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2025-04-01 16:35:48

在动身去郢山之前,谢迟还是回府了一趟,主要是因为不放心小蝉和爷爷奶奶。

回到府中后,倒听刘双领说此事尚未惊动二老,谢迟想了想觉得那暂且不提也好。

若是二老过两天听闻了此事,那时想来元昕的情形能再好一些,他们见了也不至于太担心。

他于是直接去看了叶蝉,走进正院,却遥遥看见六个孩子都在厢房里。

现下原该是孩子们在前院读书的时辰。

谢迟觉得奇怪,想了一想,还是直接进了正屋。

他绕过挡在门前的屏风一瞧,叶蝉正倚在罗汉床上睡着,膝头搁了本书,像是闲来无事读着书就睡过去了。

再走近几步,他便看出她眼下乌青浓重,可见是昨晚没睡好。

谢迟无声一叹,走到罗汉床边坐下,迟疑了会儿,还是伸手揽住了她:小蝉……叶蝉一下醒了过来,看清他的瞬间神情一松:你回来了?怎么样?我得跑一趟郢山,把事情查清楚。

他搂着她的肩头拍了拍,又反问,孩子们怎么都在你这儿?又出什么事了?叶蝉摇摇头:没有,只是我心里不安生,想让他们都在身边。

她说着哑了哑,有点不好意思地又道,明天就让他们接着读书。

谢迟叹着气亲了她一口:多歇两天吧,陪陪你,也让另外几个照顾照顾元昕,读书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叶蝉纠结了一下,就点了头。

谢迟接着去梳洗了一番,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又小睡了半个时辰。

叶蝉趁着这段时间让小厨房备了膳。

她知道他急着要去郢山,着意要吃着方便又顶饱的,小厨房就给下了两盘饺子,一盘猪肉白菜,一盘香菇鸡肉。

谢迟忙了一整夜,先前疲乏又紧张得厉害,所以没觉得饿。

醒来后一下就饿狠了,看见饺子便食指大动。

叶蝉递了筷子给他,又把一碟醋也推了过去。

这醋是泡腊八蒜的醋,带着蒜香,就饺子格外诱人。

谢迟一闻就闻出来了,很想尝一个,但还是摇了头:蒜味太重,我到了郢山要去见淑静公主,怕不太方便。

叶蝉早先就知道淑静公主反对他当太子的事,听言一滞:这是跟淑静公主有关?谢迟想了想,说:现下还说不好,等我查清楚再说给你听吧。

叶蝉点了点头,吩咐青釉去换了普通的米醋来,谢迟就着醋吃了一盘半的饺子,又稍微消了会儿食,便着人备马出了门。

从洛安到郢山,一般要走两天一夜。

但他带着御令卫策马疾驰,翌日一早便就到了。

黎明破晓之时,郢山一地看上去颇为雄壮。

阳光压过阴暗一寸寸照耀下来,山涧的宫殿亭台在金光中一寸寸显形,直至变成一大片宫室延绵。

谢迟奉旨带了一个百户所来此,到了行宫外时他想了想,将五十人留在了外头,带了五十人进入行宫。

他们来势汹汹,行宫中的宫人们当即觉出了不对,缩头缩脑地让开道路。

谢迟问清了淑静公主住在何处,带人直奔而去,走了大约一刻,淑静公主的住处就在眼前了。

他于是吩咐另外五十人也就此停下,自己孤身入了殿。

淑静公主也早已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已端坐在殿中主位上等他了。

旁边的宫人们躬着身,瑟缩着偷眼去看谢迟,谢迟在殿中定住脚步:旁人都退下。

宫人们犹豫着去看公主的反应。

淑静公主没有阻拦,他们便如潮水般迅速往外退去。

片刻后,殿门在谢迟背后几尺外阖上。

淑静公主终于冷笑了一声:敏郡王好大的阵仗。

公主殿下息怒。

谢迟端正一揖,走上前去,直接将袖中的一沓纸笺递给了淑静公主。

淑静公主挑眉未接:这是什么?供状的誊抄本,殿下先看一看。

谢迟说罢,淑静公主便迟疑着将供状接了过去。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淑静公主的神色变动,但此时她眉目间的神情,说是疑惑不解可以,说是欲盖弥彰似乎也对。

淑静公主拿起供状读着,片刻之后,供状被她啪地拍在手边的桌上。

谢迟微微蹙眉,淑静公主声色俱厉:敏郡王,你还没当上太子,就敢栽赃本宫了?!谢迟循循地沉了口气:殿下,臣拿阖府性命向您担保,这供状不是臣造假造出来的。

淑静公主冷漠地睇着他,谢迟回视着她,道:臣只是奉旨来问一问,此事究竟是不是您做的。

淑静公主轻然冷笑:不是。

但两字之后,再无其他解释。

谢迟耐心道:那还请殿下给臣一个可以信服的说法。

敏郡王,你既不在刑部供职,也不是大理寺的官员。

淑静公主下颌微扬,珠钗首饰的光辉映照下,一股贵气颇为慑人,本宫不会给你说法。

你若不信,把本宫交给大理寺好了。

可陛下不想走到那一步。

谢迟淡声道,陛下给臣的口谕是,若真是殿下所为,就让殿下永远住在行宫之中,让御令卫看着殿下。

淑静公主不经眸光一凛,火气在她胸中涌动了几个来回,又被她压了下去。

她又一声冷笑:那敏郡王若不放心,就直接把本宫幽禁在这里好了,何苦这么多话?谢迟无奈地长缓了口气,摇了摇头,到侧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再度看向淑静公主:其实就算此事真是殿下做的,臣也只能告诉陛下,此事跟殿下无关。

