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公主的旧情郎 > ☆、第54章 1.1.1

☆、第54章 1.1.1

2025-04-02 01:06:28

月光如雾,濛濛照在床前地砖上。

那几幅画像在明光下照开, 初看大致相同, 细看却区别甚多, 并不难以分辨。

然既有光,光却又暗, 以至于李皎既能大体看出几幅画的不同,又无法如之前观赏般能细致区分开每幅图的不同。

当她站在床边,长发垂至脚踝, 俯身而观时,清凉月光让她将眼前的几幅图,大致分为了两种。

一类笔法细腻温柔, 细节颇多, 乃女子绘;另一类笔法粗犷肆意,虽有细节,细节却不类前者,乃男子绘。

李皎心口砰砰跳, 福至心灵, 在此一刻,有大胆猜想被她逼到尽头。

她急匆匆去案边掌了灯烛,再把几幅画搬过去细看。

她坐在案头,拿灯烛一一从左照到右。

这一次光线已足, 她又带有明确目的性去看图,当即真正把男子和女子所绘的不同图给分了出来。

当日雁莳找来的她那几个部下,画的李皎画像, 不提功底如何,当能让人认出来画工是男郎。

李皎揉着眉心,再次定睛挑选。

因之前已看过很多遍,她轻而易举便把最开始那幅画挑了出来——也是画她画的最传神的一幅。

画在人魂,非人貌。

画中女郎颜若舜华,神态灵动,飘然欲仙。

三千青丝一根根描绘,衣角的皱褶都画得清晰无比。

火光照在墙壁上,女郎身形被拉长。

李皎手托着腮帮,若有所思地叩着画像: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回京后,查访几家名门,收获甚微。

原来画图的画工,不是男子,而是女子!李皎收了画轴,在屋中来回踱步。

女郎、女郎……诗书词画对名门女郎来说都是必修课业,然画的这么好,当是所精在此。

自然民间也有女画工,侍女仆从家妾中也有画得好的,但跟凉国匪贼联系这样隐秘的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

所以画图的那位女郎,即便不是与凉国通敌的主要人物,也一定和主要人物有不可忽视的亲密关系!李皎当即入座,凭着印象,将几家名门圈入其中。

当她手中的朱红落在关东杨氏上时,眉心再蹙了一下。

郁明不可能跟她告状,但郁明当年身上发生的事,李皎从雁莳口中听到了不少。

雁莳多次提起关东杨氏,彼时李皎不敢置信杨氏会对郁明下手。

且杨氏现今人口凋零,李皎便是计较,都不好再翻旧事。

然若是……数年前的太子起兵,夜阁出山,现今的匪贼……全都有杨氏的影子在呢?若是……当年杨氏原本想助的是太子,因缘巧合,助自己兄长只是一个意外呢?李皎目中发寒,心中虽知杨氏现在长安人口就剩下三个人,其中一个还与她关系匪浅,却仍是坚定地将杨氏圈了起来。

她要弄清楚,关东杨氏所图谋到底为何!此夜殚精竭虑思考重重,翌日李皎大半天都在补觉。

李皎下午睡起,洗漱用膳时,侍女明珠拿着繁杂的名册进来给她汇报。

明珠汇报的是婚事的进程,只是看李皎吃饭吃得神色恹恹,虽然知道这是孕期的正常反应,明珠却要借机把缘故归于李皎熬夜身上,好让李皎下不为例:清晨时看到案头有蜡痕,我便猜殿下昨晚熬了夜。

