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2025-04-01 16:43:45

苏秀秀放学回到家,看见钱大爷和孙大爷也吓了一跳。

倒不是因为一下子来了两个大跑堂,而是钱大爷这面相实在凶险。

苏秀秀看相,往往先看印堂,通过气色来判断这人的状态。

倘若印堂部位黑灰暗淡,就说明这人运气不好,恐怕会有什么劫难。

这钱大爷就是印堂晦暗,眼看着都不好了。

可他面部却呈现红润之色。

这就说明他可能转危为安了。

而且,钱大爷印堂处有条竖着的悬针破印。

这种面相的人,一生中总会经历一次大劫,这劫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可钱大爷印堂宽窄适中,不凹陷,无疤痕恶痣。

这就代表着,钱大爷素日做事有原则,人缘好。

在生死关头能大难不死,必定是有吉星庇护或有贵人助其脱离险境,霉运散走,这也是好运的开端。

苏秀秀不禁暗叹,好在牛大爷去的及时。

这要是晚上一步,恐怕他也带不回这位钱大爷了。

苏秀秀觉得庆幸的同时,也怕钱大爷继续沉迷于过往的伤心事中。

就忍不住又劝解他一番,让他以后放心在这边住着。

老钱和孙元宝只觉得这姑娘性子是真好,温柔又善解人意不说,说话办事也知道体谅别人。

有这样一位小东家,对他们这些跑堂来说,也算是千载难逢的好事。

老钱和孙元宝也都放下心来,留在容家大院了。

等到晚上,孟洪明那边收了工,也来跟他们相见。

几人年纪相当,经历也差不多,聚在一起,相谈甚欢。

就相约往后一起好好干,把私房菜馆给做好了。

苏秀秀生怕钱大爷被他那恶毒儿媳妇亏待得太厉害。

干脆就趁此机会,就把家里的老人们都带去医院去做了体检。

提前也跟老钱和孙元宝打过招呼了。

如果有什么不好的,有病治病,休养调理一段时间就是了,容们这边也包医疗费。

至于正式上班,也并不急于一时。

孙元宝和老钱听了这话,心里十分感动。

等到检查结果一出来,老钱和老孙身体都好得很,什么毛病都没有。

老钱今年52岁,孙元宝才49岁,他们都比老牛还年轻,腿脚也利落。

在私房菜馆再干上十年基本上不成问题。

苏秀秀这才安下心来,跑堂这边总算是差不多了。

这些大爷都是打小就跟师傅学习勤行,都经过严格训练。

他们招待客人经验很丰富。

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三位大爷就正式上岗了。

经常来私房菜馆吃饭的那批熟客,就发现不只是牛大爷一个老头了,店里又多来了两个挺和气的老头。

别的饭馆酒楼,总是喜欢找那些漂亮的姑娘当招待。

可偏偏孟氏私房菜这边儿,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这边根本就没什么姑娘,不是忠厚老实的青年人,就是很和气的大爷。

这些大爷都是慈眉善目的,而且还特别会和人聊天儿。

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让人听着觉得很舒坦。

而且客人需要什么,都不用开口说,人家大爷直接就帮你拿过来了。

这简直就是五星级服务?!!不止如此,还能吃上一顿美味佳肴,这这感觉就别提都舒爽了。

到了后来,回头客越来越多,私房菜馆这些大爷反而倒成了一种特色。

在京城顶级老饕的圈子里,那些人还给孟氏私房菜馆取了个有趣的绰号,叫三老头,或者三个大爷。

打招呼的时候,有人随口一问,你这些日子又去哪里吃饭了。

对方就说:嗨,我去三老头那边吃饭去了。

孟师傅那手艺简直百吃不腻,对了他换新菜了,不知道你去吃了没有?问话的人连忙说道:没呢,不过我订的是后天,到时候可要好好尝尝。

就这样三老头算是火了,倒是也有饭馆儿了想要模仿私房菜馆这边,也请了老人家来当服务员。

结果可想而知,马上就悲剧了。

没有受过勤行训练,招待经验不足,就算再能说会道的老人家,也没办法应付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

