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2025-04-01 16:53:53

这位东屠国的大王,除了刘长石这个名讳之外,其实,他还有一名字,姓刘,名伯玉。

刘之烨把真相一抖出来。

啪嗒一声。

那是茶坏摔到了地板上,摔碎的声音。

这……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赵春花。

因为,把杯子摔碎到了地板上的,正是赵春花。

想来,这一位真给吓住了。

母亲、娘、姐姐……刘之烨唤了话,他脸上的笑容,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他说道:就如您们所想的,伯玉还活着。

你们的孙儿还活着,你们侄子还好好尚在人世。

他,如今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赵春花此时是满面喜色。

荣娘,太好了。

伯玉还活着,还活着。

赵春花一直以来,就把女儿荣娘当了主心骨,这时候,她的目光自然还是望向了女儿荣娘。

娘,是的,伯玉还活着。

他来接咱们一家人去享福。

荣娘伸手,还是轻轻握了一下亲娘赵春花伸出来的手。

尔后。

荣娘自然而来的,就是蹲下身。

她一一捡了亲娘赵春花刚刚摔碎的茶杯。

到底在船舱里,为了安全计较。

这茶杯的摔碎之物,那得一一拾好了,尔后,是抛于海中。

也免得,哪个小儿辈的不小心踏上了,或是弄伤了哪个小孩儿。

荣娘拾了茶杯之时。

船舱里是安静的。

等荣娘拾好了茶杯时,最先反映过来的还是女儿刘玉娘,以及儿子萧仲玉。

这两个小孩儿是反映过来了。

娘,女儿去扔了这碎物吧。

儿子去。

刘玉娘、萧仲玉乐意做了小事儿,至于刚刚,两个孩子是让亲爹刘之烨的话给吓住了。

在那儿,还是还思索了。

关于弟弟伯玉的利害?关于哥哥伯玉的英雄了得?这一对姐弟这会儿反映过来了,自然是抢着去做了活儿。

肯定是长辈事,儿女服其劳。

不急,不急。

荣娘乐呵呵的,笑回了话。

真不急。

就是扔了这碎物,等会儿,这谈话结束后。

荣娘顺手就为之。

三郎,这般说来。

你父亲的坟墓,就是伯玉让人迁走的。

这是准备重新安葬吗?刘王氏问这话,语气挺慎重的。

关乎了王室的祖宗坟墓,肯定会慎重的。

儿子已经得到了确定的消息。

等咱们到了汉京城后,会举行了大祭祀。

到时候,就会重新给父亲下葬。

刘之烨这般说了话。

刘王氏点点头。

刘王氏已经明白了儿子刘之烨的话中之意。

按中原礼法,皇帝家是追封四代。

那么,诸侯亦是又不同。

以孙儿伯玉如今的地位,若是追封了祖宗的话,肯定是追封了两代亦可,三代亦行。

想来。

瞧着孙儿伯玉的行为。

那是准备只赠封了两代。

因为,淮南路里,迁了的祖坟,唯她刘王氏的夫君刘三老爷啊。

你父亲若在世……话到这儿,刘王氏落了泪。

刘之烨、王遂娘这一对姐弟自然忙安慰。

刘王氏摆摆手,说道:我这是喜极而泣……刘氏一族这是祖宗皆会欢喜,伯玉是给刘氏一族挣得了无上的荣耀。

这不是刘王氏的娇情。

这是实话。

这会儿,船舱之类,大家伙皆是如此的欢喜。

至于彼时的几千里之外。

建业城。

太后谢蕴是先得了心腹传回来的消息。

什么?太后谢蕴会吃惊,自然是因为这内情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到底是什么人,要坏了刘氏一族的祖宗气运。

