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端沉默帮他洗了第二遍头,直到冲干净了头发,闫思弦一直忐忑地没敢动弹,水温很舒适,氤氲的热气让他的思维慢了下来。
吴端起身,正好看到闫思弦的整个后背,又拿过沐浴液,帮他把后背搓出泡沫来。
看着顶了满背泡沫的闫思弦,吴端满意地点点头,洗了手,准备退出卫生间。
剩下的你自己没问题吧?嗯。
闫思弦洗完澡,只觉得头重脚轻十分疲倦,一沾枕头,眼皮就像涂了蜂蜜,怎么都睁不开了。
偏偏他的思绪又无法落定,一会儿模模糊糊梦到跟巨型耳钻子搏斗,一会儿又梦到吴端被陈水火布置的机关害死了。
直到吴端也洗完澡,从卫生间出来。
他看闫思弦已经睡着了,便将脚步放得很轻。
终究不太放心,吴端从急救箱里拿出酒精和纱布,想帮他处理一下伤口。
伤口一沾上酒精,闫思弦瞬间皱起了眉,梦呓两声,醒了。
他坐起来,把吴端吓了一跳。
我要跟你谈谈。
闫思弦突然道。
先睡觉,睡醒了再说。
不行,不说我睡不踏实。
吴端拿着纱布比划两下,开始往闫思弦肩膀上缠,那你说吧。
我一直站在你这边的,你说过,一支队的刑警,要有把后背交给同伴的觉悟,闫思弦道:我交给你了,你却担不起责任了?我不是……吴端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我从没这么害怕过。
怎么说?以前无论跟什么样的歹徒搏斗,我都没害怕过,对方再厉害,我心里也有能打败他的信念。
可这次不一样……那些虫子啊什么的……那些东西打不败,你明白吗?明白,我当时也快吓尿了。
吴端继续道:第一次被耳钻子围攻,我就生出退意了。
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活着,一步也不能往前走了,马上回去。
可是耳钻子被文佳大师的雄黄粉驱散了,我觉得或许有文佳在,不会有事,就改了主意,继续往前走。
等到在湖边出事,文佳也跑了,我又想着不能往前走了,过了夜就回。
可夜里正好抓住往外逃的邵公等人,他们已经下过墓,由他们带路,只要多加防范,应该没问题吧,我就又改了主意。
直到你出事,我才意识到,这一趟我简直是……反复无常当断不断,我根本就不配……闫思弦见吴端越说话越重,便打断他道:在那种老林子里,反复无常犹豫不决才是常态,毕竟你的决定关乎大家生死,谁能预想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你不过就是审时度势,做最符合当下情况的选择。
至于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我看就一件事。
什么?吴端问道。
即便你的决策在当下看来是可行的,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
决策是对的,也有可能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出岔子,所有心理负担都要你来承受,所以现在你情绪崩溃,我能理解。
但我建议,你这观念需要转一转。
闫思弦举例道:就好比从前法律对交通事故的判决,即便行人全责,但因为行人属于弱势一方,法官往往会行使自由裁量的权利,判处司机高额民事赔偿。
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后来规定就改了,如果行人全责,那么司机一分钱都不用陪。
你看,法律尚且在发展完善,你也一样。
对闫思弦的劝说,吴端未置可否,他需要些时间来消化巨大的后怕,以及由着后怕牵扯出来的自责、自我怀疑。
末了,闫思弦只问了一句:你真没觉得失望?从来没有,我很庆幸当初来墨城,来一支队。
闫思弦重新躺下,睡了睡了。
吴端也躺下,不再说话。
他听见闫思弦临睡前叨念了一句:停职是不可能……这辈子都……跟省厅打招呼去……吴端:……这一觉直睡了十几个小时,醒来是半夜,吴端腹中空空,便躺床上拿手机点了外卖。
真要感谢我国发达的订餐业,即便是小镇的凌晨,也可以订到热米线。
吴端将送来的米线跟其它房间的刑警分过之后,拎着两份回到自己房间,闫思弦也醒了,吴端一进门,就看见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如临大敌。
做噩梦了?吴端问道。
看见吴端提着的一次性餐盒,闫思弦才放下心来。
