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
荣娘和亲娘赵春花住在了新家。
虽然,这是租赁的房子。
在洛都城的外城的北区,在名儿叫汇水井的胡同巷子尾。
只是小小的院子,不规则的两间小屋子。
可这一切,对于荣娘而言,全然是新生。
至少,在这儿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已经从奴籍,更改成为了民籍。
她们母女的生命,往后是自由自在的。
不在是主子一句话,全然会担忧丢了小命儿。
娘。
明早咱们去集市,去买了做豆腐的架子木板。
还有卖豆腐时,挑的担子……上个月,我已经瞧好了,隔了两道街那边有一家做木匠活的铺子。
咱们得给了订金,提前请木匠师傅预备了做豆腐的工具。
荣娘说着话时,声音是明亮的,是鲜活的。
那等生机盎然里,全然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赵春花仔细的听完后,笑说道:应该买的,都得买。
就是得省着些。
咱们出了府,往后,可全得自己挣钱讨生活了。
在心中,赵春花还是忐忑不安的。
毕竟,刘府的环境是安稳的。
外面的一切,赵春花总是有些惧怕的。
许是幼年时的不美妙光阴,让她的心底没了安全感。
嗯,是得省省。
荣娘同意了亲娘的话。
出了刘府。
只了民籍。
这里面的花费并不少,先是打点了王嬷嬷那儿,中间又打点了刘管事,后面去了衙门里弄了户籍又是一翻的打点。
荣娘救了三少爷刘之烨,在三夫人刘王氏那儿得的赏赐,这一遭算是全部花光了。
好在这些年里,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在府中当差,不是攒下了不少的钱财。
这些钱财于荣娘母女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数目。
省一省,暂时荣娘母女是不担心生活问题的。
可坐吃山空的话,不是荣娘的打算。
卖豆腐,讨生活。
在人口几十万的洛都城里,努力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才是荣娘对未来的要求。
荣娘可不忘记了,她对亲娘赵春花讲过的。
她要挣钱,她要买一个小童子给她娘做小女婿呢。
未来啊……想一想,荣娘浑身力气十足,干劲满满。
出府的这一日,是九月初十日。
九月中旬。
摸底了外城的各区情况。
汇水井的胡同巷子,荣娘和亲娘赵春花也是一一拜访了。
做为新的住客,她们自然也是给各位邻里送了一些自家的吃食。
并不贵重,全然是荣娘和亲娘赵春花一起动手,包的素菜饺子。
各户邻里,一家送了一盘子。
这是心意。
当然,也是人情来往。
古代的邻里,若是关系好的。
送了吃食,这表示了相互的友好。
至于更贵重的东西?大家伙全是百姓,这吃食就是好物价儿了。
一时间,荣娘和亲娘赵春花也是融入了汇水井胡同巷子的氛围中。
九月十五日。
凌晨时分。
天未亮,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已经起来,开始做了豆腐。
荣娘力气大,天生的大力士。
所以,她家是没有磨豆子的驴子。
这石磨如今在院中搁着,来推了磨子的自然是荣娘本人。
磨豆子,点卤水,做豆腐、豆干、豆皮等等,样样荣娘自己干了力气活。
亲娘赵春花给荣娘搭了手,母女一起劳作。
在天大亮了,早晨时分。
荣娘就是挑着一幅担子,出了家门。
赵春花望着做了半大小子装束的女儿离开,赵春花在院门口站了许久,直到女儿荣娘的身影再也瞧不见。
荣娘是少年人的装束,普通的蓝布衣裳。
当然,没打扮成什么出众的模样,相反的荣娘把自己往丑一些的方向装饰了一下。
就荣娘如今的样子,搁了人群堆里,算得普通极了。
一幅担子,一头面上是摆着豆腐,另一头面上摆着着豆干、豆皮。
荣娘在出了汇水井巷子后,就是一边挑着担子,一边叫卖起来。
豆腐,新鲜的豆腐。
豆干、豆皮,好吃又耐放。
……做生意?荣娘不太懂。
这一日,因为是头一回做生意,荣娘担子里的货物并不是太多。
荣娘打算,近几日,把外城这些地方都走上一遭,当是熟悉了环境。
至十月上旬。
