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2025-04-01 16:53:51

你打算什么接爹娘来东屠国呢?付明月问了她一直想问,但是,又没有问出来的问题。

刘长石一听后,沉默了片刻,方是回道:暂时不会。

也许三年后,也许五后,目前讲不清楚的。

要看具体的情况。

不过,明月你放心,一旦有那般打算了,我一定会提前跟你商量的。

刘长石摆明了他的态度来。

在心底,刘长石哪会不想家?只是一想到了爹娘等亲人,如今居住在了建业城,刘长石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刘长石晓得他的敌人是谁?太元帝哪怕是一个目前没有实权的皇帝,那也是天下称尊的天子。

刘长石小小的东屠国,说好听,是一个小国。

说难听了,也不过就是一个大晋朝廷治下,最不起眼的一步县城的地盘而矣。

甚至,连一些大镇都不一定比得过呢。

在这等情况下。

刘长石只有小心谨慎的,他哪敢翘了得意的小尾巴。

我没把握把亲人从建业城平安的接来东屠国之前,我不会有那等妄想之念的。

刘长石又解释了他心底的想法。

这话,刘长石自然想跟枕边人付明月讲清楚。

哪怕他们这一对小夫妻只是成婚了,晚上睡一张榻上,那也是分了锦被各睡各的觉。

可到底是夫妻了,一体同心同德那是必需要的。

小小的东屠国,国王与王后那是需要了齐心合力。

大晋朝廷的力量,东屠国只有小心侍候的份儿,我认得清楚现实如何。

刘长石说实话时,心头并不好受。

被人差点要了小命,如今还得装了孙子。

这等忍了的行为,好听的,说是来日方长,总能复仇。

可实呢?那就是意味着,想复仇,想得大自由,一切看缘分。

可能成功,更可能一辈子都得在海外当了所谓的东屠国王呢。

机缘,机缘。

危险与缘分,想要拿到手中,并不是那般容易的。

刘长石不是一个人,他有家族,他更有依靠在了他身上,与东屠国共荣共存的臣民。

所以,他在做了决定时,也不能肆意妄为的。

东屠国如今与南国的贸易,也是交易的大宗。

咱们肯定得捧好了大晋朝廷里的大人物,不能有开罪的举动。

刘长石握了付明月的手,他虽然不太懂了,这等温情的魅力。

可他会学习了,他爹当年对他娘的那等温柔。

至少,刘长石知道的,一个大丈夫在妻子面前,完全不需要表示了他的强硬。

相反。

在外人面前,也许男人应该强势了。

在妻子面前,却是更需要了温柔,因为,女子似水需要更多枕边人的呵护。

明月,你能理解我,对吗?刘长石这话相问时,目光望着妻子付明月。

四目相对,付明月情不自禁的点了头。

她说道:夫君,我理解你的。

你是一个责任心重的大丈夫,你一定是深谋远虑的。

付明月的眼中,自然是夫君刘长石的万般皆好。

所以,她是全心全意的信任了,她的枕边人。

太元七年,秋。

在中秋节之日,建业城更是热闹。

这一天,荣娘家待客。

因为,她的三子叔玉、四子季玉满了周岁的生辰。

这一天的拭儿礼,自然是热闹极了。

叔玉、季玉两个小娃娃,周岁之时,那是长得胖墩墩的,圆润的婴儿肥,那是让来观礼的邻里街坊,皆是赞叹了里正娘子这是养孩子的好手。

瞧瞧,刘里正的两个儿子,都是长得像极了菩萨座下的小金童。

对此。

在拭儿礼上刘王氏自然是高兴着。

这一天。

刘王氏先是参加了荣娘家的三子叔玉、四子季玉的拭儿礼。

在这一场拭儿礼结束后,刘王氏又是赶了场,去了女儿王遂娘那儿参加了外孙谢知源的拭儿礼。

谢府上的拭儿礼,比之三榕巷子口中荣娘家,那更是热闹了好些倍。

荣娘在家里与宾客们,一一相送时。

刘之烨已经是乘坐着马车,随了亲娘刘王氏赶趟儿回内城,去了谢府。

于是。

荣娘在送了邻里街坊后,也是累得慌。

这会儿,好在有玉娘的帮忙照顾了仲玉。

至于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则是哄了叔玉、季玉两个周岁的小娃娃。

一家人,全然没个闲的。

周岁的叔玉、季玉已经是偶尔里能自己吃了辅食。

当然,更多的时候,也是需要亲娘和姥姥赵春花给喂一喂的。

两个小皮猴子,就是闹腾啊。