殿下如今双身子,底子又不够好,要多注意才是,怎能总操心这些事?她眸子一转,又笑道:不过无所谓,殿下你也就这几日能随意做主了。

等日后驸马进了府,她双手相合望西而拜,拜得摇头晃脑像模像样,阿弥陀佛!有驸马管着,婢子就可以烧高香,不怕总说话被殿下当耳旁风了。

驸马……李皎心跳微快,光是听到这个词,她便耳根辣起,面颊微烫。

她心中之紧张骇然、惆怅欢喜,几多相杂,却连说都不敢跟人说一说。

明珠故意拿郁明来逗公主,李皎咳嗽一声,掩去心中的羞意,将自己熬了一夜圈出的新名单递给明珠,借说明此事来转移话题——……所以,重点查杨氏。

若从女郎下手,杨家现今,只有一位三娘子杨婴在长安了,明珠自然早就查过,她听着公主的解释,却并没觉得拔云见雾,反而更加迷茫,但是殿下,这画中主人用的是‘茵犀香’。

昔年太.祖开宫门赏香时,关东杨氏并不在内。

此香如今在长安已经绝迹多年,又象征着身份,被其他名门珍藏。

杨氏不太可能得到此香。

据我所知,杨三娘子应该是没用过‘茵犀香’的。

明珠其实最早查的就是杨氏,毕竟她因为郁明的事,对杨家偏见很深。

然查了第一遍她便放弃,杨家不可能有茵犀香。

好不容易理清的线索,此时似乎又断了。

李皎却轻易不否认自己的推测——那就从茵犀香身上查。

茵犀香产自西域,说不得长安没有了,西域却还有。

再者查杨氏今年与客往来情况,看与他们交际的人,是否有可能把‘茵犀香’当重礼送给杨家。

明珠应了,却心事重重地看一眼李皎,欲言又止。

关东杨家,现在就剩下三口人,还有从龙之功,真的不适合再动了。

且杨二郎博成君,和殿下的关系又那般好。

两人曾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若非博成君人善,主动退亲,哪有殿下和郁郎的今日缘分呢?李皎却要趁博成君不在,态度强硬地动杨氏么?那博成君回京后,杨氏若真的出了事,他情何以堪?李皎不怕博成君怨恨她吗?李皎垂着头,静静地吃着饭。