对于洛都城的外城区,荣娘已经摸得七八成的熟悉了。
这一日。
荣娘卖完了豆腐后。
她刚刚从洛都城的西城区归来时。
几个青年男子,拥促着一个大汉拦住了荣娘的去路。
荣娘本份生活,不打算惹事。
于是。
荣娘扭身,准备绕路而行。
小子,等等。
一个青年唤了一声。
此时,更有几个青年男子小跑上前,拦住了荣娘的后路。
卖豆腐的小子,你不太懂规距。
大汉走到立定的荣娘跟前,抬头说话时,还带着俯视的态度。
他继续说道:行脚行会的会费,你小子做买卖这些日子了,一个铜子儿都不交?怎么样,想坏规距?大汉凶神恶煞的问道。
荣娘想了良久后,问道:这位大哥,若是交了行脚行会的会费,这一月得多少钱啊?我这豆腐小本买卖,就挣点脚力钱讨生活的,没啥挣头的。
荣娘把姿态摆的特低。
在洛都城这些日子,荣娘已经听了一些风声。
她是知道的,洛都城里行行色色的所谓行会?嗯,就是收钱的一些青皮混子。
当然,这些青皮混子背后,还是有人的。
至少,租赁屋子给荣娘母女的房东李大娘讲过,这些青皮混子跟衙门里的差役有关系。
听说,青皮混子们的行会,也要给官府的差役们交了孝敬钱的。
总之,层层克扣,底层的百姓,没能耐时,老实教钱能少挨些皮肉苦头。
小子,算你识相。
大汉哈哈笑了后,说道:行费嘛,自然按规距来。
一个月,两吊钱。
这话一出口,荣娘倒抽了一口冷气。
两吊钱,换成铜子儿,就是两千钱。
若以官方的铜钱换银子,这就是二两银子。
当然,民间一直是银子更重贵。
实际上民间的一银两子,大概能换得了一千两百钱左右。
这位大哥,一个月要两吊钱,一年就得二十四吊钱。
咱家一年的花销,都是吃不了这般多的银钱啊……荣娘哭丧着脸,哀求了话,道:这位大哥,这行费能减些吗?小本买卖,真没这般多的挣头。
荣娘这时候,虽然似乎在哀求。
实则荣娘的目光在打量了四周。
四周围着荣娘的青年男子,一共五人。
加上容貌凶恶的大汉一人,共计六人。
论实力?荣娘打不过。
荣娘估摸着,真能打得过,她都想狠狠揍一揍面前的六个人。
真心的,收保护费,也收钱的太狠了。
卖豆腐的小子,没什么讨价还价的。
赶紧的,给钱。
凶恶大汉瓮声瓮气的说道。
旁边的五个帮闲青年男子,也是跟着在叫唤着,让荣娘赶紧交钱。
眼见着,这事情不算完了。
荣娘一咬牙。
她还是拿出了钱袋子,数了又数儿。
很可惜,这钱袋子里,一共就只有一千五百钱。
荣娘指了指钱袋子,无奈说道:这位大哥,我全部就这些钱。
你看,是不是能少交一点儿?荣娘满脸的无奈神色,又把铜钱装回了钱袋子中。
这会儿。
凶恶的大汉,帮闲的五个青年男子一瞧这样。
凶恶大汉一伸手,把那荣娘装着一千五百钱的钱袋子,直接就是抓进了手中。
大汉还是说道:记着,你还欠咱们行脚行会五百钱。
明天把欠的钱,送到行脚行会的会栈去。
要是晚了时间,算你的利息。
凶恶大汉提着装了一千五百钱的钱袋子,领着五个帮闲的青年男子一起离开了。
望着六个人离开的背影,荣娘这会儿,心头憋了一口火。
辛苦一天。
荣娘挣来的大半银钱,就在那钱袋子中。
至于荣娘另外攒起来的,那是收藏在了身上的小荷包中。
不过两个碎碎的小银块儿。
可以说,今天卖豆腐的银钱,别说挣。
连本钱都被这个所谓的行脚行会给收拢走了一部分。
晚上。
荣娘归家后,把这事情跟亲娘赵春讲了。
行会的钱,咱们交吧。
赵春花对女儿荣娘劝道。
荣娘想了又想,说道:不成。
荣娘摇头,她说道:这事情不算完。
娘,咱们去李大娘那儿,去问一问这事情。
若能托人说合一二,就算是交行会钱,也看能不能少交一些。
一年交所谓的行会钱,得交了二万四千钱啊,真是太黑心了。
咱家还剩点豆干。
给李大娘提去。
荣娘起身,把今个儿还剩下来一点儿,没卖掉的豆干是搁了小篮子里,准备做为登门拜访的礼物。
赵春花这会儿,也是同意女儿的主意。
于是,母女二人一起出门,去房东李大娘家寻问了行脚行会的情况。
房东李大娘家在汇水井巷子的胡同口。
她家是一座二进的宅子。
李大娘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说了亲事。
荣娘从亲娘赵春花的嘴里听说了,李大娘家明年就要添丁进口。
李大娘的儿子婚期已经订下来,明年会迎了新媳妇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