就算他们想跟顾客聊天儿,顾客们也觉得有些无趣儿。

后来,那些餐馆也不敢再招老头了。

只剩下孟氏私房菜馆这边,把这个特色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牛、钱、孙三个大爷,在颠簸了大半辈子之后,到老了老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孙元宝到了容家以后,在这边过得十分舒心,容五爷给的工资也不少。

再加上,他也知道苏秀秀的心思,也怕将来他们干不动了,这边没个延续。

所以,孙元宝就主动找苏秀秀商量,想把他外甥也给找过来了,算作自己的学徒。

老孙的外甥名叫张华,前两年,张华父亲意外去世,他初中毕业就不念书了。

在外边东奔西跑的,挣钱养家糊口。

这两年,张华也都是学徒,临时工,没少受委屈,挣的钱却少得可怜。

老孙也没多少钱,这两年却一直想方设法,帮衬他们家。

所以,他和外甥的感情很好。

张华一接到舅舅的来信,马上就辞了工,投奔舅舅而来。

苏秀秀一看,这小张也是老实本分人,自然也没二话,就把人给留下来了。

老孙本来说,按照老规矩,头三年不用给小张工资。

他想着自己工资高,也不怎么花钱,每月再贴补外甥些钱就完了。

可苏秀秀这边却不同意,她说既然来店里干了活,就算是店里员工,怎么也得给发工资。

现在小张虽然是学徒,活也不少干,就按照传菜员的工资给发了。

这样一来,比他之前的工资就高多了,算是全薪了,小张第一次拿这么多钱,心里十分高兴。

他家里的老娘和两妹妹总算不用再担心了。

自此,小张开始努力工作,吃苦受累他都不怕。

那些大爷让他干嘛,他就干嘛。

到了月底的时候,寇婉茹又给他发了奖金。

小张拿着这些钱,都快哭了。

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他拉着寇婉茹的胳膊,说道:寇姨,我不值当这么多钱,这钱您还是拿回去吧。

寇婉茹就说:这傻孩子,可别哭呀。

你干得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了。

这就是发给你的奖金,每月谁干的好才有呢。

这就是咱们店里的规矩,给你钱你就拿着吧。

小张这才放心收下了,这边管吃管喝。

他干脆就只留了五块钱零花,剩下的钱都拿回去给母亲了。

他大妹妹终于不用辍学去打工了,初中毕业后,她也可以读高中了。

自此之后,小张就更勤快了。

三个老伙计凑在一起,都说,孙元宝有福气,找了个这么好的徒弟。

孙元宝却笑道。

我这也是托了容五爷和牛哥的福。

不管怎么说,以后也算后继有人了。

老牛听了他的话,也说道:我这也是托了容五爷的福。

不然,我儿子就去蹬板车了,家里的房子买亏本了不说,我老伴指不定怎么样呢?两人又唏嘘了一番过去的那些经历。

只有老钱听着他们说话,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他并不羡慕老牛有儿子,孙元宝有徒弟。

经过他儿媳妇那么一闹,老钱这人越发孤寡了。

他也不想收徒弟,也不想要儿子。

像现在这样每天好好干活,赚自己的饭钱,有个心善的东家不会亏待他们。

偶尔能跟老伙计聊聊天,喝喝小酒,这种日子老钱心里觉得很踏实。

后来,苏秀秀就发现,三位大爷的到来,不止解决了前台招待的问题,而且还带来了其他的福利。

钱大爷其实是个酿酒好手,他亲手酿的那些酒,就跟他本人一样。

经过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雕琢,酿制成了甘醇可口的美酒。

这就别说自己喝,拿出去也是难得的佳酿。

老钱一听孟洪明说,这酒可以放在菜馆里卖,很痛快地把自己的酒交到了店里,而且还很痛快地揽下了为店里酿酒的活。

这老钱自酿酒一经推出,马上获得了客人们的钟爱。

特别是这酒在别处都喝不到。

慢慢也就变成了私房菜的另外一个特色。

有些人甚至是专门为了喝酒而来,却又被那一桌华美的菜所吸引,又跟店里的大爷投了缘分。

于是,下一次还想过来。

就这样回头客越来越多。

至于孙元宝,他这些年一直在倒腾蔬菜食材。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是早年间学过的为人处世方式,却让他在菜市里很有人缘。