她进膳比先前慢了些,眉眼疲惫,脸颊颜色从雪白,转得有些苍白。

然她静静举着筷箸,宁可半天未动,也没有抬起头,针对博成君说点什么。

她身为长公主,她必然要有冷血肠子。

即使是博成君,危及到了江山社稷……该动,还是得动。

明珠看李皎心情不好,叹口气,也不再提此事了。

她低头翻册子时,听到外头侍女通报,起身出去。

明珠出去一会儿后又进来,先前担忧的神色已收去不再,她重新喜滋滋回到了李皎身边,把一精美的册子递给李皎。

一看册子外观,朱红与玄黑相应,颜色喜庆又庄重,李皎就知道是有关自己婚事的东西了。

她不接不看:这些事你负责就好,不用一味过问我。

哪有她自己给自己办婚礼的道理?明珠却非要李皎看一看册子,笑盈盈道:管事送来了好多这种册子让我挑,我挑得头都晕了,却苦于不知道殿下的喜好,拿不定主意。

旁的事我能做主,这种事殿下却务必看一看,说不得有惊喜呢?李皎好奇地接过那册子,翻开。

她随意翻开,瞳心瞠大目光顿凝,握着册子的手开始发僵,脸刷的红透——册中图像栩栩如生,简直比前面李皎自己的画像还要生动。

画中身材丰腴的女郎靠在榻间枕上,衣裳上衫齐整,下裙却掉落在榻下。

男子怜爱地握着女郎的玲珑玉足额头满是汗渍,神情却疯狂又激动。

他全身衣裳皆褪,两人动作大胆又张狂,不光是男郎脖颈微扬,面上尽是欣愉快活之色;便是那被压在榻上的女郎,她也眸子半眯,蹙着细眉,颇为享受。

此画连续。

一整个画册的主人皆是这对男女,他们或在床间,或在水中,或在野外。

无论在哪里,他们做的,永远都只有那一件事。

他们汗流浃背,各种姿势轮番来。

那鱼水游乐,让人痛苦又享受。

旖旎无比。

风流无比。

缠绵无比。

画工细腻认真,尤为清晰地写两人交.合时身体碰触的地方,哪管旁观者看得面红耳赤?李皎啪的一声合上画册,她口干舌燥,胸臆中如升起一团火,烧得她五脏六腑都不安。

她心脏狂跳,慌张地合上了画册要丢给明珠,但她太过慌张,画册被她砸在了脚上。

脚尖吃痛,李皎骇一跳躲开,册子啪一声落地上,重新翻开。

这一次打开的画像,是那对男女的观音坐莲式。

李皎赶紧用脚踢开。

明珠笑得捂着肚子,几乎瘫在地上。

李皎大羞:你竟随时准备这种污.秽东西?!明珠悠悠道:哪里污.秽了?殿下不知道春.宫图也叫避火图么?宫廷拿它辟邪用处多多,我不信殿下您不知道。

李皎啐她一口,神色间既羞又厌恶:作死的蹄子!你拿这个给我看做什么?拿回去,都烧了!殿下别啊,明珠抢救画册,护着不让李皎撕,这画册是从宫里出来的。

宫里送来了不少这种册子,不就是为了殿下您准备的么?我挑花了眼,不知道该给殿下的洞房花烛夜选哪个,殿下可以自己选嘛!她一本正经地提醒长公主殿下:不过您可要节制!医工说三月不同房,纵是外人不知您有孕,您也不能选那太猛浪的册子,自我折腾!都拿走!李皎恼怒无比,你都知三月不同房,还让我选什么?我绝不会与、与……与他行如此苟且之事!明珠忍着笑去捡地上的册子,心想你们都要成亲了,您还说得这么难听。

什么苟且啊,明明是鱼水之欢。

三月不同房,那九月份不就过了三月了么?八月廿日成婚,离过前三月,统共也没几天,早做准备总是好的。

但是明珠让李皎看册子,并不是为了扰乱殿下的心,而是让殿下开怀些,逗殿下一乐。

眼下李皎面颊绯红,眸子亮灿,她生龙活虎般发怒的模样,确实和之前死气沉沉的样子判若两人。

李皎跽坐着,看明珠一边笑一边抱着册子出去,她唯恐明珠自作主张,又把人喊回来——把册子都藏好!不许再拿来给我!明珠郑重其事:喏!她走出门口,再次被李皎叫回去嘱咐:……也不许拿给郁郎看。

万万不能给郁明以启迪。

明珠心中同情了一把未来驸马的性福,答应了公主殿下的要求。

她等着李皎再有什么吩咐,看李皎手扶桃腮,咬腮帮子半天后,下定了决心:……府上多备出一间房舍来。

我要、要……与……与日后的……他分房睡!明珠:……李皎镇定无比,目光清泠泠地睥睨侍女:怎么了?本就该如此。

我身有孕,体质又虚,为我腹中胎儿着想,自然不该与男子多接触。

日后我们府上行事,依然如我此时未嫁时一般,不必刻意做出夫妻的模样了。

明珠:喏。

她心道:可怜的郁郎。

她早先猜测公主殿下与郁明背着她偷情,私下幽会,情难自禁,才至公主殿下怀孕,不得不作成婚打算。

但从眼下长公主殿下的反应看,她却并非想与郁郎日日相对……甚至明珠以为的他二人情难自禁忍不住共赴巫山**的那种乐事,从李皎大羞大窘的模样看,她不光陌生,还很厌恶怯怕。

