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先讲一讲,我非常好奇了夫君的曾经过往……付明月脸上微微笑容,她笑得温柔也甜蜜,说道:至于我与夫君的相遇?姐姐你想听,我随时能为姐姐讲了。
付明月更想知道了,夫君刘长石不曾多讲的过往。
到底那少年的时光,她未曾参与了。
付明月觉得挺可惜的。
也是微微有遗憾了。
不过,到底是心头有了坚定的意志,付明月又是一个知礼懂礼之人。
付明月更会感恩,是命运让她遇上了夫君刘长石。
结发为夫妻,她觉得,他们能相遇,相知,往后更是揩手共渡一生。
如此,足矣。
好啊。
刘玉娘笑得开心。
在未曾见到了弟弟前,在未曾见到了弟妹前,刘玉娘还是心慌慌的。
其实,从长辈们的话中,一些偶尔的神态里,刘玉娘也明白了长辈们的担忧。
刘玉娘也是一个快要及笄的少女了。
刘玉娘自然懂得了,长辈们的一些担忧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太久了,没见到了弟弟伯玉。
特别是弟弟如今的身份,已经大有不同了。
一位君王啊,在过往的史书之上,那全然是另一翻的面孔。
在东屠国时,刘玉娘也听了一些东屠国的传闻。
关于东屠国的大王,在百姓们的心目中,自然是一位无比了得的君王。
似乎无限的伟、光、正。
总之,若论了有无一些让人害怕的地方?哪位君王都是无限的拔高,让百姓眼中,只有了无限的神话。
皇权也罢,王权也罢,都讲了君权神授。
君王,自然就是高高在上,让百姓膜拜的。
那等东屠国百姓口中的大王,不是刘玉娘心目中的弟弟。
刘玉娘觉得,百姓口中的更像是一个神般传说里的人物。
他注定是在万丈荣耀之中,让人敬仰的人物。
那是弟弟伯玉吗?刘玉娘多少梦回里,都要怀疑了。
更何况是长辈们?也许长辈们也是不太适应吧?除此之外呢。
便是弟弟已经大婚,更是迎娶了州胡国曾经的公主殿下为妻,如此才是得来了东屠国的法统。
这些东西,爹娘偶尔里提过。
刘玉娘自然是听后,记在了脑海里。
对于弟妹付明月的身份,刘玉娘知道的,弟妹是特殊的。
在东屠国百姓的眼中,弟妹付明月是天然的应该跟弟弟伯玉站了一起的女人。
他们这一对夫妻,才是万丈荣光里,被天下臣民奉为贵人的真正至尊至贵者。
如她刘玉娘只是依附罢了。
到底刘玉娘的心中,没转了弯了。
她还是不能一时间,适应了她的弟弟会是一位大英雄,会是一位君王的事情。
到底……这一切的转变,总是需要了时间。
时间啊,就是万能药。
弟弟,他幼时就是稳重的性子。
也许就是弟弟幼时的勤奋好学,又是文武双全。
所以,他天生就应该是一个贵人。
刘玉娘说了心里的看法。
这是刘玉娘的实话。
她真觉得,以弟弟幼年时那等的自律与努力,她是难望项背的。
夫君……付明月笑了,回道:就像是姐姐说的,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
他有一颗公正的心,以及无限博大的胸怀。
在付明月的眼中,夫君刘长石自然是她心目中,那被她自己都神话了的英雄。
她想,她一辈子陪在他的身边,真好。
明月,别夸了伯玉。
荣娘这时候主动的拉了儿媳妇的手,她发现了,儿媳妇的手,真是漂亮如羊脂玉一般。
那细滑,那温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伯玉能有今天的一切,也离不开你的功劳。
荣娘这时候,是亏了她的儿媳妇。
这是荣娘的实话。
今天的一切,伯玉的功劳里,应该有儿媳妇付明月的功勋章。
不,娘,我只是分享了夫君的荣耀。
付明月红着脸,忙是回了她的心底话。
这时候,付明月感觉到了,婆母荣娘的手是粗糙的,可是,也是温暖的。
她觉得,这才应该是母亲的手。
只是,付明月的母亲,那位新罗国的公主殿下,早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觉得,我能嫁给了夫君,能拥有了夫君这般多的家人,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幸福。
付明月瞧得出来,长辈们全是真心疼爱了夫君的人。
付明月想,若能多少的人,心疼了她的夫君,那才好呢。
她盼望着,她的夫君走在了无限的荣耀之路时,不要成为了孤家寡人。
