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2025-04-01 16:53:52

按说这事情最开始拉红线的是王遂娘,这个刘玉娘的姑母做的保媒人。

奈何……这不是给刘玉娘拉红线时,刘之烨这个摸底的亲爹,顺道里也是摸到了姐夫谢绍在外面养外室的事儿。

这事儿一起来,谢绍和王遂娘夫妻就是闹了矛盾。

王遂娘就是觉得,她这一辈子富贵享受过,也是落魄过。

最后,好不容易以为嫁一个良人,却也是出了如今的一桩子麻烦。

最后,王遂娘本着不想她这等运道不好的,沾上了侄女儿。

所以,就是推却了保媒的事情。

请了嫡婆母谢王氏出面。

当然,谢王氏出面也有一桩好处。

谢王氏辈份外,在谢氏的女眷中也是名声在外,多有夸赞。

谢王氏保媒了,自然就是顺利成章。

这不,如今两家人就是相看了。

这流程也是快了,进度过是顺了。

在禅院里。

刘王氏对堂姐谢王氏是一翻的好谢。

说起来,谢王氏也不是头一回见了刘玉娘。

对于这个晚辈儿态度颇是不错的。

谢王氏还是笑着招手,让刘玉娘到了跟前。

谢王氏笑道:姑娘长得俊,看着欢喜。

她是长辈,夸了晚辈儿,自然也是给了礼物。

这不,谢王氏就是褪了手腕上的一个镯子,执起刘玉娘的手就给带上了。

这时候,刘玉娘得了祖母的示意,忙是福礼谢了。

对此,谢王氏笑得挺高兴的样子。

至于荣娘?荣娘在谢王氏、刘王氏的面前,也是晚辈呢。

所以,这会儿,她是乐意配合了气氛,也是说了一些大家伙都乐意听的好话儿。

场面不错,大家伙都捡好话讲。

不多时。

有谢王氏的丫鬟来禀话,说是禅师又讲经了。

这会儿,谢王氏才是起身,有打头阵的意思。

这准备一伙儿人全去听了讲经。

说实话,这种讲经的事情,荣娘是没什么兴趣的。

不过,谢王氏乐意,荣娘也知道了,这快碰面了。

所以,荣娘便是提起了精神。

果然不出所料,出了厢房后。

在禅院的讲经房内。

谢王氏就是遇上了熟人的模样。

这等时候,荣娘不用多打听,她就是知道了,那跟谢王氏讲话的人是谁?那是这一回刘玉娘要相看的谢家小伙子的祖母,以及亲娘。

谢世恩,出生于旁系。

其头顶上有一个嫡样的大哥,他的大哥已经娶了嫂嫂。

这会儿,荣娘等人遇见的是谢世恩的祖母谢朴氏,以及谢世恩的母亲谢杨氏。

咱们妯娌这遇上了,也是巧。

不如,便是坐了一块儿。

谢王氏提议了。

谢世恩的祖母谢朴氏,自然不会驳了这位同族妯娌的面子。

要知道,这谢王氏所在的支系,如今也是有些体面的。

至少,比没落的谢朴氏所在的这一系,那可谓是有家有底的。

听嫂嫂的便是。

谢朴氏笑意应了。

也是此时。

荣娘仔细的打量了谢杨氏,这个谢世恩的母亲。

这一位妇人瞧着眉目慈善,看着是一个性子不错的。

至于那一位谢世恩的祖母谢朴氏?倒氏是一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当然,瞧着说话利落,一看就是在家中常年当家做主的。

对此,荣娘也不在意。

这世道里,都是多年媳妇熬成婆。

这从一个熬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婆母的地位在媳妇之上,那可谓是一个孝字压头顶。

当然,荣娘更在意了,这谢朴氏、谢杨氏是讲理的,也是对晚辈不错的长辈,便是足了。

这千挑万选的。

这谢朴氏、谢杨氏也算得不错了。

至少,从这二人对谢世恩的嫂嫂上看,是一个不错的祖母辈,以及婆母辈人儿。

一伙人在一处的蒲团上的落了座。

等讲经师进来,讲了经文时。

屋中是檀香袅袅。

荣娘心神宁静,她心里面也算是有些信了,祈祷着漫天的神佛保佑了她的女儿玉娘,能求得一门好姻缘。

对此,荣娘就觉得,足矣。

毕竟,这个世道里的女子,多是被制度压制着。

若无一门好姻缘,那真叫一个可怜。

为何?不外乎,就是夫妻偕手同行,也是一桩人生的乐事。

……等讲经结束时。

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

一行人的女眷,自然是往斋菜房而去。

准备在那儿,同用斋菜。

也就是这时候,谢王氏着重的介绍了一下翻刘玉娘。

这会儿,谢朴氏、谢杨氏的嘴角都是含了笑意,在瞧着刘玉娘时,眼神里都是颇满意的样子。

一翻的接触下来。

瞧得出来,刘玉娘是知趣达理的。

当然,更是懂得处处谦让长辈的。

是个好姑娘。

谢朴氏夸了一句后,还是笑道:长了一张好脸蛋儿,我瞧着,就是一个有福气的好姑娘。

谢朴氏这般夸讲了。

谢杨氏貌似就跟婆母站了一条线上。

谢杨氏也是夸了刘玉娘,她说道:这姑娘就如娘讲的,是个好的。

瞧瞧那身段,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这等话儿,自然是说的刘玉娘整个儿都害羞几分。

