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十一年,春二月初一日。
建业城。
东海王府,书房内。
幕僚在劝话,坐于书案后的东海王司马铭却是沉默不语。
东海王是宗室近亲,是当今升平帝的皇叔。
升平帝能上位,那是因为建元帝只余一位遗腹子。
为免帝王过于年幼,让权臣得利。
宗室就是让建元帝已经成年的皇侄过继为嗣,升平帝得以继承大统。
东海王一心为了司马氏的江山为继,这些年来,自然是战战兢兢,竭尽全力。
奈何……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东海王司马铭问了一句。
幕僚回道:世子落水已经十二日,大江两岸皆是详细盘查,依然袅无音讯。
王爷,此事需要你拿出决断了。
幕僚之语,东海王司马铭听后,豁然起身。
他一起身时,满身的煞气是扑面而来。
幕僚忙是躬身一礼。
是啊,当有决断了。
东海王司马铭又是一语,尔后,说道:本王唯一的嫡子,东海王府的继承人没了……本王心甚痛、甚痛。
建业城若是不流一些血,本王便是夜不能安,寝不能眠。
东海王司马铭这话说的不咸不淡,里面的杀机,里面的血腥却是怎么都掩藏不掉。
东海王司马铭膝下的嫡子司马仁,是他唯一的儿子。
多年来,一直在军中做为宗室的支柱。
这上阵打仗免不了。
这些年来,更是为了与权臣抗衡,为了抑制士族高门,宗室的努力多翻之下。
在东海王手上,稍稍见有成效。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
东海王司马铭阵上撕杀,某一回后,他受了重伤。
伤好后,子嗣上有了难处。
所以,嫡子司马仁可以讲来,是东海王命中注定的唯一儿子。
没了百年之后,送终的儿子。
哪怕葬于地下,也没有祭祀血食的嫡亲子嗣。
东海王司马铭可谓是再无顾忌。
皇家?宗室?东海王司马铭觉得,他已经注定是孤家寡人,孑然一生。
那么,他的痛,自然要更多人一起尝了滋味。
那些人,让他记在心上的仇人,一个也不放过。
升平十一年。
春,二月。
建业城,一场兵变,一场血火之中。
消失了好些个士族高门的,同样的,也有人断臂求存。
王氏一族,远在地方上的嫡支自然是无碍。
可建来城的旁系几个支脉,全数成为了东海王复仇中的牺牲品。
斗争,特别是在政治场上。
自然就是赢者装扮历史这个小姑娘,输家牵连亲人故旧一起共赴黄泉。
建业城,皇宫。
太和殿。
国不可一日无主。
东海王一身戎装,立于正殿之内,望着满朝的文武之臣,声音赫赫威严的说道:皇兄尚有子嗣,皇族尚有近支。
本王上表宁王为嗣,承继大统。
诸位以为,可行否?这一问,东海王司马铭问得叫一个威胁十足。
在太和殿的门外,那是随东海王兵变一场的将士们,正是团团围住了太和殿呢。
说起来,谁要是敢说否的话,东海王司马铭一挥手,肯定就得有人的人头落地。
此刻,东海王司铭嘴里的宁王,就是建元帝的遗腹子。
按着皇位继承来讲,也算得正统的继承人。
这个还真不是胡乱抓来的一个宗室子。
至于被东海王司马铭领来了大殿内,正候在一边的宁王,那叫一个神情激动。
帝王之位,宁王哪怕一个少年郎。
那也是向往着。
权利,至高无上的权利,哪怕一个十岁半的少年郎,自然也是眼馋的。
毕竟,做为建元帝的遗腹子,宁王这一少年郎的人生中,多少人的耳提面命就是讲的,他失云了他父皇建元帝的皇位……宁王千岁,当继大统。
宁王千岁,有人君之望。
……这时候,朝臣中,东海王司马铭一派的人,有识趣儿的已经开始鼓吹了。
这时候,膝盖软的家伙已经纳头跟着拜了。
东海王司马铭看着大局一定。
他是哈哈大笑出声,尔后,直接就是牵着送宁王走上帝王的龙椅,在丹台之上,受了朝臣们的三跪九拜之礼,当场领了帝王之尊位。
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坐上了龙椅,成为了帝王后。
宁王自然是发了圣旨。
头一件事情,就是改了年号为兴宁。
这一年,是升平十一年,同样的,又是兴宁元年。
曾经的宁王,如今的兴宁帝拜皇叔东海王司马铭为摄政王。
