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2025-04-01 16:53:53

唉,国朝艰难。

太元帝司马元曜如此感叹一句。

谢皇后是真心想为表哥分忧,于是,她说道:若不然,我去求了爹爹……谢皇后这话,那是真想拿了娘家的势力,来为表哥排忧解难。

可这话听在了太元帝的耳中,真是不中听。

堂堂一个帝王,要外戚的帮助。

看看,连谢皇后这个少女都明白了这等真理。

这让堂堂的穿越者,太元帝如何感想?只能说,伤了自尊心。

表妹一片苦心,朕心领了。

哪能让舅舅为难?护国公府在旁边可是虎视眈眈,表妹莫要让舅舅在朝堂上难行事了。

太元帝嘴里这般劝了谢表妹。

实则。

太元帝更清楚,他名义上的舅舅,也就是谢表妹的亲爹。

这一位国丈大人,可不厚道的。

这些年了,打从太元帝跟谢表妹成婚后,以国丈之权为晋升之阶。

这一位原来的谢国舅,现在的谢国丈,那可谓是风光无限的同时。

更是暗里跟护国公府有合作啊。

这让太元帝心中十分不爽的。

对于扳倒了护国公,太元帝可期望。

可他又是不敢。

因为,一旦护国公府倒台了,他堂堂帝王没能力撑住全局的话。

得利的会是谁?肯定是外戚谢氏一族。

因为,这些年的经营,加上本身的实力,谢氏一族在朝堂之上可谓是盘根错结了。

幼年登基,不能掌权。

这是太元帝的弱点。

更大的麻烦,还是在于大晋朝堂上,权臣太多了。

更加可怕的是,权臣的后补更多的。

这些士族一个一个都想当权臣,就是没谁乐意给帝王当了忠臣。

这些士族的眼中,自然更是家国天下。

家族是排在了司马氏这个国家社稷之前的。

心腹之士,一直难登了朝堂。

太元帝的势力,没了朝堂上的借势,就是注定了没法子慢速的成长。

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堂堂帝王的势力,不能借了正统的力量。

这说出去,能让人笑掉了大牙。

可偏偏,这就是现实。

因为,士族们团团的围在了帝王的身边,一重一重的恨不能把帝王的羽翼全部的剪除掉。

历经南迁之后,除了太元帝的祖父之父,皇室多翻经营才是好不容易的积蓄了力量。

可惜……最终还是一场空。

到了太元帝这会儿,更是苦不堪言了。

因为,士族太大,已经没有制衡的力量。

这也是一个难题。

士族尾大不掉,这就是大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偏偏不能剪掉。

一旦士族完蛋了,司马氏的江山也可以说同样的完蛋了。

想一想,司马氏这可怜的江山社稷,这根基是何其的脆弱矣。

可是,我不想表哥你烦恼。

谢皇后满面的心疼神色。

这时候,望着太元帝时,眼神中全是一片情意绵绵。

朕知,朕知表妹的一片真情。

若说演戏,特别是哄一哄青梅竹马的谢皇后,太元帝还是利落极了。

到底谢皇后一个少女,打小就是金枝玉叶的。

这是吃亏,吃太少了。

对于情郎,可肯定是不会防备的。

太元帝司马元曜最终还是拒绝了,谢皇后的帮忙。

在太元帝看来,那会越帮越忙。

朝堂之上的事情,太元帝不敢明显的插手。

所以,小动作太元帝还是断的。

他可是准备着,借助了剿了流民之事,把自己暗中的一些人手,给推上了官场。

不管起步多小,只要有了帝王的暗中帮助。

只要不是庸才,总有能出人头地。

不过,就是基数问题。

能有多少成功?太元帝不在意,那些失败者如何?太元帝更不在意。

在司马元曜这位帝王看来,能有多少成功的,他更在意了。

反正瘐氏惹下的乱子,出来了,只能去解决。

在解决时,太元帝觉得为他这位帝王自己谋些利益,这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太元十年,冬。

荣娘一家人已经在东屠国的海岛上落了脚。

在这里换了海船,荣娘一家人将继续往北。

北国的风光,会与南方如何不同?暂时不得而知。

那海上的风景,却是月余下来,荣娘等人已经是看腻味了。

冬日的阳光,照得人舒坦。

不过,冬日的风,却是凉得利害。

在看什么?在荣娘立于甲板时,刘之烨到了妻子的身边。

荣娘望着海天一线间,那将要落下的夕阳,她笑了,回道:看夕阳,想到了伯玉,不知道他长多高了?是胖了,还是瘦了?我想像不出来了某些相见的场景,所以,心中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荣娘试着讲了讲,她复杂的心情。

