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25章 两面派

第125章 两面派

2025-04-02 01:20:45

方瑜带着二百两的赏银从宫里出来, 一路上遇到的太监对他都十分恭敬。

皇帝手下的能人自然多,不过一个来月,香水便在京城的达官富人中间流行了起来。

方瑜特意给家里寄了封信, 让方宜文和孙家不要再制作和售卖香水了, 以后也不要再提这茬。

这时老太太也带着冯家的两位小少爷到了家。

方老太太精神头不错, 一冬天的保养锻炼也没有白费。

这几十天的马车坐下来就是感觉有些闷,她的身体状况很不错,一点小病都没得。

反观冯家的两个少年郎,到了京城家里就起不来了,直接在床上修养了三五天。

冯晋的长子叫冯昆玉, 今年十六岁,已经是个秀才了。

只是他学问上还差些火候, 最近几年也无法中举, 又留恋京城的繁华,就打着来京城跟探花小姑父学习的名头,顺利从穷乡僻壤的县城回到了首善之地。

冯达的长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 名叫冯昆熠,学习上不成, 和他爹一个性格。

他听说堂兄要来京城, 就也和家里爷爷和爹闹,说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 这次一定要跟过来开开眼界。

方瑜特意让下人收拾出来一个大院子,好好照顾冯家小哥俩。

他们可是这宅院正经的主人家, 又是妻子嫡亲的侄子, 方瑜自然要对他们好了。

方老太太也住进了孙媳妇特意收拾好的院子里, 美臻和乐妍也搬了过去, 挨着奶奶一起住。

京城的繁华让老太太十分震惊, 同时她也觉得这次拼了老命来京城住真是来对了。

她以后都不会离开京城了。

方老太太细细打量她居住的卧房装潢摆设,暗暗咋舌。

这么大这么好的大宅院要多少银子啊,孙媳妇的娘家可真是有钱。

她这次进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教导好孙媳妇,督促这个娇小姐要守妇道听孙子的话。

毕竟都成亲这么多年了,还没给他们老方家生下个儿子,老太太已经忍很久了。

方老太太认为她已经是个很仁至义尽的太婆婆了。

进京的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就特意把孙子单独留下说话,说的就是这个事。

方瑜早就料到老太太会说让他纳妾的这个事,直接拒绝了。

老太太知道孙子的主意正,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听她的话了,她就把想了一个冬天的大道理细细拆开来给孙子讲。

方瑜也把他的道理讲了一遍:奶,婉儿正怀着第三胎呢,这时候怎么能伤孕妇的心呢。

再者说了,咱们一大家子人现在还住在冯家呢,怎么好意思在媳妇娘家里纳小,那我成了什么人了。

老太太来了精神,回身从柜子最底下掏出个小木匣,那里面的银票拿给孙子看。

这是我几年来攒下的二百多两银子,这次我全带来了,就是拿给你来买宅子的,也省的咱们住在你岳父家里不体面。

老太太还不清楚京城上天的房价呢,笑着说:再加上你手里的积蓄,肯定够买个不错的宅子了,到时候咱们在自己家里说话也硬气,就不怕你媳妇有依仗了。

方瑜笑着向老太太科**城房价和每月的巨大花销,成功地吓到了老太太。

我的个乖乖老天爷啊!老太太喃喃自语:我知道京城的宅子肯定比咱们家那边贵很多,但我以为贵上个十倍二十倍就能打住了,谁能成想竟然会贵到这般地步了。

京城居,大不易啊!方瑜提起房价也是望洋兴叹,他苦笑道:要不是借住在岳父家,而是用我的钱去租小宅子住,您来京城家里连个下脚的地都紧巴。

还有就是我也没闲钱养小妾。

方瑜怕老太太在县城厉害惯了,心也变野了,就特意说道:奶,您别以为您孙子有多厉害。

这可是京里,大街上的王公贵族比县城里的人都多,像我这样的小官更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

您以后去外面了也要小心行事,千万别得罪了谁,要不然咱们全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这几年过得日子太顺,确实把老太太的心给养大了一些。