闫思弦:还以为你梦游了,大半夜人生地不熟的,我都准备让笑笑调监控了。
吴端想到自己在闫思弦家假装梦游,觉得好笑,招呼道:醒了正好,赶紧来趁热吃。
两人开始吸溜米线时,吴端又道:梁涛的死,我又回想了一下,我觉得有个人不对劲儿。
村主任?闫思弦问道。
嗯,进山前,我就提出过梁涛不见得是盗墓贼害死的,当时就是纯粹例行询问,不想先入为主而已,可是村主任一口否定,而且当时还有点不愉快。
闫思弦补充道:别忘了村主任给你画的那张简易地图,他标记出来四处有水源的地方,咱们可一滴水都没找到,夏洛克的专业意见:村主任是故意的。
他为什么这么干?吴端一边思考一边道:没有水,我们就不敢进入深山,可能一两天就得撤回来,那样得话……就抓不到盗墓贼了……闫思弦接过话头道:这就是村支书的目的,不过,他可不是为了包庇盗墓贼,他是想包庇杀死梁涛的凶手。
万一盗墓贼落网,一对质,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梁涛不是这伙盗墓贼杀的,可要是盗墓贼跑了,查无可查,任谁都会把梁涛的死算在他们头上。
吴端放下白面饼,腾出一只手去拿梁涛的尸检报告,我看围绕村支书展开调查,可能见效比较快。
闫思弦将脑袋凑过来,想跟吴端一块看尸检报告,吴端看他伸得难受,干脆将重要内容念了出来。
第270章 我还没想好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1)梁涛身上的伤形态多样,小臂有多处利器伤,法医的结论是正面抵御刀刺——而且,貂芳重新验尸后,确定那不是普通的刀伤,而是镰刀砍出来的。
镰刀?嗯,别忘了,村里几乎家家都有镰刀,对凶手来说,那是最容易获取的凶器。
除了锐器伤以外,梁涛身体左右还有钝器伤,左侧肋骨断裂两根,大臂、胯部也有钝器击打留下的淤青。
从伤痕以及梁涛衣服上留下的少量铁锈来看,击打他的钝器是某种螺纹形状的铁棍,可能是螺纹钢管或者撬棍。
钢管?闫思弦问道:附近有工地吗?跟工地没关系。
怎么说?你看到村民家的房子了吧?都是自建房,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会有点施工留下的废料,你去过我家,见过我家的葡萄架吧?那葡萄架上用的钢管,就是我家的施工废料。
明白了。
闫思弦若有所思。
吴端继续道:除此以外,梁涛手腕、脚腕处还有束缚伤。
法医推测,梁涛一人,难以抵御两人的共同攻击,败下阵来,被人捆住了手脚。
尸体附近的草和落叶上有擦蹭痕迹,是梁涛被捆住手脚后挣扎所致……闫思弦问道:只有束缚伤?捆他的东西呢?没找到,不过……从梁涛手腕的细微伤痕来看,捆绑他的好像是某种比较粗糙的绳子,比如麻绳。
致使梁涛丧命的是后脑处的钝器伤,钝器击打致使颅骨骨折,颅脑损伤,最终死亡。
两种凶器,是两个人围攻梁涛一个?闫思弦道。
看样子是,吴端道:两人或多人共同作案,大部分是有预谋的,激情杀人的可能性极小。
有预谋……是为仇还是为钱呢?……梁涛给那伙盗墓贼带路,不是得到一大笔钱吗?有好几万吧?他人死了,钱呢?梁涛死了,钱不见了。
他孤身一人,所以死得很安静,既没有整天追着刑警讨要说法的家属,也没有操办丧事的亲朋。
他的尸体躺在市局尸检室的冷柜里,至今无人去领,看样子大家都不愿揽这个麻烦。
村民们似乎已经不记得梁涛这号人,他们自动遗忘了每次有村民在山里出事,都是梁涛第一个带着狗去救人。
村民们侍弄田地,进山采药,日子和以往没有任何差别。
只有梁涛养的两条狗守在简陋的木屋门前。
自梁涛死后,它们便整日守在屋前,负责看守木屋的刑警若是给它们喂一口,他们就吃,没人喂得话,它们也不去找食,大有一种随主人去的悲壮感。
这情况让吴端想到了四个字:人不如狗。
吴端走近小屋时,两条狗虽表现出了警惕,却似乎能看出来人并无恶意,终究未扑上前撕咬,只呜呜地悲鸣两声,像是在诉说主人的悲惨经历。
屋子有两面是砖垒出来的墙,另外两面不知是不是因为砖头不够了,便支了几根木棍,搭上防水布、油毡之类的东西,有点像牧民家的蒙古包。
这冬天得多冷啊。
闫思弦道。
他这么说着,却也注意到,梁涛的家虽然简陋残破,里面的东西也很少,但很少的东西却摆得井井有条。
靠墙的灶台边有木柴,木柴被劈得长短粗细十分均匀,整整齐齐码了两摞。
靠墙还有一张床,自己钉出来的木床,四条床腿粗细各不相同,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屋子一角扯了根绳,上面挂了几件衣服,冬天的棉衣、夏天的背心都有,看来梁涛所有的衣服都在这儿了。
