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2025-04-01 16:35:47

很快,外面的骂声大到连叶蝉都听说了。

腊月十五,因为年关将近的缘故,谢迟给顾玉山送了年礼,之后便暂时不必再去顾府,在上元节前的这阵子,除却办差以外,都可以在家歇息。

他于是当晚就回了家,进了正院,便一头栽倒在罗汉床上,趴成了个大字。

叶蝉边做着女红边看他,谢迟闷了会儿,抬起头时,正好和她目光相触。

她便问他:饿不饿?我要厨房早点备膳?或者先吃些点心?今天有道藕粉桂花糕不错。

藕粉桂花糕是拿藕粉和糯米做的,加些许白糖,蒸出来的味道香甜温暖,正适合这个天气吃,又清新不腻口。

但谢迟心不在焉的,也没作答。

他翻了个身,怔怔地平躺了会儿,又看看她:小蝉。

嗯?他带着几分迟疑问:外面的事……你听说了吗?治灾的事?她点点头,我听说了。

谢迟于是撑坐起来:那你怎么不问问我?近来每个和他相熟的人,基本都会拐弯抹角地问一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最初时挨个解释,说服了一部分的人,后来实在重复了太多次,也就懒得再解释了。

再说,如浪潮般涌来的口诛笔伐那么多,他本也不可能对每个人都解释一遍。

可他没想到叶蝉会不问。

叶蝉想了想,搁下了针线:我知道你不是个坏人。

谢迟挑眉,她踩上鞋绕过榻桌,和他坐到了同一边:你肯定有你的缘由,而且初衷必是好的,是不是?谢迟点了点头。

那就行了,别的你若想跟我说,你就说。

你若不想说,我也无所谓知不知道。

她说着握了握他的手,感觉到他的颓丧,一笑,去看看孩子们?百岁这几天吃饭吃得不错,胖了不少呢!这个当初让他们揪心无比的孩子,活下来了。

谢迟上个月就说给他起名字,不过叶蝉劝住了他。

她觉得百岁这个小名再叫一阵子比较好,等到周岁时再起名也不迟。

谢迟也确实想换换心情,便跟着叶蝉去了厢房。

府邸按王府的规制重建之后,正院比从前大了不少,厢房也变得很宽敞。

二人一进屋,就看到元昕屁颠屁颠地跑出来,谢迟一把将他抱起,定睛一瞧,元明正追出来。

怎么在弟弟们屋里闹!叶蝉皱着眉一拍元明额头,元明也没顾上回答,指着元昕就告状:他偷弟弟们的吃的!怎么回事?叶蝉扭脸看元昕,元昕正不好意思地趴在父亲肩头冲她乐,嘴角还挂着一点点蛋花,果然是偷吃的样子。

二人把元明元昕带回内室,才发现元显元晋也在。

元显正喂元晖吃东西,元晋在喂百岁。

两个小家伙现在都九个月了,已经长了牙,能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

今天小厨房给他们做了蛋花汤,正好赶上四个哥哥来看他们时端进的屋,两个年长的就自告奋勇要喂弟弟。

乳母原本怕他们喂不好,结果他们喂得倒挺好的,就是元昕看弟弟们吃得香,趁元晋放下碗给百岁擦嘴的时候,就跑过去偷喝了一口。

——于是就有了刚才那一幕。

眼下,元晋看元昕被谢迟抱了回来,一下大笑出声:哈哈哈哈被逮住了吧!元显元明也都笑出来,元晖虽然听不懂,但看哥哥们都在笑,也跟着笑。

元昕脸上挂不住,从谢迟身上蹭下去,哇地一声哭着跑了。

元明边笑边去追他:别哭嘛!我们不笑你了!百岁看见叶蝉就习惯性地伸出小手,要叶蝉抱!叶蝉便把他抱起来,凑过去给谢迟看:看,是不是比你上次回来时又好看了一点儿?谢迟八天回来一次,几乎每次都能明显看出百岁的变化。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比元晖要瘦小一些,身子也还是更弱。

入冬以来,他总要比元晖多穿一件衣服,晚上也必须盖得严严实实。

但不管怎么说吧,百岁现在也算是个白白嫩嫩、眼睛亮晶晶的小娃娃了!叶蝉宠溺地搂了搂他,他开心地在叶蝉怀里咯咯笑。

谢迟伸手也要搂他,被他嫌弃伸手按住脸,推开了。

……谢迟很受伤,转而又去搂元晖,结果又被元晖推开了。

谢迟无语凝噎,虽然他知道是因为自己总不在家,孩子们才跟他不熟吧……可是他这么拼!不是为了他们吗!于是在元昕被元明哄好了拖回来之后,谢迟突然感受到了元昕的好,委屈巴巴地把他抱进了怀里。

