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2025-04-01 16:53:50

刘王氏的到来,拉了半车的礼物。

嗯,真是一个太过于热情的婆母啊。

让荣娘莫名的压力山大。

她突然有些理解亲娘赵春花担忧了。

若是婆母知晓了,腹中若是一个孙儿,要随了萧姓的话?她家夫君三郎跟婆母之间万一都来一场家庭战争的话,她应该如何灭火啊?站了亲娘、夫君这一边,肯定得罪狠了婆母刘王氏的,也是为她们这一对婆媳渐渐缓和的关系,狠狠的划了一刀。

站了婆母刘王氏那一边,就是伤了亲娘、夫君二人心。

荣娘明白,事情难两全。

都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里面的纠结,真是一语难尽。

最后,荣娘表示,走一步,算一步。

她是孕妇,她最大。

所以,她不多想了,她得好好养胎了。

坐稳三个月的胎后,再烦恼?又或者,等小孩儿生下来后,确定是男是女了,再来烦心吧。

这一晚。

刘王氏歇在了三榕巷子里的宅子中。

次日。

刘王氏就告辞,她要去看望了女儿王遂娘。

刘王氏笑说道:这等喜讯,得给遂娘讲一讲。

唉呀,让她也是沾一沾喜气。

为毛这般讲呢?因为刘王氏要了小伯玉的一件小衣裳。

总之,这就是想让女儿王遂娘也赶紧怀上了孩子。

其实,早在刘遂歌的身份,改为了王遂娘时。

名义上,王遂娘是认了刘王氏做了养母的。

真不是亲娘了。

不过,养恩生恩,古代这两个都重视的。

实际呢。

王遂娘就是刘王氏的亲女儿。

这关系叫一个盘根错结的复杂着。

总之,为了女儿王遂娘,刘王氏也是花足了心思啊。

从三榕巷子出发,去了谢氏的府第。

王遂娘嫁给了谢绍,这谢府不是嫡支那一边儿的,这是属于旁系这一支的府第。

当然。

以谢氏目前的繁华似锦,在建业城里,也是被人高看的。

要知道,谢氏一族可是出了一位谢太后。

太元帝的嫡母,可就是谢氏一族的嫡支的嫡女出身。

刘王氏到了旁支的谢府,自然先见了谢王氏这个堂姐。

尔后,才是见了女儿王遂娘。

谢王氏本着自家人行了方便。

也是让刘王氏与女儿王遂娘单独说些母女间的私房话。

在一处小花园中。

母女二人落了坐。

二月。

也有迎春花儿结了花骨朵儿,花园里,生机勃勃。

侍候的小丫鬟,让王遂娘打发走了。

这会儿,她是笑说道:娘看女儿,女儿真是高兴着。

女儿一切都好,娘莫为女儿挂心担忧了。

王遂娘成婚后,日子真不错。

嫡婆母谢王氏名义上是她的姑母。

实际上,是姨母,也是真正的亲戚呢。

至于夫君谢绍的生母钱姨娘,就是一个软性子的妇人,对等王遂娘的态度一直非常好。

若说,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就是王遂娘一直没传了喜讯。

谢王氏这个嫡婆母自然不急的,可钱姨娘这个谢绍的生母,还是非常着急的。

奈何?钱姨娘身份摆那儿,她倒是不敢催促了什么。

这也是王遂娘能在府中,跟夫君谢绍过起了恩爱小夫妻日子主要原因。

这是背后有靠山谢王氏在,王遂娘日子真不错的。

好孩子。

刘王氏笑说道:你过好,娘自然放心。

女儿心头明白,娘一直为女儿操了太多的心思。

若非娘的原故,女儿哪能嫁得了良人?王遂娘是经历了风浪的。

宫里的日子,道观的日子,来来回回的,起起伏伏的。

王遂娘成长了太多。

正因为如此,她非常珍惜了目前的美好日子。

娘来,是想跟说一件喜事儿。

你弟妹萧氏有喜了,大夫诊过,已经两月余的身孕。

刘王氏说这话时,笑呵呵。

那瞧着,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这真是大喜事。

王遂娘也高兴,她说道:女儿得随一份礼。

三郎膝下子嗣少,哪怕一儿一女呢。

这若是再给娘添一个孙儿,再好不过了。

刘氏一族,可是全搁了三郎的肩头。

他的担子重,责任大。

王遂娘是一个出嫁女,她自然也是盼着娘家越来越好的。

娘专门要了一件小伯玉的小衣裳。

刘王氏指了她专门拿来的小包裹。

刘王氏说道:你压了枕头下,借一借孩儿运。

娘是盼着,你赶紧给女婿添了子嗣。

你这一辈子,就才是真正的有了依靠。

刘王氏是过来人,她是当过寡妇的。

刘王氏自然知晓了。

这个时代的女子,何极难也。

特别是女儿还是以寡妇之名,再嫁进谢府的。

哪怕有堂姐谢王氏的照应,想来,女儿王遂娘想在谢府落地扎根,也是需要付出了许多的。

而一个女人,若说在夫家立足稳了?在这个时代里。

夫君真没儿子可靠。

