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王后的声音自然传到了外面。
付王后的话,应该听到的人自然全是听到了。
太王太后叹息一声,说道:大王,你是听到了,王后的心意。
你于心何忍,你……太王太后准备再劝时。
产房内。
又传来了付王后的哀求声。
这时候,荣娘说道:母后。
一切由伯玉做主吧,他是东屠国的君王,这东屠国的一切当遵寻他的意志。
荣娘当然也听到了儿媳妇的请求。
可说实话,荣娘也懂得,儿媳妇的为难。
奈何荣娘听着婆母刘王氏准备以长辈的身份压人时,她心底兴舒服。
荣娘不想,她的长子伯玉将来后悔。
便是要后悔,至少那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一句话说的好,自由,自由,自己选择的路,便是错了,也会跪着走完。
若是别人选择的,那总是心有不甘的。
王后。
刘长石站起身,他走到了产房的门口,说道:寡人要你平安……大王……夫君……护着咱们的孩子平安出生吧,他还那么小,我哪能忍心让他不来世间走一遭?付王后又是痛呼,又是哀求。
夫君……在产房内。
医女想施针,付王后拒绝了。
本宫要保住了腹中的王嗣,若是王嗣有差迟。
本宫绝不轻饶……付王后的态度,付王后说话哪怕在痛楚里,说得断断续续。
可这威慑力,还是让产婆、医女是战战兢兢的。
时间又过了片刻。
在太王太后的催促中。
在付王后的哀求中。
刘长石闭上了眼睛,他吩咐了话,道:保小。
他是君王,他的意志从来不容人置疑的。
可这时候,刘长石已经想的明白了。
他听懂了,他的妻子的话语的真正请求。
人在江湖,生不由己。
至高之位,何尝不是如此?付王后的压力,君王没继承人的压力。
有太多的东西,不是想如何自由,就能如何自由的。
活在世间,都有不得已。
诺。
太医应了。
又是医女听了太医的吩咐,进了产房之内。
时间在过去。
宣文八年,七月初二日,丑时末,寅时初。
夜与日的交替时刻,黎明将要到来之时。
付王后的寝宫之内。
哇哇的婴儿啼哭声传来了。
恭喜娘娘,您诞下了一位小王子。
产婆在收拾妥当后,把包裹好的小王子抱到了付王后的榻前,让这一位王后娘娘瞧了一眼。
那包裹里,丑丑的小婴儿,让付王后心头的压抑一松了。
她心想,真好。
她终于给夫君诞下了继承人。
爱宗,她的女儿有了一个嫡亲的弟弟。
一切真好。
想到了这些,付王后感觉她整个人本来挺累的。
这会儿,倒是轻松了下来。
只是有些乏了,所以,她闭上了眼睛,想歇一歇。
产婆和奶嬷嬷这会儿,瞧着付王后闭上了眼睛,都是讷讷无言。
她们以为,王后娘娘会非常高兴的……到是付女官瞧出来了什么。
付女官小声唤了一话,道:娘娘。
可付王后这会儿,却是没有回答。
产婆、医女、奶嬷嬷似乎这会儿,全是惊慌失措后,也是反映了过来。
娘娘……娘娘……产房外。
本来高兴的众人,听到了产房内的哭喊声,人人都是心头一惊。
这会儿,付王后寝宫的掌事嬷嬷是打开了产房的门。
一出来后,就是跪在了君王的面前,脸上流着泪,道:大王,王后娘娘薨逝了……娘娘为大王诞下了一位小王子。
掌事嬷嬷的话,让人高兴不起来。
哪怕是王室这一回添丁进口了。
可到底是一位王后薨逝。
这完全让人不能愉快。
刘长石没说话,他只是起身,往产房内而去。
这时候,没人敢阻拦了君王。
荣娘在后面叹息一声,唤了掌事嬷嬷起身。
尔后,是搀扶着她的婆母刘王氏,一起进了产房内。
显然,产房内,宫人们是收拾过的。
当然,那产后的血腥后,还是浓着,依然掩不住。
有奶嬷嬷抱着小王子,想抱给了君王瞧。
可君王没瞧了一眼,他先是走到了王后的凤榻前,看了已经睡得沉沉,再也不会醒来的嫡妻。
后面进来的荣娘,是望着长子坐那儿,坐了已逝儿媳的榻前小凳上。
荣娘完全不知道应该劝什么。
这时候,太王太后是接过了奶嬷嬷递上来的小王子,太王太后说道:这孩子也是命苦的。
哀家看,大王若有心,不若将王后薨逝的消息压后一天吧。
荣娘一听,明白了婆母刘王氏的意思。
当然,太王太后这一回真是好意的。
在这个时代里,一位嫡出的王子若是顶着一个克母的名头,那真不是好事儿。