刘之烨能理解了一些。

哪怕长子伯玉,是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的儿子,嫡亲的孩子呢。

可到底好几年没见了。

孩子长大了,就你是雏鹰离了鸟巢,它在天空翱翔的太久了。

那等威势已经不同了。

再想见,会如何?对于皇家,对于王室,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是有些忌惮的。

因为,在小老百姓的眼中,皇家、王室这等高高在上的贵人,总觉得离着太遥远了。

哪怕刘氏一族曾经辉煌过,可那又如何?刘之烨有记忆时,他是生活在荣娘的家中,过着普通百姓的日子。

他的生活习惯,也是让他习惯了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想像了问题。

如此,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自然就是都处在了相同的情感麻烦上。

那是普通百姓在面对了皇权、或是王权时,那一种天然的惧怕。

当然,要说全然的惧怕,又不是的。

到底那高高在上的王,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血浓于水。

这中间的忐忑不安,在时间的阻隔下,那浓浓的温情依然在。

就这一种矛盾,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用在意的。

荣娘,伯玉无论如何,都是咱们的孩子。

刘之烨这时候,站在了妻子荣娘的近处,宽慰了此话。

我懂,我心里也明白。

荣娘点点头。

那天边的夕阳,似乎在慢慢的落下。

这时候的景色美。

可那又如何呢?赏了这美景的人,心思并不在了赏景之上。

三郎、荣娘,用夕食了。

赵春花这会儿,隔了一些距离的唤了话。

荣娘、刘之烨让赵春花这一唤,倒是忙回了身。

荣娘说道:娘,不是说,今晚的夕食要晚些用吗?为何晚些用?不外乎,就是刘王氏近日有些不舒坦儿。

刘王氏在船上睡着了。

这一家子人,就是准备等刘王氏醒来了,再是一起用了夕食。

三郎他娘已经醒了。

赵春花笑呵呵的回了话。

有这一话。

荣娘自然是赶紧就了。

刘之烨同样是应了。

等回了舱内。

果不然,就是见到了刘王氏在王遂娘和刘玉娘的陪同下,倒是显得精神不错的样子。

母亲,您这会儿,可感觉舒坦些?荣娘关心了话。

挺好的。

刘王氏笑着回了话。

等荣娘一家人落了座。

自然有人帮忙送上来了食物。

夕食挺顺利。

待夕食用完后。

荣娘一家人就是围坐了一起,聊了一些趣事。

当然,更多的还是刘王氏回忆了,少时女儿王遂娘,以及儿子刘之烨的趣事。

至于赵春花,她就是听一听。

倒是荣娘觉得这些趣事,她也是听一耳朵。

可实情?她并不太认真。

到底在刘府当奴婢的那些日子,于荣娘而言,也没太多的快乐。

更多的快乐,荣娘觉得还是出府后,那些自在的日子。

只是……荣娘已经瞧出来了一些东西。

所以,荣娘只能沉默了。

为何?荣娘自然是私下里,跟亲娘赵春花都是议了两回。

赵春花、荣娘母女自然都是心头有数的。

记得有一回,避开了刘王氏、王遂娘母女时。

刘之烨又是带了几个孩儿辈的小孩儿去了甲板或是上舱玩耍了。

在赵春花的舱室内,赵春花就是拉着荣娘的手,讲过了心里话。

娘瞧得出来。

三郎他娘许是想给王遂娘讨一些好处。

唉……赵春花说这话后,叹是叹了一声,尔后,又是执起女儿的手,笑了起来,说道:娘应该为你高兴的。

荣娘,你一辈子的幸福,因为伯玉这孩子,那是后半生无忧。

便是当初你婆母再不喜。

如今……如今哪怕三郎他娘,还有你那大姑姐遂娘,都是会待你和善着。

赵春花的眼光中,全是欣慰的神色。

我儿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赵春花这个亲娘的话,荣娘自然是记得的。

而且,是牢牢的搁了心上。

母亲,咱们还得朝前看嘛。

往后,一家人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刘之烨附合了母亲刘王氏的话时,就是如此的讲道。

刘王氏看了儿子一眼,就是瞄了女儿一眼。

最后,刘王氏的目光是落到了儿媳妇小萧氏的身上。

母亲。

夫君说的对。

往后,咱们一家人就是苦尽甘来。

荣娘的立场,肯定是站在了夫君的身边。

是啊,是啊。

三郎说的对。

王遂娘也是打了圆场。

为何?无外乎,王遂娘也是知道的,她的母亲刘王氏是一片好心。

这满屋子里的人,最顶头的刘王氏也罢、赵春花也罢,这两位是实在的长辈。

将来的富贵荣娘,肯定少不了的。

便是刘之烨、萧荣娘这是刘伯玉的亲生爹娘,肯定也是注定了,会被奉为了大贵人。

至于刘玉娘,那是刘伯玉的一母同胞的嫡亲姐姐,肯定就是天生的贵人。

仲玉、叔玉、季玉,那是刘伯玉的弟弟。

这兄弟之间,富贵不愁那么,有些尴尬的不是王遂娘,而是王遂娘的儿子知源的身份了。

到底是外孙啊,刘王氏肯定是未雨绸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