公主殿下好像挺怕那桩事的……才早早避免与郁郎共处一室。

那他们孩子到底是怎么怀上的?明珠百思不得其解。

然无论她思不思,长公主殿下思不思,时日很快过去,到了廿日大婚之日。

前夜李皎住进了宫中,与宫中兄长坐了一夜。

皇家旧事惨淡,至亲之人如今寥寥无几,活下来的人也大都没脸相见。

女郎成婚前日应该承欢父母膝下,然今日,李皎只剩下一个皇兄可依。

他们的母亲羸弱,楚楚可怜,短短一生中,大多时日都留给了以泪洗面,偶尔见到自己的一双子女,就开始哭诉:阿母命苦,你们要多多迎合你们母妃,讨好你们父亲。

得他们喜欢了,好把阿母接出去,让阿母享享清福……他们的父亲对他们不闻不问。

太子妃既不喜那秦淮歌女整日哭哭啼啼的样子,也瞧不上那歌女的身份,见到那歌女的一双儿女,能不露出极恶神色,都是她修养好的缘故。

再是皇祖父那一辈。

皇祖父只喜欢能干的人,对出身不讲究。

皇祖母倒是顺着太子,却也受不了太子左拥右抱,纳妾不知道比他父亲多多少倍。

李玉和李皎的幼年时期,便是在那几个大人物的手中辗转求生。

他们与旁人家不同,旁人家不得宠的小孩,只要争得祖父祖母的疼爱就好。

李玉和李皎争的,却是风光地活下去。

那些都过去了。

太子一脉早散尽,祖父已去,几位大长公主都隐退,如今尚住在未央宫中的,只有死了幺儿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对李玉兄妹观感复杂,自新皇登基后,她就闭门不出,少与兄妹二人见面。

