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2025-04-01 16:53:54

宣文七年,春。

这个春天发生了许多的大事。

至少,在北方是如此的。

不管是半岛三国,还是大魏朝内都是同样的波澜壮阔。

在农耕忙碌后。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就是御驾亲征,不是征伐了南韩国。

而是西北方向的高丽国。

这等情况,自然是朝中的重臣们早有定论的。

目的就是一口吞并下半岛这一块疆土。

说起来,也是一场有把握的豪赌。

东屠国的国力正是扩张的开始,正是一个国度新兴的起点。

正是东屠国最蓬勃发展的时候。

南韩国内,是各派势力为了争夺王位将有大战暴发。

高丽国更与大魏朝对持,失去了小半的领土。

说起来,高丽国的王室更像是苟颜残喘。

东屠国要对付的,自然就不是注定了是锅里肉的南韩国。

而是高丽国,高丽国这个阻拦了东屠国进军中原的国度。

御驾亲征,那是因为这一场仗太重要了。

在这等通讯落后的时代,前方的信息非常的重要。

这是一场关乎了东屠国命运的大战。

刘长石当然不可能在后方。

春天的开战,结尾会如何?战争从来是哪一个国家都可发起的,可结局呢?关乎了国运之争,刘长石不会束手等待。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陪着妻子付王后用了一次膳食后,他是瞧了他的第一个孩子。

长寿小公主还年纪尚小呢。

一个半岁多的小婴儿,那也是活泼可爱的。

刘长石头一回当爹,自然是对刘爱宗这一位小公主疼爱有佳。

在王宫内,人人都知道着,大王宠爱了小公主。

等这一战归来,咱们的小公主会喊父王了……刘长石说这话时,也是有这种感觉的。

因为,这一战应该没那么快的结束。

而今天的夏,万寿节之时,长寿小公主刘爱宗就满周岁了。

周岁的孩子总会唤人了。

当然,可能还要看一看,是否说话早。

有些孩子也有说话迟的。

付明月听着夫君的话后,她笑了,她轻轻的抱着孩子。

还是拿了小玩具逗弄了孩子。

那等满脸笑意的母后,让整个人似乎渡上了一层的光辉。

等夫君归来时,爱宗一定会唤了父王。

这算是付明月在表示了,哪怕夫君不在呢。

肯定也会让孩子学会了,叫了父王。

至少,这得是第一个学会唤的话。

付明月这会儿是亲自抱了女儿,那些侍候了长寿小公主的奶嬷嬷和宫人们,自然是远远的候着。

王室的至高君王,此时此刻的眼神里,也是满满的温馨。

这是家的温暖。

哪怕离开千里,也知道了,在家中有亲人等待归来。

当然,这等温馨刘长石这一位君王注定不能享受太久的。

因为,除了这亲情以外,还有军国大事需要他处理。

那关乎了,东屠国的未来。

春。

东屠国的大军出征。

当然,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军队打仗,肯定是不能缺衣少食的。

在热武器的时代,像是燧发枪这等武器更需要了后勤的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东屠国的国策,隐瞒不了有心人。

东屠国的大军动向,高丽国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高丽国的陪都内。

高丽王和众多的臣子在商议了对策。

可对策啊,那需要了实力的支撑。

没有实力的,不可能是阳谋,只能是阴谋。

阴谋,就注定见不得阳光。

大军前来,哪有什么阴谋可言?阳谋,那就是光明堂皇,以力破之。

若咱们跟大魏议和可行否?寡人能称臣,向大魏的大皇帝陛下献上了贡品。

高丽王的态度摆得很低了。

他是被大魏朝的实力给吓怕了。

这当了臣子,这当了藩臣的事情,他也干了。

毕竟,只要这王的名头尚在,这还能统治了剩下来的高丽疆域与国土。

这当个小一号的君王,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好歹求了大魏朝,降了身价总是可以的。