只是老太太到底做了一辈子的升斗小民,已经把谨慎小心刻进了骨子里。

现在既然知道了京城的厉害,自然又捡起了从前的品性。

方瑜把老太太这边料理明白,才回了卧房找妻子聊天谈事。

冯骞给女儿女婿来了信,嘱咐他们小两口一定要多管教昆玉和昆熠,切莫让这两个小孩整日里游手好闲。

冯家一直都很照顾他,方瑜自然要回报恩情。

他翻找出从前做的笔记,交给妻子,让她每日上午看着这两个侄儿复习五页。

中午时放他们出去玩上一个时辰,下午再回来练字,把上午学的东西用心抄写一遍。

等到晚饭后,方瑜再进行检查和答疑,带着他们去书房看书学习,就像刘秀才原来教他那样。

因为要带学生的缘故,方瑜又把科举的基础课捡了起来。

翻看从前的笔记,方瑜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学问上不知不觉就又进步了些,做诗写词比从前顺畅不少。

这几天,方瑜追忆起求学科举这一路的艰辛,灵感迸发,他画了一副长卷,又在卷尾空白处题了一首长诗。

待呈给皇帝御览,和熙帝大加赞赏,直接收进了他的私库里,不许画家本人再把画作拿走。

等到宫宴时,他又特地拿出来给太子、其他皇子,还有朝中重臣一起欣赏品评。

这些一品二品大员都是从科举的路子走出来的,其中有很多还是一甲出身,自然是能体会出方瑜这画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从头看到尾,再品读方瑜的长诗,更是情景交融,令这些位高权重的老男人们忆起青年时奋斗的艰辛。

皇帝的儿子们很了解他们老爹的脾性,对待皇父的藏画,从太子开始就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更何况这画、这诗、这字确实优秀,也担得起众人的夸奖。

至此,方瑜的才华总算是得到了京城上流圈子的广泛认可。

他的这首长诗《勤学路》也流传了出去,逐渐传遍大江南北,为方瑜在卫朝耍了波声望值。

进入盛夏后,新晋的香水更加成为紧俏货。

和熙帝看着香水生意的账本,不由得心神荡漾,打算明年拿这些银子在京郊修上一座好景致的园林。

丹青,去把这几个月的利钱给方爱卿送去。

皇帝还算靠谱,吃井不忘打井人,给分了一成的收益。

再把那套新得的文房四宝赏给他,还有那些新送来的香水。

方瑜和御前大太监**青已经很熟络了,这次送赏来的是就是**青的小徒弟,方瑜热情地招待他吃茶歇脚。

等到送走皇帝身边的太监,方瑜才和冯婉一起打开葡萄纹紫檀木匣,里面装着六百两的银票。

方瑜喜出望外,对冯婉哈哈大笑道:天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嘿嘿,我算是抱上金大粗腿啦!冯婉瞪大了眼睛,也很惊讶,她粗略估算一下,说:香水能卖这么多银子呢,可真是一本万利啊!方瑜得意地说:香料贵,从前一小盒上好的香料若是做熏香也就是小半个时辰的事。

现在就不同了,配好香方能泡出一大桶来,可以卖十几个人了。

方瑜和冯婉喜滋滋地收好银票。

方瑜又特地嘱咐妻子,让她别和任何人说分红这事,尤其是不能告诉老太太。

别人不知道这事,只当是皇帝对宠臣的平常赏赐。

翰林院的同僚们都习惯了。

自从方瑜的诗作流传开来得到大佬们的认可,和方瑜差不多品级的官员就基本服气了。

其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方瑜比他们高出一大截,是他们现在根本就没办法赶得上,索性就不再纠缠,转而把目光放到和他们差不多的人身上去了。

