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老夫人素知外孙女文采斐然,却不知短短几年,她已精进若此。
这篇文章共分二十个章节,分别为德性、修身、慎言、节俭……待外戚等,几乎囊括了女子为后为妃的方方面面,也阐述了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将国母之风范诠释得淋漓尽致。
若无此文,世人永远想象不到皇后该做些什么,又是何等模样。
有了这篇文章,他们才意识到——原来皇后在拥有无上权力和尊崇的同时,还有如此多的义务和责任。
她不能奢侈享受,党恶佑奸。
正因为她是皇后,才更应该躬行节俭,惩恶扬善,为朝廷命妇,乃至于天下女子做出表率。
也正因为她是皇后,此文通篇不谈女子该如何卑弱顺服,反而强调自立自强,明辨善恶,蓄养德行。
左老夫人看完文稿交给仲氏,笃定道,这篇文章附在宫规之前,以作序言,一旦推行必为天下人所知。
你的贤后之名就算是立下了。
然你能否言出必行,这是最大的问题。
关素衣轻笑道,如何不能?如今魏国初建,人口凋敝,财税锐减,国库空虚,倘若连皇室都不恪守节俭,只会让奢靡之风盛行,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更会盘剥掉百姓的血汗。
我从小到大是如何过来的,外祖母不是不知,锦衣华服也就这一年穿穿而已,往年都是粗茶淡饭,麻布衣裳,也没见我受不了苦楚。
只要能吃饱穿暖,日子不是照样过?仲氏迟疑道,皇上是何种态度你问过没有?你力主节俭,而他又性好奢靡的话……忽……陛下幼时只会比我过得更苦,并非好奢侈享受的人。
他如今正为庞大的军费开支发愁,我将后宫花费省下,正可交予他发放军饷。
如今边关生乱,西南又虎视眈眈,什么都能省,唯独军队不能省。
我这样做,他定会赞同,宫中节俭之风一起,朝臣也不敢铺张浪费,如此,正可缓和国库空虚的难题。
左老夫人拍板道,好,这篇文章我便录入宫规序言,你与皇上商量过后我便开始编撰。
外祖母没有别的本事,却对历朝历代的秘辛知之甚详,你若想辖制六宫上下,我定然帮你制定最森严的规矩,予你最大的权柄,却绝不会让世人非议你半句。
上位者制定规矩,下位者遵守规矩,此乃天经地义。
末了压低音量,一字一句说道,只要牢牢抓住权势,哪怕没了宠爱,谁也动不了你。
关素衣认真点头,眸光晦暗。
仲氏见她两个已经有了主意,便也不再多言。
文章交予圣元帝阅览后,他果然十分喜欢,当即便赐给左老夫人一块令牌,准她随时出入宫闱,助夫人编撰宫规。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宫里这些女人整天斗来斗去,早已闹得乌烟瘴气,是时候内外整顿,上下肃清。
而旁人只以为左老夫人在撰写九黎族史书,倒也并不在意她频繁的造访。
----霜云宫内,沈婕妤正对镜梳妆,从铜镜里瞥见悄然入殿的大宫女登喜,曼声道,怎样了?登喜屏退左右,低声回禀,太后娘娘同意将宫里的钉子借给您,这是信物。
话落递上一支普普通通的牡丹金钗。
甚好。
沈婕妤顺手插上金钗,追问道,可有名册?交予本宫看看。
登喜又进上一本小册子,嗓音压得更低,这些都是太后入主皇城时收服的宫女、内侍,大多为前朝老人,对内宫事务极为熟悉,且身居要职。
还有一些是不起眼的杂役,虽然地位卑贱,却胜在隐蔽,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
太后让您熟记之后烧掉,切莫留下把柄。
她手头还有一些暗卫,问您要不要,要的话便拿出诚意来,先把几位小皇孙救出去。
全救出去本宫拿什么辖制她?她若翻脸不认账,本宫又该找谁?沈婕妤轻笑道,暗卫本宫自然要收拢,你去告诉她,本宫可以先救出一名小皇孙,让她遣一半的人手过来,行就行,不行便罢,本宫不是非她不可。
登喜领命而去,大约半个时辰后又回转,点头道,成了。
这是名单,小皇孙出宫那日她会把人遣过来。
沈婕妤打开一看,不由莞尔,九黎族人真够忠心的,为了保护主子,竟连内侍都愿当。
甚妙,混在这些不起眼的粗使杂役中,本宫才好差遣。
五人,虽不算多,暂且够用。
娘娘,您要如何把小皇孙救出去?这事儿连盘婕妤都不敢应,您又何苦冒这个险。
富贵险中求,你懂什么?沈婕妤徐徐开口,把药粉送去长乐宫,让太后随便挑一个小皇孙喝下,不出三日便会发作,症状与天花如出一辙,连太医都辨不分明,无需吞服解药,半月后自然会好。
届时只管申告皇后,将小皇孙迁出宫去治疗,或假死遁逃,或找得了天花痊愈又破了相的孩子顶替,全看她们自己运作,本宫只能帮到这里。
哎,奴婢这就去。
