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2025-04-01 16:35:45

谢迟第二天一早便去了顾府,说起了户部的事,把叶蝉的想法说给了老师听。

顾玉山沉吟了半晌,说了句:你夫人怎么不是个男的?谢迟:……顾玉山继而笑了笑:她说得不错。

读书人是不似山野莽夫好敷衍,可他们要个解释,却也不那么难办。

你只消坦诚相对,把该说的说了便是。

都是读了圣贤书的人,但凡不是有心犯上作乱者,自会平息怒火。

谢迟松气而笑:是,那学生明白了。

明日便与张子适他们商量商量,先写个告示请陛下过目,若陛下准允,便分发各处官学。

顾玉山点点头,又看看他,一睇旁边的座位:你坐。

谢迟坐下身,顾玉山拈须沉吟片刻,道:为师得问问你,这回这事,你们几个为何会举棋不定?……谢迟一愣,想了想,垂首说,我们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就连户部官员们也没什么经验。

事情又来得急,拖不得,所以一时之间……顾玉山开口便说:那你夫人,就对这样的事有经验吗?谢迟不由怔住,见老师神色严厉,一时也不敢辩解。

顾玉山缓和一些,续说:你们当局者迷,自然也是个原因。

可你要时刻记住,为人坦诚是你最大的优点。

这朝堂、这官场之上,心思活泛会耍心计的,比比皆是,肯不玩任何花活儿只去勤恳为官的却不多见。

你若能秉持住这一点,对上以诚待君王,对下以诚待百姓,日后才会是一个好官,才能够青史留名。

谢迟仔仔细细地听着,认认真真地把这番话记住了。

他倒不求什么青史留名,但他希望到了耄耋之年,自己忆及一生,可以说一句无愧于心。

再有,这些事你肯和你夫人议,是好的。

顾玉山淡淡笑了笑,世人总说女子目光短浅,触及政事必令天下遭祸,依我看那都是荤话。

一来,这天下大多女子目光短浅,只是因为她们读不到和男人一样的书——你师母昔日女扮男装入官学,学识可远胜一干男儿;二来若家中妻室所言当真不对,为官的丈夫不该能自己分辨么?有的人啊,自己耳根子软,旁人说什么是什么,出了事便怪到妻子头上去。

可他们就算不娶妻,也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犯下别的错误。

你不要跟他们学,你是我顾玉山的学生,我希望你识大体,不要拘泥于那些没道理的规矩。

顾玉山这番话,谢迟倒是都懂。

可听他突然这么说起来,他又觉得有那么点别扭。

他就打量了顾玉山一番:老师,您怎么……忽地提起这个?顾玉山的老脸突然就红了,咳嗽着别过头,摆手道: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来了,叮嘱你两句。

谢迟摒着笑一脸了然——这是和师母重修旧好于是天天都在念师母的好处啊!他于是肃然道:老师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待我夫人。

前车之鉴我都记着呢,绝不重蹈前辈的覆辙。

前车之鉴?重蹈覆辙?顾玉山登时羞恼,一把抄起戒尺:你再说一遍!老师息怒,学生先去读书了!谢迟起身一揖,转身就溜。

顾玉山倒没有把他喊回来打的意思,更没有去追他,只是后面又砸过来两声:初时还知道尊师,如今愈发没大没小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把礼数放在眼里,早晚好好教训你一顿!接着谢迟好好读了一天的书,第二天再去户部,就将叶蝉出的主意和顾玉山的话都大致同大家说了。