淑静公主微滞,继而寒涔涔的目光划向了他。

她打量了他好几眼,问道:什么意思?臣想追问殿下,只是因为如果此人不是殿下,那臣必定要追查到底。

但若是的话……他目光沉沉地回视了过去,殿下,再过两个月,陛下就六十了。

淑静公主的黛眉轻轻一颤。

谢迟说:陛下说把殿下幽禁在这里,只是想保殿下的命而已。

他苦笑,可就算臣指天发誓来日承继大统也不动殿下,又有什么用?陛下在余生里,还是会为殿下的今后的安危担忧。

只有殿下完全与此事脱开嫌疑,陛下才能安享晚年。

皇长孙和废太子先后离世,陛下已经承受不了三位公主再出意外了。

谢迟恳切地望着淑静公主:所以臣不可能把殿下关在这里。

只求殿下给臣一句可以信服的解释,过分吗?淑静公主的神情忽而变得很复杂,她盯了谢迟半晌,好似在分辨虚实,继而又挪回目光去,淡看着地面,叹了口气。

她禁不住地在想,自己许是看轻这个敏郡王了。

先前,二妹对他的印象就一直不错,说他生性纯良,对父皇也孝敬。

可淑静公主对此嗤之以鼻,在她看来,久在官场的人哪有什么生性纯良?左不过是有所图谋做做样子罢了。

所以,她一直不赞同父皇过继敏郡王。

她觉得他能从区区一个二等伯一步步混到让父皇动了立他为储的心,可见心思不简单。

这样的人,平日能装得多善,来日便能做得多狠。

她们三个当公主的,是废太子的亲姐妹,谁知以后会是什么下场?但今天,这个想法在淑静公主心里立不住了。

因为她发觉,储位其实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父皇就是幽禁她,也还是要把储位给谢迟。

那这么算来,他其实大可不必再这样做戏了,至少在今天的这一环上,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地让父皇把她关在这里。

他完全可以出于稳妥考虑,先给她一个罪名,再去追查别的凶手。

可是他并没有。

淑静公主沉吟了良久,终于再度启唇:此事与本宫没有关系,你继续去查吧。

本宫也是做母亲的人,本宫不会对孩子下手。

谢迟松了口气。

从淑静公主的神色来看,这话可信。

如此这般,那两个宦官再死咬着淑静公主,他便心中有数,知道是假的了。

谢殿下。

他起身一揖,淑静公主又道:再说……谢迟抬起头,她睇视着他,续说:父皇在意的人,本宫即便不喜欢,也不会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去加害。

谢迟点了点头:臣会转告陛下。

不必了。

淑静公主站起身,敏郡王先回去,本宫与驸马收拾收拾,也回洛安。

本宫会自己去向父皇解释,郡王专心查案吧。

谢迟略有迟疑,但转念想想,公主要回洛安、要去见父亲,他都不能拦着说不让。

他于是复又一揖:诺,臣告退。

翌日,淑静公主和驸马回洛安的时候,天上正乌云密布,洒着清凉的细雨。

彼时谢迟正在诏狱里忙着,淑静公主入城后径直入了宫他也不知道。

不少宫人倒是听闻了些许近日的风声,全都竖着耳朵想听紫宸殿的动静,宫中的氛围一时十分有趣。

紫宸殿里,皇帝让宫人将淑静公主请进了殿门,心情一时很微妙:怎么回来了?淑静公主垂着眼帘,静了半晌,心绪还是如旧复杂。

她于是放弃了平复心情,四平八稳地直接开了口:儿臣觉得……她抬起眼眸看向皇帝,皇帝也正看着她。

儿臣觉得敏郡王的为人或许也还不错。

立储之事,儿臣日后不再多嘴了。

皇帝觉得有些意外,打量着她笑了一声:他只告诉朕这事与你无关。

现下朕倒想问问,他跟你说什么了?……也没什么。

淑静公主摇摇头,儿臣之前也只是有些私心上的顾虑,如今这顾虑打消了一些。

皇帝点了点头:朕大抵知道你的顾虑。

依谢迟的为人,不会出那些事。

淑静公主颔首:如此,父皇也可少些忧心之事。

与此同时,诏狱之中也有了些进展。

那二人虽死咬着并未松口,但在淑静公主府的相助下,谢迟查到了他们近来的出入公主府的记档。

淑静公主月余前就去郢山了,你们两个在近前侍候的没有跟去,留在府里应该也没什么别的差事,但如此进进出出倒还忙得很?谢迟看着淑静公主府呈来的册子清冷而笑,接着,他信手册子丢在了一旁,径自往红木椅上一坐:再审下去,可就都是伤筋动骨的大刑了。

面前被捆在木架上的宦官仍紧咬着牙关,谢迟眸光微凛:要查你们的家人都在哪儿,也不难。

敢毒害王府公子,让你们举家死无全尸,不过是陛下一句话的事,你想清楚。

你查不到的……那宦官喘着粗气道,他们已经改换了户籍,我为人办差换来的钱也都送了回去,让他们搬了家。

殿下别费工夫了。

嗯?谢迟嗤笑了一声,起身便向外走去。

出了刑房的大门,他便道:备车,我去户部一趟。

刑房中那宦官闻言,眼眸悚然圆睁。

他怔了一怔,歇斯底里地朝提步离开的谢迟大喊:我说!我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