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勉强科举日常 > 第153章 扩张势力,勇闯“毒圈”

第153章 扩张势力,勇闯“毒圈”

2025-04-02 01:20:45

经过宝珍和方明这事, 方瑜才算是想起来要关注亲属下一代的婚配问题。

他给府城的岳父、宜佳、方瑾和佳慧都写了信,重点说了近亲通婚的危害性。

方瑜还对可以掌握的自家人下了死命令,那就是他们家的后代决不能和三代以内的血亲通婚。

这里面, 方瑾自然会听他的话, 宜佳也乐意听他这个弟弟的, 刘勤书是不敢不听。

至于方佳慧那边,他就只能再让方瑾去和小七的婆家交涉,看紧些。

方瑜又往京城家里写了封信,让妻子把善书送回县城来,同时再看看能不能买点信鸽, 这样来回传信也能快点。

这时已到了十月份,方瑜今年内也不可能回京, 毕竟身上带着三重孝, 太快回京于情于理都不行。

方瑜只好趁此空闲把一半心神放在扩展家乡这边的商业版图,再拿出四分之一到育人才计划上。

最后他还要勤读书练书法作画,隔段时间就往皇帝那边送点新画, 省得皇帝真忘了他。

方瑜先在府城开了家剧院,按京城的配置来, 交给宜佳和方瑾管着。

朗读话本的演员是从县城送过去的, 是关秋茗和舒怡家里培养出来的二等学员,教了快两年的时间, 读个话本子不成问题。

剩下的就是些实业买卖了,刚开始方瑜也不图挣多少钱, 只是先经营着试试。

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烤串店, 是方瑜家厨娘的秘制配。

有贵一点的鸡肉串、猪肉串、羊肉串, 有便宜一点的烤鸡杂、羊杂和猪下水, 还有滋味好又不贵的各种烤蔬菜, 实在是很难不让各阶层的食客喜欢。

烤串店也是方瑜家产业中发展得最好最快的一个。

在发展自家产业的同时,方瑜才发现他还急需有一定武力值的手下。

毕竟这个时候还是人治时代,又没有监控,一个县城里才有多少维持治安的捕快和兵丁,人与人之间的事很多时候还是要靠比拳头大小来解决。

更何况,方瑜以后还要多雇佣女性来店里做工,店内就必须要有保安来维持秩序。

方瑜让跟来晏家兄妹来做武师傅,宴四娘留在城里教关秋茗家培养的孩子,宴二郎去凌河村教族学里孩子的拳脚功夫。

方瑜特意嘱咐宴二郎:女孩子也要教,还要多鼓励她们。

这是你的教学经费,学得认真的你就奖励他们一个煮鸡蛋,让他们现场吃完,别带回家去再被别人吃了。

从此,凌河村族学里的孩子又多了一门课程——武学。

每天上午练半个时辰,下午练半个时辰。

每天日出时都要一边蹲马步一边背书,还要坚持跑圈。

方瑜见形式一片好,就又出钱把方府左右的宅子都买了下来,改建成私人学堂,让关秋茗和舒怡一家人搬进来,替他偷偷培养孩子。

冯达知道后还问了小舅子一嘴,方瑜就找了借口,说想把以后方家的主宅建得气派一些。

回头,方瑜就又出高价把方府所在的这条街巷都买了下来,大张旗鼓地开始修建宅院。

方瑜还觉得乐平县到底还不是方家人彻底掌握的,行事有点不方便。

要是方瑾能考上举人就好了,方瑜肯定会出全力帮他在仕途上走高。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方瑜开始没事就给方瑾写信,指导并监督小瑾同学准备和熙九年的乡试。

小瑾同学,时隔多年,终于又体会到了学霸堂弟的关爱。

还好,三十来岁的方瑾已经很有自律的上进心了,又恢复了小时候跟着方瑜在先生家小院读书的起居作息。

日出而起晨跑,然后是温书和练习书法,白天是一半时间教书,一半时间看邸报练习策论。

晚上时会处理一些家事,然后琢磨诗赋文章。

方瑾这人虽然做丈夫很一般,但做父亲还是比较靠谱的。

这一点体现在他没有着急续娶,怕后娘进门对原配的子女不好,直接让大女儿学着管家。

对于纳进来的二房,就是发妻的庶妹,方瑾待她很冷淡,几乎没怎么进过小梁氏的卧房,让这位二房只能拼命照顾嫡姐留下来的少爷小姐。

方瑾这个老父亲又怕自己的嫡长女婵娟管家再累着,而且他的那些通房的事也不好让女儿管,就又提拔了小梁氏。

方瑾把生了孩子的通房都关到一个院子里住着,平时就让二房小梁氏管着,省得这些女人心大了再作妖。

小梁氏手里只有这项权力,瞬间战斗力十足,虽然没有夫主的宠爱,还是把后院所有女人管得死死的。

十一月中旬时,一队人马从北边来到乐平县城城门外,离得老远,对着城门口的官差大爷喊道:我们从京城回来的,是给方大人送东西的,现在不方便进城,还请官差大爷把这些东西送到方府去。

