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柔的一处。
那里可能就是软肋,当然,更可能是最深的感情。
对于刘长石而言,他的人生在最初就被太元帝给改变了。
那一场改变并不是他想要的。
虽然,从另外的两份记忆里,刘长石已经明白了许多,也知道了原由。
但是,若论真正的心底感受,在最初之时,他其实并不要想太元帝的那一份改变的。
毕竟,在建业城的家中,他做为长子,他做为长兄,他是非常想做好了一个儿子和兄长的责任,也想担起了振兴家族的荣耀。
奈何……命运有时候就是难以琢磨。
也许在最初的落魄时,刘长石会怀念了建业城的生活,当然,他更怀念了那年幼时的温馨时光。
不过,在如今……一切已经变了。
男儿若手掌权柄。
一言能定邦国兴衰?那么,想来,哪一个有志向于成为了伟丈夫的男儿,都不会乐于再甘心平凡。
平凡,说起来,它还有一个接近的词于,那就是平庸。
刘长石的野心,可以说,已经在东屠国的越来越兴盛之中,一点一点的茁壮成长起来。
人嘛,哪有天生的领袖?不过是时移势易,在那个位置后,才滋生了那一份相衬托的野心。
若不然,那不叫野心,那叫空想。
我乐意一辈子做了你背后的那一个女人。
我觉得,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付明月这会儿,顺势就是倚偎在了夫君刘长石的怀中,她在听了他的心跳声。
那心跳是那般的有力。
让付明月的脸微红,似乎是害羞,也似乎是欢喜。
我觉得你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好的一次相遇。
刘长石揽了妻子付明月,他说道:将来……我必不负你。
这是刘长石的承诺。
这一生,他想给她这个承诺。
因为,他觉得能遇上她,他真的很满足。
家的温暖,在爹娘身上时,刘长石体会到了。
同样的,这些年了婚姻,刘长石在妻子付明月的身上,也是体会到了。
一种是爹娘的亲人关怀,另一种似乎是一种说不上来,又是淡淡温馨的关怀。
无论那一种,刘长石都觉得蛮不错。
至少,他是乐意享受一辈子的。
这似乎就像是他人生里,有了这些亲人,才会圆满一般样。
夏,时光易逝。
入了秋时。
又是一年的收获季节。
就是这一年,太元九年的秋,至中秋节时,荣娘家的三子刘叔玉、四子刘季玉是满了三周岁的生辰。
过了八月,到了九朋初一日。
荣娘家的次子萧仲玉是满了六周岁的生辰。
六岁的男儿,也已经是半大的小子。
萧仲玉是安静的性子,也是沉稳的性子。
对于照顾了两个年幼的弟弟叔玉、季玉,倒是当得一个好兄长。
对于二弟萧仲玉,在长姐刘玉娘瞧来,也是哪儿都好。
唯一点,话少了些。
仲玉的年岁也大了。
应该好好读书习字,当然,也是可以空闲功夫,教导弟弟们跟们学了习字。
这话自然是荣娘哄了次子萧仲玉的话。
对于三子叔玉、四子季玉这两个闹腾的两孩儿,荣娘觉得交给了次子萧仲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许是因为太安静了。
荣娘觉得她的这三个儿子中和一下,颇是不错。
因为,仲玉是太安静了。
而叔玉、季玉是太折腾了。
我记下了。
萧仲玉是一个好孩子,不管是爹娘交待的话,还是祖母、姐姐交待的话,他都是牢牢的记下。
而且,还是非常认真的执行了。
这性子看着文静的萧仲玉,可不是面上的真正冷淡性子。
这孩子对于承诺颇看重的。
那答应了,自然就是努力的去办到。
所以,对于给次子萧仲玉加一加担子这回事儿,荣娘觉得是一个锻炼了孩子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也能加深一下三个儿子之间的男孩儿们的兄弟感情嘛。
二弟,你对三弟、四弟管教时,他们若不听话,就是罚了他们写大字。
在沙盘里老实的待着练字。
刘玉娘这会儿,也是笑着打趣了话儿。
萧仲玉点点头。
这答案明显的应承了。
这会儿,被亲娘和姐姐拿来了呼噜着,作为了教育对象的刘叔玉、刘季玉可不满意了。
两个三岁的小盆友,也是懂了一些看人眼色行事。
娘坏,姐姐更坏。
就是就是,不理娘和姐姐。
刘叔玉、刘季玉那是一人一话后,两个长得蛮相的小孩儿,就是手拉手准备离开了堂屋。
不跟亲娘、姐姐玩儿了。
哥哥,我们去玩儿。
好,弟弟,咱们走。
刘叔玉、刘季玉一人一说话儿后,那就是嘻嘻哈哈的往外小跑了去。
瞧着小个小皮猴子,荣娘也是无语了。
她当然知道,当长辈的打趣了小孩儿,那是有些失了长辈的威严啊。