到底刘玉娘还是知道,今个儿是为她相看呢。

所以,她就是微低了头,掩饰了脸红的脸蛋儿。

至于这些长辈们?一个一个全是过来人,瞧着刘玉娘的模样,都是捂嘴笑了起来。

等斋饭时。

刘玉娘也是尽了晚辈的责任,自然是奉了晚辈的礼仪。

瞧得出来,在刘王氏的一些教导下,刘玉娘真是处处的合了规距,也是合了礼仪。

谢王氏瞧得满意。

这一位保媒人自然就是在斋饭后,夸了刘玉娘。

便是谢朴氏、谢杨氏,也是一一跟着说了陪衬的好话儿。

既然长辈们都觉得不错了。

荣娘就是知道,这事情十有八九就成了。

不过,也还有一桩事儿,那便是让两个小辈儿,瞧一眼对方。

这简单啊。

谢王氏在白马寺的一处厢房里,留了众人饮茶。

唯刘玉娘让丫鬟领着,去外面的梅园剪几枝寒梅归来。

到时候,算得一点冬日的雅趣。

实则,这就是创造机会了……出了宾客所居的厢房,从小径往梅园而去。

一路上,丫鬟是尽现的引了路。

刘玉娘则是赏了冬日的景色。

冬日,就有一种肃杀之感。

哪怕是宁静悠然的佛寺中,也是有些空俗渺渺之意。

未至梅园,已经远远的闻到了若有若无的香意。

等进了梅园,那一片的花海,真是暖心醉人。

哪还有冬日的感觉,简直就像是春天一般,全是花的美,花的媚。

……有笛声而来。

有一少年翩翩而来,他的容貌不错,这是哪一个少女注意到的第一个地方。

毕竟,一张俊俏的脸,总能让人印象加分。

笛声悠扬。

在那少年的身旁,也有一个眼熟的丫鬟。

刘玉娘一下子认了出来,对方是谁?这时候,刘玉娘已经明白了。

这一位少年郎,应该就是今日与她相看的谢世恩。

他,其实瞧着挺不错。

刘玉娘听着笛声,听了许久后。

她与少年错身而过去,还是轻轻福了一礼。

她没挽留,只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心中莫名的,有一种触动。

她想,她也许嫁给他,也不错吧?因为,爹娘已经查看过了,谢世恩是一个不错的少年朗。

他懂得上进,他的祖母,他的母亲都是和善的人啊。

这等的婆家,她并没有什么不满意之处。

刘玉娘领着给她引路的丫鬟,在梅完里,按着之前谢王氏的意思,挑了几枝的寒梅一一剪了后,才是小心的搁了小竹篮里。

在归程时,刘玉娘的心情不错。

这一日。

谢刘两家碰了面。

待归途时,谢王氏和刘王氏坐了一辆马车上。

两个堂姐妹也是聊了天。

如何?今日瞧了谢家的小子,你家可中意?谢王氏这一问也是乐呵呵的。

其实,谢世恩不光是让刘玉娘瞧过了,便是刘王氏、荣娘这一对婆媳也是专门瞧了一回的。

总之,刘王氏心底还是挺满意的。

就劳堂姐你费心了。

刘王氏说了这话时,也是满面笑容。

谢王氏笑得高兴,她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我瞧着,玉娘嫁了谢氏的儿郎,这亲上加亲的自然是美事儿。

刘王氏自然是连连拜托,一切自然就得谢王氏多多费心。

至于荣娘嘛,这会儿,荣娘是与女儿刘玉娘坐了一辆马车上的。

母女二人对坐,荣娘瞧得出来,女儿玉娘的心情非常好的。

小姑娘的脸上,有些欣喜的模样。

瞧你的样子,娘就知道,你啊,定然是恨嫁了。

荣娘笑的打趣道:这是巴不得,早早嫁给了谢家小子吧?刘玉娘摇摇头,她说道:爹娘都说谢家的表哥好,女儿自然听爹娘的。

若是娘乐意,女儿是巴不得在家多陪了爹娘。

刘玉娘虽然对那位谢世恩表兄有一点的好感。

可同样的,若是爹娘不同意了,这一桩可能的婚事便是付之东流,她也不觉得可惜。

刘玉娘从来不觉得,谁就是谁的人生里,不可缺少的。

毕竟,像她爹娘这样恩爱的夫妻,好像挺少见的啊。

越是富贵人家,越是如此的。

刘玉娘可不会忘记了,姑母与姑父以前多恩爱,如今还不是像陌路一般样了。

只是……姑母之事,有些禁忌,刘玉娘也不敢多提罢了。

傻孩子。

荣娘这会儿不逗女儿了。

她执起女儿玉娘的手,荣娘说道:娘盼你好。

所以,一切顺其自然。

这婚事若订下了,你啊,就是安心绣了嫁妆。

在娘家,女儿万般好。

荣娘说这话时,是真心实意的。

想一想,当年在刘府时,大姑姐王遂娘那时候,是何等的被爱重了?如今呢?荣娘在三榕巷子生活多少年了,她成婚这些年岁里,也是见识过了这个世道里媳妇与婆母之间的相处之道。

同样的,跟她一般样做媳妇做的自在的,还真不多见了。

为何?不外乎,这世道里,婆媳必然是住了一起的。

这远了香,近了臭。

两辈人儿,哪可能没矛盾了?就是牙齿和舌头这般要好的,还会磕了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