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六年,春。
十三岁的奉国公爵萧仲玉在午后,带着十岁的三弟平乐伯爵刘叔玉,十岁的四弟安乐伯爵刘季玉,还有十岁的表弟王知源,以及伴当是离开了王宫,在汉京城的街市上闲逛。
说是闲逛也不对。
四个少年郎,这是在挑了礼物。
因为,马上就是太上王和太上王后的千秋寿辰。
作为晚辈的孝心,四个少年郎自然是想挑了一些有新意的,能代表了他们的礼物奉上。
整个汉京城,在这个春自然是热闹的。
四个少年郎,再加上伴当,那也是呼啦啦的一群人,还是颇热闹极了。
在一家卖了文房四宝的书楼前,四个少年郎全是停了脚步。
咱们进去看看吧。
萧仲玉是四个少年郎里最年长的,他提议道。
两个亲弟弟以及一个表弟,自然都是同意了。
太上王刘之烨是一个颇爱读书的人,这送了文房四宝也是应景。
瞧着这书楼的规模不错,经营的也颇是有新意的样子。
四个少年郎自然是来了兴趣,便是提步入了内。
书楼内,全然的古色古香,也是一派的文人雅趣。
没人大声的喧哗,进内后都是仔细的打量着一切的布局程设。
奉国公爵萧仲玉就是与弟弟、表弟说了一句。
四人就是分开各挑各上眼儿的东西。
萧仲玉顺着博古架往里走,在那书籍摆的一个拐角处,遇上了一位女子。
那女子真美,美得似乎仙人。
让萧仲玉不由得,就是多瞧了两眼。
似乎是萧仲玉打量的目光,也惊到了对方。
对方抬眸一望时,萧仲玉只觉得脑海里飘飘然一轻。
他有一种感觉,这个姑娘就像是命中注定了,会让他喜欢一样。
莫名的就是心动了。
只是,萧仲玉想到了自己的身份,他亦自认为,他长大了。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在这个时代,应该议亲了。
萧仲玉不是无知小儿,所以,他更清楚着他的婚姻,那是成就两姓之好。
王室的婚姻,哪怕他是一位公爵呢,也不可能草草定下了婚事。
又或是者父王、母后宠爱,王兄多有怜恤,那他这个弟弟也是要多有体量的。
体谅了长辈们的不容易。
公子可是瞧上了我手中的书籍?那位姑娘问了一句,让傻愣那儿的萧仲玉回过神来。
尔后,萧仲玉莫名的觉得,这位姑娘的声音真好听。
明明冷清着,明明语调平淡着,那似乎带着微微寒意的语气。
可依然让萧仲玉觉得这位姑娘许就是面冷心善的一类。
萧仲玉给对方脑补了一个好印象。
少年怀春总是诗啊。
是,是啊。
萧仲玉有些羞愤了,他到底还是顾惜着自己的体面,忙是整理了情绪。
萧仲玉依着姑娘的话,回了同样的意思。
可心中,萧仲玉有些对他自己失望了。
殿下,应该离开了。
许就是这个时代,一位带着面纱的女子出现了。
她出现在了姑娘的身后,提醒了一句。
当然,这话没有用了中原语。
萧仲玉也听不懂那是什么方言,他有些蒙圈儿。
他只是见到了,那位他心悦的姑娘,就是跟着那带了面纱的女子离开了。
当然,离开前。
带着清冷气质的姑娘,把手头本来选中的书籍又是递到了萧仲玉面前的博古架上。
既然你喜欢,我便割爱吧。
其实,我就是顺手拿了它……清冷的姑娘,正是高丽国的和淑公主。
这会儿,随着她的师傅仙清子道姑是离开了。
萧仲玉发现,他头一回心动的姑娘,他来不及多搭了话。
他们就是分开了。
萧仲玉亦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家居何处?她可否有了意中人?一切一切就是一场巧遇,匆匆相遇,匆匆分开。
各自再继续过了各自的生活。
这一日,萧仲玉和弟弟、表弟挑了给父王、母后的千秋寿辰贺礼,尔后,就是回宫了。
少年郎初初尝了相思味,总有些不知所措的。
三月初一日。
太上王后的千秋寿辰日,这一日,自然是王宫大宴。
外命妃们的朝驾,荣娘习惯了。
这一日的热闹,在荣娘瞧来,也便是那样儿。
荣娘更高兴的,还是她的儿女送上来的贺礼。
不管贵重与否,那全然是孩子们的心意。
王后,你受累了。
瞧你,赶紧落座了。
荣娘在这个寿宴上,更关心的还是付王后这个儿媳。
因为,儿媳怀孕了,这还是头一胎。
眼瞧着,那凸起明显的肚子,荣娘可不想儿媳累着了。
