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被人看得浑身有些不自在。
只是他咬牙坚持住, 别人爱看就看吧,反正也少不了半块肉。
他就装作平常模样,该干嘛还干嘛, 一点也不倨傲, 跟着学士们修史修得更用功了。
没想到, 方瑜这副装出来的宠辱不惊模样反倒让一位侍读学士看入了眼。
这位侍读学士姓许,名翺嵩,字启温,号青松居士。
此人很有才华,是十五年前的状元出身, 只不过为人很清高,在官场里并不大受欢迎。
他带着方瑜修史, 见方瑜向学心重, 并不像其他初入官场的进士那般醉心交际钻营,就有了两分欣赏。
平常方瑜过来向他请教国史时,他也乐意多指点几句, 他家夫人和儿媳妇又常和方瑜的夫人来往,一来二去之下, 两家关系就亲近了一些。
如今, 方瑜接连受陛下召见赞许,旁人的闲话就又多了起来。
许学士就觉得这起子小人的吃相真是难看, 他们平时为了逢迎上官做出来的丑事不知有多少,现在到都成了正人君子。
不过是陛下欣赏方瑜的画作而已, 至于这般口诛笔伐、长舌非议?见方瑜行动如常, 依旧谦逊好学, 许学士就起了惜才之心, 私下里也常指导方瑜的功课。
方瑜本身就很敬佩许启温学士的人品和学识, 如今正值他受人非议时,许学士乐意更亲近,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更何况,没了科举这根指挥棒,方瑜有了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他竟然还迸发出更浓烈纯粹的读书劲头。
如此下来,一个乐于教才,一个喜于学习,许学士和方瑜两人教学相长,倒是成就了一段亦师亦友的佳话。
方瑜每日里上班、读书、练字、作画,再抽出一个时辰陪家里人聊天游戏,过得十分惬意悠闲。
又过了十多天,一个宦官直接在清晨登门,让方瑜准备好最近的画作,等到午后进宫面圣。
方瑜和这宦官客客气气地打了交道,然后去书房带好画作,又特意穿上新官袍,再修好眉形。
冯婉和方美臻的心情都很激动,方瑜临出门上班前就围在他身边转悠,没事就替方瑜拍拍袍子。
方瑜笑道:你们在家里乖乖的,等下次沐休,我带你们去城外踏青。
两人笑着应下,把方瑜送到大门口。
方瑜上午还在翰林院里勤恳修史,喝茶间隙脑袋里就想着下午要面圣的事,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他还以为科举当官后要做很长一段时间的小透明呢,没成想他投了皇帝的眼,居然能隔几天就单独面圣。
怎么说呢,就很神奇又不踏实。
下午时,方瑜再次入宫,又是和皇帝赏画作画,消磨了一个多时辰。
方瑜出了宫,一看天色,也不用再去翰林院了,就直接回了家。
冯婉早就定好了晚饭要吃什么,方瑜一到家厨房就忙活了起来。
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和和美美地吃了晚饭。
今天收到了家乡来的信件,方瑜借着烛光细细读完。
家里老太太让宜文替她写了封信,嘱咐方瑜要保重身体,还有就是催生了。
老太太怕方瑜年轻时不着急,就大书特书了一番,把这时候抓紧生孩子的大道理讲清楚。
方瑜看过也没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孩子也不少了,只要能好好教养,就都能长成好树苗。
方老太太隔着大山大河都能知道孙子的想法。
她也不气恼,每天珍重身体,按时保养进补,争取早日进京去照顾孙子。
这老太太是个有心气的。
她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供出个官老爷,肯定不会甘心守在家乡。
在她看来,去京城才是正理,要不然她半辈子的苦劳岂不是白费了。
再者说了,她也是真不放心大孙子。
她大孙子人好心更好,对妻子也软和得很。
原先她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是踮着脚尖才娶来的高门媳妇。
现在的情况却是大不相同了,从和冯家的来往中,方老太太都能感觉出亲家待她的差别待遇来。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的大孙子现在可出息了,前途可比冯家还好呢。
老太太可精明呢,她在和县城这些官吏富户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直接就可以现学现用。
她不能放任孙媳妇当福娃的家!当然了,她也不是那等见不得小夫妻感情好的长辈。
