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2025-04-01 16:53:53

虽然在军中,没能当上了军官。

可士兵服役日久,有军功的话,除了可领取对等军功的赏赐外,也是能升了军饷的。

军饷,在东屠国的军队里。

除了参加的田地外,便是军中给吃给住。

说实话,在军中,胡二愣是头一回吃了饱。

打小时候起,胡二愣就没吃过饱饭,这个时代里,普通的百姓,谁不是如此的过活呢。

或者说,老百姓的孩子,没饿死都算得命大了。

胡二愣小时候,除了大哥外,也是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的。

只不过,那些年家中穷的,妹妹是活活饿死的。

至于弟弟?两个弟弟是病死的,家里穷,没能治病了。

穷人,是生不起病的。

至于胡二愣的爹,那一个汉子。

为了养家,除了佃种地主的地外,还在去县城里打活。

这外寒来暑往的,养活家中的妻儿,也依然困苦。

要小时候,胡二愣饿了怎么办?饿慌了,只能喝了水。

喝了水,就能骗了自己吃饱了。

就是这般慢慢长大了。

胡二愣的爹,在一次给官府的徭役里,就是丢了性命。

百姓服徭役,没钱顶了徭役,就得出了人力。

年年服徭役,自带吃食。

说实话,就是想吃个饱,以胡二愣幼时的家中情况,那不可能的。

在胡二愣的爹死后,他家的情况就更惨了。

没了当家的顶梁柱,那日子真是水深火热。

连他爹的葬礼,胡二愣家都办不起。

唯村中的族叔帮衬,才是勉强的葬了一个小坟。

一切的改变……也许是头顶的官府变了。

宣文元年。

那一年,官府派了官差,十里八乡的村村通知。

那是一个改变了胡二愣命运的时刻。

参军,参军,胡二愣为了安家费,为了吃一口饭,不想让老娘和大哥继续的挨饿。

因为,那个春黄不接的春季,胡家已经没口粮了。

求了族叔这个族长做保,胡二愣参军了,去吃兵粮了。

当然,那时候参军,没说什么给田产的。

只是说,给了安家费。

当然,东屠国的军队,也不是全给了田产的。

那得正规军,那得当上了正兵。

胡二愣永远记得,他头一回离开了小湖村时,那种不舍得。

他以为,他离开了,再也回不来。

所以,胡二愣给他娘磕了头,求大哥往后代他孝顺了老娘。

老娘的哭声,大哥的呜咽。

往后的年月里,多少回在胡二愣的耳边回响。

军队啊,入伍后。

胡二愣头一回吃饱了饭。

当然,头三军入伍后,军队是限了饭量的。

胡二愣都感觉没吃饭,感觉自己的胃,就像是一个无底洞。

后来。

胡二愣才知道,军队为何头三天,给限了饭量。

因为,军队里曾经出现过,刚参军时,有人吃饭没节制,活活撑死了。

没饿死,却是活活撑死了。

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

胡二愣想,若是他入伍开始时,没被限缺了饭量的话,可能他也是撑死中的一个零头。

吃饱饭,真好啊。

没饿过三天的人,不会懂得,那一种饿得眼冒绿光是一种什么滋味。

那年,参军前,胡二愣一家人里,胡二愣就是那个恶得眼冒绿光的,看着什么都想咬一口的冲动。

胡二愣能记住了一辈子。

入了伍后。

胡二愣听着军中的长官讲,说是当了正兵,能有四十亩的田地。

大王给的,给咱的卖命钱。

那时候,胡二愣就一种感觉。

就是死,他也要当了正兵。

胡二愣是一个小山村长大的娃,在军中,天天能吃饱了。

他长个头了,他长壮实了。

在军中,听着大王的仁慈,胡二愣觉得给大王卖命太好了。

胡二愣想。

他当了正兵,家中有四十亩的田地。

那样的话,大哥能娶了媳妇,老娘能有了媳妇孝顺。

大哥若是生了儿女,胡家就有了继续香火的子嗣。

想来,爹在地下,也是死得瞑目了。

那些往事里,那些训练中,胡二愣拿出了拼命的架式。

哪怕他很笨,老被长官罚了,或是打了。

可胡二愣不怕疼,他觉得比起挨打的痛,他更怕,他被长官赶出了军队。

宁可死,胡二愣想,他都要一辈子留在军中,当了正兵,服二十年的军役。

那样的话,四十亩的田地,他家就有了家业。

其实,在军中,私下里一个队伍的兄弟谈话时,人人都是如此的想法。

来参军的,哪一个不是穷苦人家的苦娃子呢。

后来……在军中,胡二愣学了识字。