荣娘瞧着坐了一堆儿,刚是喂了辅食的叔玉、季玉,摇摇头。

她虽然有些无奈了,可又是脸上带着笑意。

事实就是叔玉、季玉不像了他们的两个哥哥。

这两个孩子是闹腾的性子,而且,许是因为是双胞胎的原由,这两孩子特爱折腾。

那折腾起来,还是两个小魔头一起哭闹了。

荣娘能如何?荣娘也无奈。

两个周岁的小魔头,大人们的话,哄一哄还成。

你真是骂了,教育了,他们也听不懂啊。

当然,若是不闹腾了,叔玉、季玉想一起卖萌时,还是挺惹人喜爱的。

恨不能掏了心窝窝的宠爱了。

那真可谓是小天使与小魔头,一体两面啊。

小孩儿闹腾说明精神头好。

赵春花是附合了女儿荣娘的话,心情还是颇不错的。

毕竟,今天三孙儿叔玉、季玉的拭儿礼挺圆满的结束了。

哪怕两个小孩儿闹腾归闹腾,可抓周之时,那也是一个抓了书籍,一个抓了毛笔。

多好的兆头啊。

也不知道大姐那边的外甥的拭儿礼,今个儿是怎么样的热闹?荣娘又是随口提了一句。

那之前三郎三娘让你同去,你为何不去?赵春花笑回道:你若去了,不就知道如何热闹了?荣娘摇摇头。

我不适合那等场面,真是去了也是尴尬。

荣娘有自知之明。

她不是这个时代里培养出来的名门淑媛,她跟那些士族出身的后宅夫人们,没有共同的话题。

她去了。

那等场面光想一想,荣娘就是觉得她一定是红花堆儿里的,唯一一处绿叶,太扎眼了。

与其露面了,让人笑话一翻。

她不如藏拙了。

刘氏一族落没了,何必强求,还是认清现实为好。

特别是荣娘觉得,大姑姐那儿肯定更乐意见到了婆母刘王氏和夫君刘三郎吧。

倒也是,谢府上来来往往肯定来是贵人们。

赵春花同意了女儿荣娘的话。

这会儿,母女二人的注意力,就是全集中在了院子里的孩子们身上。

彼时。

出了三榕巷子的刘王氏一行,那是坐着马车,往内城谢府而去。

车厢里,除了坐着刘王氏和儿子刘三郎外,自然也是有侍候了刘王氏的一名老嬷嬷。

这会儿,刘王氏交待了儿子去了后,多与男宾客套一套交情。

不需要攀谈些什么,至少,先混个脸熟儿。

娘知道,让三郎你为难了。

刘王氏这时候,也是知道着,让儿子在那等场面里低声下气的,真心是为难儿子。

可又如何?人在屋沿下,不得不低头。

谢府来往的人家,儿子若得攀上了一二关系,将来总是得了益处的。

刘王氏更明白了,女儿王遂娘一个后宅妇人,哪能帮衬了娘家更多啊?其实,儿子刘三郎在这一门姻亲里,更多的是多一个台面上的关系网络。

借着这等机会时,能结交了更多的人脉。

至于能否结交上,能否维系好,那就要看了刘三郎的个人本事了。

机会有了,那一扇进去的门也是推开了。

至少收获?自然是各凭能耐的。

娘说笑了。

刘三郎儿女都有五个了。

他一个当爹的大人,岂会在意了脸面这等小事儿?说实在话,这些年了,在建业城也算是扎根生存。

刘之烨不是少年郎,哪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现实的残酷,现实的生活,人总得低头的。

跟现实低头。

规则,你没能耐改变时,融入其中,才得如鱼得水。

若不然,拼个鱼死网破的,都是一些热血之人啊。

这等热血之人,有主角光环的,自然是大气运这辈。

成功了,自然是被人尊颂。

可失功者的下面呢?更多的还是失败者残酷的结局,以及在这等封建朝代中,被拖累的亲族家人。

这可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

同样的,一人犯罪,全族皆会遭殃的朝代。

没谁,能独立于世间。

儿子感激着,能在姐姐、姐夫的拭儿礼上,借着外甥的名头认识了更多的豪杰人物。

儿子区区一个里正,如今这般的堂而皇之的进了谢府的家宴。

若说出去,也得多少人羡慕了。

刘之烨是一个洒脱的人。

至少,刘之烨看得开。

人嘛,应该怂时,就得认怂。

当个拍马屁的小人物,若能让儿女活得更舒坦,刘之烨不介意当一个拍马屁的小人物。

说起来,也不知道外甥长得什么模样?像姐姐多些,还是像姐夫多些?刘之烨转移了话题,把话头转移到了外甥谢知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