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喜事总是一件接着一件。
至少,刘王氏眼中这般样的。
女儿刘遂歌如今的身份,已经变了。
不再是刘氏一族的姑娘,而是借了王氏的名头在衙门里入了籍。
走的关系自然是成了刘之烨的表姐。
这般久的时间了,瞧着女儿的事情没个动静。
所以,刘王氏托了人,给女儿许了媒。
在咸安二年,八月之时,已经有了几桩的动静。
当然,刘遂歌,不,她现在是王氏的女儿了,自然不能用了刘的姓氏。
如今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一个守寡的寡妇再嫁。
这能挑婚的对象,肯定就是要一变再变的。
刘王氏也是操了太多的心思。
女儿遂歌自然是看在了眼中,也是心头暖意浓浓的。
八月中秋节的头一晚。
晚间时。
荣娘哄了一双儿女,尔后,才是在散了发髻时,跟夫君刘之烨谈了正事儿。
她笑道:大姐的婚事有着落了。
明个儿,咱们家去跟对方相亲。
到时候,我是陪客。
荣娘说话时,心情挺不错。
这一门亲事,还是刘之烨专门去打探了男方的家底儿与品性呢。
夫妻二人自然是清楚的知道着,未来的大姐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盼姐姐能嫁得良人,后半辈子过合美一生。
刘之烨这会儿,这般对妻子荣娘讲道。
有母亲把关呢,肯定挑一个既然合了母亲心意的,又合了大姐心意的。
荣娘倒是觉得不用他们夫妻太多操心了。
因为,婆母刘王氏可是真心在意了大姑姐的婚事。
忙碌这些日子,这般久了,那是真真的银子散了不多,关系也走得够多了。
咱们早些歇下吧,明日,你这个陪客有得忙碌。
刘之烨笑说道。
荣娘自然是同意了。
倒底她明个儿做陪客,可不得忙碌嘛。
次日。
朝食后。
荣娘就是做了陪客,坐上了婆母刘王氏的马车。
车中,除了荣娘外,就是刘王氏与遂歌这一对母女。
三人的马车,这是驶往了城外的白马寺。
大家伙的理由就是上香,给菩萨参拜十五的节庆。
当然,更正确的用意,就是让双方的男女见一面,至少,瞧一瞧可满意对方否?到底刘遂歌现在的身份是守寡的寡妇,这等情况下,是再嫁随自己。
马车出了城,就往白马寺而去。
这等季节里,正是八月中秋,桂花香飘,菊花也美的时节。
白马寺中,自然也是香客众多,香火鼎盛的。
在上香后,给寺里添了香油钱。
刘王氏就跟小沙弥说了早定好的禅院位置。
由得小沙弥给引了路。
荣娘发现了,大姑姐还是挺镇静嘛,嗯,至少面上是这般样。
至于心里头,荣娘猜不到一个准儿。
禅院里,荣娘见到了对方的来人。
也是两位妇人,俱是贵妇的打扮。
这瞧着出身不俗啊,倒底比荣娘这等出生好了太多倍。
荣娘倒没自卑,毕竟,她靠手艺吃饭,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对于这两位妇人,荣娘不多猜,已经没明白的。
这两位应该就是男方那边的,嗯,大姑姐未来的婆母了。
为什么是两人?因为那个男子名叫谢绍,出生谢氏一族的旁系庶房庶子。
一个是嫡婆母谢王氏,一个是男主正紧的生母钱姨娘。
话说谢绍会乐意头婚娶一个寡妇吗?荣娘是不知道的。
不过,荣娘知道,婆母与谢绍的嫡母高王氏是嫡亲的堂姐妹,大姑姐遂歌的身份目前也变成了王氏的姑娘,成为了谢绍婆母的嫡亲侄女。
嗯,这才是两方都乐意撮合不此门婚事的原由。
荣娘和遂歌两个晚辈行礼后,谢王氏挺和善的。
钱姨娘的目光,倒是多在打量了遂歌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不过,挺小心隐藏的态度。
荣娘当初觉得这门婚事不错的原由。
除了是因为谢王氏的存在嘛。
还有一个原由,不是这位谢绍据夫君刘之烨的打探,颇是有经商的天赋,一直在管理了家中的产业,想是不缺了银钱的。
将来至少大姑姐遂歌不会缺了锦衣玉食。
再则。
谢绍是头婚,膝下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这点很关键啊。
来,坐,来姑母身边坐着,让姑母好好瞧瞧。
这么多年了,遂娘你是长大了。
谢王氏嘴里的遂歌,自然就是遂歌大姑娘了。
目前,刘遂歌大姑娘的新身份,名字就叫做王遂娘。
这名字还是刘王氏跟女儿商量后订下来的。
谢谢姑母。
认下了王遂娘这个身份,这会儿,荣娘的大姑姐倒是颇有礼有节的回礼后,落了座。
女眷们之前的攀谈。
荣娘是晚辈,大姑姐王遂娘也是晚辈。
两人自然都是听的份儿。
之所以让荣娘陪着一起来,那自然是有原由。
这不,就是等到了。
让两个晚辈出去走一走,散散心。
莫在这儿听了咱们谈些老掉牙的话儿,倒是掬紧了她们。