张子适点头表示赞同,说会尽快起草本奏章递进宫去,递去前会先给谢迟过目。

但其实在做文章这方面,还是张子适更厉害些,谢迟便道:张兄写好便直接呈进去吧,你的文章写得比我强,我看不出不好来。

张子适却道:主意是你出的,添上你的章再呈进去。

言外之意,是不想抢谢迟的头功。

谢迟明白过来便接受了,而后众人便又一道忙碌起来,把起草这份奏章需用的相关案卷全翻了一遍,主要是查去年那桩案子里都谁与此有关、谁被砍了、谁入了狱。

这样紧要的奏本自要斟字酌句地写,在张子适将文章写成之前,东宫的喜讯传了出来:太子妃崔氏于二月中旬诞下一女,母女平安。

陛下破例直接下旨册其为宜翁主,东宫之中一时热闹不已。

这样的喜事,宗亲们不论远近,自都要备礼庆贺。

但备礼容易,谢迟在贺礼送进去后,却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

——太子妃和小蝉是前后脚有的身孕,眼下太子妃生了,可见小蝉也快了。

其实家里能准备的都早已备齐,赵景早就住进了正院,时时守着叶蝉的胎;卫秀菀许诺的产婆也已经入了府,随时准备着帮叶蝉接生。

如此这般,谢迟的紧张其实半点用都没有。

可他就是按捺不住,总胡思乱想地瞎担心叶蝉生孩子的时候别有什么闪失。

更惨的是,这担心他还不敢跟叶蝉说,怕说了会给她徒增心事。

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他在之后的几天里,总盯着叶蝉出神。

于是叶蝉好好地喝着一盏鲫鱼汤,都被他给盯毛了。

她看看他又看看汤,就舀了一勺,吹凉了喂他:……你尝尝?谢迟下意识地就给喝了,这汤倒熬得很好,汤色奶白,飘着点葱花提鲜去腥,不过他直到把汤咽下去才回神。

然后他局促地咳了声:没事,你喝你的。

你怎么啦?叶蝉直接就着碗沿又喝了两口,就让青釉端下去了。

然后她盘着膝托着腮打量他:这几天你都怪怪的?怎么了?户部的事不顺利?……没有。

谢迟摇头,没什么事,你别问了。

叶蝉锁眉:可你这样,我不放心啊。

到底怎么了?能不能告诉我是家里的事还是外头的事?她想,如果是外头的事,那他不便说她不问便是。

可谢迟又很实在地告诉她:家里的事。

——这么一来,叶蝉就忍不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家里的事基本都是她在管啊,什么事让他这么愁眉苦脸的?她锲而不舍地追问了足足两刻,谢迟扛不住把心事给说了。

他越说越愁眉苦脸,不知不觉就抱住了她。

叶蝉听完之后:……她不太知道该做点什么反应好,哭笑不得地偏头看了他半天,扑哧笑出声:我这胎挺好的啊!赵大夫说了,胎像好得很,又没有太大,多半能顺利生下来。

谢迟双臂环着她,头靠在她肩上,声音蔫得不行:‘多半’而已…………不然你让人家赵大夫怎么说?叶蝉嗔道,是你生还是我生?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啊!谢迟抬眸睇一睇她:你真一点都不怕?我怕不也得生吗?叶蝉鼓鼓嘴,继而一舒气,不过我确实没怎么怕——你想嘛,我胎这么好,府里还有这么多人伺候都害怕的话,那那些胎像不太好、又家境贫寒的人生孩子可怎么办?说着她身子往下一滑,躺到了他腿上:到时你陪着我就是了,有你陪着我就有底气,肯定能平平安安地把孩子生下来!谢迟勉强一哂:我当然会陪着你。

要生了就赶紧差人去找我,不管我在老师那里还是在户部,都会立刻赶回来的,你放心。

叶蝉知道他这话绝不是哄她的,自然很放心。

然而几天之后,她上午突然腹中搐痛,惊觉要生了的时候……谢迟刚好进宫了!几个侍女赶紧扶着她进早已备做产房的厢房,叶蝉躺下时,额上已在禁不住的冒冷汗。

她们即刻把赵大夫和产婆都喊了进来,而后青釉便要差人去请谢迟回府,被叶蝉一把拉住:他在宫里……她好像突然变得无比脆弱,那天大大咧咧跟谢迟说自己不怕的底气全被抽走了。

说完这么一句话就禁不住地想哭,然后又强行压制住情绪,鼻中发酸地跟青釉说:别去了,回不来。

青釉在旁边急得团团转。

她知道君侯但凡进宫,那肯定是在陛下跟前议事,绝对不是说走就能走。

可是她又觉得,夫人生孩子也是大事啊!别的不说,万一、万一夫人今儿个真有什么闪失怎么办?君侯若耽搁在宫里,许就连那最后一面也见不着了。

青釉便敷衍着应了她,叫白釉到近前来盯着,自己出去和周志才跟减兰闷头商量怎么办好去了。

可这样的事,周志才和减兰也不敢随便拿主意啊。

最后三人就一道折去了前头,去问刘双领的意思。

刘双领一听就拍着桌子腾起了身:磨叽什么!你们赶紧回正院伺候,我让人进宫回话去!按照君侯现下的身份,进宫禀话时,身边已经可以带宦官随着了。

但今天君侯进宫时仍旧把他留在了府里,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怕夫人这儿有事,别人盯不住吗!刘双领也不敢自己一走了之,到最前的一进院子喊了个侍卫过来,叫他即刻进宫找君侯去。