这些守城门的官差自然知道轻重,对城里的方家只有巴结的心,立刻跑过去抬起两个锁着的木箱子,还有两笼鸽子,一溜烟送到了方府。

在家里作画的方瑜很快就收到了木箱和信鸽,他让人把锁撬开。

木箱最上面有三封信,分别是冯婉、乐妍和善书写的。

冯婉和乐妍的信封上还有完好的蜡封,善书写的信就折了一下,上面还写着大大的急字。

方瑜立刻拿起善书的信,读完之后脸上的神情愈发严肃。

原来是隽州的疫病没有控制住,到底还是传染了出来。

善书他们这队人从京城出发,走到一半路时,突然发现闯进了毒圈,一些村子都空了一半。

这年头,谁不怕疫病啊。

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疫病多发。

除了大城有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其余的村啊乡啊镇啊的,几乎都是自生自灭。

运气好,疫病轻些,那就是患者十人里存活七八个;运气不好时,疫病厉害,那患者中三分有二都要入土的。

所幸,方瑜家这次雇的镖师头领是个老成有经验的。

柳镖头当即带队离开村庄,并重新规划路线,宁可绕远路也要避开村子和城镇。

他还和队伍中主人家的代表善书商谈一番,把他的打算经验都告诉了这个会读书写字的少爷。

善书不愧是教养在方大人身边的学生,临危不乱,又想起方大人给他讲过的隽州防疫办法,和柳镖头同心协力,快速通过危险地带。

善书拿出他的衣裳裁开,给队里所有人都做了两个面罩,掩住口鼻,每天用沸水煮着消毒,替换来戴。

他还看着队里的人每日用温热的水洗三遍手,喝煮沸过的水,吃饭的家伙事也要每天沸水煮着消毒。

他们带的干粮充足,根本就不用去采买,这也保证了他们剩下的路上可以不用和人发生接触。

就这样,他们总算进了宣北的地界,离开了疫病最严重的地区。

还没等他们松一口气,就发现宣北的西北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零星的病人了。

柳镖头还想再绕路走,善书却想着方大人的教导,知道这事和主家息息相关,便开始适度调查。

他们这队人还是要避开人,不在村庄城镇落脚,但他们会在村镇边上见到人远距离喊话询问情况。

善书还在纸上记录下地图和疫病情况,到时候呈给方大人过目。

等到了乐平县地界,这一队人也没有放松警惕,继续避开人赶路。

柳镖头说,他们这队人身上沾染过疫气,虽然没有人染上病,但也要注意,少接触人,舍得再给家乡父老带来疫病,那就是造了八辈子的罪孽了。

善书很佩服柳镖头的见识和品行,就依言行事,到了县城门口就把消毒好的信件物品让官差送去,他们还是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歇脚吃饭。

方瑜读完了信,赶紧行动起来。

他先派小厮骑马赶去县城附近的方家庄园,让那里的人收拾出来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里面放上一个月的柴火口粮干菜和肉干,然后那个村的所有人都回家里待着不许出门。

方瑜又派另一个小厮带着他的信件和赏银去城外寻到善书那队人,领着他们去收拾好的隔离小院居住一个月。

善书收到了自家大人的信,十分高兴地把赏银分给柳镖头他们,再把大人的安排和这些人说了,这些人都乐意服从。

善书还笑着说:你们也不用担心家里,大人会派人通知你们家人的,还会把过冬的年货都给你们家准备好。

柳镖头他们都表达了对方大人的感激之情。

善书他们跟着领路的小厮去了庄子上准备好的院子安顿好。

领路的小厮还想回去,善书拿着信说:大人让你和我们一起歇上一个月,喏,这是你的赏银。

那领路小厮也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虽然心里觉得不对头,但他也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拿着银子住了下来。

方瑜把还在县城的所有家人都召集了起来,把可能有疫病要传播过来的消息说了出来,大家都很紧张。

作者有话说:白天更新,咳咳咳,虽然是傍晚了……话说,我家甜美小博美干坏事了,把我一个小裤裤掏下来,咬了好几个洞出来……我要揍她!。