至于曾经的权臣桓大将军,在这一场兵变中,在宗室的势力复苏中。
这一位领兵在外的大将军,一时间对于建业城发生的一切,只能是望着结果兴叹了。
兴宁帝对于册封摄政王的事情,心头真没什么想法。
因为,兴宁帝非常清楚,他的皇叔司马铭就是一个孤家之人。
注定没了子嗣摄政王,只要兴宁帝耐心等待,皇权早晚得回了帝王的手中。
年纪不过十岁半的兴宁帝,能等得起啊。
至少,兴宁帝的帝王师傅,是这么教导帝王的。
忍,忍到了摄政王归还大权为止。
兴宁元年。
春,二月中旬。
荣娘和亲娘赵春花坐着大船,过了大江。
她们母女来到了建业城,准备在这里安家。
当然,随在她们母女身边的,还有一个小尾巴。
那便是荣娘当初救下来的一个弟弟。
这个身份不明,来历不明,在脖颈上却是挂了一块上等暖玉,用篆字雕刻有倪锦二字的弟弟。
建业城,非常大。
建业城,是大晋朝的天下中心,这里有皇宫,有皇城。
有大晋朝无数的豪门立于此。
当然,有更多的庶发生于厮,长于厮。
一家民宿的屋舍中。
荣娘对亲娘赵春花说道:娘,建业城前面刚乱过呢。
如今风波似乎刚刚平息。
我去打探了,这些日子房价还便宜了一些呢。
娘,不如咱们买了屋舍吧。
荣娘这般提议道。
会如此提议,嗯,完全是因为荣娘救倪锦时,还在另外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子身上,发过一份横财。
那等钱荣娘不想久留,自然准备置了产业。
建来城的屋舍太贵了。
赵春花说道:咱家的钱财够吗?娘,上一回在水云寺时,白得的那一笔钱财能让咱们置了屋舍。
当然,得去了建业城西区的贫民区。
荣娘说了她打探来的情况。
这建业城靠水,北区正是临着大江的位置。
那里有码头,正是兴旺的商业之地呢。
所以,这建业城的外城区,就西区才是真正的贫民区。
依你的话,那便是买了屋舍。
赵春花见女儿说的一个精彩,也是觉得置业好。
倒底有自己的屋舍,不怕房东随时涨了房租。
有家,就有了归宿感嘛。
与亲娘赵春花商量妥当了。
荣娘自然就是忙碌了起来。
先是去衙门寻了牙人,谈了置买屋舍的事情。
到底是置业,又是落了户籍的事情。
这牙人是地头蛇,最熟悉不过了。
跑来跑去,荣娘是忙碌了五天左右,事情才是办妥当。
随后。
临时租赁的民宿屋舍,自然是退租了。
荣娘、亲娘赵春花,还有新的弟弟倪锦,三人一起搬进了新家。
一处位于建业城外城的西区,一个名叫梧桐巷子的巷尾处。
那是一个小宅子,一进的小宅子。
两间正屋,外加一间偏房。
两间正屋,一间是堂屋,另一间被隔成了两个小屋子,能做为了两个小卧室。
至于一间的偏房,则是做为了厨房。
小宅子位于巷子尾,院子不太规则。
不过,也不错。
在荣娘看来,至少是独门独户的。
而且,这还是属于她和亲娘自己的家业呢。
梧桐巷子的得名,许是在巷子口中,种了一颗梧桐树。
梧桐树下,还有一口老井。
荣娘寻得这里的宅子,除了喜是独院的小宅子,自然还是因为在巷子口有这一处的深水甜井。
井水好,做的豆腐才是更香、更美味。
倪锦,可喜欢吗?这是咱们往后的家。
荣娘对可爱的弟弟倪弟,指点江山啊。
虽然,她的江山暂时就是这小小的宅子一处。
不过,荣娘情绪高昂,满面兴奋呢。
嗯。
倪锦点头,浅浅一笑,说道:有姐姐在,就喜欢。
荣娘听后,乐了。
她总觉得,倪锦的嘴,够甜。
当然,这么一个听话的弟弟不错,特别是荣娘还想养成了小夫君呢。
想一想,荣娘就有点小激动了。
至于亲娘担心的倪锦身份问题?如今不是解决了嘛。
只要肯花钱,衙门里的人最好说话了。
当然,没钱的话,肯定另外一翻嘴脸。
说起来。
置业了。
荣娘高兴,亲娘赵春花也高兴。
可这兜兜里,银子是花得得差不多了。
荣娘表示,这讨生活的技能得赶紧干起来。
做豆腐、豆干、豆皮这等事业,一定不能继续磨蹭下去。
明天暖居。
后天……后天开始做豆腐。
荣娘一边对倪锦讲话,一边又跟亲娘赵春花说了打算。
是不能坐吃山空,得赶紧想法子存些积蓄。
衣、食、住、行,哪样都离不得银钱啊。
赵春花附合了女儿荣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