此次李皎大婚,住在皇兄宫殿中,明月悬天,他二人坐在水阶上发呆,黄门前来,报太皇太后给长公主殿下送来了一把梳子。

李皎微愕,不觉站起。

水波在她面上浮荡,耀得她愈发皎皎似月。

回话的是出自太皇太后宫中的宫女,她不卑不亢地欠身而答:太皇太后说,殿下大婚,父母皆亡,她本该亲自来送嫁。

但她身体不适,吃了药仍然精神不振,无法出宫,望殿下莫恼。

她原想于今夜为殿下梳发,送殿下一程,眼下不成了,便把这梳子送给殿下,望殿下解她之意。

李皎目中水波微荡。

自她父亲,那先太子去后,她和太皇太后,便很久没说过话了。

太皇太后恼他们至深,却仍愿意在她成婚时给她祝福……祖母之大善,她一小辈,只觉羞愧,又有热泪涌至心头。

那遥远的亲情,那奢望的家人……李皎嗓子里若有棉花堵塞,双目潮湿,试了几次,都无法开口说话。

好半晌,她才向着西宫方向遥遥一拜,长衣宽袖,女郎立在风中窈窕婀娜,好似神仙人物:请姑姑回祖母的话,我绝不恼她。

等我婚后,等她老人家身体好一些了,我再与夫君一道去拜访她。

请祖母保重身体,勿要为我等不肖人思虑。

宫女含笑应下,领着一众浩荡黄门回宫。

李玉站在旁边,看妹妹半晌,淡漠地拿起梳子,颔首示意她:来,为兄替祖母为你梳发。

莫违了祖母的好意。

洛女在长秋宫中为长公主大婚做准备,她身为皇后,长公主要从宫中出嫁,她自然要安排此事。

因为李皎出嫁的缘故,洛女难得与皇帝陛下见了几面。

虽皇帝陛下是为了妹妹成婚之事勉强与洛女相见,洛女已经喜不自胜。

她收敛了自己的骄纵脾气,顺着李玉。

她看着李玉那英俊肃冷的面容,心中又重新生起了希望。

家中又开始劝说她给自己看看毛病,早日产下太子。

洛女大羞大恼,无颜告诉家人李玉根本就不碰她。

她夫妻二人既不同床,还早已异梦,她要如何弄出一个孩子来?朝廷众直臣对皇后洛女的责难让洛家压力极大:即便是前面两代皇帝,终生只娶一后,那皇后也不曾让陛下膝下无子。

但眼下他们这位皇后,是要陛下绝嗣的意思。

便是陛下深情,不忍辜负洛女,难道洛家就没有自觉,不会自行求离么?!洛家大逆不道!洛女被催得惶恐,日日觉得自己的皇后身份要到尽头。

她每天睁开眼,既期盼李玉来看她,又怕李玉来看她,是要休了她。

她煎熬无比,好容易借李皎成婚之事重新与李玉搭上话。

洛女心知李皎对李玉的重要性,她操持这场婚事,有讨好李玉的意思。

洛女在宫中安排明日多方事宜,听到太皇太后宫中人去了宣室宫。

洛女心中一动,太皇太后给长公主送了礼,她这个皇后,应该也去送一送吧?这便又是一个讨好陛下的好机会了!夜幕深深,星子寥落。

洛女盛装一番,带领众仪仗前往宣室殿。

这一次,洛女没有被宣室殿的人拦住,因陛下和公主本就不在宣室殿。

洛女听了黄门的汇报,沿清凉殿一路去寻人。

她在水殿外看到了那对兄妹。

洛女站在岸边丛林,青藻在脚下浅水中飘荡。

四周绿幽幽的,萤火虫漫漫飞扬。

她隔岸观水,看到湖心处的水殿,那一路延伸到水中的白玉台阶上,坐着青年男女。

妹妹依偎在兄长肩上,长发披散,郎君用梳子为她梳发,垂眸看她,与她说话。

两人说话很轻,洛女听不到,然他二人的亲昵无比的姿势,却触动了洛女心中一直猜测的大忌!男不为女梳发,除非结发夫妻!李玉却给李皎梳发……莫非李玉心中,爱的一直是他的妹妹?!洛女脸色煞白,神情变得怔忡,心头又升起一种绝望,又升起一种无力。

她将昔年李玉对自己的不闻不问串起来,将李玉和李皎的亲密关系串起来。

浮光掠影般,往事重重在她脑海中浮现。

她从不能理解李玉为何对自己态度如此无情……然李玉若是心存大逆之意,爱上不该爱的人,这一切便都解释通了!他从来只对李皎一个女郎表现出友善态度,其他时候他见谁都无太多表情。

难怪他身边从无女郎相伴!难怪他对她那般无视!萤火光芒微弱似星,在身边飘荡,水草的清香与夜雾一同扑来。

那坐在水边的青年男女互相依偎,长发落水,又美丽,又让人嫉妒。

洛女气得全身发抖,泪水瞬至眼底,怔怔落下。

她转身便走,不许这边人惊动了那边的兄妹二人。

她走得匆忙,一方面本就没到跟前,另一方面李玉心不在焉向来懒得理会洛女,洛女来去极快,李玉和李皎皆是不知。

不知洛女之蠢笨,会带来大错。

次日大婚,李玉再是不愿和洛女接触,洛女作为皇后,也理所应当地将长公主接去了自己宫中。

婚宴从清晨便开始布置,李皎被众人簇拥着盛装打扮,明珠忙得一团乱,进进出出。

洛女站在李皎身边,一直用一种轻蔑又古怪的眼神看着这位公主殿下。

李皎早年还期盼这位嫂嫂能善待自己皇兄,后得知皇兄和嫂嫂根本不是一路人后,再遇到这位嫂嫂,她便也不怎么理会。

洛女一整日用怪异眼神盯着李皎看,李皎心脏强大,硬是连看都没看洛女一眼。

洛女心中羞愤,眼睛望着盛装明艳的女郎,心里却看到了她的龌龊肮脏。

她扭过头,看到满殿喜悦气氛,又一声冷笑。

傍晚时期,婚事大盛,正式开始。

宫门大开,数人进宫,众贵族男女得许今日进宫观礼,纷纷鱼涌而至。

北冥派派出了行走弟子林白,此夜与驸马同行。

红妆近十里,双人在前,骑马并辔缓行,在宫门前下马,递玉牌进宫。

林白怀抱一只大雁,跟在郁明身后。

三千未央,灯火重明。

莲花宫阙,渐次门开。

一路畅通。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预告:二明:今晚一定是我最开心的一晚!皎皎:你开不开心我们不知道,但你毕生难忘我是知道的……明明,咱们从今晚开始分床睡吧~~二明: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