当然,他真笨,打小没念过一天书。

所以,胡二愣硬是读不懂。

这也是后来,胡二愣在战场上,立过军功,依然没能升迁到军官的原由。

军队,军官那是需要素质的。

官与兵,要求不同。

胡二愣那时候就一个念头,他得多挣了功劳。

若是将来,他成婚后,一定要让他的孩子读书。

不管如何,一定得让孩子读书。

军中有累有苦,可更多的,可胡二愣的是一种痛快。

那一种血融与水的感觉,就像是吃饭,就像是喝水,全然成为了习惯。

身边的兄弟,有人受伤了。

更有人死亡了。

那是宣文三年。

那一场大王的东征。

那一场的回忆里。

那是战场上,无数的尸体,以及受伤的兄弟。

还有那刻苦的痛楚。

在战场上。

胡二愣还记得,同一伍的曹黑子。

他受了重伤。

他在战场上,更被战马踩踏了双腿。

战争结束后,胡二愣望着即便侥幸活了,也会成为了废人的曹黑子,一时无言。

此时,旁边一个刚入伍的新丁,正准备大声唤了军医,来救了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训练的曹黑子。

胡二愣一把捂了那个新丁的嘴。

这时候,伍长也到了。

在曹黑子的请求里,给了曹黑子的心窝狠狠的一刀。

为什么?新丁问了话。

胡二愣伸手,拍拍新丁的肩膀,他一边红了眼框子,一边说道:伍长这是为了曹黑子好,更是为了曹黑子的家人好。

曹黑子是自愿的。

胡二愣对新丁说了这一翻话。

为什么?是个人都想活下来。

可有时候,死了比活着更好。

曹黑子活下来,就是一个没了双腿的废人。

特别是他还瞎了一只眼睛,废了右手。

一个大男人,成为了只会拖累的废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指望?特别是曹黑子这样的,若是进了军医救治的医疗营,如果被救活了,后半辈子怎么办?要知道。

在军中,战死的恩抚,那是非常重的。

而活着的人,肯定比不过死了的军人。

战死的军人,能得到了更高的荣誉,以及更多的补偿。

后半辈子没法自理的活着,去拖累了家人吗?还不如死了,给家人以后半辈子的幸福。

这是曹黑子的选择,若是可以的话,胡二愣想,他若是重伤了,后果半辈子成了一个没双腿的残废,他也宁可死了。

那样的话,能给老娘和大哥留下了一笔家业。

也没了一个拖累。

宣文五年。

军中整训,一些人得退役,一些新丁又要充实了军中。

这一回。

胡二愣在被整训的人员名单中。

为什么?因为,他在军中受了伤,如今成为了一个瘸子。

当然,因为有军功在身,朝廷给了出路。

那便是东屠国的统治疆域内,充实了一批退役的军人去当了当地的捕盗等小官吏。

东屠国没有吏,只有官。

虽然,那些低等的从九品小官,干的活儿,全是原来的小吏做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有好处的。

能拿了朝廷的俸禄,这小官也是官,那是能按着正常的升迁。

在前朝之时,在新罗国之时,那吏就是吏,一辈子就是一个受了官员指使的小吏。

东屠国。

在宣文元年后,胡二愣这等大批被改命了命运的人的眼中,大王就是最仁慈的明君。

胡二愣觉得,这换了头顶的天下,有了新王真是太好了。

因为,胡二愣就是受了恩惠者。

族叔,咱回来了。

咱不给族里抹黑。

胡二愣这会儿,当了宗亲长老的面,也是表了态度。

对了,这一回,咱专门回来,也是想告诉了族叔。

官府里,今年似乎还要征兵。

咱们村,若是有好的小伙,可以多争取争取。

胡二愣话出了口。

胡族长的脸色变了。

族中的宗亲长老,人人也是满面的红光。

这是好事,大好事。

大王是明君……大王要征兵,咱们村里的小伙,人人盼着给大王卖命…………不管谁有什么小心思,可人人都想着,过了更好的日子。

在场的宗亲长老里,并不是人人都像了胡族长就一个儿子的。

那若是有次子、三子的,肯定乐意送了一个去当兵。

这东屠国的当兵,跟前朝不同了。

前朝当兵,那是怕着有去无回。

可东屠国的当兵,那是人人恨不能都去了。

为何?不外乎,百姓觉得利益太大了。

利益,这是永恒的话题。

对于老百姓而言,谁给了实惠,自然更有心头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