谢王氏提了一语。
钱姨娘自然是附合了。
钱姨娘可清楚着,这是让两位年青的女子结伴,去外面走一走。
当然,早是有心的谢绍,就是能在不坏了规距的情况,也是与王遂歌这个目前要牵了红钱的女子,那是见上一面。
至于荣娘当了蜡烛,那完全是为了闲言碎语的预备品。
荣娘和王遂娘自然是起身,福了礼,退了禅房内。
院中,有摆好的盆栽花绘,各色的菊花,开得颜色迥异,倒也多姿多彩。
出了禅院后,有小丫鬟引路呢。
荣娘倒是没在意,她就是陪衬的。
毕竟,她的容貌比起了大姑姐来,那真真就是红花旁边的小绿叶。
有她在,别人更能欣赏了大姑姐的美好。
出了禅院,往白马寺的后山而去。
此条小径,有桂花飘香,一派的桂园模样。
……悠扬的笛音传来,轻轻浅浅,婉婉约约,或是如潺潺流水,或是如涓涓小溪。
荣娘听着,觉得吹奏的人,吹得真不错。
大姑姐这时候就是抽下了腰间的短笛,也是迎合了起来。
……如大珠小珠,清脆悦耳。
有高山之音,有流水之美。
两道笛音混合在了一起,相得益章。
荣娘觉得,她这个蜡烛,好显眼啊。
因为,彼此要见面的人,已经见到了。
两方的男女,似乎挺有意思的。
那谢绍身边的丫鬟,与王遂娘身边的丫鬟,一模一样的装束,当然,还有一对男女手头的短笛,那作为了信物的东西,各执于对方之手。
这暗号让荣娘瞧着,心头觉得太有意思了。
一曲了。
谢绍对着王遂娘的方向,遥遥地躬身一拜,行了一个君子之礼。
王遂娘是盈盈一福,行了一个淑女之礼。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谢绍先提了话头,就是一首《凤求凰》用男音吟唱了出来。
这意思,真明显。
荣娘一个外人,都听得清楚了。
荣娘瞧见了,大姑姐脸红了。
尔后,还是在对方吟完了整首诗后。
大姑姐开口了,回了一首诗经中的经典。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木瓜》的意思,那等热情洋溢,也是同样的明明白白。
显然,这一对男女是互看顺眼了。
荣娘在旁边当了蜡烛,也是心满意足了。
各自吟诗后,倒是相互又见礼,然后,道了一声告辞,珍重。
这算是相看了一回。
从白马寺离开时,谢王氏得了丫鬟的耳语,非常高兴的模样。
当场,就是褪下了手腕上的一对玉镯子,带到了大姑姐的手腕上。
这态度双方也是表明白了。
因为,在婆母刘王氏的颔首示意下,大姑姐没拒绝。
这算是过场走了,开头挺美的。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六礼走一遭。
午间,在白马寺用了斋饭后,荣娘一家人回去了。
谢王氏那边还是留了白马寺。
彼时。
在禅院内,谢王氏对钱姨娘说道:绍儿挺满意我这侄女。
你呢,也是一个本份的性子,我瞧着,等绍儿成婚后,你也是应该吃一盏媳妇茶的。
钱姨娘一听这话,当场就是给谢王氏跪了下来。
钱姨娘说道:奴婢谢了夫人的恩典。
钱姨娘出生低微,她就是谢氏的一个扫地丫鬟,某一天,被酒醉的老爷拉着侍寝了那么一回,得了儿子谢绍。
谢王氏挺贤惠,至少,在钱姨娘眼中如此。
因为,谢王氏让钱姨娘平安的诞下了儿子谢绍。
当然,谢王氏也是一个讲规距的人。
谢绍一生下后,就抱到了正院里,由谢王氏抚养。
至于谢王氏自己嘛,膝下是有嫡子的。
她如今更是嫡孙也有了。
对等庶子谢绍的态度,就是显得颇和善。
钱姨娘乐意见到了王遂娘的进门,哪怕是一个寡妇呢。
这可是夫人的娘家侄女,这般嫁进来,在钱姨娘眼中,将来儿子能跟嫡母的关系越加的亲近。
至于钱姨娘本人?钱姨娘对于目前的生活挺满意的。
好了,你去跟绍儿提一提,看看他有什么安排吗?若没有重生的事情,按着走过六礼的时间。
来年春,就能举行了他的婚事。
谢王氏吩咐了话道。
钱姨娘自然是恭敬应下了。
带着谢王氏的吩咐,钱姨娘去寻了儿子谢绍。
建业城。
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
到家后,刘王氏与女儿遂娘是留下来,坐了半盏茶的功夫,随后,乘坐着马车离开了,回了内城去。
刘遂歌既然名字已经改成了王遂娘,户籍也是改了。
这一切自然就是变动了。
刘王氏更是操心了女儿的婚事,倒没留太久的意思。
至于荣娘也是乐意婆母盯紧了大姑姐的婚事。
于是,荣娘一家人就是目送着马车离开,尔后,一起回了家中。
这会儿,铺子里的生意已经淡下来,瞧着差不多,也便是收拾收拾,关上了铺门。
一家人坐了院中,刘之烨在教导了女儿玉娘、儿子伯玉识字呢。
荣娘在旁边瞧了瞧,还一边跟亲娘赵春花提了提今天的事儿。
顺道里,刘之烨在旁边也是听了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