只是,感情好归感情好,上下尊卑还是要有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妨碍了他们老方家的香火传承啊。
她必须得去京城,必须去!老太太在院子里快步走着,等到微微出汗,就回屋去喝阿胶黑芝麻糊。
这可是府城最有名的老郎中告诉她的进补保养方法。
等到下午时,她又吃了蒸梨和红枣,晚饭也是荤素搭配,十分营养。
京城里,方瑜又得到了皇帝的召见,这次是和其他几个翰林官一起,去谈诗论道。
这伙人里,属方瑜最年轻、官最小。
翰林院的掌院大人最近也总听说方瑜的大名,这次正好有机会和这后辈多聊了几句。
对于顶头上司的垂问,方瑜自然是小心应对,十分恭敬。
这次面圣时,方瑜规行矩步,一直站在角落,专心给翰林院其他官员当陪衬。
皇帝这次也没多注意方瑜,主要还是翰林院的掌院说话。
从皇宫出来后,掌院就招呼他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方瑜自然是要跟着的。
和卫朝顶级文人一起吃饭,席面上自然少不了文雅又拗口的各种说辞,其中又夹着许多机锋,实在是让方瑜应接不暇。
在酒局上也吃不到什么正经东西,方瑜被灌了一肚子的酒,索性他现在酒量不错,脑子还在,并未有什么傻言丑态现眼,反而还作出了一首不错的诗。
终于挨到了散场的时候,方瑜在酒楼门口恭送走所有的上官,才被自家小厮扶上马车,一路往家回。
唉呀,我今儿真是累死了。
洗漱完浑身的臭酒肉气,方瑜瘫在冯婉怀里,忍不住抱怨两句:应付这些同僚上司,反倒比面圣时还要悬着心。
很少见到丈夫这般模样,冯婉心疼地搂住他,柔声说:都是这样的。
阎王好过,小鬼儿难缠嘛。
方瑜有些忧心,他知道自己的性子。
虽然来古代读书努力后有了长进,但终究还是个更乐意独善其身的性格。
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方瑜本能地感觉头皮发麻。
他现在身处的官场可不就是最复杂的人际圈子嘛。
方瑜心里有事,白想了半晌,最后还是熬不过酒精的作用,沉沉睡去。
等到第二天醒来,方瑜还感觉浑身疲乏,幸运的是今天正好是沐休日,他可以放心休息。
只是答应好要带家人出去游玩的事情要推到下次去了。
冯婉很紧张丈夫的身子,就派人去大医馆请来郎中。
老郎中给方瑜枕过脉,说无事,只是有点受了凉风,喝点姜汤发发汗就就好了。
冯婉赶紧打发下人去煮姜汤,她出了屋子,让贴身丫鬟把郎中请到西屋去,她想让郎中也给她看看。
冯婉一直喝着坐胎药呢,虽然丈夫并不催她生孩子,可在这种环境下,她身上能没压力嘛。
有的人就是很幸运,总是能心想事成。
冯婉就是其中一员。
她再一次有孕。
冯婉这下算是安了心,喜气洋洋地送走郎中,回屋去和丈夫分享了喜事。
多个血脉相连的孩子,方瑜自然是高兴的,只是有些担心冯婉的身体。
冯婉红光满面地说:我很好啊,郎中都说了,我身子养得好,胎气也稳固,连安胎药都不用喝呢。
见当事人都这么高兴,方瑜也就跟着高兴呗。
毕竟是在古代,冯婉要是真不多生几个儿子,恐怕她自己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方瑜想得很好,不论别人怎么想,以后他一定要在自家孩子里做到男女平等。
一样的教育,一样的培养,一样的分家产。
从前在现代,方瑜就总能在网上看到许多让人窒息的言论。
什么宠爱给女儿,房子给儿子之类的话。
这都不算什么,最恶心的还是那种被包装得很好的软性言论。
前头有了儿子,后面就想要个女儿,结果生下来又是个儿子。
然后这家人抱新生儿子时就笑着嘟囔:完了完了,本想着买一套房子就行了,有了这小子就还得再奋斗买一套。
合着养女儿就可以少花钱了?你要是在底下说这有点性别歧视,还会有不少男的叫嚣你打拳,或是直接扯到彩礼上去。
甚至还有不少生了儿子的宝妈在底下骂你。
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女网友觉得家里有房子只分给兄弟是对的,她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了。
凡此种种,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你去反驳也是陷进汪洋大海中。
方瑜最受不了这样的恶臭思想,别人他管不着,反正他自己家一定不能这样!他喝了姜汤出完一身好汗,然后就去陪着两个女儿玩,再努力想些益智游戏,鼓励女孩子多跑多跳。
作者有话说:小说封面换成了我家俩狗辣!还有就是,我忘申请榜单了,呜呜呜呜,本来最近收藏就不怎么涨了,现在怕不是要雪上加霜……嘤嘤嘤,想要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