元昕:?谢迟声音哽咽:还喝不喝蛋花汤?父王让小厨房给你做新的!元昕:不、不喝了……七王府里,谢追磨着牙忍了又忍,还是把手里的瓷盏给摔了。

谢逐心疼地啧嘴:官窑新出的东西,我才用了两天……哼!谢追负气地在屋里踱了两圈,真是蛇鼠一窝!蛇鼠一窝!!!几个月前,入朝听政的宗亲们还分为三拨,一拨是他们俩加谢迟;一拨以六王家的谢逯为首,后面跟着十王的谢辸;还有一拨是以顺郡王谢连为首的几位郡王。

如今因为蝗灾的事,后两拨竟然拧到一起去了?!谢逯一直在文官中交际甚广,风评也不错,谢连则善钻营。

他们拧在一起,顿时杀得他三人一个措手不及,甚至直到今天才知道那些口诛笔伐是怎么回事。

都是为陛下办差的,他们来捣这个乱?若真说得谢迟扛不住重压打开城门,出了事他们有几个脑袋担罪!谢追气得不行。

谢逐摇摇头:他们就是拿准了谢迟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灾民进来,才敢这样肆无忌惮地泼脏水。

百姓素来容易被煽动,而会舞文弄墨的读书人被煽动起来,就很可怕了。

那咱不能坐以待毙吧?谢追不安地坐到了谢逐旁边的椅子上,你想想,就算谢迟扛住了压力不开城门,万一之后陛下顶不住群臣上奏,治谢迟的罪怎么办?冤不冤?再说,他们仨现在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谢逐啧啧嘴,看他:哎,你到底来我这儿干嘛啊?这事儿咱仨上午不是聊过了?不是没聊出结果吗!我着急啊!谢追烦躁地一叹,你出的那辙听着倒是像样,咱是也可以去拉拢读书人,把这局一点点磨回来。

可我后来想,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洛安城里的读书人就那么多,现在不少有名气的都出来骂了一轮了,咱怎么找人?谢逐也一喟:你先冷静些,车到山前必有路,你这么干着急不顶事。

敏郡王府,小厨房晚膳时上了道羊蝎子。

羊蝎子其实就是羊脊椎的那一条,有骨有肉,还有完整的骨髓在里头。

外头做的多是红汤,但今天陈进上的这个是白汤的,味道不似红汤那么重,但鲜香更足。

几个孩子都直接上手啃了,叶蝉最初想文雅一点,后来发现拿筷子实在吃不痛快,就也上了手。

细嫩的羊肉蘸着芝麻酱入口,几块啃下去,浑身都暖和起来,简直心满意足。

然后他们还都喝些了羊肉汤。

吃饱喝足之后,叶蝉觉得还好,但谢迟小声跟她说:这么吃身上真燥得慌。

……叶蝉一下子红了脸,嗔了声讨厌!,转身便要带着孩子们出去消食。

然而谢迟拉住了她:去沐浴更衣,晚上早点睡。

叶蝉拿他没辙,只好让乳母带孩子们出去玩一会儿,自己依言去沐浴更衣。

热水里舒服,她就多泡了会儿,她回到房中时,谢迟早已洗完上床躺着了。

见她进来,他立时翻成了侧躺,以手支颐,朝她勾了勾手指。

叶蝉僵住。

——这怎么回事?他是最近心里太苦所以格外风骚吗?!她带着三分呆滞走向他,刚到床边,就被他一把拉上了床。

叶蝉一声惊呼后,将他推住:你你你……今天哪里不对劲?谢迟埋头亲她:朝中斗争复杂,这几天格外想你。

叶蝉:……好吧。

他边吻她边开始解她的衣带:顺郡王那几个煽动读书人找我的麻烦,我今天跟谢逐谢追议了一上午,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好。

叶蝉怔怔回应:哦……谢迟一把拽了她的寝衣下裙:谢逐说我们也去煽动读书人,可我一时想不到如何去找,真是烦得很。

叶蝉:……能不能不要一边宽衣解带一边说这么严肃的事?!太奇怪了好吗!可是,也许是他心里确实太苦,实在忍不住想倒一倒苦水,又或许是他从这种奇怪里找到了新的乐趣,他竟然一直这么说了下去!叶蝉于是就呆滞地在关于政事的长篇大论中,跟他折腾完了全程。