就算是之前很不对付的叶盛光和靳成思,现在遇到方瑜也是恭敬谦虚得很,再没有从前的神气了。

方老太太这时也回过味来,从频繁的皇帝赏赐中发觉到孙子的厉害之处,就想在家里立起规矩。

不过老太太也不是个蛮干的,她就先每日早晨定点叫两个小孙女到她的屋子里玩。

等大家都习惯后,她才和方瑜冯婉说了以后要晨昏定省的规矩。

这还是她从富贵人家那里学到的新规矩呢。

这年头给长辈晨昏定省是正理,方瑜和冯婉也没觉得怎样,就自然而然地做了下去。

其实一直以来,方瑜和冯婉都有给老太太请安的习惯,只是不像大家族那样有正式的规定。

老太太却觉得这是她的胜利,也是她身为大家长权威的体现,所以十分地得意快活。

冯婉这次怀三胎有些辛苦,入伏以来更是吃不好又睡不稳,惹得方瑜十分担心。

后半夜,冯婉觉得胸闷,就下床让守夜的丫鬟扶着在屋里散步。

坚持睡在外间的方瑜也一起醒了,揉着眼睛陪难受的妻子说话解闷。

冯婉怕影响丈夫休息,就赶方瑜去前院书房睡。

方瑜这个现代人自然觉得丈夫理应陪着怀孕的妻子受罪,所以就没听。

可到了第二天去老太太那里晨起请安时,老太太却因为这事和孙媳妇讲究了一番。

老太太说正经人家的夫妻在怀孕时都要分房睡的,要不然多惹人笑话。

还有她宝贝的孙子本来就在外面做官辛苦,身为妻子的冯婉却没有好好照顾丈夫,真是有点过分。

老太太这话是背着人时和冯婉说的,方瑜自然就无从得知。

冯婉听太婆婆这样说,脸立刻就涨红着热辣辣的。

方老太太见孙媳妇低了头,就不再批评她,反而又拉着冯婉的手说了一些体贴话。

你现在也是月份大了,精神头有些不济,有点疏漏错处我也能理解。

你也不用自责,我知道你是个好媳妇,我也知道你孝顺,我就是给你提个醒而已。

冯婉低头应了,又和太婆婆表了衷心,才扶着肚子慢慢走回自己屋里。

她说累了想要睡一觉,让丫鬟放下床帐。

冯婉躲在帐子里偷偷流了一会儿眼泪,只觉得是自己也太粗心大意了,竟然让太婆婆发现了错处。

她从小就是亲奶奶膝下养大的,也没少见她奶奶敲打她娘的场景。

冯婉知道太婆婆对她这个孙媳妇是有很多的不满的。

从前是离娘家近有她爹看着,又是分居而住,才能相安无事。

现在丈夫出息了,夫家比娘家更厉害,老太太这才开始管教她。

她结婚五年还没生下儿子,又不给丈夫纳妾。

太婆婆为难她也实在正常。

一想到这里,冯婉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这么好的夫君,她真不舍得分给别的女人啊!也幸亏她丈夫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从不因为这两件事而责备她。

就连老太太主动提给他纳妾的事,他都不许。

这些事她都知道,她全都知道。

这辈子能遇到这样替她着想的丈夫,冯婉真的是一生无憾了。

正合了那句诗: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为了这份情,冯婉乐意为丈夫奉献全部。

所以她不会和丈夫诉说委屈,因为没什么好委屈的。

这都是她身为方瑜妻子应该处理好的。

冯婉亲自看着丫鬟去前院打扫书房,又把床榻铺得舒舒服服。

待到晚上就寝时,她坚决把方瑜赶出了院子。

冯婉是这么说的:女人家都好美,我现在如此邋遢,自然不愿意让心上人看见。

还请方大人体谅小女子的心思,等到明早梳妆打扮后再来相见。

方瑜拗不过怀孕的妻子,也信了这套说辞,就暂时搬去前院书房住。

只不过他每天晚上还是会先陪着冯婉,等冯婉熄灯休息后才去前院。

如此这般,方老太太看孙子眼眶下再无青黑才满意了。

还特意在孙子跟前做好人,把冯婉夸了又夸。

只是私下里,老太太偶尔也会对冯婉说几句什么独苗之类的话,让冯婉感觉很有压力。

作者有话说:咳咳,冯婉和老太太这两个人物的心理和行动是基于文中背景而言的,大家千万不要在现实中借鉴!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事千万不要忍着!人善被人欺,大家都支愣起来!必须支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