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2025-04-01 16:53:53

娘,不怪你。

荣娘握紧了亲娘的手,她忙劝慰道:其实,不过是大家住了一块儿,还不太适应罢了。

娘,你莫在意了。

为何会如此?其实,荣娘也有一些猜测的。

不外乎,就是一家人住得近了,这是起了一些小矛盾。

以前在建业城时,那会的荣娘是不跟婆母住了一块的。

至于大姑姐王遂娘更是常常难见了面。

那时候,再是有矛盾,也是因为距离而降低了。

如今不同了。

如今在一个屋沿下,都在蓬莱行宫里住着。

矛盾自然就是产生了。

这长辈里,就是太王太后与奉国老夫人,这两位的辈份最高。

当然,若论起来地位,肯定是被尊为了太王太后的刘王氏更高一些。

赵春花平日里许是忍得狠了。

再加上……赵春花总归是心疼女儿的。

这人啊,就有一个亲疏远近的。

在感情面前,肯定帮亲不帮理。

这对人不对事的态度,人人都有。

哪个人的天平真能搁一个公正的?若有那等人,只能是圣人。

凡人嘛,自然就让感情左右了。

赵春花不例外了。

于是,她心疼女儿荣娘了。

也因为心疼了,这就是起了矛盾的冲突。

当然,赵春花这会儿,对女儿苦笑了一下,说道:也许是娘的心底,有些嫉妒了。

赵春花其实是羡慕了女婿他娘的。

也就是曾经的主子刘王氏,如今的亲家太王太后。

说到底,赵春花出身更惨。

原来的亲人?赵春花都不知道在哪儿。

因为,她被卖了时,那也是做流民的女儿被卖了的。

多少年了,家人哪还有消息?她没了亲人,唯一个女儿在身边。

对于刘王氏都当了太王太后,还是一心又是操心了一些大事来?赵春花是不喜的。

因为,这些事情关系到了女儿女婿,让女儿在中间为难了。

赵春花就是不爽利了。

偶尔里,加之身边侍候的人,肯定是低了太王太后身边的宫人啊。

这宫里的奴才,自然都是势力眼儿。

矛盾积少成多,也是在人心里有一口闷气了。

娘……荣娘这时候,不知道应该讲些什么。

应该是女儿,是女儿让您为难了。

荣娘这时候,不知道还能讲些什么?她自然懂得,亲娘全是为了她在退让。

同样的,婆母也没错的。

因为。

荣娘是儿媳妇。

在这个讲了孝道重于天的时代里。

荣娘在太王太后这个婆母的跟前,天生就是低了一头。

只不过,刘王氏还要顾异了跟孙儿伯玉的感情,这才是对荣娘多翻的表现出了和睦罢了。

有些事情,荣娘也觉得恼燥的。

原来在建业城时。

许是家中未曾富贵,一家人也是过得轻松。

可如今?真中富贵满门了,麻烦又来了。

不光是一些人的心态变了。

更重要的环绕在了大家身边的,别有用心之人也多了。

荣娘自己身边,也是多了许多总来打扰的外命妇们。

那些人的目的是什么?荣娘不多想,都能明白的。

只是,荣娘能拒绝了,那是因为她地位超然。

可其它人呢?有些人未必拒绝的了啊。

再加上,女儿玉娘的婚事,也应该谋划好的。

总之。

富贵来了,麻烦同样也来了。

这一晚。

刘之烨听了一些风声。

夫妻二人歇息时。

刘之烨对妻子荣娘说了话,道:也是让你为难了。

这话荣娘对亲娘说过。

再听着夫君这般讲,荣娘倒是笑了。

笑过后,荣娘感觉轻松多了。

毕竟,枕边人能理解她。

荣娘觉得这般挺好的。

人活一辈子,哪能没一个知心人啊?不为难。

荣娘回了一句话后,又问道:关于玉娘的婚事,你可是有主意了?我跟伯玉商量过了,玉娘的婚事再等等吧。

刘之烨叹一声,回道:听伯玉的意思,还是等一等,缓两年。

伯玉有心想让玉娘将来在军功贵爵里挑了夫婿。

以伯玉的意思,那样的话,玉娘的子嗣便是生下来,就是天生的世袭爵位。

如今外甥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

伯玉不好厚此薄彼了。

刘之烨的解释。

荣娘听懂了。

大姑姐王遂娘的儿子王知源,就是一个长子亭子爵。

这爵位,不过是一个终身的爵爷。

没世袭的可能。

待得王知源的儿子一辈时,便是白身了。

这等情况下,也是为什么大姑姐王遂娘在蓬莱行宫里活动的频繁的原由?哪个当娘的,肯定都希望子嗣过得更多。

