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2025-04-01 16:53:50

你这话说的在理。

刘之烨同意了妻子荣娘的话,夫妻二人执手相屋。

刘之烨说道:对,咱们多给伯玉攒些家业,将来聘礼多些,自然能聘到了贤惠能干的好儿媳。

夫妻二人这会儿,就是畅想了,如何给孩子攒了家业的事情。

说着这等美好的愿景,心情自然是舒畅了许多。

对了。

刘之烨又想了一事。

他说道:荣娘,娘说了,这如今当政的是镇西将军,这位摄政公。

咱们能去探望了姐姐,倒不用向从前那般的难以说通了关系。

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就是八月初一日。

刘之烨讲了这等关键的话头。

荣娘一听后,忙回道:我记下了,到时候,肯定得给大姐备些常用的物价儿。

对了,咱们还能拿一笔香油钱。

初一那观中,想是也是希望多些实诚的香客。

刘之烨听妻子荣娘这一讲话,笑回道:倒是如此。

就是可惜,到时候,我只能在观外等。

那皇家的道观是不许了男子进去的。

皇家多尊贵的地儿,肯定有规距得守了。

荣娘回了一句。

二人又是说了一会这事情。

刘之烨才是提了关于母亲刘王氏的事情,他说道:今个儿,让你为难了。

我说的是母亲提的那些话。

刘之烨忙是补充了一句。

荣娘摇摇头,她倒没觉得有什么为难的。

想前一世,她在亲爸妈那儿,比这更尴尬的也是见识了。

更何况,婆母刘王氏这些日子,相处了下来。

荣娘看的明白,就是为了三郎,大家彼此都在相互迁就的。

要荣娘说来,她和婆母刘王氏这一对婆媳没住了一块儿,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毕竟,比起这个时代的小媳妇,她的日子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着?当然。

就荣娘家目前的家底,她的夫君刘之烨也不会盼着婆母刘王氏来住的。

那样的话,哪是让婆母来享福?内城的王宅是什么享受?有仆人照料着。

外城的荣娘家,那是见天儿得干活啊。

荣娘的亲娘赵春花也是多有帮衬的。

就因为如此,荣娘倒是觉得,婆母刘王氏也算得通情达理了。

所以,让婆母碎碎念一下,什么赶紧再添了孙儿之类的话。

荣娘就是听一听,当一个小媳妇只听只点头,不顶嘴儿就是事成了。

手脚在自己的身上。

那子嗣生不生,还不由得自己说了算。

再则,目前不想添了子嗣的,不光是荣娘,也是有夫君刘之烨。

夫妻二人是真盼望着,等玉娘、伯玉再大些了,能稍稍自理些了,再是添了子嗣。

到底若是现在添了子嗣,怕容易疏乎了玉娘、伯玉,那样的话,荣娘、刘之烨都会心疼着头先的两个孩子啊。

母亲待我挺好的。

荣娘笑着回了话,她道:放心,我知道母亲的话,也是在理的。

咱们目前就是怕一碗水难端平,也怕子嗣多了,有哪一个照料的不够好。

荣娘握了握夫君的手,继续说道:我是儿媳妇,听母亲讲一讲她老人家的道理,那是应该的。

夫妻同心同德,咱们家的日子,会一天一天的更加好起来。

荣娘和刘之烨说了这般久的话,也是谈好了心。

这会儿,在夜渐深了时。

自然就是歇下了。

毕竟,明个早早的,他们就得起来继续一天的忙碌了。

太和四年,亦是咸安元年。

夏,七月初一日。

刘玉娘、刘伯玉两个小孩儿就是满了两周岁。

若是按着原来的打算,荣娘是准备让孩子们单独去睡一屋了。

奈何伯玉周岁时出了事儿,那一晚的高烧,着实让荣娘夫妻吓坏了。

荣娘、刘之烨这一对夫妻商量后,准备再缓缓。

目前就还是让女儿玉娘、儿子伯玉继续睡了小榻,依然让小榻搁在了荣娘夫妻的卧室之中。

这般等到了孩子们满三岁后,再是挪到了小孩儿自己的屋中,去独自睡觉吧。

这一天。

皇宫后苑中。

在举行了一场拭儿礼。

这一场周岁宴的主角儿,自然就是当今咸安帝的庶长子司马元曜。

皇后谢蕴对此非常重视,自然是办得热闹极了。

来参加的外命妇们,自然就更是捧场儿了。

在这等情况下。

皇后谢蕴是与娘家的母亲以及弟妹,那是见了面,聊了些家常话。

如今的宫中,镇西将军的耳目是蛮多的。

皇后谢蕴还是挺注意了保密这一回事儿。

至于咸安帝这一日,没在庶长子的抓周宴上露面儿。

外命妇们也是听了一耳朵的消息。

似乎是咸安帝病重了?人人都心中有一本帐的。

只是,大家都是装了聪明人,都是闭口不提了某些人,以及某些事。

当然,心中都明白。

镇西将军这位桓国公,这一位在把太和帝弄下台后,才是加封为摄政公的大人物。

真是不太得某些士族心意的。

哪怕桓公这位镇西将军已经拿了太多的好处出来,与士族分享了。

那又如何呢?朝廷大权,本来就在士族的掌握之中。

太和帝那般想集权,最后,不是死得不能再死了吗?桓公算是聪明人,于是,士族就是乐于装傻了,人人都在等待出头鸟啊。

吉时到。

有小内侍喊话后。

拭儿礼正式开始了。

司马元曜周岁了,他非常得乐意在这等场合里,讨个好彩头。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讨了嫡母的欢心。