孙元宝也有一大帮老伙计。

很多市面上买不着的菜,孙元宝也能托人给弄过来。

而且价钱也合理。

除此之外,他总能买到最新鲜最好的食材。

这买菜的活,后来就不用孟洪明亲自去跑了。

直接就交给老孙和他外甥去干了。

这样一来,孟洪明也轻松了不少,而他的菜谱又丰盛了很多。

此外,宅子里的花花草草本来已经荒废了,他们搬过来之后,也没请专人打理,整体而言就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孙元宝问过容五爷之后,就打算重新种一些观赏性比较强的蔬菜。

这样一来,也就成了他们的私房菜馆的另一个特色。

后来,有客人觉得园子里的小蔬菜特别可爱。

孙元宝就会笑眯眯地说。

要是喜欢您就随便摘两个。

等会儿,我拿过去后面交给我们大师傅,求他做个小菜出来,就算是我老孙送您的。

客人们自然是喜欢得很,就更觉得这私房菜很有趣了。

当然,这些就都是以后的事了。

*不管怎么说,有了他们这三个大爷,私房菜馆是越来越好了。

来订位子的客人也越来越多。

三个大爷可以互相调整着休息,可厨房里只有孟叔一个人在灶上掌勺,根本就没个空闲。

苏秀秀也曾担心,怕他会累坏了。

就想着不然的话,他们以后每周规定休息一天,比如星期三不营业,进行调整就完了。

可孟洪明却不干,他跟苏秀秀说。

我这儿已经等了几十年了,好不容易能随心所欲的做菜。

这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种工作,也是我生活的全部乐趣。

我这并不觉得累,天天做饭也不会腻。

秀秀,你就让我做吧!苏秀秀也没办法,只得让他继续干下去。

寇婉茹心疼她男人,切菜的功夫慢慢也练得差不多了。

她每天都能在厨房里打个下手。

这样一来,孟洪明也能轻松不少。

可在7月份,苏秀秀期末考试的时候,寇婉茹突然接到电话。

她老家的堂哥意外去世了。

寇婉茹还忍不住念叨呢,寇德信前年刚刚再婚,娶了隔壁村的王寡妇,这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怎么这就去世了?寇德信也算是寇婉茹在老家,最后一门儿血脉相连的亲戚了。

说起来,因为寇德信娶了王寡妇,王寡妇为人刻薄,对三个孩子也不太好。

寇婉茹还曾经上门闹了几次。

所以,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开春的时候,他们两口子离开老家前,寇婉茹还偷偷给寇德信的大闺女寇小白塞了一些钱,让她以防万一。

现在倒好,寇德信死了,寇婉茹就有些放不下那三个孩子。

只是她又怕孟洪明自己忙不过来,再累着了。

所以,就想着还是不回去算了。

可孟洪明却说,他们家那么个情况。

你好歹也是孩子们的姑姑,她家大闺女小白今年刚参加完高考。

你还是去看看的好,怎么着也得照顾一下他们家的孩子。

顺便问问,王寡妇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她要再嫁倒是没问题,却不能亏待了孩子。

寇婉茹一想,侄子侄女实在可怜,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得去照顾一下。

刚好这时候,苏秀秀最后一门也考完了,也不用去学校了。

她干脆就说,我会帮着孟叔打下手的。

寇姨,您就放心去吧。

她做事寇婉茹还是很放心的。

所以,转过天来,寇婉茹就收拾了东西,坐着公共汽车,回老家去了。

本来,苏秀秀都和彭姐商量好了,暑假要一起去杂货铺打工。

可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苏秀秀暂时是去不了杂货铺了,彭姐自然也就跟过来,到私房菜馆打工了。