王遂娘肯定是希望王知源能有更远大的前程。

荣娘嘛,也不例外的。

看来,伯玉是希望在征伐了新罗国旧土之时,能升上了更多的军功爵。

以此,也是为玉娘挑了夫婿人选?倒是不错的主意。

前题是玉娘得喜爱了,她未来要嫁的夫君啊。

荣娘觉得,这婚姻之事,还是要两情相悦的。

你跟玉娘提一提,看一看玉娘的心思。

咱们谋划的再好,就像你说的,还要玉娘喜爱了对方。

刘之烨同意了妻子荣娘的娘。

好。

荣娘便是应了。

若说对于挑了女婿的事情,荣娘哪可能不在意了?便是大姑姐提了,那些外命妇们的某些打算时,荣娘没一口回绝了。

还是把主意揽到了夫君的头上,就是想着,若真有合适的,那再好不过了。

只是……如今看来啊。

儿子伯玉是有打算的。

其实,想来儿子的主意也是不错的。

那些外命妇们的子嗣,再是如何?怕是如今啊,也多是想当了驸马爷吧?可人品咋样不提,荣娘觉得,缓一缓吧。

宣文元年,秋。

这个秋还算得平静的。

当然。

东屠国与新罗国的旧有势力之间,一些小争端还是不断的。

入了冬,天凉了。

汉京城下了雪。

雪后的汉京城,是银装素裹,别有韵味了。

荣娘在这等时节里。

她是没旁的心思,只是当了她的富贵闲人。

若论起来,对于女儿玉娘的婚事,她更在意了。

因为,她与女儿商谈后,女儿玉娘显然懂得了哥哥刘长石的打算。

打心眼里。

刘玉娘自然是乐意的。

对于姑姑这些日子啊,那些为了表弟知源打算。

刘玉娘是看在眼底的。

富贵荣华,谁真能割舍了?瞧瞧姑母天天来奉承了王祖母,为了什么?除了母女感情外,也是想为表弟知源多一些将来的依靠。

人心啊……当然,刘玉娘小时候,是在建业城长大的。

她自然懂得,当年与现在,那天大的区别所在。

人啊,岂会看不透,这中间的懊妙?除非真是傻子。

可刘玉娘不傻的。

于是。

哥哥刘长石的美意,爹娘的一些安排,刘玉娘自然是接受了。

她自然也是愿意着,嫁一个有本事的夫婿。

过了宣文元年,进入了宣文二年的春。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的三十四岁的生辰。

三月初三日,刘之烨二十九岁的生辰。

入了夏时。

七月初一日。

则是东屠国的万寿节。

当然,明面上。

刘长石是十九岁的生辰,朝廷上下,一起庆贺。

实则,这一天的刘伯玉跟刘玉娘,都是过了十四岁的生辰日。

万寿节。

汉京城的王宫内,自然是举行了宫宴。

这一回。

那教坊司里,还是专门举行了庆贺的歌舞。

若论起来,也是绝美动人。

不过。

刘长石是不在意的。

当然,王后付明月还是瞧出了,一些人的失落。

对此,她是高高的笑了,浅浅的弧度里,表明了她的好心情。

这一晚。

王与王后,自然是一些赏了天上的玉兔,望了那皎洁的银玉盘。

一年一度,真快的时光啊。

付明月是真这般感慨的。

刘长石是缺了一些情趣的人。

当然,他也不是真傻,什么真不懂得。

他只是懒得理会罢了。

不过,这会儿,正是醒酒之时。

所以,哪怕君王与王后赏月了,也是喝得醒酒汤。

想起当初与明月你初识,确实一晃经年。

刘长石同意了妻子的话。

我真高兴,今个儿……付明月是笑的开心。

她握了夫君的手,说道:真盼望,年年如此,岁岁今朝。

当然。

刘长石肯定的给了答案。

我听说,你将出征?付明月问了一个,她其实不太乐意,却又不会阻止的事件。

她不想与夫君分离。

但是,她又懂得了,男儿大业,她应该懂得了为他分忧,才是正途。

到底付明月也觉得,她自己娇情了。

可她一个少女,自然是盼着与夫君常常在了一起的。

虽然,更多的时候,她是用自己的理智,去压抑了她的感情。

是。

将东征,给那些人一些教训。

便是想训了老鹰,也要让老鹰知道了,主人的利害。

也好打碎了,某些人的妄想。

刘长石的话,意有所指啊。

付明月当然是听懂了。

这一次,只是前菜。

等明年,明年更有机会,再是给那些东面的家伙,一回致命的一击。

刘长石在妻子面前,是讲了他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