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曾经是婢女,她以前一直以为,若能出府过了平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那么,总好过在谢府为奴为婢。
到底柳氏并不是家生子出生。
柳氏是娘家人在受灾后,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时,才被卖了的女孩儿。
那时候,柳氏因为爹娘到底有些心疼,还是托了人宁可少要些卖身的银子。
也是要给卖一个好人家。
莫要卖进了青楼去做了被人唾弃的伎子。
那时候,柳氏哪怕被爹娘卖了,可心中柳氏也明白。
爹娘也是无奈。
人总得活着。
于是,进了谢府后,柳氏用足了心思的一门想往上爬。
从粗使丫鬟,再到了庶出少爷身边的大丫鬟。
这一路走来,柳氏见识了姨娘们的日子,也是难过的。
府上的夫人谢王氏也是利害的人物。
特别是奴婢的日子,哪怕是做了外人眼中,也是享受了主子待遇的大丫鬟。
可奴婢就是奴婢,是生是死也是主子一句话的事情。
也是那会儿,柳氏见识了一起进府的好姐妹,爬了主子的榻。
却是后来被主子给随意的送了人。
奴婢?想做了姨娘并不容易的。
便是做了姨娘,没生了一儿半女的,没得了主子宠爱的。
主子想送了,跟牛马何异?柳氏那时候起,歇了心思。
就是想早早的出府。
所以,哪怕因为幼时,就在少爷谢绍的身边侍候,明知道谢绍这位少爷对她的异样心思。
柳氏也是装了不知道。
后来,夫人谢王氏想做了善事时。
柳氏就是贿赂了府里的管事嬷嬷,让她的名单上了放出府的册子上。
柳氏如愿了。
柳氏出府了。
出府后,柳氏才知道,外面不是天堂,而是地狱。
在谢府那些年,柳氏出落的水灵,人长得漂亮。
有道是居贵府,养贵气。
哪怕是一个庶出少爷身边的大丫鬟,柳氏出府后,也是与贫民巷子里的一般姑娘,万万不同的。
她在谢府里,就是名份上是丫鬟。
那也是比小户人家的姑娘,过得日子更是享受。
那一身的保养,那水灵的肌肤。
让柳氏就像是出头椽子,如何也掩不住的风采。
柳氏以为,她那些在谢府里,挣得的银子给了娘家人。
出府时,也还有一些积赞,好歹应该能寻得一门好婚事。
由爹娘做主,总能嫁个好人家。
谁料想……一场风波中,大哥、二哥却是想发了大财,学别人做生意赔个精光。
柳氏能如何?债主来追债,柳氏只能拿出了她为自己攒的嫁妆。
没了嫁妆的柳氏,在穷困的娘家里,已经被嫂嫂们不待见了。
升米恩,斗米仇。
柳氏品尝到了滋味。
在娘家,柳氏就是一个外人。
也许在爹娘的眼中,儿子、孙子更重要。
一个女儿,算什么?大哥、二哥在柳氏的眼中,就是心比天高,却是志大才疏。
这是柳氏命运悲惨的开始……因为。
生意的失败,大哥、二哥又起了心思,弄了歪点子。
总之,那时候的柳氏对于想走歪路,想发财,想得走火入魔的大哥、二哥全然没有办法。
柳家做主的人,没一个乐意听了柳氏的话。
大哥、二哥果然惹出了事儿。
同时,家中的侄儿也是出了事情,长孙生病,次孙被大哥、二哥追债的债主给伤了。
那时候,柳氏在柳家都是绝望了。
更绝望的是……在家中更困境之时。
家里人想的法子,就是卖了她这个水灵的女儿。
当然,卖去了青楼,那是因为青楼给的银子最多。
很可笑……柳氏被人押着出了柳家时。
她还记得,爹娘对她哭诉了无奈……嫂嫂们给她磕头,说是没法子,总不能让柳家断了香火。
可她呢?她一辈子赞得银子,全让家中给花个精光。
最后,还要卖了她。
柳氏在青楼里的日子,过得非常的苦。
那些苦,柳氏一辈子也不想再回想了。
那青楼的身份,就是柳氏身上一辈子也清洗不掉的污点。
同样的,进了那等肮脏的地方,柳氏能活下来。
柳氏自然也是变了。
若不心狠,如何生存?一颗良心,若不抛弃,如何活得下来?女儿的泪,女儿的苦,这世道的不公平,没人会在意的。
不过是谁赢主输?在青楼的日子,只是告诉了柳氏,谁更心狠,谁更恶毒,谁就能活下来,谁就能活得更精彩。
事实,也如柳氏的预料。
