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2025-04-01 16:53:53

谁?究竟是谁弄了幺蛾子?那个人若是站出来,老夫人恨不能马上打死了对方。

万一王室不满了付氏一族的名声?再是有人推风助澜,这给次子和静国公主殿下的婚事,弄起了波折的话……光想想,老夫人都心里要冒火气了。

叔母不必要意。

那些事情,本宫的态度已经向大王表明了。

事情会按了东屠国的律法行事,不会有丝毫的法外容情。

本宫提了这几句,就是想让叔母给宗亲长老带去了,本宫的态度。

付明月这般讲后。

老夫人连连苦笑。

娘娘放心,您的话,老身一定带到了。

能如何?哪怕付王后不讲了情面,老夫人肯定还是站了付王后这一边。

这世道人啊,就得现实了。

叔母,本宫亦是无奈的。

刚表明了态度,这时候,付明月肯定还是要软和了态度。

毕竟,她亦是有她的难处。

娘娘,老身能明白。

老夫人表示了,她肯定站王后的立场。

叔母,人人都羡慕于本宫,可本宫心底却是觉得有愧于大王的。

付明月这时候说这话,是真心实话。

嫁给了夫君刘长石之后,付明月觉得,她付出的太少了。

在这一份感情,她得到了又太多了。

许就是相爱了,许就是在意了,她才会觉得,她应该给她的夫君更多。

子嗣,长辈那边的压力,特别是来自于太王太后这位王祖母的压力。

付明月从来是受下了后,没告诉了旁人。

毕竟,长辈给的压力,做为晚辈,只能受下了。

说出来,对于晚辈的态度而言,会被非议了不孝的。

娘娘……老夫人自然看出来了,付明月这位王后娘娘风光的背后,那些不能与人言的某些苦楚。

这世道人,谁也不是活在了真空里。

人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自然都有自己的难处。

宣文四年,冬。

静国公主刘玉娘的婚事,正式的礼定了。

王室里,君王刘长石是下了赐婚的圣旨。

男女双方的长辈,自然开始了六礼。

按着流程。

来年之秋,应该就是正式的嫁娶之时。

这一桩婚事,在汉京城里,自然是被祝贺的。

掩盖这婚事之下,王后娘娘的某几个远亲,被流放了那简直没影响了半点儿的浪花。

毕竟,这事情有些不光彩的地方,官员们都会体查上意的。

自然是事情按了律法行事,可影响却是大化小,小化了。

宣文四年过去了。

迎来了宣文五年的春天。

春啊,一年之首,也是忙碌的季节。

这等农耕的时代,对于农忙的春耕,那肯定是重中之重的。

蓬莱行宫里。

太王太后时时有女儿宁国公主的相陪,倒也是过起了养老的悠闲日子。

只不过,更多的时候,太王太后乐意了,女儿宁国公主举行了小宴饮。

那等时候,自然就是外命妇们参加了太王太后的小宴饮。

这席面上,巴结了,奉承了的人,就是数不胜数。

这等热闹,太王太后是喜爱的。

谁让刘氏一族沉寂了太久,太王太后的娘家,旁支的王氏一族也是那般风流云散了。

多少年的回忆了。

如今繁华一片,让太王太后总能回忆往惜的某些荣光来。

至于宁国公主王遂娘?这一位公主殿下更多的,还是结交了人脉关系。

她希望了,将来儿子知源踏上了官场之路时,能有了更多的助力。

没办法。

在母后这儿没走通道路,弟弟那儿更是有些无情的拒绝。

儿子知源的爵位,就是一个终身的名爵,这让王遂娘心头还是有些堵得慌。

她自然盼着,给儿子更好的未来。

这等慈母心,太王太后自然不会阻止了。

说到底,这外孙、孙儿,都是太王太后的血脉后裔。

这厢里。

婆母太王太后那儿的热闹,荣娘不乐意凑了。

或者说,这等宴饮多了,荣娘是不耐烦了。

毕竟,被人拍马屁,次数多了,荣娘受不住。

荣娘不是飘了的性子,她更习惯了,那等奢侈的场景。

民脂民膏啊。

到底是市井出身,荣娘过习惯了普通的日子。

如今的富贵荣华,说实在的,哪怕已经享受了些年。

荣娘到底有些不太适应的。

也许这一场的富贵荣华,来得还有那么些的不真实吧。

汉京城,这一座城池,在荣娘看来,更像是一个精致的笼子。

在这里的奢侈,让荣娘觉得这样的生活,真的过得自在吗?不自在的。

外面是什么样子?百姓的生活如何?这一晚。