完事后她脸都红透了,一想到自己方才娇喘着跟他议政,就觉得无比羞耻。

他松开她平躺下去,抹了把额上的汗,还在慨叹:真难啊……叶蝉:……她斜眼看看他,突然有点,淡淡的,不服?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抢了注意力!是以她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歇过劲儿之后主动翻到了他身上,十分霸气地吼了句不许想别的了!不是说想我吗!然后一口恳向了他的肩头。

谢迟猝不及防间一声惨叫,接着一搂她的腰把她又按到了身下,全神贯注地想了一下她。

第二天,叶蝉趴在床上觉得自己昨天可能脑子有病……她较什么劲啊!第三天,她还是没起来。

第四天,她起床之后挣扎了一下,然后跟自己说,看在他那天那么努力的份儿上,她也得尽可能地帮帮他嘛!叶蝉便去找了容萱,她鲜少自己去西院,容萱见她来还很诧异,一时连怎么打招呼都忘了。

叶蝉径自落了座,接着便挥手让下人们都退了出去。

等到房门阖上,她开口就问容萱:侧妃,你最近……话本写得怎么样?容萱:……她无奈的看看叶蝉,我绝对不会给您看我写了什么的!结果叶蝉说:我不看我不看!容萱:?叶蝉叹气:我就想求你帮个忙。

容萱不由一愣:什么忙?叶蝉便将谢迟正为难的事给说了,而后不太好意思地告诉她:你们写话本这方面……我不太懂,我就随便这么一说。

你若方便的话,能不能在里头写那么一个情节说一说这治灾的事?不一定是蝗灾,也可以是水灾、旱灾,反正有灾民就行。

我想道理都是一样的,读书人应该也会举一反三。

容萱听完后哑了哑,心说叶蝉你很可以啊,竟然会玩这种阴招?接着却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叶蝉:王妃,是这样,我倒可以写,可是买我书的人……估计没几个男的,姑娘家比较多,她们看了,也不顶用吧……这世道,女人在这种事上说不上话。

叶蝉想了想,道:我觉得还是可以试试看。

毕竟……读书人总还有妻女姐妹,她们在外说话不顶用,在家却可能吹吹枕边风呢?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

容萱便思量着先应了下来,告诉她说:那行,我正好后天要交个稿,这两天我连夜把这个情节加上,您看行不行?多谢多谢!叶蝉诚恳作揖,接着锲而不舍地又问了一遍,真的不能让我看看吗?容萱一秒变回冷漠脸:不能。

穿越了这么多年,容萱第一回对叶蝉这个当正房的土著女产生了点佩服的心理。

先前她不争了,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但在她心中,叶蝉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不就是生生孩子带带孩子吗?也没什么的。

这回的事让她觉得,叶蝉也是真有几分聪明。

她于是认真琢磨起了剧情怎么加的问题。

叶蝉所要求的,大致就是用个情节解释一下谢迟不让灾民进府的原因,为他洗白一下,她想了想倒是不难。

而且,容萱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曾经被转得很广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片段,里面说到纪晓岚与和珅治灾时的不同心理。

那个情节里,和珅任由手下官员从赈灾款里捞钱,把米换成麸糠拿去救济灾民。

纪晓岚怒斥和珅,和珅说,谁都知道清官好,可是天下的贪官永远比清官多,把贪官都办了,谁为朝廷办差?纪晓岚又道,可麸糠是给畜生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然后,和珅说了这么一句话:行将饿死的人,那已经不是人了。

他还说:一斤米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本能救一个人的粮食,现在能救三个人了。

无论朝廷拨多少粮食,都不够。

如果我不变通一下,你到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了。

——当然,这只是戏说,和珅在除了此事以外的事上,也基本还是彻头彻尾的反派。

不过道理是相通的,现在谢迟遇到的问题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看起来在做坏事的人,实际上是在做好事。

容萱要做的,是深入浅出的把这道理给读者们讲明白。

她盯着稿子一直深思到了傍晚,才终于提了笔,然后写写停停地一直忙到清晨。

顺郡王府中,顺郡王谢连和六世子谢逯神清气爽地下完了一盘棋,而后谢逯笑吁了口气:行,就这么办。

无论如何,此番都要先把谢迟压下去。

皇位之争,何时轮得到他那样的出身了?谢连也笑了声:天寒地冻,灾民能得一碗热粥,必拿你当菩萨供着。

谢逯笑而不言。

他想好了,这事既然要办,他就索性出一回血。

不止施粥,再搭些馒头一类的东西一道送出去。

灾民越感谢他,就会越恨谢迟,想来陛下也会觉得谢迟残忍。

待得谢迟出局,他跟谢连怎么争,便到时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