再一次遇上了少爷谢绍,那是一场意外。
可柳氏欣喜于那一场意外,青楼非是善地,若再久待,必然没个好收场。
伎子的归宿,不外乎就是得了良人的收容,后半辈子寻一个依靠。
柳氏更明白,她想入谢府难上加难。
所以,花了三个月,一个季度的布局。
她还是勾起了少爷谢绍的那一丝少年时的心底温柔。
所以,柳氏成为了谢绍的外室。
好了,你回少夫人那儿吧。
我这儿,不多留了。
瞧瞧时辰,这会儿,少夫人应该得寻侍候的人了。
柳氏想打发走了,这个少夫人小王氏身边的丫鬟。
柳氏并不想,再直面了小王氏。
到底府上的夫人谢王氏已经警告过柳氏了。
柳氏可不敢开罪了夫人谢王氏。
要知道,如今的谢府,虽然名面上掌家是大少夫人,是夫人谢王氏的嫡亲儿媳妇。
可柳氏只是庶子的妾,她的身份于夫人谢王氏而言,太低微了。
至于少夫人小王氏,小王氏是夫人谢王氏的侄女。
柳氏也要避让三分。
当初的试探,已经离间了少爷谢绍和少夫人小王氏的感情。
柳氏更乐意慢慢的等待了结果,而不是一下子就是惹怒了谁。
我累了。
在丫鬟那讷讷无言的表情中,柳氏抚了小腹,这般又说了一句。
无奈之下,今个儿,小王氏身边的丫鬟就是福了礼,尔后,告退了。
这小王氏身边的丫鬟告退了。
柳氏身边的丫鬟就说道:姨娘,您可是累了?有些累了。
柳氏如此回道:刚听了那等唠叨的话,也是烦心啊。
唉……柳氏面上是叹息一声。
可就是柳氏准备让丫鬟扶她去小歇片刻时。
小王氏,也就是王遂娘身边的丫鬟又来寻了柳氏。
这一回,这个小王氏身边的丫鬟,那脸色甚是难看的。
不好了,姨娘,少夫人和哥儿都不见了。
丫鬟的嚷嚷声中,透出了惊慌。
柳氏先是愣了一下,后是问道:你急什么?你怎么肯定是少夫人不见了,许是少夫人带着哥儿去参见了寺庙。
当然,柳氏嘴上这般讲,心头还是觉得有些不妙的。
柳氏对丫鬟吩咐了话,让赶紧去求助了一下寺中的沙弥,请帮忙引一引路。
让带来的下人们,一起去寻了主子的踪迹。
在白马寺中。
柳氏心头那不安时。
建业城。
皇宫。
当今的天子太元帝这一日,正是看着奏章,准备观摩一下摄政公处理朝政的批文。
当然,更有一些是谢国舅差了所属派系的官员,递上来的一些请文。
总之。
太元帝在给他自己寻些事情做。
这一日,太元帝总有些心神不宁的。
当晚。
近日给太元帝禀明了消息。
圣上,三榕巷子那一家人失踪了。
近侍回这话时,面色也是小心翼翼的。
作为帝王的亲信,自然懂得这事情办砸了,肯定是要惹了帝王的发怒。
什么?太元帝满面的不敢相信。
朕不是一直让人盯着吗?盯着的人,是干什么用的?太元帝觉得手下太废材了。
这时候,太元帝真是恨透了,他居然没人得用的亲信。
若说太元帝没收罗了人手,那自然不可能。
不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那位明阳道长失踪后,太元帝就发现了。
他的属下似乎越来越不合用了。
太元帝有一种感觉,他的势力在被人渗透。
是谁?其实,太元帝有些猜测的。
只是,他不敢翻脸罢了。
也是心中有这些的猜测,太元帝那是恨得牙根痒痒的。
属下无能。
盯着三榕巷子那一家人的几个好手,已经全部被人灭口了。
近侍回这话后,也是无奈的。
因为按着太元帝的吩咐,盯稍的人手自然得换班。
在夕食之时。
换班的时候,发现人手不对,有未归者。
这一查,自然就是查出了问题。
问题出来了,可如何解决掉呢?三榕巷子口的那一户人家,已经是全数的消失了。
这事情办砸了啊。
可恶……呯……的一声,本来在太元帝御案上的一盏茶,被太元帝一下子扫落在了地上。
然后,摔了一个粉碎。
这时候的太元帝是暴怒的。
一直等了许久后,太元帝才是冷静下来。
查清楚了如今的情况如何?太元帝再一问。
内侍有些期期矣矣的样子,还是打起了精神,回道:回圣上,属下们还在查了详情。
查,朕要知道详情如何?一旦查到了,赶紧上报。
太元帝司马元曜对于无能的属下,只能给了这样一个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