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乔心中一沉,论兵强马壮,云国远远不及邺国。
若两国真起战事,云国必然死伤惨重,百姓流离失所。
伯允之,你又在发什么疯?!云乔惊骇不已,却不得不故作镇定来稳住他,倘若我云国血流成河,我身为君主只有殉国,绝没有随你回去之说。
他眸中有脆弱与痛色一瞬即过:既如此,我留下给你当皇夫如何?云乔心慌意乱,险些失手将砚台打落:你在胡说些什么,父皇宠爱你,母妃也对你寄予厚望,你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有了你,江山又算得了什么。
伯允之伸手将云乔揽入怀中,我若为皇夫,后宫便不能再有其他男子,你想都别想。
挣不开他的怀抱,云乔轻叹一声,疲惫的靠在他肩上,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自她登基这一月来,除伯允之来都城外,并未有大事发生。
听官说不如听民说,云乔干脆叫沈湛在宫门处设了个登闻鼓,许臣民击鼓上闻,在殿前陈述建议与冤情。
这登闻鼓一设,倒是连着几日都有事做了。
沈湛跟随云乔身侧,听得最多的话便是:查,给朕去查!翌日。
就在即将退朝之际,震耳欲聋的鼓声冲天而起,又有人在敲登闻鼓!近来击鼓都是来御前状告朝中官员的,是以登闻鼓一响,有些心虚的官员额上已经直冒冷汗。
被带上大殿的是一名布衣男子,瞧着刚过而立之年,文质彬彬的像个书生。
何事击鼓?书生跪地叩拜:草民刘轩,是为人命关头的大事来御前击鼓!愚民无知,每年都要向所谓河神祭祀童男童女,今年选中的……是草民的学生汪祝!汪祝生父早逝,只有生母以病躯养着一儿一女,这个孩子生性聪慧善良。
刘轩说到此处有些哽咽,若他能平安长成,将来必定有所作为。
淮河紧靠皇城,亦是天子脚下,若汪祝兄妹被生祭,汪母必然承受不住打击,这三条人命,皆是陛下的子民!草民殿前击鼓,不仅是为了救下汪祝,更是为了破除陋习!村民们将国泰民安的功劳归咎于无情的河水,对生祭的执念,对人命的漠视……早已刻进骨子里!不能再让同样的悲剧发生了,陛下!许是将为人母的缘故,一想到稚嫩的孩童要被无尽的恐惧与河水吞噬,云乔心如刀绞。
云乔眸色肃立:沈相,苏将军!你们速速领兵随刘轩前去,务必阻止此事!若有暴民抵抗,压入大牢!见汪祝兄妹有救了,刘轩喜极而泣,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草民替汪祝兄妹,替深受其害的百姓,叩谢陛下隆恩!派兵镇压只是缓和之计,生祭以求太平的观念在沿河百姓思想中根深蒂固,若是观念不加以修正,纵今日不成,他们也绝不会偃旗息鼓。
云乔蓦然起身:朕随你们一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