登喜将药包揣进袖袋,急急忙忙走了。
太后拿到药粉并不敢给小皇孙服用,而是找了几名宫女替代。
宫女服药三日果然起了满身水泡,躺倒半月便不药而愈,脸上也没留下疤痕。
太后这才信了沈婕妤,待小皇孙喝下药粉,便把五名暗卫遣送过去,表面却做得十分隐秘,无论在谁看来都是合理调动,全无可疑之处。
也在同一日,左老夫人制定的宫规终于出炉,关素衣反复看过又交予圣元帝审阅,确定没有问题便召集嫔妃宣示下去。
自从上次被杀鸡儆猴之后,盘婕妤便借口生病,不再踏出攀云宫半步,宫里上上下下几十人全被她查探数遍,可疑之人早被秘密处置,而那些女侍卫皆穿上宫装,卸掉武器,再也不敢标新立异。
接到皇后传召,她虽心有不服,却害怕被整治,不得不顶着众人嘲讽的目光来椒房殿听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古以来,内宫便是规矩最为森严的地方。
上次盘婕妤那事,想必已给你们示警,本宫便不再多说。
关素衣命金子和明兰将一本本厚重的宫规分发下去,勒令道,此乃本宫依照旧例制定的宫规,已送与陛下和诸位老臣过目,获得他们一致赞同。
陛下与本宫各自为它作序,还望诸位拿到之后认真研习,躬体力行。
日后谁若是违反宫规,当严惩不贷,绝不宽恕。
宫规自古有之,且与国法一般已成体系,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违反宫规有如违反国法,历朝历代受到惩治的嫔妃数不胜数。
在座众人自然不敢提出异议,一面恭顺应诺一面接了过来,认真翻看,末了皆惊出一身冷汗。
这部宫规细而又细,严之又严,小到宫女内侍穿戴之物,大到皇后、嫔妃一言一行,竟都有相应的规定。
而宫女、内侍的升迁,嫔妃的晋位,全在皇后一念之间。
换一句话说,有了这部宫规,六宫将成为皇后的一言堂,所有人都要看她眼色行事,所有人都在她掌控之下。
御前失仪者贬、私德有亏者贬、护嗣不力者贬……一连串贬黜之后,又是一连串晋位,末了各种罪状对应各种刑罚,均有详细记载。
这哪里是一部宫规?分明比律法还要森严!这让除了皇后之外的嫔妃怎么活?当沈婕妤怒火中烧,正欲抗争时,却又翻到后半部,其内容竟对每条宫规的出处加以注解,却并非皇后私自杜撰,而是历朝历代均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每条宫规又例举一名触犯的嫔妃,对她的下场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警示后人。
这样一部详实的,综合了历朝历代所有宫规的集大成者,叫人如何反驳?儒家主张法古,这不就是法古的最好典范吗?沈婕妤几乎能够想象当这部宫规呈给皇上和各位大臣阅览时,他们会如何交口称赞。
而她一个小小嫔妃,又有什么资格对其进行驳斥。
除了沈婕妤,其余嫔妃也都被这部宫规压得喘不过气,却又不敢与皇后娘娘争辩。
只因这部宫规的前面不但附了皇后序言,还附了帝君序言,一再勒令她们力行不怠,不得触犯。
倘若当场闹起来便等于抗旨不尊,其下场可想而知。
盘朵兰正待重振旗鼓与皇后争斗,蓄了近一个月的战意却顷刻间烟消云散。
自此以后,她连穿什么颜色的衣裳,戴什么样式的首饰,都在皇后的掌控之中,又拿什么东西与她斗?皇后与婕妤,此前并不觉得差了多少,如今却被人为划出一道天堑,偏偏她还不能反抗,否则立时便会葬身天堑底部。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还没烧完,皇后少不得再玩杀鸡儆猴的把戏,这会儿没准正等着某人闹腾呢!不能闹,闹了便等于给皇后一个惩治自己的借口!思及此,无力感像潮水一般袭来,令盘朵兰濒临崩溃。
沈婕妤一再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得了太后助力,早晚有自己出头的日子,却又听皇后徐徐开口,日前皇上颁布了育民之法,身为一国之母,本宫怎能不给予回应?为了弘扬国法,也为了行善积德,即日起,宫中年满二十五周岁的侍女皆放出去婚配,年满四十周岁的内侍皆放出去养老,此条本宫已录入宫规,往后照例行事。
能在宫里混出头的宫女、内侍,哪个不上了些年纪?皇后此言一出,等于瞬间瓦解了早已构架成型的内宫权利体系,夺走了旁人的优势。
偏偏她占了大义大善,叫人连半句话也不能多说!沈婕妤的布局尚未开始就被摧毁十之七八,竟似被人敲了闷棍,脑后又疼又胀,却只得死死按捺。
皇后这手段真是高啊!她压根不给任何人与她争斗的资本,竟一手全掐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