这屋子就破得不像样。

现在有钱有砖瓦,干嘛还委屈自己?盖!他们家盖新屋和别人家不一样,不需要全部推翻。

这就显出当初周明愈的设计高明来,之前地基打得牢固,还是大青石的,又有墙柱子支撑,这会儿只需要把屋顶拿下来,把泥墙推倒,直接在青石上垒砖头就行。

其他根本不需要动。

这两年周明愈和莫茹又认识一些人物,直接走关系买了水泥、石灰,想一次性把房子改成水泥砖瓦房,省得黄泥糊墙不结实。

不过他没有先给自己忙活,而是先让砖窑厂集中烧瓦片,日夜不停地烧,烧了瓦片先卖给自己大队,让社员们把自家屋顶都盖上瓦片。

只要有瓦片,哪怕是土坯墙,也不至于那么脆弱。

在别人还愁吃喝的时候,先锋大队却忙着修葺屋顶,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都换成黑瓦屋顶。

先把爹娘的房子换成瓦顶,周明愈才开始张罗自己这边。

也不用别人,就周玉忠、周诚信领着周诚廉、周培基加上周明林十来个男劳力,两天就帮着把砖墙垒起来,垒墙的时候就把阁楼架好。

择吉日上梁。

因为笆子都是现成的,直接把之前的覆盖上,再糊泥、盖瓦即可。

五天时间,三间青砖黛瓦房就起来了。

为了防潮、防火,周明愈还设计山墙突出一块可以防火挡风。

防火墙和山墙就用石灰水泥等混合物抹墙,干了以后就是粉墙黛瓦,非常耐看。

村里人都看着好看,纷纷说以后盖房子也要盖劳模家这样的。

周培基直接就让周明愈帮忙设计,盖不了那么好的,也要有那么一个样子。

设计好了,男人们帮忙打地基,女人带着老人们帮忙刮秫秸绑笆子,准备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垒墙。

周培基的三间屋子,在春种以前也盖了起来。

……转眼春耕开始。

由于去年雨水大,今年一点都不干,耕地都省了好大的力气。

再有莫茹给拿虫子,有买来的化肥加农家肥,周诚志觉得今年怎么看也应该是一个丰收年。

清明榆钱开的时候,莫茹撸了很多,自家吃榆钱饭,还和周明愈给邱母捎了一篓子去。

反正他们每周要去一趟东关拉煤。

他和单腾飞的生意如今不用亲自去高成县,而是改成东关交易。

高进县在东关成立了一个煤炭加工厂,专门加工煤球,在本县内销售。

周明愈把蘑菇、咸鸭蛋拉去东关,单腾飞的人会运煤来东关分煤厂,这样交易更方便。

连和邱磊的交易都改成在这附近——自从食堂解散以后,社员们有了自留地,农村的集贸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

市场管理人员对农村市场的限制也有所放松,倒腾一点地里的菜蔬并不在限制,就有人也趁机倒腾一点粗粮糊口,当然工业品、大宗粮食、鸡蛋等的交易还是限制的。

今年春耕春种的时候,造纸厂和砖窑厂也不停工,但是减少了人数,毕竟不能耽误农忙。

尤其很多外村人宁愿在这里打砖坯也不想回去种地,因为这里能吃饱,回村以后吃不饱!食堂解散,更没有吃的!于是周明愈就和周诚志商量,让这些人倒班,回家两天回来干一天。

只要他们队里没意见,他们就继续招人打砖坯。

毕竟先锋大队自己对砖瓦的需求量就很大,家家户户都想盖瓦顶。

看着人家劳模家的砖瓦房,谁个不羡慕啊?春天这么大的风,那屋顶都纹丝不动呢!再看看自家的屋顶,几年风吹日晒雨淋的,那麦草已经脆弱不堪,被大风一吹直接漫天飞扬,最后露出泥底子来,就跟被褪毛的鸡一样,别提多难看!莫茹也觉得的确住得更加舒心,窗户也更合适,镶着玻璃呢,这才是窗明几净有没有!小八已经出了百日,多半时间都在安安静静地睡觉,不睡觉就自己哄自己玩儿,比周七七小时候还好带。