可是不死不休的结仇啊。

太后谢蕴派去的人,真不是吃干饭的。

还真是查出了一些东西。

那便是刘氏的祖坟被人坏过风水之事,如今的刘氏祖宗坟墓之地,已经没有什么了风水的事情。

谢太后是知道。

正是因为知道了,谢太后才会太吃惊。

要知道,做出了这种事情,真是结了生死大仇的。

这是让对方的祖宗在九泉之下,不得安生啊。

没查出来。

心腹嬷嬷在谢太后的面前,倒底不敢隐瞒什么。

请太后娘娘恕罪。

主要是事情时间久了些,也没什么线索……心腹嬷嬷也解释了一些为为难之处。

刘氏一族曾经在淮南路,那是一等一的豪门不假。

可到底刘氏一族是风光不在,子嗣也没出息。

剩下人的几个人丁也不兴旺。

特别是这一回,貌似还跟太元帝这位天子牵扯上了关系。

唉。

心腹嬷嬷也是不得不小心谨慎着。

也不知道跟那明阳老道的北上,是否相关连?谢太后说了此话。

心腹嬷嬷听了谢太后的话,那是忙奉承了话,回道:太后娘娘这一提,奴婢倒是觉得,八成还真有可能。

只是可惜了,这刘氏一族的子嗣,不成气侯的刘氏一家人已经消失了。

至于一些旁系的子嗣,貌似离长房主家的那一脉,早是没多亲近的血源关系。

圣上还讲一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树大分枝,人多分宗。

谢太后这话,不光道了刘氏一族的近况。

也是到了谢氏一族的近况。

哪怕一个祖宗呢,这渐渐繁衍之内,总是各有矛盾啊。

刘氏一族那些事情,如今看来是查来查去,查成了糊涂帐。

谢太后倒是准备搁下了。

所以,她吩咐道:既然刘氏一族的祖宗坟墓之地已经败破了。

咱们倒不必查了。

至于圣上那儿?看来,咱们那位圣上倒是秘密不少啊。

谢太后是真觉得,她的养子是一个有野心的。

可惜的是侄女谢皇后,一门心思把一颗少女颗给了这位天子表哥。

唉……在谢太后看来,真是姑娘外向,这是胳膊肘儿外往拐啊。

也不想想。

天子表哥又如何?身为天子,将来岂会都一心宠了谢皇后一人?就谢皇后的醋酸味儿,谢太后都是想摇摇头。

不过,宫里倒底有谢太后在,谢皇后肯定吃不了亏的。

在谢太后看来,谢皇后吃些小亏亦无妨,倒底姑娘家,总要长大的。

嬷嬷,让人盯紧了圣上、皇后这一对小夫妻。

哀家是发现了,宫里啊想平安,还是要帝后和睦啊。

谢太后如此的心生感概,说道:若是皇后早些及笄,能跟圣上圆房,让哀家抱上了嫡孙,那就是祖宗之福,哀家之福。

谢太后如此讲。

心腹嬷嬷忙回道:自然如此。

自然如此。

在心中。

心腹嬷嬷更明白。

比起了没血脉关系的天子。

太后是真盼望着,有一位谢氏血脉的嫡出皇子啊。

当然,不光是太后如此的期盼,便是谢氏一族也是如此期盼的。

那么。

在皇宫之中,太元帝这一位主角儿呢?御书房内。

太元帝目前在朝堂之上,还是一位傀儡天子。

因为没能亲政,他的权利就是非常的小。

士族之间,那更是不喜欢了一位强势的帝王。

可以说,当初大晋朝的向迁,就是皇室势微了。

为何还是让司马氏主了天下?不外乎,就是皇室没了权柄,士族更想要一个弱势的帝王。

这帝王在上面,当了一个摆设就好。

士族之间也许有矛盾,可在面对了皇权时,面对了天子时。

士族们的立场是一模一样的。

权倾朝野的权臣或是外戚,这是士族们各自争斗的目标。

至于司马氏?司马氏的皇族,只能在权利的夹缝里,营营苟且。

这让太元帝司马元曜心中非常的不爽快。

这些年了,他经营了一些小势力。

可这些小势力,在大势面前,弱得如流萤。

就像是湖中的一碗水,面对不见汪洋的大湖,一碗水能如何?司马元曜这位太元帝面对着朝堂之上,那些占了高位,背后又是士族背景的高官们,真是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可惜,他不能。

因为,皇族司马氏的天下,就是建立在这些士族之上。

士族是司马氏的支撑。

偏偏在司马元曜这位帝王眼中,这些支柱的士族,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啊。

那简直就是占了茅坑不拉屎的典型。

朕……看着手头的奏章。

太元帝恨不能杀人立危。

可到底他不敢。

奏章上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

说麻烦,也麻烦。

无外乎,又是哪儿哪儿民变了。

可实情嘛?有耳目的太元帝知道,非是民要反,那些流民得吃饭。

而是官逼民反,那些士族太过火了。

能如何?站在了天子的角度,无论什么流民,只要反攻了县城选择,杀之,必需要杀之立危。

若不然……选择都不明正典型。

那岂不是天下处处烽烟?这些瘐氏的吃相,太难看了。

太元帝骂了一句。

还不敢骂得太过了。

他到底只能把矛头,对向了瘐氏一族。

而不是对准了士族啊。

真是可恶、可杀……司马元曜还是说了句,他的恼火。

表哥,这些坏人,处置就是。

你莫要太生意,气坏了身子可行。

谢皇后在旁边劝了话。

当然,这就是为何,太元帝司马元曜不敢发了太过火的原由。

有谢皇后在,太元帝是需要注意了他自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