或许是挂了衣服的原因,屋里有股淡淡的洗衣粉味。
床尾由两只板凳支起一块木板,成了个简易的桌子。
桌上放了一个纸箱。
吴端粗略翻翻,纸箱里有一套换洗的床单被套,一件新棉衣——价签还在,显然还没舍得拿出来穿。
还有一双乡下人自己缝的布鞋,以及一本薄薄的旧相册,相册封面是印刷简陋的美少女战士,美少女已经褪色。
吴端翻开相册,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照片,是梁涛跟爷爷的合影,梁涛看上去十几岁的模样,祖孙俩对着镜头局促地笑着,背景那种乡镇照相馆里常有的山水画幕布。
吴端发现照片背面有一行字:2005年6月12日,第一份工钱,带爷爷照相除了纸箱,桌上还有一个刷牙杯,一个肥皂盒,一瓶洗发水。
这些便是梁涛的所有生活用品了。
整间屋子看久了,有种粗狂的美感,并不会叫人厌恶。
闫思弦道:这儿要是藏了钱,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吧?吴端道:南城分局的人已经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搜过了,没有现金,只有一张存折,存折里有五千多块,是梁涛成为看林人后,一点点存下来的工资,每月存五六百,快一年了。
屋里没发现现金,所以初步推断,凶手的动机是为了钱,而且凶手已经拿到钱了。
吴端一边说着,一边打手电观察着地面。
非常简陋的红砖地面,有些地方的砖还活动着。
没法采集鞋印。
吴端道。
嗯,我看指纹也没戏。
闫思弦应了一声,伸手从支撑油毡的木柱顶取下来一只竹篮。
竹篮挂在木柱顶伸出的一截椽铆上,我看现场勘察记录上,梁涛的存折就是从这篮子里找到的?是这儿,没错。
吴端也凑上来。
只见大篮子里还有个不带提手的小竹筐,竹筐里有三个鸡蛋,天热,鸡蛋放得时间太久,分量已经很轻了。
吴端小时候曾领教过臭鸡蛋的威力,吓得腿一哆嗦,小心翼翼将那竹筐拿起来,并道:梁涛的存折和身份证就藏在竹筐和竹篮的夹层里,这是屋里唯一能藏东西的地方。
闫思弦将竹篮放在灶台上,又去检查屋门,啧了一声。
也没个锁。
在农村,像梁涛这样一贫如洗——至少大伙看来他是一贫如洗——的人,不锁门也算正常。
吴端觉得有点好笑,似乎只要碰上农村情况,闫思弦就不太灵光了,所以他解释的时候闫思弦听得很认真,好像随时能掏出个本子来记笔记划重点。
吴端忍住笑,继续道:眼下的情况就是,这房子提取痕迹的条件太差,即便有人趁梁涛不在,偷走了他藏在篮子里的钱,也很难从痕迹方面寻找凶手,更不用说定罪了。
闫思弦提议道:那就查都有谁知道梁涛突然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说完,他自己又摇头道:不可行啊,我听了南城分局刑警走访村民的录音,村里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件事。
很正常,农村本来就是个人情社会,你往地上扔个包子,包子还没从村头滚到村尾,事儿可就已经传过去了。
听到吴端这形容,闫思弦乐了。
这是我妈说的。
吴端耸耸肩。
可真……形象。
闫思弦弯起的嘴角似乎是放不下去了。
吴端又问道:录音里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吗?有三件事,我觉得可以留意:第一,梁涛在村里口碑不错,主要是他离群索居,没什么存在感,被走访的村民,都说他没什么仇家,但有一点,他那个看林人的活儿,有些人眼红。
只要在林子里住着,每月就有六七百块补贴,在农村,这可是个美差。
吴端问道:那这美差是怎么落到梁涛头上的?嗨,镇长一句话的事儿。
镇长?镇长和梁涛的爷爷——哎这个关系,我该怎么说呢。
闫思弦抿了抿嘴,咱们市里的一位领导,在调到墨城之前,曾经在临关镇当过镇长,童村不正好属于临关镇管辖吗,这位领导任镇长期间曾经来童村视察。
当时领导听说村里还有一个猎户,一时兴起就去猎户家里坐坐。
这个猎户,就是梁涛的爷爷,当时他还是个中年汉子。
那时候人都淳朴,一看领导来了,赶紧拿出家里的好东西,炖上一锅野味,留领导吃了顿饭。
那年头才刚刚改革开放,吃那么一顿不容易的,领导吃得很高兴,后来虽然步步高升,调到了墨城,却对这一顿饭印象很深,跟身边人提起过。