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尿在身上的时候会哭两声,其他时间几乎不哭。

可惜他对别人逗他也没兴趣回应,周明愈每次逗他都感觉很挫败,你挤眉弄眼地想引起他的注意,他连个眼神都欠奉。

估计是个性子冷清的,好在这会儿白白胖胖的,又干净又乖巧,别提多招人稀罕。

周七七觉得是她一直看一直看的功劳,是她给看俊的,所以每天都要对着弟弟洗脑,小八,你可是我看俊的,要不是我,你早就被送人了呢。

莫茹看看天色,夕阳西下,落日熔金,院子里一片金黄,周围桃红柳绿泡桐挂着淡紫色的喇叭花煞是好看。

她的绿篱如今已经成形,果树花树和柳树相间,下面是一些苘麻红麻之类的,可以收麻自用。

她招呼周七七去南屋吃饭。

先锋大队的食堂到底还是解散了,把粮食分到户各家自己吃饭,只集体出工干活就行。

这几天就要进入春种高峰期,莫茹也一直去帮忙,所以自己不做饭就去南屋吃。

莫茹用襁褓包着儿子,领着闺女出门。

她也不用锁门直接带上来即可,因为一狗一鸡一鹅在家负责看门,它们直接对周七七负责,看管房前屋后的菜地不能被祸害。

效果显著。

反正莫茹也不知道这三只是怎么被调教的,能够自己忍住不吃,还不许别的鸡鸭狗的来祸害,实在是了不起。

莫茹走出去几步,还听见周七七在安排巡逻任务呢,白鹅不但要负责岸上巡逻,还得负责水里呢。

到了南屋,满院子孩子闹腾声,夹杂着孩子哭声。

王金秋上个月生了一个儿子,这两天刚出月子,她那个儿子和周七七刚出生有的一拼,白天睡晚上哭,难带的很。

就算白天,吃饱喝足以后,有时候也要哭上个小时才消停。

这会儿正哭得撕心裂肺呢,让人听着特别揪心。

孩子们看到莫茹进来,都欢喜地围上来,叫着娘娘来了。

周七七就和他们玩去。

张够下地还没回来,丁兰英负责做饭。

蘑菇大棚有周跃红给搭把手,她也就没那么忙,负责给家里做饭。

张翠花说好不容易从食堂解放出来,再也不想做饭,宁愿下地种花生去了。

莫茹和丁兰英招呼了一声,就看着王金秋在西间地上抱着孩子来来回回地哄。

那孩子哭得直打挺,脸都发紫。

莫茹就抱着小八过去,小八原本在她怀里睡得舒舒服服的,这会儿听见嗷嗷的哭声一个激灵就醒过来,转着眼珠子看怎么回事。

嫂子,小春来怎么啦?王金秋又急又心疼的,一脑门子汗,这也不知道咋的,一到这时候就哭,二嫂,妮儿,你们说可怎么办啊,快想个招儿啊。

她自己都快哭了。

春来是二月初五生的,正是春分节气,让张翠花起名,就叫春分。

王金秋改成叫春来,张翠花也没介意。

莫茹对王金秋道:嫂子,抱到天井来溜达溜达,让他适应一下。

这个点的哭闹,后世有人发明了个词叫什么黄昏哭、黄昏综合症的,说是小孩子肠子还没发育好,出现程度不等的肠绞痛,但是又没有办法医治,只能由着他哭。

一般满月到一个半月的时候最厉害,两三个月以后就会轻。

有的孩子可以哄哄分散一下注意力,有的就格外能哭。

周七七和周小八姐弟俩都没哭,不知道是不是空间的功劳,他们发育得很好。

听丁兰英和张够说,泥蛋儿没哭,但是菊花和拦子儿很能哭。

她看王金秋给孩子包得太厚,屋里关门糊窗的闷得慌,估计孩子不喜欢,出去透透气分散一下注意力说不定会好一点。

实在是看孩子哭得太可怜了。

王金秋看看外面,这刚出满月,外面也不暖和,出去吹了风万一感冒呢?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

