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37章 方家笔名矩阵

第137章 方家笔名矩阵

2025-04-02 01:20:45

这时候对于女性最好的名声就是贤妻良母, 孝顺公婆。

哪怕是才女名头,说出去到底也不好听,一股子不安于室的味道。

美臻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更令世人所非议的是, 她年岁到了居然还没有嫁人生子。

方瑜为美臻感到骄傲, 可时代如此, 他也不能等闲视之。

方瑜把美臻和冯婉喊来商议对策。

冯婉也挺愁的,她皱眉说:这些日子来问美臻的人是越来越多,真是气死我了!一个个嘴里说得好听,可那话音就是在问咱们家美臻有什么问题,要不然怎么还嫁不出去。

美臻挽住好嫂子, 还安慰别人呢。

她笑着说:这种事我早就想到了,婉姐姐我不生气, 我要是受不住别人的舌头, 我早就和别人一样嫁出去做什么贤妻了。

既然选了这条路,我这心里就坚强着呢。

冯婉还是要气不过,她和美臻妹妹朝夕相处, 真是比亲兄弟姐妹还亲呢。

她对丈夫说:要不然咱们家给美臻找个上门女婿吧,人只要老实就行了, 这样美臻也自在, 外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这也是一条路,不过美臻不乐意。

我不能随便找个男人冠上丈夫名头, 这样以后的麻烦就多了。

美臻想起之前的程瑞,理智地说。

确实如此, 这年头做丈夫的总有许多身份上的天然优势, 女人一旦做了妻子便先天要受许多辖制。

这事以后再说, 先把进宫这关过去。

方瑜把事情思虑周全, 一一铺开细说:不能让美臻单独进去, 要不然说话没有个缓冲的余地。

婉儿也一起进宫,就说这话本是你们姑嫂俩一起写出来的。

美臻笑道:好啊,我写话本时就总和嫂嫂一块讨论,嫂嫂替我出了不少主意,这话本故事其实就是我俩一起合写出来的。

冯婉也不放心让美臻独自进宫,她能跟着一起去也保险些。

只是她之前也没进过宫啊。

方瑜和她们讲了宫里说话的规矩和习惯,只是他也没进过后宫,对皇后公主也不熟悉。

方瑜只能按照他面见皇帝时的经验,提前设想美臻和冯婉入宫时会说什么话题,列出大纲,写出答案。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美臻为什么没有嫁人。

美臻写话本习惯了,张口就来:说我命数如此,此生不能离家。

冯婉立即反对:万一以后遇到十全十美的姑爷了呢,到时你想嫁也不能嫁了。

美臻撇嘴:我就打算赖在家里一辈子了,肯定不会嫁人的。

凡事无绝对,你不能把话说那么死啊!冯婉急着拉丈夫表态:夫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你嫂子说得对!方瑜支持妻子,拍了妹妹一下,又结合《红楼梦》的故事,编了个可进可退的说法。

就说美臻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吃什么药都治不好,最后还是一个坡脚老道给了丸药吃才医治好。

那坡脚老道还给美臻算了一卦,说她自有机缘,不能像平常女子那般早嫁,要不然性命有忧。

若是问机缘是什么,你们就说天机不可泄露,要不然有伤福泽造化。

方瑜敲定了这个故事,三人串通好口风,又定好其他回答,这才各自休息。

等到第二天早上,美臻和冯婉沐浴梳妆,按照宫里来人的指示穿戴得宜,入宫候见。

这次轮到方瑜在家门口目送了,他心里实在很乱,可又毫无办法。

他交待乐妍好好看家,早早去了翰林院上班。

冯婉和美臻这对姑嫂规行矩步,在宫人的引导下来到仁德殿,拜见皇后娘娘和宁平公主殿下。

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两个女子都十分慈善仁和,笑着同这姑嫂俩叙话,多数时间都在讨论话本剧情,可以看出来这两位贵人真是喜欢美臻的作品。