这也都是赶巧了,彭姐十五岁就在单位的食堂干活。

干了将近十年,或许她炒菜的功夫,根本入不了孟叔的眼。

可单就刀工而言,彭小茹却不熟一流厨师。

基本上,孟洪明想要什么样的菜,她都能切得又快又好。

而且,彭小茹也知道大师傅们的规矩,灶上的活,是看家的本事,是不能给外人看的。

于是,她就在隔壁房间,帮忙切菜。

苏秀秀那边负责打下手,两边跑。

这样一来,孟洪明反倒轻松了不少。

原本寇婉茹那边说好了,转过天下午就能回家了。

可是,当天下午,她就打来电话,对孟洪明说。

寇德信家里这边儿可不好了,我到的时候,王寡妇他们家来人了,一直在闹腾几个孩子。

既想抢家里的财产,又不想管三个孩子。

寇小白那孩子急的,都提着菜刀跑出来了,说要当着她爸的面,砍死了王寡妇,让她下去陪着作伴。

可把一屋子人给吓坏了,幸亏我赶到了,才阻止了他们。

这事,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怎么着也得帮三个孩子做主,我又拉来了族老商量这事。

所以,这几天,我是回不去了。

孟宏明听了这话,也忍不住嘱咐她。

那你可得小心点,你这人容易冲动,千万别轻易就跟人家动了手,再吃了大亏!寇婉茹应道。

这你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对了,洪明,秀秀帮你打下手怎么样了?你今天没累着了么?孟洪明又说:没累着,小彭刚好也来帮忙了。

那孩子是个刀工好手,她切菜好,不仅没累着我,反而轻松了不少。

家里的是,你就放心吧!话说回来,这么试了一回,我觉得要是找个刀工好手来帮忙,好像也不错。

到时候,咱们就能再开几桌席面了。

寇婉茹听了这话,忍不住骂他:你这人怎么回事?可千万别胡来,再把你自己给累回去?病倒了,你就什么菜都做不了了。

孟洪明只得说道:放心,我不累的。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花的功夫就好了。

有老孙帮着买菜,有老姜帮着洗菜收拾,有小彭帮着切菜,有秀秀帮着拿东西。

我现在可比之前轻松多了。

寇婉茹顿了一下,又对他说道:不然的话,还是等我回去再说吧,你可千万别自己跟秀秀说。

嗯,知道了。

孟洪明随口应道。

那我先挂电话了,还得去张罗那三个孩子呢。

王寡妇这娘们,居然不给饭吃,光顾了吵架分家产了,都没想着给寇德信帮丧事!寇德信怎么娶了这么婆娘。

孟洪明忙说,那你赶紧去吧,我也得去厨房继续干活了。

挂电话之前,寇婉茹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喊了一声。

洪明……唉,你说!孟洪明说道。

寇婉茹又问:你说这三孩子要是没人愿意管的话,我想把他们带回去成吧?如果容家那边不方便,咱们就再想办法弄一套房子,或者干脆我就带着孩子在老家过?反正咱们家的大房子也没卖,都是新盖的呢。

她这话并不是跟孟洪明商量,而是已经拿定了主意,她这样的人注定没办法扔下三个孩子不管。

虽然寇婉茹只是堂姑姑,并不是亲姑姑。

寇德信那边没别的亲人了,孩子亲妈那边倒是有亲人,却一直在装死。

寇德信死了,他们都没来过这边。

孟洪明十分了解他妻子的为人,虽然寇婉茹偶尔鲁莽冲动,可她骨子里的侠义却永远不会死。

这或许就是他喜欢这女人的原因。

很快,孟洪明就开口道。

行,等丧事办好了,你把孩子带过来吧。

我会提前跟五哥说的,反正咱们现在也有钱了,养三个孩子还不成问题。

你走之前,上大队跟他们说好了,如果小白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就给咱们打个电话。

那孩子功课不错,应该能考上大学才对。

可别因为疏忽,就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嗯。

寇婉茹在电话那边应了一声,就没再出声。

她心里却忍不住有些感动。

她这样一个人,何德何能能找到孟洪明这个善解人意的丈夫?不管有什么事,一旦她做了决定,孟洪明总会支持她。

前些年,两口子一直在村里,相依为命,互相作伴。

日子虽然不富裕,却过得很幸福。

现在,孟洪明的事业起来了,寇婉茹竭尽全力,当他的帮手。

她只希望孟庭松能好好的,两人可以相扶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