府里的人要进宫都得有腰牌,腰牌不多,但侍卫们因为本就算是宫里拨下来的人的关系,手里都有腰牌。

被刘双领喊来的这个叫温鸣,和谢迟一般年纪,听刘双领一说,当即便奔出去牵马去了,一路疾驰入宫。

彼时,谢迟正在紫宸殿前候着。

他是跟张子适、谢遇谢逢他们同来的,正等着入殿和陛下议乔州官学的事。

因为前面还有别的朝臣在议事的缘故,他们已在此等了一个时辰,几人也没什么事,就把官学一事又从头到尾梳理了两遍。

乍见温鸣赶来,谢迟不禁一怔,赶忙迎过去:你怎么来了?温鸣一揖:君侯,夫人要生了。

?!谢迟大惊,什么时候的事?就方才。

正院的人找了刘公公,属下听得刘公公吩咐,便赶过来了。

从府里入宫大约要半个时辰,也就是说是小蝉至少是从半个时辰前开始发动的。

谢迟牙关紧咬,看看紫宸殿的匾额,又看向温鸣:我这……实在走不开啊!——他们一到殿门口,门口的宦官便进去禀了都有谁候见。

他若这会儿走了,一会儿旁人进去觐见,陛下一问勤敏侯呢?让张子适他们怎么说?说他夫人生孩子,所以他扔下陛下您就跑了?这实在不太合适,尤其是有谢遇这么个跟他不对付的人在,更容易出问题。

谢迟心急如焚,想了想,问温鸣:你是骑马来的?是。

他便交待温鸣说:你坐我的马车回去,把马留给我,我一会儿出了宫好往回赶。

温鸣应下便告了退,谢迟一边抹着冷汗一边折回殿前,谢逢一眼看出他不对劲,马上问道:怎么了?……没事。

谢迟没心情多说话,摇摇头就不开口了,抬头望着紫宸殿的匾额使劲儿祈祷里面的大人们赶紧出来。

如此这般,仍是又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才见几名朝臣从殿中退出,接着傅茂川出了殿,请谢迟他们入殿议事。

他们入殿见礼时,皇帝还在看上一件事的折子,随口道免礼赐坐,又叫宫人上了茶,续说:你们先歇一歇,朕把这本折子看完。

谢迟如坐针毡。

他进殿时皇帝正看奏章的时候也不少,唯有这一回,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手里的册子,迫切希望他赶紧翻页。

于是皇帝读完奏章放下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谢迟正抹汗。

可此时才刚二月下旬,他这显然不是热的,皇帝便皱了皱眉:谢迟。

谢迟一恍神,刚忙离座一揖:臣在。

皇帝笑问:你这是怎么了?坐立不安的,出什么事了?陛下,臣……他喉咙里小小地梗了一下,接着一鼓气,就索性直接说了出来,臣府里刚才有人来禀,说臣的妻子快生了。

臣想先告退,回去陪她。

殿里唰然静了一静。

他开口说妻子要生了,陛下主动让他回去,和他直接提出要回去可不一样。

对此谢迟心里其实也有数,可他怕自己不提,陛下就不会让他回去,毕竟他府里该备的必定都早已备好了,又不用他亲自接生。

却听皇帝一笑:是个大事,快去。

等平安生下来,再进来跟朕报个喜。

多谢陛下!谢迟感激万分,跪地一拜便匆忙告退出殿。

满殿的宗亲、宫人们神色却都有点复杂——勤敏侯家添个孩子,陛下叮嘱他专门入宫报个喜?又不是个皇子为陛下添了孙儿孙女。

怪异的气氛在殿里升腾了一下,又随着张子适起身呈上奏章而消散下去。

皇帝翻开奏章认真地看了半晌,点了点头:不错,可以依此来办。

来年乔州一地的察举,朕再施个恩。

说着他阖上了奏章,你们谁往乔州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