不过,在孩子们面前,她也没想当了严母。
嗯,她当个慈母这等人设,还是让夫君当了严父这等人设吧。
荣娘表示,这样蛮好的。
叔玉、季玉两个小孩儿,还是活泼一些的好。
赵春花这会儿是笑着说了话。
这会儿,一家人坐了一堆儿,正是说些趣话呢。
原由也简单啊。
今个儿,可是萧仲玉的生辰日。
至于刘王氏这个祖母?刘王氏在生辰的午饭后,就是给萧仲玉留了生辰礼后,已经离开了。
顺道还带上了荣娘给备的一些吃食,准备去看望女儿王遂娘时,给一起带了去。
这算是荣娘跟大姑姐王遂娘之间的交好。
当然,也是荣娘想让婆母刘王氏知道,她这个弟妹还是非常重视了大姑姐的。
祖母、娘、姐姐,我去瞧瞧三弟、四弟。
萧仲玉是一个好哥哥,这会儿,怕院中的两个小孩儿打闹过度,又是不小心的磕了碰了。
到底三岁的小孩儿,需要人看紧些。
毕竟,皮猴子嘛,还是一下子两只呢。
萧仲玉说这话时,还是忘记了,他今个儿也才六周岁。
也是一个小少年啊。
不过,说起来啊。
这会儿的荣娘瞧着次子说话了,自然是点头应了。
只是,在次子仲玉离开了堂屋时,荣娘的眼睛微眯了眯。
赵春花这个当娘的,自然瞧出了女儿荣娘的异样来。
荣娘,你怎么了?赵春花便是问了话,语气里全是关心。
荣娘摇摇头,她忙是回了话,说道:娘,女儿没事儿。
女儿只是一时间,瞧着仲玉也是慢慢长大了,瞧着小大人的模样。
真像啊,真像极了当初的伯玉,也这般的懂事让人喜爱。
荣娘说了这话后。
屋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不管是赵春花,还是刘玉娘,都是听出了荣娘话中的某些伤感。
娘,伯玉弟弟会没事儿,总有一天会归来的。
刘玉娘干巴巴的安慰了这么一句。
虽然,这话刘玉娘自己其实也不太相信的。
可是,这等安慰她说了,总觉得亲娘会好受些。
到底人有个希望在那儿,许是心灵上容易受了安慰。
就是,就是。
荣娘,就像玉娘说的,伯玉总有一天会归来的。
到时候……赵春花想安慰,话到这儿有些卡壳了。
不知道如何安慰,干脆的赵春花就是转移了话题。
话说三郎送三郎他娘去了谢府,也不知道三郎今晚要回家用夕食不?赵春花这一问话,确实也有效果。
这不荣娘就是借着台阶下了。
荣娘也不想多提了某些家人的伤口。
到底生活得继续,人嘛,不能总回在了过去里。
特别是荣娘家呢,目前还有几个小孩儿呢。
三郎说了,今晚他不在家用了夕食。
荣娘给了肯定的答案。
这是夫君刘之烨去送了婆母刘王氏时,荣娘给问了的问题。
有了肯定的答案,荣娘自然是回的肯定。
哦。
赵春花哦了一声。
倒也是。
便是三郎不在谢府留了用饭,肯定也会回了内城,陪他娘一起用一回饭。
赵春花想到了这些后。
她又是琢磨了一下后,说道:玉娘,你过些日子,可是准备去内城陪你祖母住些日子?你祖母手巧,女红好。
那管家理事,更是个中高手。
赵春花夸了曾经的主子刘王氏。
这会儿,她是真觉得她的孙女刘玉娘跟着刘王氏这个亲家学一学。
那是很好的事儿。
便是当初女儿荣娘提了时,赵春花一口就是同意了。
在赵春花看来,这等大家闺秀会的东西,那不是出身高的门第,哪能学到啊?有机会学习,肯定不能浪费啊。
将来便是孙女玉娘出嫁了,那就是能上手的本事。
也算得在婆家容易立稳了脚根来。
做为长辈,赵春花还是颇为晚辈玉娘考虑的。
我听娘的。
玉娘笑着回了话。
你姥姥都提了,肯定你得去内城,陪你祖母好好住些日子。
荣娘附合了亲娘赵春花的话。
在荣娘瞧来,这是应该的。
因为,婆母刘王氏确实有本事,让女儿玉娘多学学,没什么坏处的。
至于荣娘本人,自然是退位让闲,把这等教导女儿的实战本事的事儿,教给更利害的婆母刘王氏。
人贵自知之明,这点儿,荣娘是懂得。
当然,她也能做到的。
姥姥、娘……刘玉娘有些害羞的笑了笑。
她发现,打从她订亲后,她和未来夫婿谢世恩之间的婚事儿,总被长辈们拿来打趣了。
虽然,刘玉娘也懂得,长辈们全然是好意。
可刘玉娘一个姑娘家,还是会害羞啊。
特别是这些日子了,未来夫妻之间的见面确实不太多。
可刘玉娘做个荷包赠了对方。
谢世恩又是弄些小玩意儿,回了刘玉娘。
这小姑娘和小少年之间的你来我往里,自然是慢慢滋生了情素。
当然,也不可否认的,还是因为刘玉娘的容貌非常不错。
少年爱慕,自然是喜爱了容貌秀美的姑娘。
特别是这个姑娘还是未来将要娶进门的妻子。
当然,刘玉娘也是如此啊。
哪怕少女不怀春?心上良人若君子一般,这见之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