咱们现在的临关镇镇长,就是这位领导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镇长的伯乐和靠山吧。
官场上那些事儿嘛,你也知道,逢迎拍马什么的,镇长揣摩着领导的心思,学着领导的事迹,年年去童村视察,年年必去梁涛家慰问。
你说,有这么一层关系,看林人这个美差是不是自然就落在梁涛头上了?还真是!吴端惊叹于中间的弯弯绕绕,心里又清楚,这怪诞的故事,其实只是现状的小小缩影。
闫思弦道:你只管记住,这第一就是,梁涛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般没有仇家,他跟别人结过仇没有,我们现在还不知,但至少已经有一些眼红嫉妒他的人了;第二点,梁涛死亡当晚,有村民反映听到狗叫,而且狗叫声是从梁涛家的方向传来的,那村民只说是半夜去院里的厕所解手,并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时间;第三,梁涛进山没带狗——我知道你要问什么,听我说完——这条消息是村里唯一算得上梁涛朋友的人反应的……就是梁涛死后,他的狗跑去找的那户人家?吴端还是没忍住插话问道。
对,就是那家,据男主人反应,梁涛的狗之所以认得他,是因为梁涛的爷爷重病在镇上住院时,狗曾在他家寄养过几天。
除了这几天之外,梁涛从来不离开他的狗,即便是进山,走得远,来回要个两三天,梁涛就把狗带上,要是走得近,一天就能来回,他有时候就不带狗,只给它们留够一天的食物。
而跟陈清焰等盗墓贼进山前,梁涛这位朋友曾经问他——就是在村里碰面打招呼的那种闲聊——朋友问他这次进山走得远不远,梁涛说远。
问带不带狗,梁涛却说不带,又问那用不用放自己家帮着照看,梁涛又说不用。
我明白了,吴端道:梁涛这是一早就计划着跑,他压根没想好好给盗墓贼带路。
没错,跑才是正常的。
闫思弦道:连村民都看出来陈清焰他们是一伙盗墓贼,梁涛心里当然也清楚吧。
清楚,所以逃跑,不然等着古墓找到了被杀人灭口吗?反观之,梁涛跑了盗墓贼也拿他没办法,只能认栽,自己做着违法勾当,总不能报警说盗墓向导坑了自己的钱吧。
梁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进入深山,再加上,逃跑的时候要是带着两只狗,动静大,不容易脱身,所以他没带狗。
陈清焰没说谎,吴端道:那问题就在于,他逃跑后又遇上谁了?作案时间,闫思弦道,具体的死亡时间出来了吗?貂儿刚发我手机上,之前因为没抓住陈清焰,不确定梁涛的末次进餐时间,所以死亡时间无法精确,只有一个7月13日晚的模糊推断。
现在抓着陈清焰了,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7月12日晚约11点,盗墓贼扎营休息,梁涛和他们一起吃了东西,被安排第一班值夜。
可是当晚梁涛就跑了,陈清焰很生气,还派了两名手下去追,梁涛显然更熟悉地形,上哪儿追去?自然是没追上。
有了陈清焰供述的末次进餐时间,貂儿才推断出了精准的死亡时间:是7月13日清晨5到6点之间。
5到6点?这么晚?天都亮了吧?夏天天亮得早,4点半就蒙蒙亮了。
哈。
闫思弦短促地笑了一声,眼中迸发出茅塞顿开时特有的神采。
他伸手搭住吴端的肩膀,又笑了两声,我知道凶手的行动轨迹了。
吴端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表示洗耳恭听。
我刚刚说的那件小事,狗叫,听到狗叫的村民虽然说不上具体时间,但他给出了’半夜’这个模糊的印象。
为什么他认为是半夜?因为天黑着!凶手知道梁涛进山了,又知道梁涛得到一笔钱,所以趁天黑摸到他家去偷钱。
凶手不知道梁涛这次进山没带狗,事先没准备对付狗,所以引发了狗叫。
之后,我推测有两种可能。
其一,凶手没在梁涛家中找到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去他回来的路上堵截,并且也真的堵到了。
两名凶手将梁涛捆起来,拷问他钱的下落——或许梁涛随身带着钱,又或许他把钱藏了起来。
总之,凶手问明下落拿到钱之后,就杀了梁涛灭口。
那第二种可能呢?吴端问道。
第二种可能,去梁涛家偷钱并引发狗叫的是一波人,去堵截并杀害梁涛的,是另一波人。
如果是这样,情况可就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