所以,荣娘是唤着女儿玉娘,多给嫂嫂搭把手。
在荣娘眼中,是希望了儿媳和女儿多多加深感觉的。
荣娘是长辈,她能给了机会让晚辈们好好相处。
至于剩下来的,一切就爱孩子们是否真和得来了?玉娘自然懂得母后的意思。
嫂嫂付明月是东屠国的王后,这等天然的地位上,她这个公主殿下也是多加亲近为好。
毕竟,嫂嫂可以给王兄吹了枕头风嘛。
这东屠国的天下,那是君王权柄在手,主宰一切的。
便是玉娘将来成婚了,夫家的前程也是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人啊,有能耐是一回事,有机遇了,抓住了才能青云平步。
事实就是如此。
真有本事的,这世间千千万,可能有那等机遇,有那等伯乐肯给了你机遇的。
遇上了,就赶紧偷笑着搂紧了。
王室之中。
刘玉娘哪怕是公主殿下,这情商还是需要的。
对啊,嫂嫂,你有事儿吩咐一声。
我这个小姑子,可乐意为您效劳的。
刘玉娘在嫂嫂付明月面前,一直是一个亲切的小姑子。
若说起来,付明月心情真不错。
这最近儿,付明月都觉得她是春风得意,事事顺心。
不管是婆母,还有小姑子,对于付明月这位王后而言,收到的全是满满的善意与关心。
在王室之中,这一切的亲情都让付明月觉得甘之如饴。
在宫宴初始之时。
宁国公主王遂娘到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高丽国的公主和淑公主。
荣娘挺惊讶的,这两国的公主怎么凑了一块儿?不过,他国公主来贺,荣娘自然还是非常重视的。
在宫人唱礼后,这女眷这边的宫宴也是为之一静。
宁国公主王遂娘为何与高丽国的和淑公主一起进了宫宴?若说起来,王遂娘也觉得奇怪,她怎么就跟这位和淑公主似乎是相谈甚欢了?于是,这一回,王遂娘就是主动的当了中间人。
宫宴之上。
荣娘自然是主角儿。
至于太王太后这位长辈,早早出席了一会儿,在外命妇朝贺后,就已经离席了。
太王太后不能受累了。
荣娘心头也是轻快些。
在这等宫宴上,婆母刘王氏不在,荣娘更自在。
因为,荣娘真是怕了婆母刘王氏,她怕这一位在寿辰之上,又是挑了付王后的刺儿。
说起来,这就是一桩子王室的私密之事。
不外乎。
也就是付王后怀孕了,还是独宠王宫。
太王太后为了子嗣计较,与付明月有些摆了脸面子。
荣娘在中间夹着,荣娘肯定站了儿媳这一边。
再如何?荣娘也不能看着儿媳怀孕了,挺个大肚子还是受了委屈啊?那不是让孕妇在怀孕期内抑郁吗?在荣娘瞧来,孕妇需要轻松的环境,孕妇更需要了家人的关爱。
荣娘觉得,为了她的头一个孙儿辈,她顶一顶婆母刘王氏的压力完全可以的。
大不了,就是请教了大姑姐,请王遂娘出马多哄一哄太王太后。
想来,大姑姐的功力一直是顶呱呱,可以让太王太后药到病除,笑得跟一朵菊花一样灿烂。
给太上王后请安,祝太上王后千秋如意,万福金安。
宁国公主王遂娘对于弟妹小萧氏那肯定是一派热情。
这会儿行礼了,也是满面春光。
荣娘自然唤了赶紧落座儿。
至于带来的高丽国的和淑公主,也是给荣娘行了大礼。
荣娘一一唤了起,让宫人备了座位。
姐姐怎么会跟和淑公主一块儿进宫?这真是巧着。
在王遂娘、和淑公主都落座后,荣娘笑着说道。
这一些日子,我与和淑公主挺聊得来,就是多有来往。
王遂娘简单说了说,和淑公主性子似乎清冷,可谈起话时,还是颇有分寸的。
荣娘瞧着,是一个错的王室公主殿下。
可惜了……在心中,荣娘这样一个评价。
为何荣娘这般想呢?那是因为荣娘从夫君那儿已经知道了长子伯玉的态度,那便是高丽国那儿,长子是不偏不倚,打算冷眼旁观。
既然长子伯玉这位东屠国的君王都冷眼旁观了,那么,高丽国使团的来意肯定就要破灭了。
这高丽国的和淑公主殿下的来意,想当了和亲公主的意愿肯定也是落汤了。
荣娘觉得这位和淑公主殿下让哪个人瞧着,都要莫名生了好感的。
至于她亦是不例外的。
荣娘想着,也难怪了,大姑姐与这一位乐意亲近了。
只是,到底是两国立场各有不同,大势之下一切的好感,一切的亲近都是太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