她抱着一个劲地哄,就是不好,急了,妮儿,能不能帮我去医务室请大夫来看看啊。

莫茹答应了一声,抱着小八刚要往外走,丁兰英就喊:菊花,你人小腿快,去喊一声。

菊花就蹬蹬跑出去了。

莫茹看王金秋把孩子抱得那么紧,屋里又那么黑,就帮她把灯点起来。

灯光亮起来的那一瞬,小春来停了一下,眼睛转过去。

莫茹朝着他笑笑,小春来,跟哥哥一起玩儿啊。

她想分散孩子注意力,这样他忘了疼也就不那么哭。

王金秋看儿子停了一下,也松口气,就抱着过去和莫茹说话。

没两句话又开始哭。

莫茹就道:我手热乎,给他揉揉肚子试试。

她在医务室的时候,跟着傅臻特意学过一些护理知识的,知道对孩子应该用什么力道。

王金秋自己也给孩子揉过,根本不管用,那孩子哭得更厉害,所以也不相信莫茹揉揉就管用。

犹豫一下,她看了一眼外面语气里就带上不满,大夫怎么还不来啊。

莫茹看那孩子哭得脸都要青了,也不和她计较,让她放下揉揉看,我跟大夫学过两招,七七肚子疼就喜欢让我揉。

王金秋也没辙,就把儿子放在炕上。

莫茹就用很轻柔的力度给他揉揉肚子,一边揉一边看他的反应。

一开始哭得厉害,抗拒揉,等换了一个位置以后,似乎很喜欢,瞪着眼看她。

莫茹揉的时候,自然不是干揉,而是带着空间之力。

她不会修炼,并不懂空间之力是什么,不过因为操控空间次数多了,就有那么一点心得,收放之间,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那就是空间之力!她虽然不能用空间之力直接治病,却也能缓解疼痛,让小春来觉得很舒服。

随着她的动作,小春来慢慢地就不哭了,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小八躺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莫茹,偶尔分一眼睨一下小春来,连头都懒得转。

过了一会儿陈秀芳背着医药箱和菊花过来,刚去种果子回来,晚了点儿,不好意思啊。

王金秋可急坏了,眼睛里都带着泪,我说嫂子你快点吧,都急死人了。

陈秀芳就赶紧带上听诊器给小春来听听。

嫂子你可给好好瞧瞧,不知道咋回事,一到这时候就哭,一哭就老半天,真是哭得我都抓瞎。

陈秀芳点点头,很认真地给小春来检查。

她和何仙姑每年都去县医院培训两次,一次至少一个月,虽然不敢说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但是临床应用这块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王金秋目不转睛地看着,问用不用拿药吃。

陈秀芳摇头,没事,不是毛病不用吃药,过段时间就好了。

她又给王金秋讲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给小孩子吃,又教如何给孩子揉肚子,用热乎乎的毛巾给热敷一会儿也行。

多去天井里溜达溜达,别总闷在屋里,还有……她摸了摸小春来的襁褓比人家小八厚了两倍还不止呢,不用这么厚,穿着衣裳呢,包个薄点的就行。

王金秋连连答应着,谢谢你啊嫂子。

陈秀芳就笑,你们家妮儿比我还懂呢。

王金秋看了莫茹一眼,嗔道:妮儿你也不提醒我,以后多教教我。

莫茹笑了笑。

我说不一定好使啊,你又未必听我的。

她发现王金秋有个特点,经常会说哎呀怎么怎么,你帮我拿个主意想个办法的,等你说了一二三四帮她想了以后,她又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因为这,莫茹一般不乐意给她出主意,今儿这是看到孩子哭得厉害,才主动提个建议,一切为了孩子。

等陈秀芳走后,王金秋就抱着孩子去天井溜达,还跟莫茹笑道:妮儿,快把小八也抱出来。

人家大夫就是大夫,懂得就是多,你们看,我抱着他在天井溜达他就真不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