这些日子。

皇宫中的日子不好过。

司马元曜看明白了太多的东西。

至少,司马元曜知道了,士族的势力太大了。

已经是膨胀到了皇权难制,几乎成为了傀儡的地步。

那个什么摄政公,那个什么镇西将军,也就是在建业城的皇城里逞一逞威风。

出了皇城,士族当桓氏的命令,就是放屁。

司马元曜很心急,更心慌,他还没长大,不能让司马氏的江山更风雨飘摇啊。

要知道,若是司马氏的皇权没了,司马氏的江山没了,他将来怎么办?美人没享受,权利没享受,司马元曜可不想死翘翘。

前一世,穿越前,他盼望的人上人生活。

如今全有了,可这些东西显得那么不安稳,他还没长大啊。

这一天。

皇宫后苑的抓周宴,举办的热闹极了。

皇后谢蕴很满意,还是赏了众人。

那些照顾司马元曜的宫人与嬷嬷,以及小内侍皆是得了皇后的赏赐。

满宫上下,全是欢声笑语。

不过。

在让奶嬷嬷抱着大皇子司马元曜退下去后。

皇后谢蕴就是看了母亲给她的书信。

看过后。

谢蕴心情更好了。

娘娘,咱们还是继续夺权吗?陪嫁嬷嬷寻问了皇后的意思。

皇后谢蕴笑了笑,说道:当然。

如今的桓公是一个聪明人,各大士族也挺满意这一位当政的。

暂时没有人出头,谢氏身为外戚还是需要一些避讳的。

皇后谢蕴嘴里这般讲着,心头却是在琢磨了父亲信中的一些意思。

看来,父亲与她想到了一块儿。

嬷嬷,派人照顾好了大皇子。

他是咱们以后的根基。

皇后谢蕴对陪嫁嬷嬷叮嘱道。

娘娘放心,奴婢自然会用心尽力,让大皇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晓了,娘娘您的慈心。

更要让大皇子长大了,对娘娘您也是一片孝心。

陪嫁嬷嬷与皇后谢蕴是一艘船上的人。

陪嫁嬷嬷自然希望皇后谢蕴的势力,越稳越好。

至于回了寝宫,装着让奶嬷嬷哄睡的司马元曜。

在奶嬷嬷给放下了帐子后,他就是睁开了眼睛。

司马元曜没睡意,他这时候在回忆了许多的关于前一世的记忆。

想记些什么?可他又不敢记了下来。

毕竟,他身边的这些人,全是嫡母安排的。

司马元曜哪敢漏了半分,他是穿越者的事情啊?司马元曜在无声的嘀咕着,他无声的呢喃道:父皇很快会逝,我会当了幼年天子。

那时候,谢氏会上台……后来……刘伯玉、刘伯玉、刘伯玉……来回念了好些遍这个名字,司马元曜一时间有些拿捏不透,要么料理了这个人。

若是前一世,司马元曜自然觉得这刘伯玉真乃大英雄,是青史之上枭雄辈出中的杰出人物里,最值得记上一笔的那一位。

更是一个皇朝的开国帝王。

更是让后人骄傲自称为汉人,乃天选之民的一代天骄。

那些,全是前一世啊。

想着这一世,他站的位置不同,那屁股以后要坐的是皇位啊。

司马元曜就不会想让刘伯玉成长起来了。

杀。

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心中,来回想了无数遍。

在今日,司马元曜想过了。

杀,是一定要杀的。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亨。

这一句话乃至理名言,司马元曜自然是记得的。

司马元元曜继续无声的呢喃道:不过,不能急了。

那刘伯玉前面还是有用的,谢氏倒台,没刘伯玉不行。

大魏南来,没刘伯玉也没行。

……司马元曜左思右想,在这个时代里,暂时还真没寻到了一个替代品,能把刘伯玉替代了下去。

不是刘伯玉的话,万一历史变了,那我能活过了大魏朝的南来入侵吗?司马元曜可不想当了一个亡国的君主,那样太惨了。

大魏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被大魏朝灭国的君主过得更凄凉。

司马元曜仔细想了想,他还不准备改变历史了。

至少,在杀了刘伯玉之前,暂时不改变历史,顺其自然。

等杀了刘伯玉之后?哪怕来一个与大魏朝平分天下,哼,也好过了司马氏没了皇权。

至于说,历史之上那个让汉人当什么天选之民的刘汉皇朝?没了就没了。

屁股决定脑袋。

他司马元曜肯定是要当皇帝的。

他的后人若当了皇帝,当了一个统治大江以南的南朝皇帝,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刘伯玉得死。

这个念头在司马元曜的脑海中生根了。

他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对的。

司马元曜想,等刘伯玉死后,他再提拔了刘伯玉那些手下就是。

那些人在刘伯玉手下能立功,他择了一部分最厚赏之后用了,肯定得保住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