因为,男子好色,谁知那枕边良人的心,哪日变了?可儿子的母亲,就是唯一了。

在提昌了孝道的时代。

母子之间的有关系,可比夫妻的关系更牢靠了。

当然。

刘王氏肯定希望了,女儿女婿恩恩爱爱一辈子。

奈何刘王氏是亲娘啊,她的立场肯定是站了女儿王遂娘这边的。

自然是盼着女儿添了子嗣,也好让女婿谢绍那边少了一些麻烦。

男儿活一世,同样要有了子嗣守了门户的,承继家业的。

毕竟,这时代里,讲一个祭祀祖先,祭祀了祖宗们的血食香火。

这没个子嗣顶门户,是会被人咒骂的。

男子尚有子嗣压力,何况女子乎?娘……王遂娘瞧着那小包裹,打开后,看着里面的小衣裳。

女儿会依您的话,枕了小衣裳在枕下的。

王遂娘自然懂,她娘为了她的子嗣之事,那是操了多少心思的。

当初。

从道观里归来。

她娘就是专门请了建业城里,好些位有名的大夫。

每一回,全是隐姓唤名儿,去诊了脉。

更是请了王氏一族里供奉的太医,给王遂娘开了养生的方子。

为何?当年在宫中,王遂娘那时候是小产过的。

真伤了身子骨的。

可出了道观,新生之后,改头换姓换名儿。

再是成婚了。

这嫁做人妇,子嗣是头一关啊。

刘王氏自然想女儿一辈子顺顺遂遂的。

也是成婚前,王家供奉的太医给王遂娘诊过脉。

结果尚算可以的。

至少,刘王氏、王遂娘是心生欢喜的。

太医讲了,也是调养回来一些。

若是继续保养了,子嗣是能怀上的。

这成婚后的些许日子里,王遂娘嘴里不提,心头还是盼着,早些怀上了子嗣的。

好,好。

刘王氏连连点头。

娘就盼着,你也是传来了好消息。

刘王氏执起女儿的手,说了她的心愿。

这一回。

从谢府离开时。

刘王氏带上了女儿王遂娘给弟弟、弟妹的礼物。

当然,这是贺了弟妹有喜之事儿。

太元三年。

春。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二十五周岁的生辰。

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二十周的生辰。

这连着过了生辰,荣娘家自然是喜乐一片着。

过了春,入了夏。

七月初一日。

荣娘家的一双儿女,小玉娘、小伯玉就是满了五周岁。

瞧一瞧,一眨眼间,两个小孩儿倒也是越发的长大了。

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这一天两个小孩儿,都是高兴着。

因为,大人们全是给了生辰礼物。

这一天,光是收了礼,小孩儿们也是欢声笑语着。

小玉娘还是拿着美食,去寻了手帕交们,一起分享了高兴。

小伯玉自然就是找了小伙伴们,一起玩儿。

当然,也是分享了美食与趣事,与小伙伴们打打闹闹的玩了过家家。

晌后。

在夏日时,自然睡了午觉。

小伯玉就是做了一个梦?至少,他觉得是梦。

温柔的光芒,还有一个大哥哥,他总觉得大哥哥好熟悉、好亲切啊。

大哥哥,我今天过生辰,好开心啊。

你呢?大哥哥,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小伯玉有些好奇。

他问了他想问的话。

他有一种感觉,似乎只要他问了。

面前的大哥哥就一定会为他解答的。

小伯玉,恭喜你,又长大了一岁。

渡过一个美妙的生辰日,真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乐事。

听得对大哥哥这般讲,小伯玉连连点头,表示了同意。

至于我为什么在这里?瞧着大哥哥站那里,一派爹娘讲的,好有君子雅量的风度潇洒之类的词汇啊。

小伯玉就是星星眼的望着,全是等着答案的小模样,那真是一个好学宝宝的小眼神儿。

因为,我在等你啊。

一直在等你的到来……小伯玉听到这话时,眼中全是不解的神色。

等待他啊?为什么?是不是我能帮助大哥哥?小伯玉想到了一个理由。

当然。

那位青年伸手,轻轻一拍小伯玉的肩膀。

这时候,小伯玉才发现了一件事情。

他一直是悬浮在空中的?唉呀,太神奇了。

小伯玉想,他居然会飞吗?飞啊,飞啊,好自由的感觉。

不过。

当大哥哥拍了小伯玉的肩膀后,他就落到了白玉铺就的地面上。

打量了四周。

小伯玉发现了,这是一件有着温暖明亮光芒的屋子。

四周有书案,有椅子。

还有休息的小榻,当然,更多的还是书架与书籍。

这似乎是小伯玉有始的记忆中,看到的最多的书籍的。

呀……小伯玉惊呼了起来,他说道:好多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