若是把王后薨逝的消息压后一天,也能给这位嫡出的王子,留了多的体面。
荣娘觉得,哪怕儿媳还活着,肯定也会成全自家孩子的。
真是当娘的,哪个亲娘都会明白,伤在儿身痛在娘亲。
至少,就荣娘自个儿而言,若她,她亦然会同意了太王太后的话。
伯玉……荣娘瞧着长子伯玉,这时候不言不语,一个人静静坐那儿,似乎不想理会什么的模样。
她唤了一声,道:伯玉,孩子是你和明月的亲骨肉。
你何苦让明月离开了,还不安心?你祖母是为了明月,为了孩子着想。
便是让明月的薨逝时间,压后一天吧。
荣娘是亲娘,她劝话,是站了儿子的立场,是站了孙儿的立场。
刘长石此时是抬起头,他的目光幽深,比夜空更黑,比漆黑更暗。
好,依祖母,依母后的意思。
王后的薨逝时间,压后一天。
寡人会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得再提此事。
若有违抗者,严惩不怠。
刘长石说完这话后,他又是不言不语了。
荣娘又是一声的叹息。
这事情荣娘自然也会交待了下去。
虽然,瞒不了有心人,可至少,没人敢再拿此事来做文章了。
只是,荣娘心底真不好受啊。
她有了她的大孙女,大孙儿,可到底她没了一个儿媳妇。
而儿子呢,儿子没了妻子。
大孙女、大孙儿是没了嫡亲的母后……王后的丧仪,自然是国孝。
小王子的洗三,自然是没办了。
整个王室里,被一种哀伤的气氛所包围着。
君王更是罢朝了七日。
荣娘能看见的,就是她的长子伯玉在一天一天的消瘦。
他似乎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的内敛了。
他也更加的不爱说话了。
七七四十九,在王后的梓宫被送到了寝陵后。
刘长石这一位君王回了汉京城后,专门到了蓬莱行宫。
他来给长辈请安,自然也更是与母后单独谈了一回。
寡人想奉父王、母后返回王宫,请二老在王宫恩养。
寡人和王后诞下的嫡女、嫡子,想由二人负责抚养。
刘长石说了他的打算。
荣娘听后,微是沉默。
许久后,荣娘才说道:伯玉,您可明白。
母后和父王若进宫,你的祖母、外祖母的话……荣娘话到这儿,又是沉默了。
片刻后,荣娘回道:你考虑清楚了。
父王、母后自然不会拒绝了你的意思。
到底是亲生的儿子,荣娘真不想瞧着,儿子继续的难受下去。
可同样的,确实也像是儿子讲的,两个孙女、孙儿尚小。
总要有长辈抚养的。
儿子是君王,君王哪能常顾后宫?王后不在了,到底还是需要了人坐镇的。
祖母、外祖母皆是长辈,蓬莱行宫、王宫哪儿居住,自然是随了长辈们的心意。
刘长石这般回了母后的话。
可心中,刘长石已经明白着,他早已经求得父王的恩准。
请父王与祖母谈一谈,由祖母在蓬莱行宫恩养吧。
为何不奉了祖母去王宫恩养?刘长石有心结。
君王的心结在那儿,君王若不想解开,那就解不开。
当晚。
荣娘把长子请求的话,与夫君刘之烨商量了。
刘之烨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些他的打算。
荣娘听后,倒是明白了。
她的夫君、儿子已经有计较了。
罢了,罢了。
荣娘也不打算多管了。
有些事情,装聋做哑也是需要的。
因为,有些事情说开了,真容易伤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哪怕大家都没错,可站的立场不同时,还是有些小矛盾的。
进了王宫。
在荣娘看来,跟蓬莱行宫又没什么不同。
当然,若有不舍得,荣娘就不舍得了亲娘奉国老夫人。
奉国老夫人倒也是多有不舍得了女儿。
不过,想着大孙儿伯玉那孩子。
奉国老夫人就是叹息。
在离开的前一天。
奉国老夫人跟女儿谈了话。
我瞧着,怕是又一场的风波啊。
奉国老夫人摇摇头,有些看透了世事的感觉。
荣娘苦笑不得,她说道:各花各眼,各有立场。
有些人,心乱了。
是啊,有些人心乱了。
为了利益,那是蒙蔽了眼睛。
为何?不外乎就是中宫没了主位娘娘,王后的位置太多的人肖想了。
可他们也不想想,伯玉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