至于跟东屠国谈判?高丽国还丢不了那等份儿。

区区东屠国的疆域,也就是高丽国如今的差不多大。

这可是高丽国损失了半数的疆域啊。

若论原来的疆域,高丽国可是以前新罗国的近两倍。

这在半岛之上,高丽国一直是老大哥。

这大哥哪能降下了颜面?臣附议。

臣附议,由使臣出使大魏朝,向大皇帝陛下献上了称臣表。

……高丽国的重臣们全数的投了赞成票。

这等时候了,要对付了曾经了小兄弟,如今的东屠国。

高丽国自然不可能两线作战。

要知道,两线作战从来是大忌讳。

那被围攻的下场,很容易就是化为灰灰。

高丽国的王室还不想死,还想要继续统治了高丽。

这等两线作战的弊端自然会想法子避免的。

于是,这等出使大魏朝的称臣之事,自然就是议定了下来。

高丽王室要出使。

曾经在东屠国失败了,还是丢了重要供奉人手的和淑公主亲自向高丽国请愿。

这一位公主殿下愿意尽了绵薄之力。

那意思够明显,愿意再去和亲。

虽然,这事情在高丽王室内,让和淑公主被嘲笑了好些回。

毕竟,谁让和淑公主之前在东屠国啊,是送上门都被东屠国的君王给拒绝了。

这等事情,肯定是要落人话柄的。

倒是高丽王对于女儿的心思,还是同意了。

好歹是死马当活马医。

若是这一回大魏朝的大皇帝瞧不上女儿,还可以让使节团的使节把女儿塞给旁的重臣们。

高丽王就不相信了,那大魏朝廷上下就个个全是正人君子,能坐怀不乱?高丽国的使节团往大魏朝的京城而去。

东屠国的军队往高丽国的疆域奔付。

战争,将要开始。

春。

汉京城。

荣娘在蓬莱行宫的日子,似乎还是平凡着,也是悠闲的。

可这等日子里,荣娘也是信上了神佛。

她祈求的,就是出征在外的长子的平安。

平安,已经是荣娘最看重的东西。

当然,更多的时候,荣娘也乐意进了王宫。

她想念了,她的头一个孙女儿。

在荣娘瞧来,她的孙女小爱宗啊,是一个长得漂亮的小姑娘。

瞧瞧,那一张小脸蛋儿,是捡着她的父母最好的地方相似了。

真是一个美人胚子,长大了啊,也是倾城倾国之姿。

在王室里,公主殿下的未来一定会美好的。

毕竟,荣娘是真瞧出来了,她的长子伯玉是真心疼爱了长孙女的。

王宫里。

这会儿,荣娘就是跟儿媳付明月在聊了天。

当然,她们的身边,也是有在玩儿的玩具的长寿小公主。

爱宗长得真好看,一天一个模样了。

指不定一眨眼,就是长大了。

荣娘笑着说了此话。

付明月自然是附合了。

她说道:就像母后说的,爱宗像了夫君,就是让人看着有王室公主的气势。

瞧瞧前几天,她啊,那是一个小小年纪的,就是会唬了人。

付明月这搬一说了。

荣娘是来了兴趣,笑道:哦,你给说说。

唉哟,咱们的爱宗啊,了不得。

荣娘自然是盼着听了大孙女的消息。

哪怕一点儿孩子的乐趣,她也是乐意听着。

付明月自然懂得婆母的心思。

付明月这一位王后也乐意讨好了她的婆母。

在王室里,这些长辈中。

付明月就是觉得婆母最是能理解了她,也最是给了她太多的帮助。

爱宗啊,她是使了小性子。

瞧着年纪小,可脾气大着呢。

她那几个奶嬷嬷,都是让她唬着了。

付明月嘴里这般讲,可唇边就是含了笑意的。

荣娘一听,得了兴趣。

在儿媳的嘴里,荣娘大概是知道了怎么回事。

不外乎,就是大孙女的性子啊,那是一个倔强而要强的。

这许是目前年纪小,喊话只能单个字儿。

可那倔强啊,也是认了理儿。

几个奶嬷嬷里,有人慢待了她。

她倒是真能啊啊的发了脾气。

可对着她的母后付王后时,又懂得讨好了。

那奶嬷嬷是怎么回事?荣娘的眉头是动了动。

有些二心了。

倒是跟宫外有关。

付王后嘴里说的没什么。

似乎是云淡风轻的。

可荣娘明白,这事情没那般简单的。

查出来了?荣娘又问道。

母后放心,已经查出来了。

暗卫司收的网,不是咱们内部的问题。

是其它的国家,有些暗手在宫外。

付明月说了这话后,又解释了一回。

荣娘倒也懂了。

那奶嬷嬷啊怕是心虚了。

让一个小奶娃给哇哇的诈胡了。

当然,更可能还是做了心虚事,这是心量素质不过关。

当然,在荣娘看来,这是好事儿。

这等有二心的,肯定得严肃的处理了。

宫里,哪能容得二心。

更何况,真有二心了,害了她的大孙女可如何是好?王宫还得加强了规距。

荣娘提醒了一句。

付明月忙是应了,她说道:母后的叮嘱,儿媳记下了。

往后,必是更加的注意。

其实,付明月没讲的,就是这些日子里,付明月总要在王宫里大清洗一回。

有些到了年纪的,准备是放出宫了。

至于年老的,实在没归宿的,就是到了王室的田庄里度过了下半辈子。

好歹给人一条活路,这算得两便的。

此时。

婆媳二人谈了话,更多的就是围绕了长寿小公主。

至于她们共同挂念了的那一个男人,二人都没提。

在荣娘眼中,那是挂念了儿子。

在付明月眼中,那是挂念了夫君。

只是在话尾时。

荣娘才是说道:也不知道了,伯玉归来时,会不会在他的万寿节后。

万寿节啊,爱宗在那一日,也是满周岁了。

荣娘这般讲,是说了明了,她真的想念了外出征伐的长子伯玉。

得了婆母的话,付王后也是思念了夫君。

可她不能表现在了脸上,只是眼神里全然的没瞒了人。

夫君以国事为重,想来一切要看前线的战况。

付明月是一个懂得了,大事为重的女子。

这说话的方向,也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