荣娘在歇息之前,跟夫君谈了心底事情。

三郎,咱们领着孩子出去走一走吧?荣娘提议道。

哦,为何突然有这等想法了?刘之烨笑着回问了话。

荣娘沉默一下后,方回道:因为宫中的宴饮太多了,我总有些不适应了。

荣娘是儿媳妇,在太王太后那儿,哪怕一些过于奢侈的举动。

荣娘看不过眼了,她也不会提出来的。

到底是出身不同,荣娘知道的,在贵族出身的人眼中,那等宴饮,不过寻常事。

可荣娘做不到啊。

在市井生活那些来,那些辛苦劳作的日子,荣娘可不是假把式。

当年的生活,一饭一餐,那都是劳动得来的。

荣娘哪怕得承认,她借了一些光,得了一些便宜能得置了房产。

可那又如何?那只是置下了房产。

那些生活的饮食,可是劳动换取的。

想当年,做豆腐的日子,那些辛苦不是假的啊。

在建业城里,那些走街窜巷子里,那些一步一个脚印,也全然是用双腿丈量的。

那行啊,咱们一家人去王室的庄子上住一住,也挺不错的。

刘之烨表示一家人支散散心,是真个儿不错的。

荣娘摇摇头。

刘之烨看着妻子认真的神色,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打算,去瞧了真实的百姓生活吗?刘之烨非常认真的问题。

荣娘听后,点点头,回道:玉娘要忙了嫁妆的事情,母后能帮忙提点了。

我乐意当一回轻闲的,到底明月这个嫂嫂也会帮忙了……当然,我也不太懂了,王室的那些规距门道。

这贵族的婚事,由得她们弄了,更合了礼仪。

荣娘是一个实在人。

出身摆那儿,荣娘不虚假了。

明明婆母刘王氏、儿媳付明月能办得更好,荣娘不瞎掺合了。

女儿忙着绣自己心意的小礼物,做为了嫁妆来。

荣娘自然也得瞧了,女儿的那些小乐趣。

到底今年秋,女儿真要十里红妆的出嫁了。

至于仲玉、叔玉、季玉,他们年岁也渐渐大了。

可说实在的,这些兄弟三人打小了,没吃过真苦头。

荣娘提了三个儿子,说了她看法。

荣娘道:他们小时候,一直活在了建业城里。

建业城,那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富贵地。

后来,便是来了汉京城,更是荣华富贵加身,哪吃过什么一丁儿的苦头?荣娘觉得,三个儿子到今天,真跟蜜罐子长大的,没什么区别了。

可长子伯玉就不同了,不提了那些年,长子伯玉落江逃生之路途的艰辛?荣娘那些年里,回想一下,都能懂了的。

更不提了,海贼生活里,儿子如何落了这里面的?在那等的地方,如何勾心斗角?更不要说,借了儿媳妇付明月的大义名份,得到了东屠岛做为了根基?总之,这些看起来,就如同传奇一切的经历里,岂会没有了长子伯玉的血与汗?哪怕长子伯玉从来都认为了,他更多的上苍的恩赐,有几分运道罢了。

可荣娘这个当娘的,午夜梦回里,更知道了长子伯玉的不容易。

至少,从儿媳妇付明月的嘴里,知道了长子伯玉那些年里,来来回回的征战与撕杀,那真正把性命搁了战场上,去搏了富贵的。

富贵从刀上来,富贵从血里来,岂有半分的轻易?咱们在这个忙碌的春季,带仲玉、叔玉、季玉,去瞧一瞧他们兄长的治下,那些真正的光景吧。

而且,我觉得若让三个孩子做了课业,写了实际的杂记,也是不错的。

荣娘这时候,难得笑一笑,说道:指不定,还能给伯玉也作为一个参考呢。

荣娘说的轻松,可刘之烨听出了里面的某些意思来。

你想避开了母后、姐姐……也不想我为难,对吗?刘之烨突然握住了妻子的手,问了此话道。

荣娘更沉默了。

良久后,荣娘轻轻点点头。

我们避开了,也许更合适一些吧。

有些人又在吹了母后的耳旁风。

明月够为难了。

荣娘说了这话时,心中叹息一声。

面上她是笑了笑,说道:正因为避开了,我能在离开前,跟母后说几句硬气一些的话。

那样的话,哪怕婆母尴尬了,大家都避开冷静一些日子。

想来,也能让明月松快些。

到底那等时候,想来婆母刘王氏更乐意躲了蓬莱行宫里,要一翻体面的。

姐姐那儿,我会去讲的。

她跟那些外命妇,走得太近了。

刘之烨说这话时,心情并不太美好。

他说道:姐姐这些日子,有些轻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