宁平公主一本正经地对两位作者讲:从前看到的故事都不大真实,方夫人和方小姐写出来的民间生活很令母后和本宫动容。

冯婉和美臻谢过公主的夸奖,又在公主的询问下讲了许多在家乡时的趣事。

尤其是美臻,她小时候可真是在田野乡间跑着长大的丫头,随便说点什么,就引得满屋子的宫娥惊奇。

不可避免的,美臻未嫁这事也被提了出来。

皇后毕竟是天下女子的典范,要鼓励女子贞静贤良、相夫教子。

冯婉替美臻将准备好的回答说了出来,皇后和公主皆称奇。

公主又问美臻的笔名为何是八方客。

美臻风趣答道:臣女在家中行八,又恰好姓方,连起来正好叫顺口的八方。

臣女又有一心愿,希望可以到四面八方去看看,领略美好山河盛景,做个有见识的逍遥旅客。

公主问方夫人的笔名,为何不在话本上署名。

冯婉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想起丈夫昨晚给她起的笔名就不好意思说话。

美臻代嫂嫂作答:嫂嫂和哥哥的感情好,满心满意都是我哥,便起了个笔名叫慕芳者。

结果起出来了还不好意思用,话本上就只好印了八方客这一个名字。

皇后和公主听完这原委也善意地笑了。

美臻又继续说:臣女的哥哥为了配合嫂子的笔名,也特意连夜起了个笔名,叫做捧碗郎。

嫂子闺名为婉,碗婉同音,哥哥说要一辈子都把嫂子捧在手心里。

如此的伉俪情深,殿内的贵人宫女都听入了心,十分羡慕。

等到了时辰,冯婉和美臻依礼告退。

皇后和公主十分喜欢这对姑嫂,便加厚了赏赐。

美臻和冯婉走了挺长时间才出宫坐上马车,两人都累得不行,靠在软垫上闭眼养神。

方府管家把夫人小姐迎进门,直接派小厮跑去翰林院送信。

方瑜接到妹妹和妻子安全到家的准信才算是踏实了。

干完手中的活,方瑜在同僚跟前晃了一圈,和张之青说了一声,就早早下班回家了。

方瑜到家时,冯婉和美臻累得在床上补觉,家里只有乐妍带着安成和佑成在游乐室玩耍。

过了小半个时辰,冯婉勉强清醒过来,被丫鬟扶着下床整理发髻,听说丈夫回来了就去游乐室找他。

方瑜正在和女儿的武师傅说话。

方瑜去年秋天才找到这个叫宴三娘的镖师人家的女儿。

因为家里遭了难,父兄在走镖时失了货物又一死一残,这个宴三娘不得不出来谋生,为家里还债。

正巧,方瑜一直想给家中女儿找个靠谱的女武术老师。

经过宣北会馆的介绍,宴三娘卖身入府,方瑜出钱替她家还债,又每月发银钱让她养家。

宴三娘自此便一心一意追随方家。

她对恩人提了想法,说小姐身娇体贵,练武不过是强身健体,若是真想保护小姐,不若多培养得力的小丫鬟,以后可以充当女侍卫贴身保护。

方瑜大加赞赏,立刻着手,让宴三娘先训练安成和佑成身边的小丫鬟。

然后又给家里写信,让他们去乡下买六岁左右的结实丫头小子,送到京城来。

以后从小训练,又是知根知底,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家里用着也放心啊。

七岁的安成在院里练着软短鞭,一招一式气势挺足,小圆脸上神情专注,眼神也挺能唬人。

方瑜欣慰地看着自家厉害女儿,觉得这也算是他给女儿投的一份人身保险了。

冯婉进了院门,赶紧让心腹下人关好院门守着,千万别让外人看到。

方瑜见妻子过来,笑着迎上去。

宴三娘退到大小姐身边指导鞭法。

冯婉抱起佑成,一字不落地把今日进宫的经过完整复述一遍,紧张地看向丈夫。

方瑜笑着夸冯婉做得好,冯婉这才安了心。

秋风萧瑟,同宁府方瑾家中没有什么生活的气息,屋里屋外的药苦味许久不散。

梁珍珍病得不行,连孩子都管不了,方老太太就把他家的孩子都接了过去,她亲自带着。

身为娘家人,梁家父母也总来看望她,只是见她如此就虑到了后事,便想让梁珍珍的妹妹做继室,继续维持两家姻亲。

梁珍珍心里苦,可她也要为亲生的孩子做打算。

等到方瑾回家来看她时,梁珍珍就把这事说了。

方瑾不想应这事,就安慰妻子:你是病里多思,等你好了咱们还要过一辈子呢,别说这不吉利的丧气话了,赶紧呸几下。

梁珍珍苦笑,也知道她娘家现在配不上方家的门第了。

她丈夫肯定不会再娶梁家姑娘了。

我只是怕良儿、武儿、建儿和小娟身边没有真心人照顾。

他们还这么小!梁珍珍噙着泪,真心忧虑着,握着丈夫的手恳求道:要不你纳我九妹做二房吧,好歹是孩子们的亲姨母,她能替我照看孩子,你也能放心续娶啊。

唉!方瑾为病重的妻子叹气:你又是何苦呢。

夫君,求你全了我这个娘为咱们孩儿的一片心吧!梁珍珍哭着说道。

方瑾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他不忍心看发妻痛哭,抱着她答应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久违的白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