到底,古来君王皆寂寞。
权利,权柄,君王之路,从来就是孤独的。
付明月只想,她的夫君啊,能得到了更多更真心的爱护。
那些守护,哪怕她只能算是里面小小的一部分,她也是愿意的。
因为,她从未曾的想过了独占。
她只想,他更好。
好孩子,伯玉能娶到你,真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福气。
荣娘这时候,瞧着害羞的儿媳妇付明月,荣娘觉得这个儿媳妇不错。
至少,是真心,也是全心的爱着她家的伯玉。
夫妻之间,若有真情在,那自然是无上的美事儿。
到底夫妻共枕,若连枕边人都要防了,那才是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
这会儿,荣娘夸了儿媳妇。
旁边的赵春花就是笑得开心,到底赵春花也是盼着,当了婆母的女儿啊,更能享受了清福。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不太好相处的。
这若是处好了,却是家合万事兴的。
特别是如今伯玉的身份,又是特殊了。
这婆媳关系,就是更要的处理的合适了。
彼时。
在女眷之外的马车里。
刘长石这会儿,倒是考校了三位兄弟的功课。
看得出来,三个弟弟里,二弟是一个不错的少年郎。
至于三弟、四弟,许是年纪尚小,倒是应该更多的磨练。
对此。
刘长石心头也算有了数。
对于弟弟们的将来?在刘长石看来,那就是应该目前好好的进学。
少年郎,多学了本事,那才是好事儿。
旁的?旁的自然是学好本事之后的事情。
人啊,打铁还要自身硬嘛。
这会儿。
倒是刘之烨那一个马车厢内,最是清闲了。
知源这个外甥许是一路上,也是累得慌。
这时候,已经是在车厢里睡觉了。
刘之烨这个舅舅啊,只能坐了马车厢内,一个人想了事情。
想什么?刘之烨更多的自然是想着,他的将来,以及他的孩子们的将来。
还有,就是姐姐和外甥了。
唉……一声的叹息。
刘之烨想了想后,倒是有些了打算。
这些日子里,母亲的旁敲侧击,还有时候,姐姐王遂娘的一些话语。
其实,刘之烨不傻,他懂得,这中间的问题所在。
当然,对于妻子荣娘的沉默,刘之烨更明白。
只是……刘之烨也为难的。
在刘之烨的心中,肯定是姐姐、外甥再亲近了,也比不过了长子伯玉的前程重要。
到底伯玉的一身,关系到了整个刘氏的荣耀。
想来,知源也是一个好孩子啊。
罢了,今晚跟荣娘再谈谈……刘之烨呢喃了这两句,决定下了。
若说刘之烨啊,也不是一个武断之人。
他行事,还是乐于跟妻子荣娘商量了。
这原由嘛,也是因为他打小就是跟在荣娘这个曾经的姐姐身边长大了。
这幼时、少时的习惯,这习惯便是成为了自然。
当天。
进了汉京城后。
荣娘一家人自然就是住进了王宫之中。
显然的,付明月也是早有准备的。
宫宴啊,并不隆重。
却是温馨的。
一家人用膳了,荣娘也是正式的头一回,真个儿尝一尝所谓的王家御膳。
说实在的。
荣娘就是一个吃了人参果,没吃出了味儿的人。
荣娘的感觉,就是她啊,没享了福。
也是一个不懂享福的。
在王宫里,荣娘更感觉不到了,曾经在建业城三榕巷子口,那个家中的自在。
这王宫里,到处是侍候的宫人。
那些宫人的恭敬,除了疏远外,荣娘想到的,就是幼时在刘府之时,那等高高宅院里,那深似海的规距。
虽然,如今没人敢让荣娘守什么规距了。
哪怕是婆母刘王氏呢?荣娘也是瞧得出来的。
婆母刘王氏在缓和了,与她之间的关系。
更甚者,荣娘看得出来,这里面还有大姑姐王遂娘的功劳。
为何?荣娘又不是真正的傻子,哪会不懂了?到底伯玉这孩子,如今是真个儿的出息了。
刘氏一族的一切,全是系在了长子伯玉的身上。
荣娘是谁?荣娘是伯玉的亲娘。
哪怕刘王氏是祖母,这到底隔了一辈儿。
打小这伯玉也没养在了刘王氏的跟前。
所以,这感情亲疏远近中,肯定是差了一些的。
刘王氏待荣娘的善意,荣娘瞧得出来。
正因为如此,荣娘头疼了。
跟婆母和睦相处,荣娘是巴不得。
哪怕是荣娘如今身份变了,儿子变成了君王。
可便是为了儿子们的体面,荣娘就更得拿出了礼仪规距。
这天下间,最讲一个孝字。
这孝道上,荣娘自然要立足了脚跟的。
儿媳妇面对了婆母,肯定就是更讲了孝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